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仿真建模方式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分析
    刘青,周明杰,梁新龙,吕希祥,张亚男
    2025, 50(15): 1-6,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01
    摘要 ( )   PDF(5243KB) ( )  
    为提升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元建模的准确性,文章构建了精细化仿真模型,该模型内部 采用均质化实体建模,液冷系统则尝试多种建模方案。通过对电池包模组及整体系统开展模 态仿真与试验扫频测试,对比分析多组数据后发现,当电芯弹性模量设为 100 MPa 时,仿真 模态与试验结果的吻合度最高;液冷系统采用相互绑定连接且与模组进行 freeze 连接的方案 时,系统级仿真模态与试验模态的一致性最优,而导热胶的网格层数对仿真结果无显著影响。 研究表明,该建模方法及结论可精准预测动力电池包的结构响应,为动力电池有限元仿真的 精细化建模提供了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纯电动重型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仿真 与试验验证
    李思思,温逸伦,孙坤
    2025, 50(15): 7-1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02
    摘要 ( )   PDF(1020KB) ( )  
    纯电动重型汽车正朝着高功率、长续航、轻量化与智能化方向迅速发展。基于 AMESim 软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纯电动重型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该模型涵盖了电池热管 理模型、驾驶舱热舒适模型、空调回路模型以及比例-积分(PI)控制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各 部件的动态响应。对关键部件进行了仿真标定,其精度均达 85%以上。利用高精度部件搭建 热管理系统模型,仿真结果与实车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系统在压缩机转速控制、驾驶 舱平均温度、电池入口水温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均满足设计要求,仿真精度高达 85%。研究验 证了 AMESim 平台在集成热管理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开发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后续控制 策略优化及实车试验验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新能源乘用车异常亏电故障的研究分析
    付宏程
    2025, 50(15): 12-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03
    摘要 ( )   PDF(1586KB) ( )  
    文章针对某乘用车下电锁车后异常亏电的故障,采用故障树分析法、排除法、对比测 试法等,以整车下电锁车后的静态电流消耗作为问题切入点,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分析,不 仅探究了电子控制单元的休眠唤醒策略,还据此深入分析了控制器局域网的总线错误帧的形 成机理,最终定位故障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改进优化,最终成功消除异常亏电故障,降低 整车能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火灾安全体系研究综述
    赵永刚 1,2,马什鹏 1,2
    2025, 50(15): 17-2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04
    摘要 ( )   PDF(720KB) ( )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其火灾事故的发生频率与数量亦同步攀升,对电动 汽车火灾安全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针对电动汽车火灾安全领域的现有研 究,文章创新性地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预防管控查”的火灾安全理论体系。从电动 汽车正向研发阶段的风险规避,到运行监管过程中的潜在隐患防控,再到火灾发生时的消防 应急响应,乃至事故后的调查分析,系统梳理了电动汽车火灾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旨在为 该领域的学术探索与工程实践提供科学参考。研究表明,现有安全防护技术存在智能化水平 偏低、工程应用价值有限等问题,而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火灾安全防范技术,将成为未 来的核心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双目预瞄的路面三维信息获取
    钱文斌 1,2,康绍鹏 1,2*,杨静 1,2,刘凯磊 1,2,强红宾 1,2
    2025, 50(15): 24-29,4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05
    摘要 ( )   PDF(1602KB) ( )  
    立体匹配在三维感知和场景理解中至关重要,但传统双目识别方法在无纹理和纹理重 复场景中易产生较大的像素误差,影响三维模型的精度。文章提出基于深度感知层次模块的 改进 DH-GwcNet,通过深度感知层次模块解决路面纹理问题。在 KITTI 2015 和路面重建数据 集(RSRD)上的验证表明,该网络可以显著降低视差图像素误差,并在通过视差图构建三维 模型、提取三维信息时,其不同路面下路面不平度准确率均超过 90%。该研究不仅为实现汽 车悬挂装置的主动控制奠定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汽车行驶平顺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一例组合驾驶辅助汽车事故的 人机交互深度分析
    赵博闻
