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基于 OCSSA-DELM-ICEEMDAN 模型的 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
    刘轶鑫 1,解志鹏*2,雷奥 1,杨佳 2,刘鹏飞 1
    2025, 50(4): 1-8,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01
    摘要 ( )   PDF(1200KB) ( )  
    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对于确保其安全使用和优化电动汽车电池组的能量管理至关 重要。针对现有方法在预测精度方面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改进自适应噪声互补集合 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融合鱼鹰优化和柯西变异的麻雀搜索算法(OCSSA)以及深 度极限学习机(DELM)的混合模型。利用 ICEEMDAN 算法分解电池容量衰退数据,分离高 频和低频分量。通过混沌映射、鱼鹰优化和柯西变异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提高参数优 化精度。利用 OCSSA 优化 DELM 模型参数,增强预测准确性。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文章基于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和先进寿命周期工程中心(CALCE)的数据 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及均 方根误差均在 1%以内,并且在预测未来多步时,仍然保持高的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冗余现状与展望
    邓德杰,陈雯汐,胡卓,张国正,赵辰博
    2025, 50(4): 9-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02
    摘要 ( )   PDF(2314KB) ( )  
    线控制动系统作为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之一,是实现自动驾驶车辆 制动控制的基础。随着人们对汽车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制动系统要求也随之增加,而 具有冗余备份功能的线控制动系统越来越受关注。文章从电子液压制动(EHB)系统和电子 机械制动(EMB)系统两个方面,分别对线控制动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进行阐述,简要介 绍了不同线控制动系统的冗余原理及特性,提出了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冗余的发展展望。 结果可知,线控制动系统的多级冗余及控制将是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SLAM 的研究
    张顺,李雪娇,覃小婷,黄颖
    2025, 50(4): 16-1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03
    摘要 ( )   PDF(1912KB) ( )  
    多传感器融合同步定位和地图绘制(SLAM)技术对于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可靠性至 关重要。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帮助无人驾驶车辆更好地识别环境信息、做好路径规划和导航 定位,实现更可靠和精确的自动驾驶功能。文章以无人小车为平台,分别从视觉传感器和激 光雷达融合建图定位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多传感器融合建图导航定位的对比测试结果与特 性,提出可以提升自动驾驶车辆建图定位可靠性的建议和方法。通过测试,使用视觉传感器 和激光雷达数据融合进行建图和定位,可以在立体防撞应用场景有效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合改进 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的无人车路径规划研究
    何洋,余孝楠*
    2025, 50(4): 20-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04
    摘要 ( )   PDF(1301KB) ( )  
    针对传统 A *算法在无人车路径规划中搜索效率低、冗余节点及避障灵活性差等问题, 提出一种融合改进 A *与动态窗口法的无人车路径规划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传统 A *算法, 改进 A *算法在搜索时间平均减少了 66.81%,转折次数平均减少了 43.65%,遍历节点数平均 减少了 46.73%,路径长度平均减少了 2.55%,融合算法能在全局最优路径的基础上,达到随 机避障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车辆路径规划与转向避障控制方法研究
    王晓庆,崔同川,孙伟程,李育隆
    2025, 50(4): 27-3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05
    摘要 ( )   PDF(1084KB) ( )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但 该方法易受外界参数变动导致规划失效与避障效果不良。针对该问题,提出包含轨迹偏差、 前轮偏角及避障功能的目标函数,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进行仿真分析,同时建立了包含车速、 附着率、避障权值的非线性模型,对局部路径规划与避障功能进行优化。通过设计多项式拟 合、自适应模糊逻辑及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三种控制器,实现了避障权值的自适应控制。 搭建 Simulink/CarSim 联合仿真平台针对三种控制器进行局部路径规划与避障功能效果验证。 结果表明,BP 神经网络控制器综合性能最优,对不同路面附着条件、车速和期望路径均有良 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两步算法的智能网联汽车入侵检测系统
    简永沛 1,武智 1,熊迪 2,贾先锋 1
    2025, 50(4): 34-40,7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06
    摘要 ( )   PDF(1024KB) ( )  
    智能网联汽车是物联网中不可分割的对象,在保障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汽车 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网联汽车供应商致力于提供安全的系统,保 障用户的行驶安全,使其免受可能的网络攻击。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嵌入 式入侵检测系统,采用两步算法对可能的网络攻击进行检测。为了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进 行了实验测试,计算了经典的准确性评估参数,并与文献中的网络攻击数据集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常见的网络攻击(DoS、模糊、冒充)具有更加优越的检测性能。在 Free State 攻击下测试该方法时,性能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FAHP 的整车智能网联评价体系研究
    李殷
    2025, 50(4): 41-4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07
