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轻型商用车增程混动整车性能匹配 及多目标仿真优化
    蒋华梁 1,2,3,王哲 1,2,3,覃祥 1,2,3,张雪 1,2,3
    2025, 50(3): 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01
    摘要 ( )   PDF(973KB) ( )  
    针对一款 N1 类轻型商用车插电式增程混动整车场景驱动系统匹配和能耗优化问题, 进行了整车不同场景驱动参数匹配,确定了增程器、驱动电机及满足纯电续驶里程 50 km 电 池容量的关键参数;基于 MATLAB Simulink 建立了插电式增程混动的整车动力经济性仿真模 型,仿真结果满足整车性能目标要求;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增程混动控制策略,并建 立了电平衡下增程混动控制策略控制参数的数学模型,对其控制参数进行了多目标全局仿真 优化。优化结果显示,全球轻型车测试循环(WLTC)工况下馈电油耗下降了 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与电池热管理协同设计策略
    赵伦,徐俊波,杨振远,周欢
    2025, 50(3): 7-1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02
    摘要 ( )   PDF(918KB) ( )  
    随着全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电动汽车(EV)作为清洁 能源交通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和电池热管理是影响车辆性能和续航 能力的关键。文章对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的协同设计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 构建综合模型来优化能量使用效率和热管理性能。研究采用了数学建模、模拟分析和实验验 证的方法,全面评估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并提出了改进现有系统设计的有效方 法。结果表明,通过协同设计策略,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还能增强 系统的可靠性,并最终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该研究还为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 视角,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影响和能源效率的重要性,为电动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振动工况下 CTP 电池包脱胶面积计算方法研究
    方有为,梁新龙,张龙,许国庆,吕希祥
    2025, 50(3): 15-1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03
    摘要 ( )   PDF(2301KB) ( )  
    采用无模组(CTP)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延长使用寿命,从而进一步提 升动力电池整体性能,其主要是利用结构胶或导热结构胶来完成电芯组与箱体之间的粘接固 定,以实现电池包的长期可靠性。文章以某方形铁锂电池为模型,以《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 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0)标准中对电池进行振动测试的载荷功率谱密度(PSD)为计 算边界,采用模态叠加法计算电池壳体结构的强度及刚度是否满足要求,采用红墨水法对 CTP 电池包进行拆解,统计脱胶面积,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标。结果显示,仿真与试验的脱胶面 积一致率均在 90%以上,表明了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脉冲测试的 IGBT 单管 EMI 特性 评估方法研究
    刘雨,甘茂清,姜明
    2025, 50(3): 20-25,3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04
    摘要 ( )   PDF(1382KB) ( )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功率半导体器件被大量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各个零部件中。以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代表的功率器件,因其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是电动汽 车系统中重要的电磁干扰(EMI)。这些干扰会以空间耦合或是线缆传导耦合的方式,传导到 其他电力电子装置中,严重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评估 IGBT 等功率器件的 EMI 特性,对于 电动汽车电驱、电控系统的设计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文章从研究 IGBT 的开关特性出发, 推导其开关时期的电流和电压特性,然后用双脉冲测试的方式得出其电压和电流波形,最后 再通过傅里叶变换的方式将测试到的数据转化至频域,可以更直观地监测 IGBT 在工作中的 干扰发射频谱,评估其 EMI 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典型大电量纯电牵引车布置方案研究
    江伟滨
    2025, 50(3): 26-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05
    摘要 ( )   PDF(1180KB) ( )  
