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整车低压附件功耗对续航能耗影响研究
    白巴特尔,张益铭,聂国乐,张先锋,牛亚卓
    2025, 50(13): 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01
    摘要 ( )   PDF(1083KB) ( )  
    文章选择 4 辆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NEVs)展开低压附件(LVA)能耗测试工作, 分析不同类型车型的低压附件功耗数据,以及不同车辆运行状态下关键低压附件能耗变化规 律,评估低压附件功耗对整体车辆续航能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 环(WLTC)和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LTC)工况下低压附件平均功率变化范围为 114~ 595 W 不等,平均运行功率较大的附件主要为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燃油泵、多媒 体显示屏幕、电池电机控制器、热管理水泵、组合灯等。低压附件(Low-Voltage Auxiliary, LVA) 功耗对新能源汽车续航能耗影响显著,在 CLTC 循环工况下,4 款车型的 LVA 能耗占总能耗 的 2.6%~10.3%。LVA 功率降低 130 W,CLTC 循环工况电耗降低 2.3%,降低 LVA 能耗可有 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能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淮 EV3 低温无法充电断高压故障分析及优化
    关泽强
    2025, 50(13): 7-1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02
    摘要 ( )   PDF(1124KB) ( )  
    针对新能源汽车在低于-20℃的低温环境下充电系统失效问题,文章以江淮 EV3 纯电 动商用车在低于-20℃的低温环境下发生快充故障为切入点,揭示了电池热管理系统与充电系 统的能量交互矛盾机理。通过故障溯源发现,低温低电量工况下电池允许放电电流小与水暖 式加热器工作需求电流存在显著失衡,触发放电过流保护导致充电中断。文章首次提出基于 动态电流补偿算法,实现水暖式加热器能耗的精准补偿。实验验证表明,该策略在低于 -20℃的低温环境下可成功充电,具有显著技术优势。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电池热管理需求与 充电系统的能量协调控制难题,为新能源汽车在高纬度寒区推广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低速制动纵向窜动优化分析
    何超,毛桥*,张伦维
    2025, 50(13): 12-1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03
    摘要 ( )   PDF(1063KB) ( )  
    电动汽车由于质量大、重心低等特点,相比传统燃油车辆更容易出现低速制动纵向窜 动问题。车辆纵向窜动影响车辆舒适性,降低车辆的主观评分,且易引发客户抱怨。文章通 过实车测试数据分析该现象产生的机理,提出降低后悬架的抗举升特性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并据此建立 ADAMS 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不同方案的仿真分析得出当悬架硬点设计同时满 足前悬架的抗点头率≤48%、后悬架的抗举升率≤62%时,车辆低速制动纵向窜动可以得到明 显改善,并且该结论在下一代车型的开发上得到了验证。该研究提出的方案可以为工程师在 解决此类问题时提供参考,提升所开发车型的产品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 EV 混合储能能量 管理策略
    卢铁军,韦文祥*,胡天祥,赵帮涛
    2025, 50(13): 18-24,3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04
    摘要 ( )   PDF(1952KB) ( )  
    随着电动汽车对高效能量管理需求的日益提升,传统能量管理策略在复杂工况下的自 适应性与精确性短板逐渐凸显。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混合储能能量管理 策略,旨在优化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 Simulink 与 Cruise 联合仿真平台 验证表明,该策略可在高功率需求场景下优先调用超级电容,有效减轻电池负荷并延长其使 用寿命;在制动能量回收阶段,超级电容可快速吸收能量,显著提升能量回收效率。仿真数 据显示,相较于模糊控制和逻辑门限控制策略,该方法使电池荷电状态(SOC)分别提升 0.51% 和 1.96%,不仅延长了车辆续航里程,还能有效抑制电流波动,对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具有重 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电池包高压继电器噪声优化
    李斌,汤桃峰*,罗琦
    2025, 50(13): 25-2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05
    摘要 ( )   PDF(1021KB) ( )  
    针对新能源混动、纯电车型动力电池包配电盒(BDU)内高压继电器存在上下电噪声 大的问题,文章通过在半消声室采用朗德声采集器测试不同措施下电池包高压继电器的噪声, 得到高压继电器噪声的声压级(A 计权)、响度数据。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卧式继电器可以降 低电池包上下电噪声 2~6 dB(A)、采用 BDU 减振垫可以降低噪声 1~3 dB(A),响度降低 1~ 3 sone;优化后的 BDU 减振垫可以降低噪声 1~5 dB(A),响度降低 3~7 sone;包裹吸音棉可 以降低噪声 1~5 dB(A),响度降低 1~3 sone;优化电池包结构可以降低噪声 7~10 dB(A), 响度降低 50%,约 15 sone。实验证明,电池包上下电噪声主要以结构传播为主,卧式继电器 相比立式噪声表现更好,优化减振垫设计和优化电池包结构模态可以有效降低此噪声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高压继电器粘连失效机理及系统化 诊断框架研究
    李金涛
    2025, 50(13): 30-3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06
    摘要 ( )   PDF(3522KB) ( )  