    摘要 ( )   PDF(849KB) ( )  
    文章分析了智能网联评价技术研究现状,以及行业内智能网联系统评价的不足,提出 了构建智能网联系统指标体系的总体目标。从安全性能、用户体验感受、智能化水平和基本 性能四个方面构建智能网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评价法明确指标权重,应用多层次 模糊方法建立了用于整车智能网联系统模糊评价的阶层化模型。综合考虑影响整车智能网联 系统的各个方面,对模型做出综合的决策,从而获得系统全面的主观评价结果。采用本次构 建的评价模型对 A 车型及竞品车型开展智能网联系统评价对比,评价结果显示,A 车型的智 能网联评价为“高”水平,与实车的主观评价感受相一致。解决了智能网联系统评价的不足, 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方法和流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某重载车辆排气管夹失效分析及设计改进
    刘宇航
    2025, 50(4): 47-5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08
    摘要 ( )   PDF(2093KB) ( )  
    某重载车辆排气管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失效现象,经过微观形貌观察,断口呈 疲劳裂纹。所研究的重载车辆使用工况包括机动运输和原地取力,首先,针对排气管夹在这 两种工况下的振动情况进行试验研究,获取断口处两测点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值。试验结果表 明,在原地取力且发动机 1 700 r/min 满负荷情况下,排气管夹测点加速度值异常,通过模态 计算并与该工况下的频域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发现,共振主要发生在 138 Hz。为了避免排气管 夹再次出现失效现象,对其进行了设计改进。改进后的结构提高了自身的模态频率,能有效 避免发生共振。最后针对改进设计再次进行试验发现,在发动机低转速工况下管夹测点位置 振动加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发动机高转速工况下测点的振动加速度有所上升。改进后的设计 并未使主频成分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在车辆的后续使用过程中未再出现失效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冷散热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设计及仿真研究
    李晓军,周友志
    2025, 50(4): 52-5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09
    摘要 ( )   PDF(2066KB) ( )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所需控制的硬件数量越来越多,需要 芯片具有更高的功率和负荷,从而导致对芯片的散热要求更高。为了解决芯片散热问题,设 计了一种基于液冷散热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包含系统级(SoC)芯片板和网关板两块控制卡。 通过在和 SoC 芯片接触的上盖上设置液冷散热装置,使因计算负荷和功率较高而导致散热需 求较大的 SoC 芯片可以得到快速散热,在下盖设置锯齿状条纹增大散热面积用于网关板控制 卡散热,并研究了两块控制卡的散热路径。通过热仿真研究了液冷散热的流速分布、压力分 布和温度分布,热仿真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在水冷循环条件下,各芯片稳定工作时的温度 远低于其结点温度,散热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动机液压悬置动特性计算及优化研究
    王雷,曹茹,李祥,李岚
    2025, 50(4): 57-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0
    摘要 ( )   PDF(1438KB) ( )  
    液压悬置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动机减振装置,将弹簧和液压阻尼器组合在紧凑的单元中, 可通过弹簧和阻尼器性能的独立调整,以达到理想的减振效果。研究基于液压悬置的工作原 理,探讨了液压悬置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液压悬置阻尼峰值及阻尼角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 实测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液压悬置的动态响应。此外,研 究还基于该数学模型分析了流道主要设计参数对液压悬置动态响应的影响,为液压悬置的设 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 PHEV 车型双抗扭拉杆悬置热害问题的 优化及验证
    彭家燕,段炼,温嘉祺,管清云
    2025, 50(4): 62-6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1
    摘要 ( )   PDF(1524KB) ( )  
    针对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双抗扭拉杆悬置的热害问题,采用 STAR-CCM+ 和 TAITherm 软件进行耦合仿真,获得双抗扭拉杆悬置的温度场,并分析过热原因。随后提 出了一种带 V 型导流结构的机舱底护板的优化方案,并分析了导流气坝夹角对双抗扭拉杆悬 置衬套环境温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能够在低速工况下将车外的低温气流通 过气坝及 V 型导流结构较好地导入机舱的指定位置,降低了双抗扭拉杆悬置及周边的温度场, 满足其环境温度≤90 ℃的耐温要求。最后将优化方案搭载于实车并开展整车试验验证,将采 集的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相对误差最高仅为 3.1%,证明了仿真分析具备较好的准 确性及可靠性,最终成功地解决了双抗扭拉杆悬置的热害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车防腐性能正向设计开发与验证
    何家志,王斌,王德远,刘春林
    2025, 50(4): 67-7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2
    摘要 ( )   PDF(1978KB) ( )  
    整车防腐性能的正向设计开发与验证有益于提升车型品质、市场竞争力与品牌的美誉 度,对于国内车企构建全球竞争力、推动品牌向上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提出了整车、系统与 部件、材料与工艺三个层级的防腐性能“金字塔”模型与“V 字形”工作推进策略,论述了 法律法规、环境因素及腐蚀质保对整车防腐目标设定的影响,详细剖析了系统与部件、材料 与工艺等产品开发全过程的设计要点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根据白车身典型零部件腐蚀风险 划分等级给出镀锌钢板选择建议。希望能为整车防腐性能正向设计开发与验证提供借鉴与参 考,促进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驾驶行为及行驶工况的商用车 AMT 性能研究
    华鑫,张新荣
    2025, 50(4): 72-7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3
    摘要 ( )   PDF(1325KB) ( )  
