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汽车前舱电驱动总成布置架构分析
    汪仁坤
    2024, 49(1): 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01
    摘要 ( )   PDF(1411KB) ( )  
    电驱动总成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位置的确定是整车前舱布置的关键,关系到 整车性能、前舱架构策略及平台拓展能力。文章旨在建立一种纯电动汽车前舱布置架构,分 析了纯电动汽车前舱布置空间特点,围绕前舱关键部件电驱动总成位置,研究了前舱电驱动 总成布置过程中关键尺寸因子的影响关系,并总结得出了纯电动汽车前舱电驱动总成的布置 方法及周边子系统的布置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燃料电池绝缘特性及绝缘防护方案分析
    王 博
    2024, 49(1): 7-1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02
    摘要 ( )   PDF(2732KB) ( )  
    氢燃料电池的绝缘值受冷却液电导率影响,在运行过程中绝缘值会持续下降直至导致 发生绝缘故障。为降低绝缘故障发生频率,文章从绝缘要求及检测原理出发,讨论并分析了 冷却液电导率对燃料电池绝缘的影响原理。通过实车静态测试及整车耐久数据采集等方式, 对冷却液电导率与累积行驶里程关系、车辆绝缘值关系分别做了量化测试,进而提出了一种 绝缘防护的方案,并在燃料电池示范运行车上进行实车运行验证。结果表明,绝缘防护方案 可有效避免车辆运行中绝缘故障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力电池直冷板漏率转化及测试方法
    梁锋涛
    2024, 49(1): 13-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03
    摘要 ( )   PDF(919KB) ( )  
    文章研究了动力电池直冷板制冷剂液态工质漏率到检漏气体气密检测漏率的转化关系, 通过对直冷板泄漏的机理研究,推导出漏率转化公式,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表明,直冷板在 2 MPa、20 ℃的使用工况下,根据提出的理论计算公式可知,氦气检测时的 泄漏值为 1.504×10-5 Pa?m 3 /s,试验直冷板的泄漏值在 10-5 Pa?m 3 /s 量级,与理论计算结果非常 接近,证明该公式能有效地计算直冷板漏率,可以指导工业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驱纯电动车型加速性能优化分析
    吴生玉
    2024, 49(1): 17-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04
    摘要 ( )   PDF(864KB) ( )  
    文章基于量产状态纯电动四驱车型,进行加速性能提升,以达到赛道版本车型加速目 标。在整车架构基本固定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电机可用的电流上限、实际场地测试标定起步 前电机扭矩上限阈值、更换半热熔轮胎、轮毂轻量化、以及热胎改善起步打滑时间的方法。 在提出方案的初期通过仿真软件计算各个方案对百公里加速时间减少量,再由实车场地现场 标定确认标定值,最终测试百公里加速时间缩短 0.4 s,可达到 3.5 s,在同级别纯电动车型百 公里加速性能方面,达到领先水平。同时在后续开发中,为加速性能提升积累了整车子系统 开发方案,并且完善了轮胎-地面模型的实测数据积累,对整车动力性能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 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降维模型的电池包温度估算分析
    王 强
    2024, 49(1): 2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05
    摘要 ( )   PDF(907KB) ( )  
    传统用于估算电池包温度的方法,常采用三维仿真计算,一般都存在建模周期长、求 解难度大、结论数据量大等问题。不仅对软硬件平台有着特殊要求,而且无法满足高实时性 的应用场景。因此,开展了基于降维模型的电池包温度估算分析,首先搭建了一个等效一维 离散传热模型,将偏微分方程简化为常微分方程,然后进行数值离散,将常微分方程转化为 差分方程,再引入插值格式、边界条件、控制策略,最终完成瞬态递推求解。模型中引入三 个修正参数对电池包最低、平均、最高估算温度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降维模型计算求解速 度快,修正前计算结果最大误差在 2 ℃左右,修正后计算结果最大误差可控制在 1 ℃以内。 因此,电池包温度的降维简化计算可行,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计算效率,为后续锂 电池包温度多场景应用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重卡换电模式商业化分析
    黄 威
    2024, 49(1): 27-3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06
    摘要 ( )   PDF(691KB) ( )  
    在国家“双碳”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兼顾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重 卡行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也在寻求一个能平衡减排和盈利的方法,重卡的换电模式就是一个 很好的选择。采用“车电分离”的运营方式,克服了纯电动重卡运营效率低和初始投资过高 的痛点,能够有效满足重卡高频运作车辆的要求,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回报率和交通便利性, 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文章分析了换电重卡的政策导向、产业链的环境经济机制 和市场竞争格局,对实现换电模式重卡的商业化推广要求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PC-Crash 软件的多车碰撞事故再现研究
    李 俭
    2024, 49(1): 32-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07
    摘要 ( )   PDF(1947KB) ( )  
    近三年来,全国交通事故的年均发生数量在 20 万次以上,多车碰撞事故的数量也逐年 攀升。文章根据车辆碰撞时间的先后顺序将一则复杂的交通碰撞事故,等效成多个简化的碰 撞事故,且每个碰撞过程只包含两个事故参与方。通过对事故现场中驾驶员进行损伤验证, 以及事故车辆进行痕迹勘验,分析人体损伤程度、各个车辆的碰撞形式和碰撞前的运动速度, 运用 PC-Crash 软件进行事故仿真并验证其真实性。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人体损伤情况与实 际情况相符;事故参与方的最终停止位置、碰撞速度与实际勘验数据相比,误差均小于 10%, 说明仿真结果与实际勘验的结果相吻合。此方法对复杂的交通碰撞事故能够进行模拟,并且 仿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为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认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模型预测的智能汽车辅助驾驶控制研究
