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基于 Simulink 模型的纯电汽车综合续航 里程估算研究
    董德磊 1,路斌 1,程峰 1,张宁 1,杨文博 1,马龙凤 1,潘登 2,李影博 2
    2025, 50(12): 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01
    摘要 ( )   PDF(824KB) ( )  
    为了能够在纯电汽车设计研发过程中准确估算纯电汽车综合续航里程,尤其是设计研 发初期指导纯电汽车综合续航里程。文章提出一种根据实车参数基于 Simulink 搭建的整车环 境仿真模型,在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LTC)循环工况下估算纯电汽车综合续航里程。结 果表明,仿真模型在一个完整的驾驶循环工况内,实际车速高度跟随目标车速,可以满足仿 真车辆实时跟随 CLTC 循环工况行驶;仿真模型计算的综合续航里程与车辆真实续航里程相 比误差小,能够准确地反映纯电汽车实际综合续航里程;与传统需要实车测试综合续航里程 方法相比,能够为纯电车辆的设计研发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反向指导纯电汽车综合续航里 程的研发设计,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中央双电机构型的分布式驱动系统设计
    钱超
    2025, 50(12): 6-1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02
    摘要 ( )   PDF(1870KB) ( )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分布式驱动作为一种先进的动力系统陆续在市场上得到应 用。因其具有结构紧凑、各轮扭矩独立可控、响应快捷、动力强劲、正反转灵活和驱动效率 高等优势,按照车轮、电机和减速器的布置方式可分为中央双电机构型、轮边电机构型和轮 毂电机构型。文章对以上三种构型的结构特点、优劣势和应用场景进行归纳和对比,对中央 双电机构型的分布式驱动系统的结构设计、控制方法和工作模式等展开研究。最后,对电驱 动系统进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电驱动系统的设计满足项目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因素分析
    张永勤
    2025, 50(12): 13-16,2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03
    摘要 ( )   PDF(669KB) (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政策刺激、技术创新等众多因素密不可分,文章首先阐述了刺激- 有机体-反应(S-O-R)理论,然后分析了政策激励、基础设施建设、驾乘体验三项影响国内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传播渠道多元拓展、应用技术创新改善、售后服务体系 完善的销量提速改进策略,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 ROS 的室外无人车自主导航算法研究
    王华东
    2025, 50(12): 17-2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04
    摘要 ( )   PDF(2304KB) ( )  
    针对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机器人操作系统(ROS)无人小车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无 法完成自主导航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依靠激光雷达检测锥桶并实现主动避让的自主导航 算法。首先,使用 DBSCAN 聚类方法对感兴趣区域的点云进行聚类,得到感兴趣区域内锥桶 的空间位置坐标;其次,使用 Delaunay 算法对聚类后的锥桶中心位置点集进行三角剖分,利 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并通过对当前点和历史点的加权平均来平滑路径;最后,将得到的规划 路径通过 ROS 话题消息发送到小车的底层控制模块来控制小车跟踪行驶,并在室外模仿赛场 环境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自主导航算法能够满足比赛的要求,避免了室外的 其他干扰造成小车行驶偏离赛道的情况,为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 ROS 无人小车的自主导航 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深度强化学习自动泊车系统的后门攻击
    黄秋生
    2025, 50(12): 24-2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05
    摘要 ( )   PDF(2256KB) ( )  
    近年来针对深度强化学习的后门攻击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目前已发表的研究中没有提 出一种通用的可解释的后门攻击框架。为解决这个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后门攻击技 术,称为边缘攻击。通过两阶段训练出一个后门智能体,特别在训练过程中,当环境观察向 量满足设定条件时,在环境中添加触发器并使用一个特别设计的奖励函数。文章在四种最先 进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上评估所提议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后门被隐藏时,后门 智能体处理自动泊车任务时成功率达到 93%,而一旦后门被激活,攻击成功率达到 94.3%, 而自动泊车的任务成功率则降低到 5.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车失稳工况下侧滑车辆轨迹预测研究
    程小龙,张鹏举,杨逍,刘鑫勇
    2025, 50(12): 30-38,5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06
    摘要 ( )   PDF(1268KB) ( )  
    为解决自动驾驶汽车在高速工况下前车失稳侧滑的紧急避撞问题,文章提出前方侧滑 车辆状态识别和前方侧滑车辆轨迹预测的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出前方车辆发生危险性侧滑的 关键特征来搭建前车侧滑识别模型,结合所提取的侧滑特征指标设计了前方车辆侧滑识别策 略,判断前方车辆侧滑状态。选取前方侧滑车辆的状态量建立恒定转率和加速度模型,短时 预测前方侧滑车辆轨迹。考虑到模型的简化假设和传感器感知信息过程中存在噪声,使用无 迹卡尔曼滤波处理轨迹预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计算前方侧滑车辆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协方差, 估计前方侧滑车辆在概率为 0.9 的条件下未来可能出现的区域。通过所建立的 CarSim 和 Simulink 联合仿真平台,在高速低附工况下,验证了前车侧滑状态识别策略有效性和侧滑车 辆轨迹预测的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封闭场地测试的纵向驾驶辅助主观评价研究