    目前商用汽车变速自动化已成为趋势,国内各大商用车制造企业也在积极研发与推广。 重型商用汽车的自动变速器(AMT)换挡性能的评测与验收已成为动力系统领域的热门研究 方向,大部分测评方法仍是以传统的固定驾驶路线进行评测,无法全面测试 AMT 的性能用于 指导开发及优化方向。文章提出了不同工况的多维度 AMT 性能测试方法,并针对某重型商用 车 AMT 做了测试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激烈的驾驶行为、山区多坡道及国道经常加减速工况会 导致 AMT 性能评测较差,油耗增加,故 AMT 性能及策略的优化重点应为以上工况;通过测 试方法识别在不同工况下 AMT 的性能表现,有助于 AMT 产品开发及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汽车低速碰撞儿童行人下肢损伤分析
    胡小文
    2025, 50(4): 79-8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4
    摘要 ( )   PDF(1648KB) ( )  
    为了研究交通事故中儿童行人被撞击的损伤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使用全人体安全 模型中的儿童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了儿童面对不同车型在低于 40 km/h 车速碰撞过程中 的下肢损伤机理,获得不同方位、碰撞位置、车型等因素碰撞条件下儿童行人被撞的 69 组仿 真数据。根据仿真结果建立多因素耦合股骨应力预测模型并搭建 24 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仿 真结果表明,正面碰撞儿童行人的车速超过 28 km/h 将造成儿童下肢骨折,行人腿部与汽车相 对位置和行人面朝方位综合影响了被撞击的胫骨应力值,儿童行人背向汽车被撞击时下肢受 到的损伤最小,行人处于汽车车牌位置被撞,下肢损伤最严重。仿真数据和应力模型为儿童 行人道路安全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和建模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用芯片极端环境适应性道路试验研究
    何俊南 1,王向东 2,董晓菲 1,王龙 2,吴昊 1
    2025, 50(4): 85-8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5
    摘要 ( )   PDF(1044KB) ( )  
    针对汽车行业内车用芯片“卡脖子”的问题,文章开展了纯电动乘用车控制芯片在极 端环境下的适应性研究,涵盖高寒环境、高温环境、高湿环境和高原环境,选取了某款自主 研发的控制芯片及控制器,换装至 12 辆纯电动乘用车,试验地点分别为内蒙古牙克石、新疆 吐鲁番、海南琼海和青海格尔木,总行驶里程达到 3×105 km。试验过程中的极端环境为最低 气温小于-40 ℃、最高气温大于 50 ℃、最高相对湿度大于 95 ℃、最高海拔大于 4 700 m, 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操作试验与测试用例检查,未发生与整车控制器、车载核心控制 芯片及车控操作系统相关的故障问题。研究成果将为行业内相关的测试工作提供有效的试验 方法指导及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身横摆抖动问题研究与解决
    张红军,夏仁峰*
    2025, 50(4): 89-92,12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6
    摘要 ( )   PDF(1955KB) ( )  
    驱动轴由于布置夹角和零部件制造匹配差异,时常导致车身横摆抖动问题,成为用户 抱怨的槽点。文章针对某车型售后抱怨车身横摆抖动问题,通过对引起车身横摆抖动的驱动 轴相关影响因子进行分解,并进行试验检测,锁定引起车身横摆抖动问题的原因是驱动轴筒 形壳滚道磨损异常起坑;再对引起滚道磨损异常起坑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锁定筒形壳滚道 磨损异常起坑的主因是润滑脂采用不合理;最终通过更换润滑脂解决该问题,为相似问题提 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汽车材料中的 十溴二苯醚含量
    张云霞, 张盼盼,赵云霞
    2025, 50(4): 93-9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7
    摘要 ( )   PDF(1117KB) ( )  
    为了解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十溴二苯醚存在的稳定性差和设备需经常维护等问 题,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汽车材料中十溴二苯醚含量的方法:在 0.5~5.0 μg/mL 范围 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2 =0.998),方法检出限为 5 mg/kg;在 37.5 、75.0、175.0 mg/kg 三 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均在 90%~100%,精密度小于 5%;同一标准曲线在 14 天内较稳定, 稳定性好;测试三种不同十溴二苯醚含量的质控样品,测试结果准确度高,与理论值的偏差 均在±5%以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溴二苯醚具有回收率高,稳定性好,准确度高,正常 测试中设备无需频繁维护等优点,该方法可以用于汽车材料中十溴二苯醚的快速准确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课-赛-研”融合式车辆专业育人模式 探索与实践
    尉庆国,任雁,韩文艳,王盛
    2025, 50(4): 98-10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8
    摘要 ( )   PDF(976KB) ( )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和转 型升级对高新人才的需求。为切实有效地实施创新实践教育,文章以汽车类专业为例,从构 建系统化实践体系、搭建理实结合协同育人平台、培育本硕融通高水平创新团队三个方面入 手,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竞赛项目为载体,以研究成果为指标,将专业课程、本科毕业设 计和不同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一种贯穿本硕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新模式, 经实践验证该模式系统性较强,普及程度较高,具备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汽车工程科 技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汽车专业学生技能提升 路径研究
    曹海燕 1,戴其华 2
    2025, 50(4): 102-10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19
    摘要 ( )   PDF(1004KB) ( )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在汽车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时代,如何提高汽车 专业学生技能水平,使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 题。文章对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新时代对于汽车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分 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从“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汽车专业数字资源库 建设、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第二课堂的开展以及校企融合特色实训室的建设等路径 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并加以实践验证。结果表明,学生职教高考技能考试成绩平均提高了 13 分左右,技能考证通过率提高了 10%,专转本上线率提高了 8%,技能大赛成绩出现新突 破,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黄鹏超,何基业,于万元