    林长波
    2024, 49(1): 39-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08
    摘要 ( )   PDF(1121KB) ( )  
    辅助驾驶控制是智能汽车的重要功能,可有效协助驾驶员完成驾驶操作,减少驾驶疲 劳并提升驾驶安全。智能车辆的辅助驾驶控制需要在不干扰驾驶员的情况下,提供合适的车 辆运动控制量并防止可能发生的碰撞。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汽车辅助驾 驶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在驾驶员正常操作时符合驾驶员的操作特性,在可能发生碰撞时纠 正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能够保证安全性且不干扰驾驶员。为了避免与周围车辆的碰撞,基于 周围车辆位置建立约束条件,并引入模型预测辅助驾驶控制设计。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 出的辅助驾驶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控制方法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与附近车辆 可能发生的碰撞,从而保证智能汽车的行驶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网络安全技术设计开发
    赵能卿
    2024, 49(1): 46-5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09
    摘要 ( )   PDF(1135KB) ( )  
    软件定义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路协同 V2X 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网 联汽车面临严峻的安全风险挑战。为提高某新车型网络安全水平,依托全新技术架构平台 iDEA,文章从网络安全目标——安全、隐私、财产损失、非安全功能四个维度对车辆网络安 全进行了分析,根据识别出来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处置决策制定了合理的网络安全机制。结合 新车型网络拓扑图结构对控制器网络信息安全进行设计与开发,极大提高了该车型网络信息 安全的防护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DAS 开发流程的 LDW 设计及测试
    肖 筱
    2024, 49(1): 51-5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0
    摘要 ( )   PDF(1187KB) ( )  
    为提高行车安全、发展智能汽车,按照智能网联产品 V 型开发流程,对车道偏离预警 (LDW)系统进行设计开发。根据 LDW 系统的安全目标、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乘用车 的重点使用场景、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对 LDW 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定义了系统功能 及切换条件,进行安装及视角验证,在 JT/T 883-2014 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扩展了测试实验 流程并开展实车测试,设计与验证环节相辅相成。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设计要求,能够实 现预期功能,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路协同环境下网联车出匝道控制和速度优化
    徐嘉鑫
    2024, 49(1): 57-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1
    摘要 ( )   PDF(1659KB) ( )  
    文章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智能网联车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车辆汇入匝道冲突区域 时减速甚至停车所带来的延误问题,并且可以在车路协同环境下,通过 STM32 等硬件实现两 阶段的优化模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智能网联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和速度优化模型的配 合,结合 GPOPS 软件寻找出车辆在匝道冲突区域行驶的最优轨迹,减少车辆在高速公路下匝 道路段中不必要的加速、减速等情况、减少能耗、保证安全且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改进 NSGA-Ⅱ算法的考虑人机系数生产线平衡多目标优化研究
    邱国斌
    2024, 49(1): 62-7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2
    摘要 ( )   PDF(1484KB) ( )  
    在现代制造加工生产线中,生产设备是制造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充分利用 对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产生直接影响。文章参考“人机系数”的概念,构建了考虑生产线平 衡率、平滑指数和人机系数的多目标优化函数问题,采用了改进的自适应 NSGA-Ⅱ算法来求 解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客户节拍要求的前提下,调整人机系数可以提高生产线平 衡率,降低平滑指数以及生产成本;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相比于传统 NSGA-Ⅱ算法,改进的 自适应 NSGA-Ⅱ算法能寻找出质量较高、覆盖更广的近似 Pareto 解集,为决策者提供选择。 证明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研究为现代制造加工生产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优化 方法,并为其他类似行业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NSYS 的发动机排气歧管结构设计及模态分析
    许 昕
    2024, 49(1): 71-7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3
    摘要 ( )   PDF(1468KB) ( )  