    2025, 50(15): 30-3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06
    摘要 ( )   PDF(2015KB) ( )  
    在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环境下,L2 级智能汽车自动化驾驶辅助系统(ADAS)面临着 更为严苛的安全挑战。一旦出现驾驶员注意力分散,或是系统功能覆盖存在盲区的情况,极 易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文章聚焦于一起小型普通客车在高速行驶时开启主动巡航控制和自 动辅助转向功能,却与前方固定挡墙发生严重撞击的典型事故展开深度剖析。研究过程中, 综合比对了事件数据记录系统、车载日志等多源数据,并紧密结合自动驾驶系统在感知识别、 决策规划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工作原理,系统且全面地梳理出车辆从平稳行驶到在短时间 内高速撞击的关键致因。揭示了当前 L2 级智能汽车 ADAS 在人机交互层面存在的诸多亟待 攻克的难题,为提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MPC 控制器的分布式电动汽车 轨迹规划策略
    王欢
    2025, 50(15): 37-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07
    摘要 ( )   PDF(1068KB) ( )  
    传统轨迹规划方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而模型预测控制 (MPC)因能考虑系统约束、具有高精度和鲁棒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轨迹规划。文章针对电动 汽车轨迹规划,提出一种基于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ID)的 MPC 控制器,并构建了七自由 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包括纵向、横向、横摆三个自由度。为了研究转向特性,文章构建了二 自由度车辆模型,通过将纵向控制误差模型和横向控制误差模型集成,构成基于 PID 的 MPC 控制器,并基于 CarSim/Simulink 进行仿真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轨迹规划 方法能实现换道,且速度控制效果好、误差小;基于闭环 PID 的 MPC 控制器在低附着路面下 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横向行驶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 YOLOv8s 的驾驶员人脸检测方法
    彭玲,姜立标*,王蕊,谢杨钟
    2025, 50(15): 42-4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08
    摘要 ( )   PDF(1891KB) ( )  
    针对实际驾驶场景复杂多变、驾驶员人脸检测模型参数量大、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文 章选取参数量较小、检测速度快、定位精度较高的 YOLOv8s 作为检测器,设计一种基于优化 YOLOv8s 的驾驶员人脸检测算法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检测精度。在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注意 力模块增加人脸关注度,运用轻量化的广义序列后向选择模块(GSBS)减少参数量;在特征 融合网络中使用视图组洗牌交叉阶段局部(VoV-GSCSP)模块与 GSBS 模块降低参数量,使 用上采样算子、双向特征金字塔(BiFPN)结构对特征金字塔优化,提高特征图信息利用率。 实验结果表明,与 YOLOv8s 相比,该方法在单张图片检测速度上提升了 6.6 ms,同时平均精 度提高 0.5%,能够满足车载系统对人脸检测在实时性与准确性两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最大熵逆强化学习的个性化驾驶行为 建模与轨迹规划
    吴凤
    2025, 50(15): 48-5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09
    摘要 ( )   PDF(1267KB) ( )  
    为缩小自动驾驶汽车在决策与规划行为上与人类驾驶员的差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 最大熵逆强化学习(MaxEnt IRL)的个性化决策与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卷积-池化长短 期记忆网络(LSTM)捕捉周围车辆的交互关系来预测周车轨迹。其次,在驾驶行为建模过程 中,将人类的连续行为离散化以减少 MaxEnt IRL 的计算复杂度,并采用个性化回报函数来解 释不同驾驶员的偏好与决策过程。然后使用五次多项式规划方法求解轨迹,最后在仿真环境 中验证了文章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通用的最大熵逆强化学习算法相比,文 章所提出的个性化算法显著减少了规划轨迹与专家轨迹之间的误差,均方根误差(RMSE)从 3 m 降低至 0.8 m,并显著提升了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动态特征关联的车道线识别方法
    邓志巧
    2025, 50(15): 56-6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0
    摘要 ( )   PDF(1648KB) ( )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道线检测方法在大部分场景表现良好,但对于具有复杂拓扑 结构的车道线实例区分问题表现欠佳。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特征关 联提取相对起始点来表达车道实例的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代表车道线特征的 前景点,然后基于全局特征信息建立车道线前景点与起始点的关联关系,最后,构建基于动 态调整起始点的车道实例聚类算法解码器基于相对起始点对车道特征进行实例解码。同时创 新性地采用 Pull-Push 损失动态调整前景点特征与起始点特征的关联状态,该方法可以使前景 点关联在相对起始点而非绝对起始点上,可以有效克服起始点较近的车道线实例检测问题。 该研究对处理复杂拓扑下的车道线实例区分问题有明显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轻型载货车的 AEB 控制系统设计