    针对干线运输车辆电动化对大电量长续航的迫切需求,推动电池技术发展趋势下干线 运输牵引车大电量需求的落地。文章对大电量纯电牵引车的典型布置方案进行研究,并对整 车其他关键系统的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得到两种典型电池布置方案对应的底盘布置图。最后 通过对比电池后背和电池底置两种整车布置的车架应力分布,得出电池布置更加合理的底盘 布置方案。文章的研究为大电量纯电牵引车的底盘布置和车架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交流慢充不充电故障诊断研究
    黄建湘,谌雪媛,蒋庆来
    2025, 50(3): 31-3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06
    摘要 ( )   PDF(1402KB) ( )  
    作为电动汽车检修工作中的常见故障,电动汽车交流慢充不充电故障能否被有效诊断 及快速修复,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及保障电动汽车充电安全至关重要。文章围绕充电控制导向 电路这一关键环节,深入分析了电动汽车慢充系统的工作原理,紧密结合实际检修经验,总 结了电动汽车交流慢充不充电故障的常见原因,设计了一套故障诊断流程和检修步骤,涵盖 了从故障定位到故障排除的全过程,为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地解决电动汽车交流慢充系统故 障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矿山无人驾驶自卸车装料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曾姣妮,王立群,杨薇,田明锐*
    2025, 50(3): 38-4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07
    摘要 ( )   PDF(2187KB) ( )  
    随着 5G 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在矿山的应用研究得到了显著推进。 但由于矿用自卸车的装载重量大、矿山装料区道路狭窄、弯道急且上下坡路段多,使得矿用 自卸车在矿区的无人驾驶路径规划面临挑战。文章研究了自卸车在矿山装料区的路径规划问 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矿山无人驾驶自卸车的自适应混合 A *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能够规划 出自卸车在狭长的矿山道路上从起点到终点的安全路径,并使自卸车在狭窄的上下坡道路上 保持直行,避免因频繁转向导致的颠簸失稳,从而提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最后,通过 MATLAB 仿真实验验证了自适应混合 A *搜索算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媒体内后视镜及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李晓军,刘敏,王振宇
    2025, 50(3): 44-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08
    摘要 ( )   PDF(1650KB) ( )  
    现有的后视镜智能化程度低,无法对车身周围的实时环境进行监控、观察和报警,且 不能将车辆后方的实时情况进行录像储存,车辆发生追尾等事故时,无法准确及时地判断事 故发生原因。文章阐述了一种具备数字视频录像(DVR)记录功能的流媒体内后视镜及智能 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中的系统级芯片(SOC)及时将车内摄像头、前摄像头和后视 摄像头拍摄的图像,通过同轴线传输到后视镜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并通过 DVR 同时记录至少 一路以上的视频文件。基于流媒体内后视镜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前方、后方和车内三路 视频监控及存储、语音提示报警和网络通信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MTL-MTF-LSTM 神经网络的 驾驶风格识别方法
    王兴鸿,鲁燕,高雄
    2025, 50(3): 49-5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09
    摘要 ( )   PDF(1225KB) ( )  
    为了提高车辆驾驶风格的辨识准确度,文章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结合混合示型神 经网络搭建了一种驾驶风格识别方法。通过挖掘驾驶行为数据中时序特点,剖析驾驶人驾驶 风格与时序数据的关系,使用公开数据集 NGSIM,经过数据集的筛选与平滑处理后提取描述 性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转换高维特征为低维,通过 K-means 方法指定聚类数量,确定为 三种驾驶风格。通过多任务学习多任务融合长短期记忆(MTL-MTF-LSTM)神经网络进行了 驾驶风格的分类识别,该模型结合了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经过多任务分配识别池。结果表 明模型对保守型、一般型和激进型驾驶风格的识别精度分别达到了 95%、98%和 97%,整体 表现优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转向系统响应偏差的车道居中控制的 自学习及补偿算法研究
    詹厚顺 1,罗华平 1,廉瑞榜 2,李甜甜 1,王松 2
    2025, 50(3): 54-60,7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0