    排气歧管在发动机排气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排气歧管结构设计将影响发动机 的排气效率和使用寿命,不同结构布置形式和歧管长度设计对排气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文 章主要对发动机排气歧管进行结构设计及模态分析,经过分析可以得出排气歧管并没有因发 动机振动、路面不平引起振动等因素而发生共振。该设计可提高排气歧管使用寿命,同时为 排气歧管仿真分析研究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V 型开发模式的 FSAE 赛车传动系统开发
    张智琳
    2024, 49(1): 75-8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4
    摘要 ( )   PDF(4590KB) ( )  
    传动系统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出可靠高效的传动系统是提升赛 车竞争力的关键之一。赛车传动系统的开发涉及多个设计计算与校核优化环节,基于传统的 瀑布式开发流程往往存在容错代价高昂和效率低的问题。文章将 V 型开发模式引入大学生方 程式赛车传动系统的开发,对赛车传动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优化了协作方式, 实现了设计计算与校核优化环节的交互并行,有效提高开发效率。相较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 模式,实践结果证明将 V 型开发模式引入大学生方程式传动系统的开发使得开发周期缩短了 23.81%,系统总成减重 2.54%,赛车的性能测试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的车辆上下台阶通过性研究
    陈彦廷
    2024, 49(1): 81-8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5
    摘要 ( )   PDF(1184KB) ( )  
    通过性是车辆的重要性能之一,台阶是一种常见的通过性考察地形,《汽车通过性试验 方法》(GB/T 12541-2023)推荐 M 类车辆进行上下台阶通过性试验。文章采用理论数学建 模和基于 ADAMS 的仿真分析两种方法进行车辆上下台阶通过性研究,分析了车辆通过目标 台阶时各系统的最小离地间隙,计算表明下台阶时挡泥板二和排气系统发生磕碰,需进行结 构优化。文章研究方法可以推广至其它地形,在车型设计阶段完成地形通过性能力计算评估 可以提前识别并规避动态磕碰风险、节省试验资源、压缩开发周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挡混动变速器低成本液压系统开发
    梁东伟
    2024, 49(1): 86-9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6
    摘要 ( )   PDF(1422KB) ( )  
    传统变速器和混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一般采用先导比例电磁阀和滑阀组合的形式控制 主压,主压经过比例减压阀调压之后成为离合器控制压力,此类液压系统较为复杂,成本较 高。为降低混动变速器的成本,开发基于节流孔调节离合器控制压力的液压系统,通过 AMESim 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计算,节流孔孔径设计值为 0.70 mm,为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减少 制造误差的影响,节流孔孔径的公差值为±0.015 mm。经过制作样件,搭载混动变速器进行 试验,结果验证有效,满足设计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驾驶室翻转电机继电器故障分析及优化验证
    李 伟
    2024, 49(1): 91-9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7
    摘要 ( )   PDF(1769KB) ( )  
    针对某重卡车型驾驶室翻转系统中的翻转电机故障率较高,继电器易损坏的问题,通 过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故障再现、试验验证,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为电机在启动或断开 瞬间产生反向电压,造成继电器触点拉弧烧蚀。通过对电路原理进行分析改进,增加保护二 极管,实现对电机反向电压的抑制,并进行试验及实车验证,解决了继电器烧蚀问题,降低 翻转电机故障率,提升产品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电动汽车运行安全测试系统研究
    张广现
    2024, 49(1): 95-9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8
    摘要 ( )   PDF(2116KB) ( )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辆事故频繁发生,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电动汽车运 行安全测试系统,对车辆进行快速检验,提前发现车辆隐患,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该 系统主要由机械系统、电气系统、软件系统组成,采用先总体设计再分项设计的技术路线。 在综合考虑乘用车和商用车特点的前提下,开发了满足全车型的检验测试系统,该系统研究 成功后,通过第三方测试及检验机构示范应用,满足了车辆快速不解体检测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饰材料摩擦异响兼容性研究
    彭 云
    2024, 49(1): 99-10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19
    摘要 ( )   PDF(3417KB) ( )  
    为了在汽车内饰正向开发流程中提前降低内饰摩擦异响风险,减少实物验证的试错周 期和成本。文章介绍了材料粘滑效应基本原理和材料粘滑摩擦试验,分析了常用内饰材料在 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异响风险等级,建立了常温常湿工况下常用内饰材料摩擦异响兼容数据库, 为产品设计前期材料选择提供了指导。同时介绍了内饰材料异响兼容数据库的工程应用,指 导了内饰摩擦异响的正向管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速箱执行系统的能耗分析
    郑海兵
    2024, 49(1): 106-11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0
    摘要 ( )   PDF(1983KB) ( )  
    文章针对变速箱执行系统不同方案的能耗进行研究分析,对大排量齿轮泵方案、小排 量齿轮泵+电子泵方案、电机+电子泵、双电子泵四种方案的能耗建立数学计算模型,以双离 合器变速箱(DCT)为例,并基于新欧洲驾驶周期(NEDC)循环,对四种方案的能耗进行了 计算分析,分析以上不同的执行系统方案给变速箱总成所能带来的益处,为后续的变速箱执 行系统的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副簧下置式二级刚度板簧的相关计算
    谷友全