    王一军
    2025, 50(15): 63-67,9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1
    摘要 ( )   PDF(4152KB) ( )  
    针对轻型载货车传统自动紧急制动(AEB)无法兼容安全性与舒适性的问题,设计了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分级 AEB 控制系统。首先,基于视觉与毫米波雷达融合获取周围环 境车辆信息,并且通过改进目标识别算法提高障碍物识别准度;其次,考虑紧急制动时驾驶 员舒适度,降低车辆及驾驶员受伤的潜在风险,建立了基于不同危险等级的 AEB 分级制动策 略;最后,以一汽解放虎 6G 轻型载货车为试验平台建立实车试验验证算法有效性。试验结果 表明,文章设计的 AEB 系统能够及时提醒驾驶员碰撞风险,并在驾驶员未及时反应时通过分 级制动有效避免碰撞风险的发生,减少对驾驶员的伤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S32G399 的车载智能网关控制器的 设计与应用
    姚航
    2025, 50(15): 68-73,9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2
    摘要 ( )   PDF(4174KB) ( )  
    随着电子电气架构逐渐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的思想提出, 面向服务的架构也在汽车电子开发和软件设计中得到应用和落地。文章基于下一代集中式电 子电气架构,采用 NXP 专用网关控制芯片 S32G399 开发和设计了车载智能网关控制器;利 用芯片的低延迟通信引擎、数据包转发引擎、硬件加速引擎以及基于经典平台下的汽车开发 系统架构协议栈高效地实现了控制器局域网和以太网的数据处理和路由转发;并在 Cortex-M7 内核上部署了基于经典平台下的汽车开发系统架构协议栈,在 Cortex-A53 内核上部署了基于 自适应平台下的汽车开发系统架构协议栈。基于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部署和实现了信号转服 务,在 Cortex-M7 和 Cortex-A53 内核上实现了信号和服务的转化和处理,极大地提升了网关 控制器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国产化芯片的 EPS 控制器硬件 安全机制设计
    李彩霞,高家兵,刘慧建,吴罡,董叶辉
    2025, 50(15): 74-7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3
    摘要 ( )   PDF(1335KB) ( )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是现代汽车转向系统的核心,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驾 驶体验和行车安全,故对控制器芯片性能和安全等级要求极高,该领域曾长期被国外芯片垄 断。随着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快速发展,EPS 控制器芯片国产化应用已具备可行性。文章立足 软件功能,深入剖析 EPS 控制器的硬件需求,据此构建 EPS 控制器的硬件架构,并开展了国 产化芯片选型研究。该研究详细分析了候选国产化芯片的性能参数与可靠性表现,为选型提 供了扎实依据。同时,为满足 EPS 控制器的功能安全要求,从电机控制器(MCU)安全机制、 预驱芯片安全机制、通讯安全机制及电源安全机制四个关键维度,设计了完善的硬件安全机 制,为 EPS 控制器的国产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电压域芯片的静电防护架构及其 电路设计
    周剑飞 1,关忠旭 2,包呼日查 2,李林男 2,赵毅 1
    2025, 50(15): 80-8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4
    摘要 ( )   PDF(1289KB) ( )  
    在高压域和低压域功能模块共存的产品中,静电放电防护架构需要得到更加全面的考 虑,做好各种可能路径的静电泄放尤为重要。该文章基于绝缘体上硅(SOI)工艺下的一款芯 片的实际设计方案,对多电压域共存情况的静电防护做出了设计架构的阐述,详细介绍各模 块防护电路泄放路径及传输线脉冲(TLP)发生器参数配置,实际样品通过了需求的静电测 试标准。这对类似开发需求背景下的新产品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车载控制器快速故障诊断方案设计与验证
    张兴 1,赵静艺 1,孙元魁 1,刘瀚屿 2,王颖 1
    2025, 50(15): 85-9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5
    摘要 ( )   PDF(2840KB) ( )  
    目前汽车研发及维修人员普遍采用读取诊断仪故障码与分析相关控制器局域网(CAN) 总线控制信号相结合的方案来分析汽车故障原因,但该方案会导致工作流程较繁琐且效率低 下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文章新提出了一种车载控制器快速故障诊断方案。首先,对基于汽 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开发的控制器设计了故障诊断应用层软件架构;其次,设计了 一种故障循环显示码算法,可让控制器往汽车 CAN 总线上发送检测出的故障显示代号;最后, 采用硬件在环(HIL)仿真系统对新方案及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快速诊断方案节省 了研发人员根据控制原理或逻辑来逐条分析相关信号的时间,加快了研发调试或维修服务速 度,为控制器故障诊断功能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商用车仪表板管梁安装结构可靠性研究
    华西娟,刘茂,王涛,秦剑,李烨欣,马岳
    2025, 50(15): 91-9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6
    摘要 ( )   PDF(2933KB) ( )  