    高压继电器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安全部件,承担着电动汽车动力电路控制 与保护的关键任务,其触点粘连失效问题严重威胁整车安全性与可靠性。为系统化解决该问 题,文章以某车型实际故障案例为基础,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触点材料迁移与 熔融层形成机制,揭示了高压继电器粘连失效的物理化学机理。建立了触点形貌特征与工况 映射规则,提出了“失效机理-排查策略-预防技术”三维研究框架,并针对可能导致粘连 的原因进行了系统优化。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控制、继电器本体优化及线束检查等措施, 市场继电器失效率显著降低,从 57.4 降至 10.9,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该研究为提升电 动汽车高压继电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汽车内饰单木板切割特性与有限元分析
    孔德熙
    2025, 50(13): 36-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07
    摘要 ( )   PDF(1387KB) ( )  
    考虑到单木板自动切割工序复杂、效果不稳定,文章以有限元分析理论为基础,旨在 探究单木板于不同环境载荷下的应力应变规律,进而设计其切割环境下的受力分析方案。研 究采用有限元分析仿真方法,先给出环境载荷设计流程,再基于单木板切割有限元分析法, 剖析不同材料、厚度、力矩及支撑点下单木板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求解不同厚度与旋切 半径对应的力矩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木板最大应力、应变与厚度成反比,与力矩成正比, 且长边支撑可降低最大应力应变。研究成果既在理论上完善了单木板自动切割理论,又于实 践中对自动切割系统设计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微观修形的减速器一级齿轮副降振研究
    梁九龙
    2025, 50(13): 42-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08
    摘要 ( )   PDF(1839KB) ( )  
    车用减速器不仅可以起到减速增扭的作用,还能保障传动的平稳性。文章首先利用 Romax 软件搭建了电动汽车三级减速器的刚柔耦合模型,系统分析了一级减速齿轮副的传递 误差、齿面单位长度载荷以及系统轴承座处的振动响应,获取了该一级减速齿轮副的振动特 性。其次以最小化传递误差峰值和齿面最大单位长度载荷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齿轮 的微观修形参数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基于寻优后的微观修形参数进行减速器一级齿轮副传动 平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齿轮微观修形后,一级减速齿轮副传递误差峰值降低 32.9%, 最大单位长度载荷降低 9.7%,输入轴轴承处振动加速度峰值降低 17.3%,有效降低了齿轮副 的传动激励,为后续的噪声、振动及声振粗糙度(NVH)研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物流车紧急制动跑偏分析及解决
    黄旺
    2025, 50(13): 49-5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09
    摘要 ( )   PDF(1182KB) ( )  
    某物流车在紧急制动工况下出现制动左跑偏现象,向左偏出车道中心 1.5 m。经过优化 调整转向拉杆与钢板弹簧的纵扭运动干涉量,重新装车试验验证,向左偏出 0.25 m,在可接 受标准范围之内,解决了整车紧急制动跑偏问题。通过多次试验可总结出悬架系统钢板弹簧 纵扭干涉是导致制动跑偏的重要因素,经过计算与试验论证,得出紧急制动工况下,纵扭干 涉量小于 2 mm,纵扭角小于 6°,整车不会出现紧急制动跑偏的危险工况。文章建立了一种 评价转向拉杆与钢板的弹簧的运动干涉量的计算方法来评价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匹配的优劣 程度,为整车的转向悬架布置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MATLAB App Designer 的新能源汽车 驾驶性分析系统设计
    卜凯
    2025, 50(13): 54-5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0
    摘要 ( )   PDF(1284KB) ( )  
    为了解决行业内对汽车驾驶性评价缺乏客观量化的问题,文章根据汽车驾驶性主观评 价指标设计了一套客观分析系统。通过 MATLAB App Designer 编写工况识别、信号处理和驾 驶性指标分析代码,对车辆蠕行、起步加速、匀速、急加急减和滑行减速五种典型工况进行 响应性、平顺性和驾驶风格差异性分析。结果可知,驾驶性分析系统在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 车(PHEV)车型上的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提高驾驶性开发效率,有助于推动 汽车驾驶性客观分析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型电驱桥细高斜齿传动特性研究
    张金钊
    2025, 50(13): 60-6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1
    摘要 ( )   PDF(1872KB) ( )  
    近年来,细高齿由于具有高承载能力、低振动噪声的优势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 研究细高齿所具有优势的机理,文章针对某轻型电驱桥的某对齿轮副,利用有限元软件 ABAQUS 对齿轮副进行加载接触分析,对比研究了细高齿和常规齿在受载后的各种传动特性 参数,包括弯曲应力分布、接触应力分布、重合度和承载传动误差等。结果表明,细高齿相 对于常规齿齿根弯曲强度提高了 27.76%,齿面接触强度提高了 21.93%,重合度提高了 16.27%, 传动误差降低了 43.4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人保护 aPLI 腿型碰撞安全性能开发
    孙梦笛
    2025, 50(13): 64-7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2
    摘要 ( )   PDF(1724KB) ( )  
    为应对日益严苛的行人保护评价体系,降低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的腿部损伤风 险,文章剖析了各法规中行人腿型碰撞器(aPLI)腿型的评价要求,以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 会(E-NCAP)五星认证为目标,针对先进的最新一代 aPLI 腿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其损伤 机理,借助仿真计算不同下支撑方案对 aPLI 腿型的影响规律,并开展实车验证。结果表明, 对于该款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车型,在接近角 18.5°条件下,小腿支撑的布置位置及 30 倍密度泡沫支撑块方案的优化效果最为显著。实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案有效可行,aPLI 腿型碰撞测试可达到 E-NCAP 满分标准,为后续车型的行人保护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扭矩能力扩容的变速箱优化设计