    2024, 49(1): 111-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1
    摘要 ( )   PDF(1398KB) ( )  
    为解决副簧下置式二级刚度抛物线变截面少片簧,在副簧接触后的板簧总成挠度和刚 度计算的问题,以 2+1 下置副簧为例,根据材料力学简支梁变形原理,分析板簧各片相应的 挠度情况,建立变形一致方程。根据虚功原理,建立并求解端部载荷和挠度的积分方程,总 结挠度、刚度和端部载荷的计算方法。通过试验验证可知,计算值与试验值最大偏差在 5%以 内,计算理论正确,可以为此类板簧正向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BS+ESC 混合动力商用车制动系统的 开发应用
    张 静
    2024, 49(1): 116-1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2
    摘要 ( )   PDF(1346KB) ( )  
    基于传统底盘的混合动力商用车整车开发流程是在传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 稳定控制(ESC)系统商用车开发流程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制动系统与传统商用 车二类底盘做匹配的过程。文章详细阐述了混合动力制动系统在传统燃油制动系统增加纯电 模式,匹配电控空压机、电控空气干燥器、ABS+ESC 的设计、储气筒容积、电控脚制动阀及 管线的匹配设计。通过匹配计算选型,搭载整车通过各种道路试验对制动性能做全方位的试 验验证过程及应用。通过对混合动力牵引车的制动系统制动效能的验证及制动时方向稳定性 等制动性能方面的试验,发现制动响应时间、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驻车制动性能及应急 制动性能等满足国家法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SAM MCD 标准的 ECU 数据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马光伟
    2024, 49(1): 122-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3
    摘要 ( )   PDF(1789KB) ( )  
    文章研究了 ASAM MCD 标准体系中适用于测量和标定的 ASAM MCD1、ASAM MCD 2MC、ASAM MCD3 标准和基于 ASAM 标准的通用测量和校准协议(XCP)。将 ASAM MCD 标准和 XCP 协议的数据采集(DAQ)模式应用于电子控制单元(ECU)数据监测系统的设 计开发中,对自主开发的 ECU 数据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功能进行了介绍,ECU 数据监测系 统适用于所有支持 XCP-on-CAN 的 ECU,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基于 ANSYS 的牵引座支腿有限元分析
    陈柳青
    2024, 49(1): 127-1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4
    摘要 ( )   PDF(1743KB) ( )  
    以牵引座支腿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结构减轻质量、减少应力集中,达到提高结构安 全系数以及轻量化的目的。首先建立牵引座支腿及安装板的三维模型,利用 ANSYS 对牵引 座支腿静态加载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其次分别对比相同结构、不同厚度以及相同厚度、 不同结构下的各支腿强度,从而确定出最优化结构;最后将该产品与现有成熟产品作对比分 析。结果表明,在质量降低了 8.2%的前提下,安全系数相比现有成熟产品增加了 23%,既提 升了产品的强度,又减轻了质量,优化较为合理,同时为今后的牵引座支腿优化设计提供了 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DAMS 的非独立后悬架定位参数 仿真与优化
    李兆明
    2024, 49(1): 131-13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5
    摘要 ( )   PDF(1295KB) ( )  
    为了解决前束角变化规律不合理,以及主销后倾角等变动范围较大的问题,文章应用 ADAMS 软件建立了某款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的非独立后悬架 ADAMS/Car 模型,实验 过程中对双轮实施同向跳动,分析后悬架定位参数的变化因素。运用 ADAMS/Insight 模块进 行硬点坐标优化,设计变量选取 9 个对悬架参数影响最大的因子(悬架的上、下控制臂前点 坐标值和横向推力杆外端坐标值),优化目标选取车轮前束角、主销后倾角等 5 个悬架参数, 对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硬点坐标优化值。优化后的非独立后悬架性能在一定程度 上得到改善,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在工程上对非独立后悬架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 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乘用车发动机盖疲劳耐久问题分析解决
    乔俊贤
    2024, 49(1): 136-1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6
    摘要 ( )   PDF(2105KB) ( )  
    文章通过对某车型发动机盖在开闭耐久试验中出现的钣金开裂、磕碰等问题进行研究。 系统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聚焦发动机盖限位不足的问题,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通 过仿真分析、试验验证等手段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全面考虑解决该问题的周期、投入成 本等因素,最终提出了一种低成本方案,即限位块采用实心和优化螺纹结构来解决该试验问 题对各类车型的发动机盖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类似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仿真和试验的轻卡驾驶室前保险杠 疲劳性能研究
    聂文武
    2024, 49(1): 141-1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7
    摘要 ( )   PDF(2677KB) ( )  