    针对某商用车型在可靠性路试过程中车身上仪表板管梁安装点耐久性跟踪研究,对车 身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和 HyperMesh 软件分别建立了车身 3D 模型和有 限元仿真模型,通过仪表板管梁安装点处车身结构静强度和疲劳分析提出改进优化方案,对 优化结构后仪表板管梁安装点仿真分析结果满足要求后开展实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 安装结构静强度仿真分析及强化路谱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解决车身上关键安装点耐久性问题, 对车身关键安装点可靠性结构设计及性能达成情况分析形成了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杂材料敞顶式集装箱的轻量化设计与验证
    王丹
    2025, 50(15): 96-101,10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7
    摘要 ( )   PDF(6705KB) ( )  
    文章设计并验证了一种混杂材料敞顶式集装箱,涉及的混杂材料蒙皮为镀锌薄钢板, 内层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F/EP)。通过仿真分析,优化设计了原钢制方案中瓦楞 板的侧板结构,并在左右侧板上各增设了 5 根加强立柱,侧板与底板连接处设计 U 型加强条 进行补强;同时采用铆接/胶接复合粘结工艺取代原钢制方案中的电阻焊接工艺。较原钢制集 装箱(净重质量为 2 780 kg)减重 320 kg,减重比达 11.5%;通过记录所开发集装箱生产阶段 的物料流和能量流,测算每千克混杂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为 3.26 kgCO2e。对所开发的集装 箱进行叉举、吊装及 100 km 路试检测试验,所设计的侧板结构变形量均能满足目标技术要求, 各项指标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轻型载货汽车行驶工况分析
    丁文俊 1,张晶晶 1,姚旭 1,徐燚 1,韩鹏 2
    2025, 50(15): 102-10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8
    摘要 ( )   PDF(1262KB) ( )  
    为了提高轻型载货汽车行驶工况油耗的测试精度,文章提出在不同载荷和道路类型条 件下进行构建行驶工况的研究思路。首先,构建测试系统以获取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速度及行车轨迹、车身姿态和油耗量等信息。其次,基于合肥市及周边县、市道路选择包含 城区、城乡、山路和高速四种道路的试验路线。再次,进行道路试验和数据处理,分空载、 半载、75%载和满载进行道路试验,设计了包括油耗、车速分布和加速度分布等在内的 29 项 准则,利用短行程法和定步长法构建包含坡度和挡位信息的行驶工况。最后,经近百轮底盘 测功机试验验证和工况曲线调整,四种载荷的行驶工况综合油耗精度在 5%以内。因此,文章 提出的轻型载货汽车行驶工况研究方法可行,对同类商用车工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面缺陷导致的推力杆杆头疲劳失效分析
    邵华,杨辉,任雷光,张兰兰
    2025, 50(15): 109-112,1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19
    摘要 ( )   PDF(4195KB) ( )  
    推力杆失效时有发生,失效种类也多种多样,但由表面缺陷导致的失效不易被察觉。 文章借助化学成分检测、硬度检测、显微组织观察、断口宏观和微观观察等分析方法,对疲 劳试验过程中杆头断裂失效的模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杆头表面脱碳及腐蚀 缺陷的共同作用,形成应力集中点,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裂纹由应力集中点开始萌芽并由 外向内扩展,直至断裂失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在汽车轮毂 生产中的应用
    吴震
    2025, 50(15): 113-11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0
    摘要 ( )   PDF(1852KB) ( )  
    国内传统汽车轮毂生产线存在智能化水平较低、多个生产环节需要大量工人辅助完成、 生产质量和效率较低等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传统汽车轮毂生产工艺,将工业机器人数字孪 生技术应用在汽车轮毂生产中,通过虚拟调试软件 PQFactory 搭建了实际生产线的数字孪生 模型,并依次完成了各传感器和状态机变量的定义。通过数字孪生汽车轮毂生产线的调试和 运行验证,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控制和运行,提升了汽车轮毂生产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用聚丙烯材料注塑制件流痕外观定量 评价体系
    郑雯,杨波,叶南飚,刘奇祥,罗忠富
    2025, 50(15): 118-1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1
    摘要 ( )   PDF(2331KB) ( )  
    文章针对薄壁大尺寸制件注塑成型过程中易出现流痕,而传统的肉眼判断较为主观, 受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大等问题,探索建立一套更为客观的外观流痕评价体系。引入流 痕指数(FMI)定量评价样板流痕外观缺陷的严重程度。采用长条方板模具再现车用聚丙烯 材料在注塑汽车内外饰件时产生的流痕现象。测量发生流痕处距浇口距离、评估流痕可见程 度以及观察连续条纹的数目,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公式换算得出 FMI。将 FMI 与实际注塑样板 外观流痕程度比对,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FMI 不仅为流痕外观缺陷提供量化指标, 还为前期配方开发中出现的外观缺陷提供成因参考,减少盲目实验造成的人力及物料投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信息技术赋能的汽车构造教学方法探索
    马志磊