    屈瑞飞,薄涛
    2025, 50(12): 39-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07
    摘要 ( )   PDF(1258KB) ( )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时代的来临,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试验车或研究性。 样车走进了千家万户。纵向驾驶辅助功能在减轻驾驶员负担,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纵向驾驶辅助功能主要采用客观测试评价方法,但客观评价虽 能有效地重复测试且进行对比,但部分指标过于专业,无法向普通用户普及,同时缺少人的 主观体验,不能有效解决用户的核心诉求,进而不能对相关功能进行全面地评价。因此针对 客观评价方法的不足,文章结合现有的车辆主观评价方法以及测试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封 闭场地测试的纵向驾驶辅助主观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实车测评的实例中,同时也为 智能驾驶相关功能的主观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正面碰撞的客车骨架结构优化设计
    江兴洋 1,吴胜军 2
    2025, 50(12): 45-4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08
    摘要 ( )   PDF(1542KB) ( )  
    以某型客车为研究对象,采用 HyperWorks 和 LS-DYNA 软件对客车进行了正面碰撞仿 真分析,结合分析客车的车身变形、车门变形、驾驶员生存空间、驾驶室座椅地板中心加速 度和质心加速度等关键数据,对客车的耐撞性做出了评估。根据试验结论对客车主吸能梁的 纵梁进行了截面改良,并对经过改良后的客车进行了碰撞模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 的客车结构有效提升了耐撞性能,并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身结构件多步冲压成形 CAD/CAE 协同仿真
    胡李勇 1,王利 1,2,胡堂飞 1,杨懿豪 1
    2025, 50(12): 50-5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09
    摘要 ( )   PDF(3967KB) ( )  
    针对复杂车身梁类制件在多步冲压加工中应用广泛但技术实施难度大的特点,文章以 典型复杂车身结构件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了制件多步冲压成形的基本工序,明确了成形过 程中的关键难点与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创新性设计了制件的 12 工序排样图,并围绕该排 样图开展了全面的工艺分析。通过构建全工序有限元模型,深入阐述了增量加载有限元法的 仿真数学模型,经精确计算,最终获得了满足工程要求的全工序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通过 实际冲压试验与产品质量检测,对 CAD/CAE 仿真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了全面验证。 该研究为车身结构件的级进模开发过程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排样工艺设计与全工序有限元仿真 分析方法,不仅深化了制件成形性的研究维度,更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为汽车复杂梁类制件的 制造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管路气动噪声仿真研究
    於可心,张振华,赵慧君
    2025, 50(12): 57-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0
    摘要 ( )   PDF(1402KB) ( )  
    汽车用管路是整车噪声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庞大汽车管路系统运行过程中虽难以 实现完全静音,但是若对其中工艺结构进行优化则可以有效防止异响,提升驾驶体验感。文 章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和基本物理学方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仿真软件 STAR CCM+进行有限元求解,噪声分析考虑 Curle 声类比模型和 Proudman 声类比 模型,对不同管路连接方式影响下的管内流场和声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发现以扣押的方式 连接铝管和胶管容易使管内结构崎岖,使管内流动不平顺,进而速度和压力的波动较频繁, 相反的,用钢套连接的管内流场稳定且压力突变次数和幅值都较小。此外,钢套连接的管路 连接区域噪声功率和分贝的峰值都低于以扣押方式连接的管路,即以钢套连接方式连接的管 路出现噪声污染的可能性较小。文章为管路气动噪声仿真方法与驾驶中因流体气动产生的噪 声舒适性问题的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 PID 的整车垂向稳定性控制研究
    祝继红,方太淞,吴圣,沙大亮,王一鸣
    2025, 50(12): 62-6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1
    摘要 ( )   PDF(2322KB) ( )  
    驾乘人员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悬架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 因此,可以通过提升悬架性能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文章首先对国际标准的路面频域模 型经过傅里叶变换,并结合滤波白噪声生成路面频域模型,根据左右轮在空间上的相关性以 及前后轮在时域上的滞后性,建立整车四轮路面激励时域模型;然后基于 Simulink 建立面向 平顺性分析的车辆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通过时域仿真明确其车身加速度的变化幅值,进而 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论域;最后根据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和确定模糊控制规则,结合比例-积分- 微分(PID)控制搭建控制器对比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车身加速度时域曲线。结果发现模糊 PID 控制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于深入研究悬架性能优化具有 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车门自适应气动柔性抓手应用研究
    李金枝,葛晨宇,张方昊,李默然