    2025, 50(4): 107-11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0
    摘要 ( )   PDF(1280KB) ( )  
    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 新职业教育工程教育新体系,推进三教改革的全新载体和有力抓手,也是工程教育结合现代 学徒制实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文章基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与工作场景,从协同育 人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组织运行、多方考核评价、 质量诊断与优化设计方面论述了人才培养路径,并在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测试岗位进行了探索 与实践。同时制定了符合工匠育训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符合工程岗位现场实践取向的课 程体系,实践了基于工程项目现场的教学模式,为职业院校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转型下汽车专业现场工程师 培养模式研究
    张丽凤 1,张心怡*1,2,王洁 1
    2025, 50(4): 112-1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1
    摘要 ( )   PDF(1008KB) ( )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汽车产业向多产业、多领域、多技术融合发展的战 略性新兴产业迈进,催生出适应现场工作需求的特殊角色——现场工程师。汽车行业智能化、 电动化、网联化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使得现场工程师的岗位职能和技能要求发生显著变化。 文章从数字化的现状及其对汽车产业现场工程师职能的影响展开分析,提出构建育人共同体、 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育人能力、优化育人手段以及建立数字化课程体系等培养策略,构建适应 数字化转型的汽车专业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现场工程师提供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 ——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为例
    郑锦汤
    2025, 50(4): 117-12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2
    摘要 ( )   PDF(2357KB) ( )  
    为深入落实教育部提出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汽车发动机构 造与检修课程教学团队基于自身教学实践,针对汽车专业教学引入思政内容,提出了新的解 决方案。课程以理想信念、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工程伦理和创新意识为思政主题,构建“思 专互融、三阶递进、多元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从“国家情怀、职业素养、个人修养” 三大维度深挖思政元素,聚焦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形成了成果导向,任务驱动、线上线 下混合的教学方案,最终实现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递进的教学全过程中积极参 与知识学习、主题讨论和实践教育等目的,充分激发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协同育人优 势,也为其他同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汽车专业智慧教学模式探究
    唐金花,王奎洋
    2025, 50(4): 123-12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3
    摘要 ( )   PDF(1047KB) ( )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以及汽车技术的智能化,研究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汽车专业 的智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转型下汽车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内涵 和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智慧教学的改进方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汽车专业 智慧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并将智慧教学模式进行了应用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数字化转 型的汽车专业智慧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思政教学 改革研究与实践
    明建平
    2025, 50(4): 128-131,16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4
    摘要 ( )   PDF(1321KB) ( )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因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不清晰等 因素,存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 教学团队通过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等途径,有效将价值观引导于 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取得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 学提供借鉴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视域下汽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张一西,王兴路,赵坤,周扬
    2025, 50(4): 132-1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5