    2025, 50(15): 122-12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2
    摘要 ( )   PDF(1895KB) ( )  
    为强化汽车构造课程的过程管理与过程性考核,同时拓展行业背景文化教育,文章构 建了“2+1”支持下的汽车构造课程体系。依托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平台与手段,通过“雨课 堂”“钉钉家校群”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与过程性考核,有效拓展教学时空,助力学生深化对专 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搭建数字化本土思政元素资源库,引导学生深 入认知行业背景与文化。这种经信息技术赋能的“2+1”汽车构造课程,将课程管理与教育延 伸至课堂之外,实现了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出导向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教学 设计与实践
    陈光,王刚,于城蛟,孙秀秀,刘晓昂
    2025, 50(15): 128-13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3
    摘要 ( )   PDF(1066KB) ( )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于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而目前专业课程对思政的落实仅在 概念层面,落实效果过于模糊和笼统,没有将课程思政作为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应有部分。 文章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为例,基于产出导向的专业课教学设计思想,建立从毕业要求 指标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效果评价与改进的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架 构。即以毕业要求指标点为基准,重新梳理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方式。以课程思政相 关毕业要求指标点融合课程思政特色,确定本门课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含义。据此确定思政 目标相关教学模块,设计相关教学内容节点以及考核形式。以实际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的考 核评价体系,为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持续改进提供源动力,为工程教育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整 体设计和实施提供可行方案,也为专业课程思政效果持续改进提供思路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学科竞赛”全过程项目化人才 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山西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陈立春,吴非,张忠
    2025, 50(15): 133-136,1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4
    摘要 ( )   PDF(1543KB) ( )  
    针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下按部就班完成预设实践内容,学生实践效果不佳的情况。文 章以山西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详细介绍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工 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学科竞赛”全过程项目化人才培养“1 中心+N 竞赛+3 层次”的相关 思路与举措,有机融合了课内外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地方性应用型 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视角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王佳,赵耕云
    2025, 50(15): 137-1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5
    摘要 ( )   PDF(1157KB) ( )  
    针对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容抽象、综合性强等问题,结合 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以培养具有汽车单片机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出发点,进 行教学模式改革。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背景,采用“项目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 学模式,设计“任务(教、学)-项目(做、创)”的“教-学-做-创”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将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专业教育+ 实践创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以某教学班为试点进行实践,学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明显提 高。经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反思、改进,本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学 生专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新能源汽车 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谭妍玮