    高东海,葛蓉,余有平,刘海超,时友生
    2025, 50(13): 71-79,9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3
    摘要 ( )   PDF(3562KB) ( )  
    以某 5MT 变速箱额定输入扭矩由 300 Nm 提升扩容至 350 Nm 为研究目的,首先对原 变速箱分别通过台架试验和 MASTA 建模分析,找出了齿轮、轴、轴承、同步器、壳体等强 度不足的零部件及其薄弱点;然后提出对齿轮强力喷丸和微观参数、轴的薄弱轴颈加粗、轴 承切换性能更优的原材料和热处理方式、同步器齿毂粉末冶金改锻钢件并增加表面处理、壳 体优化加强筋布置等优化设计及工艺方案;最后对实施了强化措施的变速箱进行了台架试验 验证和 MASTA 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变速箱可以满足 350 Nm 输入扭矩工况的要求,实 现了扭矩扩容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无轨胶轮车弯道失稳计算与分析
    杨梁,张永仁,曹小伟,李宽,谢治国
    2025, 50(13): 80-8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4
    摘要 ( )   PDF(1186KB) ( )  
    对无轨胶轮车失速入弯的失稳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为车辆失速弯道防护提供依据。通 过对失速车辆在侧倾平面内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车辆侧翻的侧倾加速度阈值;建立车辆二 自由度模型,计算失速车辆入弯车速,推导阿克曼转向条件下的入弯转向角,得到车辆稳态 转向半径计算式。给出失速车辆的失稳计算的相关参数,采用 MATLAB/Simulink 对失速距离 为 25 m 至 200 m 的车辆入弯失稳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失速距离为 0~100 m 时, 车辆转向盘的操作余量为 2.85°,车辆存在剐蹭碰撞风险;失速距离大于 100 m 时,车辆侧 向加速度大于 5.16 m/s2,车辆会发生侧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滚阻轮胎对轻型商用车性能影响
    梁志鹏,徐洪友,崔洪月,任洪峰,田帅,王堃
    2025, 50(13): 85-9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5
    摘要 ( )   PDF(1071KB) ( )  
    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选取轻型商用车使用频率最高的轮胎规格进行低滚阻开发。 以低滚阻与普通型对比的方式,从轮胎对整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操稳性、平顺性、油耗、 磨耗以及冰雪路面制动性能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低滚阻轮胎对轻型商用车性能影响。通过 试验结果得出:低滚阻轮胎滚阻系数降低 21.4%,可使整车节约达 6.5%油耗;同时,低滚阻 轮胎对整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操稳性、平顺性、油耗、磨耗以及冰雪路面制动性能可满足 整车的需求;为低滚阻轮胎在轻型商用车的应用提供了使用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非承载式底盘前减振器支架失效分析
    汪兆亮,梅秋武,赖余东,邱祖峰
    2025, 50(13): 91-9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6
    摘要 ( )   PDF(2174KB) ( )  
    汽车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件之一,如何借助数字仿真技术设计出高可 靠性的减振器至关重要。文章针对某试验样车出现的前减振器支架开裂问题,通过对失效的 前减振器支架开展强度及耐久仿真分析,探究零件失效原因,并进行故障复现及结构仿真优 化,为试验车此类部件的失效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结构优化结果显示,加强后的减振 器支架疲劳寿命提升了 87 倍,显著提高了该零件设计的可靠性,且最终顺利通过路试试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车自然老化性能研究 ——以海南湿热环境为例
    吴文倩 1,高姗姗 1,李永伟 2,晁辉 2,罗雄 2,袁磊磊 1
    2025, 50(13): 95-99,10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7
    摘要 ( )   PDF(1446KB) ( )  
    文章通过将整车静置在海南试验场开展为期 1 年的静态暴晒试验,定期观测整车零部 件的耐候性能变化,监测车内微环境的变化特点及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及气味的 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整车老化行为,了解老化主要问题及车内微环境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开胶、起泡、粉化、析出、离缝、腐蚀、掉色、开裂等问题是此次实验出现的主要问题,后 续车型开发应重点关注此类老化问题,车内微环境与整车玻璃类型相关。随着放置时间积累, 整车气味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未出现恶化现象,表现较好。整车 VOC 标志物出现暴晒 1 个月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散发规律,与目前零部件试验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汽车塑料底护板变形开裂失效原因及解决对策
    黎泽友,杨勇,张万鑫
    2025, 50(13): 100-10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8
    摘要 ( )   PDF(8086KB) ( )  
    汽车塑料底护板具有保护车辆底部、导流和降噪等功能,但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道路环 境恶劣,塑料底护板会出现变形开裂等质量问题,影响整车使用性能,甚至危及驾乘者安全。 因此,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如何避免塑料底护板变形开裂成为汽车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文章旨在分析塑料底护板在整车路试中变形开裂失效原因,结合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仿 真技术优化产品安装结构,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结果表明,安装固定形式、结构设计、材料 选择及制造工艺等因子影响底护板的可靠性,通过深入探讨底护板变形开裂原因及解决对策, 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卧式加工中心换刀故障维修分析与应用