    摘要 ( )   PDF(1080KB) ( )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下,专 创融合成为应用型本科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阐述了专 创融合的内涵和理论依据,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专创融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西安航空 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探索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面向汽车行业人才发展需 求,提出了分层递进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赛创研”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和专创融合全方位 评价体系,旨在为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 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徐远红,王佳俊,侯惠兰,冉鹏,孙伟
    2025, 50(4): 139-1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6
    摘要 ( )   PDF(1428KB) ( )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文章以“岗课赛证”融通 为背景,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教学改革实践效果与特色创新等方面, 阐述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结合专业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和提炼课程思政 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体系,建立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基于“岗课赛 证”融通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最终学生任务完成率达到 98%,综合实训合格率 100%, 并在职业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等方面 实现了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仿真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堂上的 实施探索
    闫俊杰
    2025, 50(4): 146-14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7
    摘要 ( )   PDF(1018KB) ( )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遇。为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对当前新能源汽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研究。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为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其独特的优势, 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然而虚拟仿真技术在为教学带来巨大优势的 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结合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讨虚 拟仿真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课堂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的 虚拟仿真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法规·管理
    基于客流分布特征的长线路公交优化
    金慧,王佳,崔晶
    2025, 50(4): 150-1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8
    摘要 ( )   PDF(1375KB) ( )  
    合理的公交线路不仅能提升乘客的出行便利度,而且能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针对 兰州市公交长线路存在的运行时间长、部分站点客流过大、重复线路多等问题,文章以兰州 市 K102 路长线路公交为例,首先,从客流和乘客站立密度两方面研究长线路客流分布特征, 得出了拥堵原因。其次,基于 K102 路在客流分布上呈现“单峰型”的特点,采用拆分优化方 案,K102A 路西侧拆分站点是东立奥特莱斯广场站,拆分后平均乘客站立密度降低了 54.7%。 K102B 路东侧拆分站点是西站什字站,拆分后平均乘客站立密度降低了 59.8%,拆分后线路 非直线系数从 1.6 分别下降到 1.35 和 1.30。该措施改善了运行时间长和部分站点客流过大的 问题,提高了公交线路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旅居车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销量预测
    吴金国,宋海鹏,张宇杰
    2025, 50(4): 155-15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29
    摘要 ( )   PDF(1488KB) ( )  
    随着自驾游的兴起,中国旅居车(RV)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文章旨在深入探 讨旅居车销售市场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预测和分析旅居车销量的变化趋势。首先基于近十 年来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得到影响旅居车销售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 有国内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里程数以及 60 岁以上人口数量。随后,分别运 用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以及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旅居车的销量模型,对中国旅居车 未来三年的销量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销量与实际销量进行比较,确定各模型的预测精度。 结果显示,拟合优度最高的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预测的 2024-2026 年中国旅居车销量分 别为 15 737、17 215、18 693 辆。研究结果可为旅居车行业企业制定生产计划、调整市场策 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政策体系研究
    岳红盼
    2025, 50(4): 160-16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4.030
    摘要 ( )   PDF(1045KB) ( )  
    智能网联汽车开展测试、示范等活动需要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北京市在智能网联汽车 管理政策创新、道路开放里程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文章对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 行区“2+5+N”政策体系情况进行了整体介绍,详细阐述两大顶层设计、五大类管理体系、N 项基础性支撑政策的具体内容,分析各类政策的共性和特性,并全面探究和总结政策实施效 果,提出相关政策出台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