    文章使用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款轻卡驾驶室前保险杠的疲劳性能展开 研究。首先,建立前保险杠的有限元模型,将强度计算结果和台架应力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校准了有限元模型,为疲劳性能分析奠定了基础;其次,进行疲劳仿真分析和疲劳试验,两 者结果基本吻合,都指向原结构中存在应力集中,疲劳性能不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最后, 对原前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去除应力集中区域,并对优化的结构进行疲劳性能仿真, 相比原方案,优化方案的疲劳性能有了大幅的提升,最终优化方案顺利通过了台架试验和可 靠性道路试验,并投放使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为开展轻卡前保险杠的疲劳性能研究 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板式制动检验台建模与仿真
    张子豪
    2024, 49(1): 146-15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8
    摘要 ( )   PDF(3103KB) ( )  
    针对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问题,对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检测机理进行研究。利用 CarSimSimulink 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平板式制动检验台仿真计算模型,通过对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 准确性,模型误差在±5%以内,能够准确反应不同车型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的变化。基于 验证后的仿真模型对汽车制动时的轴荷转移展开进一步的研究,随着载荷的增大,汽车最大 制动力与最大轴荷转移量增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挂牵引列车质心位置计算方法
    刘 勇
    2024, 49(1): 153-15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29
    摘要 ( )   PDF(1274KB) ( )  
    车辆质心位置测量是汽车设计、制造和检测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对于车辆质量有重要 影响。如何测量车辆质心,提高质心测量和计算精度,变得更加重要。文章以车辆质心位置 为主要研究对象,列举了纵倾法、侧倾法、摇摆法、悬挂法和零位法的主要质心位置测量原 理,详细分析介绍了纵倾法和侧倾法的原理及计算推导过程。以如何进行半挂牵引列车质心 位置计算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测量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一种半挂牵引列 车质心位置计算方法,对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整体式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开发研究
    何子钦
    2024, 49(1): 158-1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30
    摘要 ( )   PDF(1363KB) ( )  
    文章依据国家驾驶适宜性检测标准,使用软件开发和硬件数据采集等技术设计开发一 种整体式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完成了检测方案设计、软件开发和方向盘、脚踏板等数据采 集并上传到上位机进行结果检测。该仪器将五个非视力检测项目集成于一个系统,使检测者 不用移步便可完成一系列检测,解决了上一代国内检测仪器的弊端,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 高、占地面积小、便携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营运企业、交管部门、高校科研等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材料应用的轻量化 U 型自卸车厢的 优化仿真
    郑 全
    2024, 49(1): 162-16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31
    摘要 ( )   PDF(1745KB) ( )  
    自卸车是重型商用车最基础的一款专用车产品。在我国近几年的自卸车行业发展中, 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在生产制作和使用中矩形箱结构重量大的问题日益突出,车厢结构 开始由原来的矩形箱逐渐开始向 U 型车厢转变。文章模型采用三维软件 SolidWorks 造型建模, 采用高效的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模拟不同路况及装载情况下的车厢受力情况,根据分析结 果从钢板材质和车厢结构方面对车厢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lSi10MnMg 在汽车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
    杨鸿智
    2024, 49(1): 167-17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32
    摘要 ( )   PDF(2257KB) ( )  
    汽车车身轻量化技术是目前最核心、最关键的轻量化路径方案,包括结构轻量化、材 料轻量化和工艺轻量化三大类技术,而 AlSi10MnMg 铝合金是材料轻量化中的重要应用方向, 由于其可以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得到不同范围的机械性能和极为优异的铸造性能,成为了在汽 车结构件上使用最为普遍的高强韧压铸合金。文章详细介绍了 AlSi10MnMg 铝合金材料及其 性能,结果表明,该铝合金的 T5/T7 两种热处理状态,T5 态适用于实心件,如安装板;T7 态适用于薄壁件,最为典型的应用为前减震器塔、后减震器塔和后纵梁。最后以前减震器塔 为例进行了外形、制造工艺和热处理制度方面的设计,可为其他车型前减震器塔的设计开发 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思政课堂建设的对策分析
    曲雅婷
    2024, 49(1): 172-17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33
    摘要 ( )   PDF(1331KB) ( )  
    在“大思政”和“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时代背景下,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 命,必须进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 全育人”格局。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培养新汽车人才势在必行,因此,推进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思政课堂 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全方面、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细致规划和实施思 政对策,有效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思政课堂建设,培养集专业技能、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 为一体的新汽车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助推理论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季景方