    朱昌龙,王乐,郝勇,胡金明,韩旭春
    2025, 50(13): 107-110,1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19
    摘要 ( )   PDF(1128KB) ( )  
    当今,换刀机构作为数控加工中心类设备的核心部件,如何保证其稳定运行及故障后 快速恢复,对专业管理维修人员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由表及里的方法,首 先深入剖析了 SW(BA722)双主轴卧式加工中心换刀机构的工作原理,然后系统梳理了常见 故障类型,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故障成因,最终提出了针对性、科学性的维修方法与预 防措施。换刀故障的维修不仅是技术维修过程,更通过系统化方法实现生产保障、成本控制 和安全管理的综合优化,对制造业的持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车产品 AUDIT 评审方法介绍
    薛凯平
    2025, 50(13): 111-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0
    摘要 ( )   PDF(1382KB) (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和普及,客户体验正在颠覆传统汽车行业对质量的定义, 早期的 AUDIT 评审是从客户发现度和工艺技术角度来衡量缺陷的严重等级,已无法满足当前 的实际诉求。针对目前整车产品审核存在的问题,如缺陷等级定义描述缺失,功能缺陷分类 模糊等,新的 AUDIT 评审是从缺陷对顾客日常使用的影响程度来衡量严重等级,特别引入安 全,合规和排放(SCE)的概念。文章介绍的“客户之声 (VOCA)”整车产品评审,旨在 建立一套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模拟客户评审整车质量的方法,将整车评审划分为 4 个视觉级面, 4 种缺陷等级,系统阐述了各个级面和缺陷等级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特点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 研究与探索
    张俊溪,赵坤,王鑫,卫军朝
    2025, 50(13): 116-1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1
    摘要 ( )   PDF(1469KB) ( )  
    在汽车行业“新四化”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汽车产业变革不断加快,行业发 展与技术进步对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工程作为新兴工科专业, 正是从科学角度解决面向汽车“新四化”的人才培养问题。西安航空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教 学团队探索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及“一核四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将课 程体系划分为四大模块,细分每个模块下的课程体系链路及其课外拓展,紧密衔接企业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由浅入深三段引导式”教学手段改革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 了一定成效,该模式可以为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究
    陈俊杰,彭飞,常乐,赵畅,史渊芳
    2025, 50(13): 121-12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2
    摘要 ( )   PDF(944KB) ( )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在新能 源汽车专业课程全面融入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项重要举措。文章立足工匠精神的 内涵,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的现状,针对问题从工匠精神内部机制、 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三个层面提出对策,从而实现工匠精神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有效培养学 生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焦数字化转型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胡玥,孙康明
    2025, 50(13): 125-12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3
    摘要 ( )   PDF(1221KB) (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趋势,汽车制造领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键支撑 和核心竞争力之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 行数字化改造。文章描述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数字化改造的方法、手段及数字化转型成效, 表明通过数字化改造,形成“一课双实”教学新模式,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就业率均得以 提升,可为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块专题式教学在汽车设计一流课程 建设中的应用
    常胜,张凯,杨保成
    2025, 50(13): 130-13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4
    摘要 ( )   PDF(1260KB) ( )  