    2025, 50(12): 69-7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2
    摘要 ( )   PDF(1754KB) ( )  
    当前汽车车门生产线经常通过更换不同抓手来实现不同车型车门的抓取和搬运,抓手 的柔性和适应性较差,抓取效率较低。文章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气动柔性抓手,利用 SolidWorks 设计三维模型,通过强度校核确定抓手材料。同时,以 KR360R2830 机械臂为基础,搭建车 门抓取机器人平台,最终确定了机械臂抓手的抓取姿态和动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MBSE 的汽车仪表板系统架构设计方法
    马祥磊 1,梁俊 1,张恒椿 2*,邱星辉 2,陈家帅
    2025, 50(12): 74-8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3
    摘要 ( )   PDF(7668KB) ( )  
    针对传统汽车仪表板(IP)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需求管理碎片化与多学科协同困难等问 题,文章提出基于系统建模语言(SysML)的模型驱动系统工程(MBSE)创新设计方法,通 过构建“需求-功能-逻辑-物理”四层递进式模型架构,集成 MagicGrid 方法论实现 IP 系 统需求全生命周期追踪与验证闭环。文章首先阐述了 SysML 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某量产车 型 IP 系统开发项目,建立涵盖需求捕获、功能分解、逻辑架构映射与物理实现的多阶段 MBSE 设计流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法,所提方法可显著提升需求管理规范性,增强跨 学科协同一致性,并有效降低迭代开发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蓝牙钥匙通用标定数据研究
    吴德石,刘晓杰*
    2025, 50(12): 84-8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4
    摘要 ( )   PDF(2974KB) ( )  
    为解决现有通用标定数据在多参数蓝牙钥匙系统中定位精度差的问题,通过对定位及 标定方案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多参数优选融合的汽车蓝牙钥匙通用标定数据计算方法,优化 了标定过程的灵活度,提高了蓝牙钥匙系统通用标定数据的解闭锁性能,提升了未标定机型 的解闭锁距离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参数优选融合方法,左解锁距离标准差从 3.78 m 降至 2.80 m,前后平均解锁距离分别提高 63%和 19%,三方向平均闭锁距离分别降低 28%、 10%和 21%,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解锁延迟和远距离解闭锁现象,有效提升了未标定机型的 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巷道失速车辆正向碰撞动力学分析
    张永仁,杨梁,曹小伟,谢治国,李宽
    2025, 50(12): 90-9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5
    摘要 ( )   PDF(1418KB) ( )  
    文章对正向碰撞的失速车辆进行动力学分析,说明矿井巷道安装防护装置的必要性。 对巷道失速车辆进行受力分析,采用牛顿力学推导出车辆失速加速度与碰撞前的车速;通过 简化车辆、驾驶员、巷道壁的约束关系,构建车辆与受撞目标的振动系统,建立出无防护装 置和有防护装置的车辆-驾驶员碰撞模型。利用 MATLAB/Simulink 对建立的两种碰撞模型在 巷道倾角为 6°,车身质量为 2 600 kg,驾驶员质量为 70 kg,失速距离分别为 50、100、150、 200 m 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对无防护装置,采用防护装置可分别将车辆、驾 驶员的最大碰撞加速度降低 25.5%与 12.0%,能在失速距离 100 m内对模拟车辆起到防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冷电动汽车整车与台架充电试验一致性研究
    董英雷,杨佳怡,陆文宁,周平
    2025, 50(12): 96-100,12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6
    摘要 ( )   PDF(2888KB) ( )  
    鉴于现有动力电池系统试验台架的充电试验结果与整车充电试验数据存在差异,导致 台架试验结果难以直接应用于整车开发进程。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试验方案, 基于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组成架构与控制策略,利用 AMESim 软件进行仿真计算,以获取冷却 液在不同温度工况下流经整车热管理系统后的温度数据。随后,依据仿真结果,利用水冷机 输出特定温度的冷却液,并通过整车试验与台架试验的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 明,在 40 ℃和-20 ℃试验条件下,两者在总充电完成时间上的差异不足 1%;在时间轴上的 温度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 0.717 和 0.530。结果表明,通过试验方案的设计,台架试验与整车 试验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求,对提升整车项目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车身用钢铝连接件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王颖 1,2,张进 1,2,李盛良 1,2,黄浩 1,2
    2025, 50(12): 101-10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7
    摘要 ( )   PDF(2518KB) ( )  
    当前,汽车钢铝车身电化学腐蚀研究结论与具体车型车身钢铝连接部位腐蚀现象不完 全一致,文章基于具体车型研究车身钢铝连接模拟试样在加速腐蚀测试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研究表明,在中性盐雾测试环境中,铝合金板防腐性能弱,镀锌铝镁钢板的防腐性能良好, 电泳钢板的防腐性能最优。不锈钢材质的紧固件防腐性能良好,镀锌、达克罗涂层能提供紧 固件有效防腐保护,钢铝连接件防腐重点是提高铝合金板防腐性能。研究结果为实车车身钢 铝连接部位的防腐设计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纤维/可降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商用车 前面罩上的仿真分析
    金泉军,吕玲芳,林增勇,陈瑜,庞迪,赵金鹏,冯赵秋霞,梁彦东
    2025, 50(12): 106-11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8
    摘要 ( )   PDF(1770KB) ( )  