    2024, 49(1): 178-18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34
    摘要 ( )   PDF(1884KB) ( )  
    针对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助推理论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教 学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师生互动不足、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不强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这导致课程教学达成度不高,同时也影响了后续课程学习。借助助推理论,通过工程案例反 哺教学,利用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参与度,借助考核制度引导学生,使得学生在外界环境的改 变下积极主动去学习,达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国际认证标准的新能源汽车检测 人才培养模式
    张 立
    2024, 49(1): 183-18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35
    摘要 ( )   PDF(1966KB) ( )  
    新能源汽车技术检测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 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检测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学习借鉴德国提出并实施的新 能源汽车高压系统从业人员资质认证标准,已经成为国内不少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的一种主流模式。本项目以德国国际汽车资质认证标准为参照,结合本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 养的现状条件,分别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等维度阐述了本校新能 源汽车人才培养的一些探索和做法,能够为其他院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初探 ——以汽车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课程为例
    赵娟妮
    2024, 49(1): 188-19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36
    摘要 ( )   PDF(1327KB) ( )  
    在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对汽车 企业质量管理岗位能力及需求的分析,确定了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理念,借鉴企业 质量管理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重新搭建了课程的知识内容,深度融入了思政元素,并探索 了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有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提升了学生 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汽车类职业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本科人才培养 实施路径分析
    方 雷
    2024, 49(1): 193-19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37
    摘要 ( )   PDF(1147KB) (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属于高职教育专业,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属于本科层次专业,无 论高职还是本科,其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 企业调研准确定位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聘请优秀工程师,提炼相关典型工程项目, 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细化出子项目并分解成任务,从任务中提炼出完成项目所具备的能力清 单,推导达到如上能力所具备的支撑课程,从而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配 套资源。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下搭建产学研创四境的教学场景,建设完成工程项目开展所 需的资源。人才培养中采用“双师”教学,发挥企业技术人员专长,共建产学研创双主体教 师队伍,通过三到四年的课程,完成一些典型的企业项目,培养能达到现场工程师水平的人 才,最终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桂 娟
    2024, 49(1): 197-20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1.038
    摘要 ( )   PDF(2164KB) ( )  
    文章以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分段式项目设计、慧鱼 模型教学资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分段式设计项目教学活动思想。基于 慧鱼模型,以一体式沙漠种树机为例,开展了分段式项目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 明,该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作品,可使教学活动产生显性工作成果的活 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弊端,提升课堂效果,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可为中职学校汽车类专业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 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