    模块专题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对接教学主题,重塑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文章围 绕汽车设计一流课程建设目标要求,分析了模块专题式教学的特点,阐述了教学实施过程及 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模块专题式教学在汽车设计一流课程建设 中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用模块专题式教学方法可进一步提升车辆学科人才培养 质量,优化完善此教学方法也为开展一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立育匠”课程思政的岗赛证融通实践 ——以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为例
    熊思琴,李维,苏仕见,周欢
    2025, 50(13): 135-1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5
    摘要 ( )   PDF(1358KB) ( )  
    课程思政融合“岗赛证(PCC)”的建设是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文章 以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程为例进行了融通实践。通过分析课程思政与岗赛证融 入现状,构建了思政立德、实训立行、赛点立志、证技立信的四立育匠课程育人模式、重构 课程内容,以“明学-实做-暗教”的教学模式完善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与“5+5+N”三级评 价体系,达到思政浸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双重目的,问卷调查中 93.6%的学生自认为对 相应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有更多认识,“1+X”技能等级考核拿证率达 99.3%,实践结果表明 该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OBE-PBL 教学模式的自动驾驶领域 课程改革研究 ——以机器视觉课程为例
    宋庆敏,宋夏楠,李江江*,张亚超,陈慧丽
    2025, 50(13): 141-1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6
    摘要 ( )   PDF(1176KB) ( )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领域对机器视觉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文章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OBE)与问题导向学习(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方 案,通过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机器视觉课程的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 量。文章首先明确了自动驾驶领域对机器视觉技能的具体需求,以此为基础设定课程学习的 成果目标,确保教学方向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然后引入 PBL 教学模式,通过设计贴近实际 工程问题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强化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研究表 明,OBE-PBL 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显著提高了学生在 自动驾驶机器视觉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融入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 课程的教学探索
    陈美琴
    2025, 50(13): 146-15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7
    摘要 ( )   PDF(1244KB) ( )  
    文章旨在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 在线精品课程为例,分析了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了课程思政 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并评估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文章不仅 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证支持,而且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和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亚迪秦 EV 无钥匙进入系统控制原理 及故障诊断
    王健,宋桂翠,董晓林,郑聪
    2025, 50(13): 151-15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8
    摘要 ( )   PDF(1770KB) ( )  
    文章以 2020 款比亚迪秦 EV 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结构组成、控制 逻辑及工作流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故障诊断与检修方法论。基于比亚迪整车网络架构,详 细阐述无钥匙进入系统的工作原理,涵盖 125 kHz 低频唤醒信号传输、315 MHz 高频射频通 信、车身控制模块(BCM)与智能钥匙的认证流程,以及门锁、尾箱锁等执行机构的控制逻 辑。研究表明,该系统采用分层式控制策略,通过 CAN/LIN 总线实现各模块间的数据交互, 并具备动态加密认证机制,确保安全性。针对无钥匙进入系统的典型故障,文章提出“信号 溯源、分段排查、数据验证”的三段式诊断方法,为新能源汽车的防盗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 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地面无人装备发展综述
    李立治,韩俊,陈聪,刘赛,丁豪坚
    2025, 50(13): 156-16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3.029
    摘要 ( )   PDF(2699KB) ( )  
    当前,由于使用环境与面临使命任务的差异,地面无人装备在智能化方面相较于智能 驾驶汽车发展相对滞后。文章对国内外地面无人装备的发展现状展开了调研,列举了各国典 型的地面无人装备,归纳了地面无人装备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主要特征。最后,分析了当前 地面无人装备存在的不足,并从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驾驶大模型构建、试验体系搭建、 体系化协同作战多个方面,对未来地面无人装备的发展进行展望,为后续地面无人装备的设 计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