    基于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特性,对比分析研究玻璃纤维/可降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传统 片状模塑料(SMC)在汽车前面罩上的模态、刚度、强度性能效果。结果发现,从产品性能 来说,采用密度为 1.558 g/cm 3 玻璃纤维/可降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前面罩总成,较传统 SMC 可实现减重 21%以上。虽采用可降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前面罩刚度略低于传统 SMC,但产 品模态频率以及结构强度均要优于传统 SMC 材料,并通过台架性能测试,产品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车型前盖总成重力下沉问题研究
    周翰
    2025, 50(12): 111-11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19
    摘要 ( )   PDF(2530KB) ( )  
    针对某车型试制阶段前盖总成出现的重力下沉问题,文章旨在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前盖 结构刚性,改进尺寸质量。基于 CAE 仿真技术及项目经验,系统分析了问题根源。研究提出 三种改进方案并对其成本、周期及效果进行综合对比,最终确定了一种兼具成本优势与显著 效果的优化方案。该研究不仅解决了某车型前盖下沉问题,还为汽车制造中类似重力下沉缺 陷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设计与应用探讨
    张智明,赵治国*,唐辰,赵欣,甄玉君
    2025, 50(12): 115-11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0
    摘要 ( )   PDF(1420KB) ( )  
    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存在公式推导和理论 知识点多、课程思政素材少,且本科阶段的课程思政元素难以提升学生兴趣等问题。文章从 课程知识点出发,开展了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探索了课程知识点蕴含的国家战略、技术实现 和思维方法内涵;并以汽车操稳二自由度模型一节为例,分析了思政元素挖掘的角度和方法, 设计了“视察一汽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成果展”“中国汽车操稳模型科学家精神”和“操 稳的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三个思政元素;开展了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提升了研究生课程授 课质量,增强了学生国家战略意识,树立了技术创新志向及培养了辩证唯物思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EAM 理念下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甘桦福
    2025, 50(12): 120-125.  DOI: 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1
    摘要 ( )   PDF(1185KB) ( )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高职院校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补充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培养企业需 求的高层次技术人才。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现状,以及对核心课程内容深度的剖析, 以 STEAM 理论为基础,结合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优势,强调项目式学习(PBL)。通过实践 教学对比发现,该模式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中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能力,促进了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课程为例
    左茂良,张瑞宾,安靖宇
    2025, 50(12): 126-132,1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2
    摘要 ( )   PDF(2671KB) ( )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实现理实一体 化教学改革目标的过程中,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成为高质量发展 的重点内容。文章以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 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测试认证法,提出将 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的解决方案,并构建“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车操作”一体化的线 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难点,还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岗位适应能 力,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汽车类首批“十四五”国家规划 教材特征分析
    谢先树
    2025, 50(12): 133-13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3
    摘要 ( )   PDF(1223KB) ( )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为解决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内容、结构 等方面问题,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我国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提取 适用于高职专科的汽车类课程教材进行特征分析。发现高职专科职业教育国家教材数量在各 专业大类、课程中呈现两极分化,部分课程教材建设重复性问题突出,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 网联汽车领域课程相关国家规划教材较少,汽车类新技术新形态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亟需 加强。建议教材建设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将岗课赛证统一,课程思政融合,联合企业、优质 出版社共同设计开发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项目任务式、工作手册式、数字式并配套在线课程 教学资源的新形态教材,并注意避免重复性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智能车辆工程 专业新工科建设与实践