    2025, 50(15): 142-1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6
    摘要 ( )   PDF(1151KB) ( )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为适应行业发展,对职业院校而言,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刻不容缓。 工匠精神蕴含的专注执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职业素养,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培养的 核心要素。文章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探讨了工匠精神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 核心价值,系统分析了当前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并从弘扬工匠文化精神、推 进“三教”改革、开展技能竞赛、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评价体系等维度,提出工匠精神融入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职业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课程中培养爱国情怀和 创新意识的教学探讨
    张晨韵 1,金建交 2
    2025, 50(15): 149-153,16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7
    摘要 ( )   PDF(1189KB) ( )  
    在智能网联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积极开设相关专业。针对如何在相关课程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创新意识,文章从凝练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深度剖析知识、素 养、能力目标,通过巧妙融合翻转课堂、启发性讨论及科幻电影等多元元素,在传授专业知 识的同时,将爱国与创新教育自然融入。尤其借助智能网联汽车的国际化竞争大背景,让学 生深刻认识到我国在该领域的重要性与使命感,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为实现“汽车 强国”目标而奋斗的决心。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中,并与行业发展 及竞争紧密相连,不仅能使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课程目标更好地达成,还能有力挖掘、植入课 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性能测试实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付雅军
    2025, 50(15): 154-15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8
    摘要 ( )   PDF(1394KB) ( )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产教融合,适应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办学需 求,针对电动汽车性能测试实训传统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的要求,文章提出了调整实践 教学课程内容、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数字化教学+实训基 地实践+课程思政融入”的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实验室新引进的新能源先进设备来共同完 成实验项目等改革措施。教学改革探索已经在 2021 级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两个班级中稳步 推进,涵盖总计共 64 名学生,并取得了预期的实验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控制技术课程多元化教学评价 体系构建研究
    朱群富
    2025, 50(15): 159-16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5.029
    摘要 ( )   PDF(983KB) ( )  
    电动汽车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须创新,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的目 的在于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突出能力培养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 激励与改进功能。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了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 础上,从拓展评价主体、丰富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应用评价结果 4 个关键维度入手, 构建了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基本框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该评价体系后发现,构建的多元化教 学评价体系能够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能力导向更加鲜明,学 生参评积极性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成效,值得在同类课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