    高伟
    2025, 50(12): 138-14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4
    摘要 ( )   PDF(1209KB) ( )  
    为了主动适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需求,并与新工科建设要求相契合,文章在分析智能 车辆工程专业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及特色,从构建多学科交叉 融合课程体系、构建贯穿多学科交叉融合主线的“四层次三结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教学新模式三个方面,对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进行了积极 探索,以期培养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需求、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多学科交 叉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典型任务的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 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袁国伦
    2025, 50(12): 143-1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5
    摘要 ( )   PDF(1113KB) ( )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为满足行业发 展需求,文章深入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旨在培养适应行 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体系构建原则,随后详细阐述了电动汽车原理与 检修等五门核心课程的内容、实例及教学方法。通过研究,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推动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电动汽车虚拟教学系统平台设计
    李湘湘
    2025, 50(12): 149-1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6
    摘要 ( )   PDF(5909KB) ( )  
    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因设备与模型购置成本高、现场资源有限,导致学生 需共享资源,限制了独立操作与探索,影响学习效率。文章以特斯拉纯电动汽车为例,先利 用 MAYA 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再基于 Unity 3D 软件开发了可完成整车结构展示设计、电池构 造组成、电池串并联及动力选择应用虚拟实验等内容的虚拟教学系统,实现了由传统平面式 教学转变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立体式教学,增强情景交互。期望通过这个系统使学生在 虚拟环境中获得真实地、沉浸式、探索式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法规·管理
    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微交通仿真优化研究
    蔡爽
    2025, 50(12): 155-1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7
    摘要 ( )   PDF(1414KB) ( )  
    城市交叉口作为路网关键节点,其信号配时优化对缓解交通拥堵至关重要。针对传统 Webster 算法在动态交通场景中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文章提出基于遗传算法(GA)的单交叉 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通过 SUMO 仿真平台构建青潭西路交叉口微交通模型,采用 Krauss 跟车模型还原真实交通流特性,并设置多组对比实验验证算法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遗传 算法优化后,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降低至 29.84 s(降幅 12.31%),排队长度缩短至 30.29 m(降 幅 10.44%),显著优于 Webster 算法的优化效果(平均延误 30.30 s/降幅 10.96%;排队长度 30.91 m/降幅 8.61%)。此外,遗传算法通过浮点数编码与自适应搜索机制,在复杂相位约束 下仍能实现全局最优解,其通行能力提升至 0.81 饱和度,较原方案优化 11.0%。研究证实遗 传算法在动态交通信号优化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与鲁棒性,为城市交叉口精细化管控提供了 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型商用车报废车辆回收拆解模式研究
    王双峰,李红彬*
    2025, 50(12): 162-16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8
    摘要 ( )   PDF(1140KB) ( )  
    针对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在本品牌报废车辆回收拆解的现状,研究了我国报废汽车 回收拆解运营模式,分析了各种回收模式运行特点和优劣势,建立了重型商用车报废车辆的 经济回收半径模型,从市场角度分析制约报废商用车回收拆解的因素。最后从报废汽车监管 层面、整车制造企业层面、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我国报废汽车回 收拆解规范发展和资源循环再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车辆驾驶室轻量化设计的研究方法概述
    高鹏
    2025, 50(12): 166-17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2.029
    摘要 ( )   PDF(3536KB) ( )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及燃油经济性需求的提升,汽车制造商正面临驾驶室轻量化 的挑战,轻量化设计不仅可提升汽车性能,还能降低燃油消耗并减少排放。文章系统综述了 驾驶室轻量化设计领域的核心研究方法,聚焦于材料选择、结构优化与制造工艺三大方向, 尤其对近五年内各方向在驾驶室轻量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贡献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总结,分 析了当前的研究成果、方法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