    摘要 ( )   PDF(1451KB) ( )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中的车道居中辅助(LCC)系统,通过 LCC 控制器向电 动助力转向(EPS)系统请求扭矩或转角,再由 EPS 系统响应 LCC 的请求,实现车辆行驶于 车道中心区域。LCC 对 EPS 响应有严格要求,但转向系统复杂、影响因素众多,EPS 响应能 力常有变化。研究发现,当 LCC 的控制参数确定后,如果 EPS 的响应性能变化,会不同程度 地影响 LCC 的表现。为减小车辆的 EPS 响应参数变化对 LCC 的性能影响,提出了对 EPS 响 应偏差的自学习算法,并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ID)补偿至 LCC 的请求输出,经 CarSim/ Simulink 模拟及实车测试后,发现 EPS 的响应偏差对 LCC 的影响表现,有明显的改善,与开 发完成阶段验收结果相当,证明算法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 Workbench 的汽车轮毂轻量化 设计与分析
    白园,张帅,刘荣娥
    2025, 50(3): 61-6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1
    摘要 ( )   PDF(1766KB) ( )  
    轮毂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轻量化设计可以降低汽车整车重量、从而提高 汽车燃油经济性。故文章基于 Workbench 平台,对轿车轮毂进行了拓扑优化,依据拓扑结果 重构了轮毂模型,最终将轮毂重量从 7.142 82 kg 降至 5.789 kg。针对优化后的轮毂模型进行 了高速旋转、径向载荷、弯曲载荷以及联合工况下的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 的轮毂满足多工况的实际需求,能有效避开共振,为汽车轮毂轻量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轮中心到驾驶员踏点的 X 向距离 定义方法研究
    申喜翠,赵伟思,赵卫栋,初强
    2025, 50(3): 66-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2
    摘要 ( )   PDF(1283KB) ( )  
    前轮心到驾驶员踏点的 X 向尺寸即 L113 尺寸,是整车核心尺寸之一,其影响因素涉及 范围广,在概念设计阶段就需进行合理性定义。L113 的统一可实现前围板前后模块布局标准 化,减少模块边界设计变量。为探究 L113 尺寸的定义方法,文章主要通过将 L113 尺寸的影 响因素,包括前舱布置、前围板位置定义、三踏板位置定义、轮胎选型及包络、车身结构边 界、整车安全性能、人机舒适性、进出方便性等,分解至三个关键主断面中,并通过尺寸链 分解设计方法,得出 L113 尺寸的量化方法,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流固耦合的货车油箱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
    马敏锐,肖良,杜翔,王瞭望,赖亚河,兰亚文*
    2025, 50(3): 70-7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3
    摘要 ( )   PDF(2427KB) ( )  
    为解决某车型燃油箱因分腔隔板开裂出现的燃油损失问题,文章利用 ANSYS 软件分 析油箱在不同充液比、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以便找出油箱分腔隔板失效原因并进行优化 改进。为揭示其损伤机理,为油箱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和相应理论基础,文章在不同充液比下 针对燃油箱结构进行了流固耦合力学分析。通过流固耦合力学分析结果可知,在较大充液比 的计算结果中,燃油箱分腔隔板的冲压折角处也存在应力集中。利用此分析方法对铝合金燃 油箱隔板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隔板强度与油箱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TruckSim 的橡胶悬架载货汽车性能研究
    杨银辉,李少敏,王媛,李智超
    2025, 50(3): 75-7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4
    摘要 ( )   PDF(2066KB) ( )  
    文章结合载货汽车空满载载荷变化大的特点,建立橡胶悬架力学模型,通过台架试验 验证了橡胶悬架非线性的力学特性。进一步将台架试验输出的刚度特性数据输入 TruckSim, 完成某 8×4 载货车 TruckSim 虚拟仿真模型建立,最后在 TruckSim 分别完成 B 级路面的整车 平顺性仿真、稳态回转仿真、蛇形试验仿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装备橡胶悬架的车辆平顺 性、整车稳定性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氢燃料重卡进气系统进水问题分析和优化设计
    田净娜,苏朝霞,汪智超,马文松
    2025, 50(3): 80-8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5
    摘要 ( )   PDF(3909KB) ( )  
    某氢燃料电池重卡在用户试运行阶段出现进气系统空滤器进水,导致氢燃料电池空压 机绝缘失效,引起整车无法启动的故障。文章通过对用户现场进行调研,发现存在用户保养 不及时的情况;对设计端进行进水原因分析,发现存在除水结构设计不合理、水分离性能验 证不充分等缺陷,传统能源进气系统水分离效率的验证方法不再适用氢燃料车型。通过完善 用户使用说明、对进气系统除水结构重新设计、改进台架测试工况的方法,阶段性解决市场 上用户车出现的进水问题,为相似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LuGre 模型的线控转向系统摩擦补偿
    赵帅帅
    2025, 50(3): 86-9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6
    摘要 ( )   PDF(1393KB) ( )  
    路感反馈作为线控转向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反馈力矩的精准执行代表了车辆信息 的正确反映,而由于系统内摩擦力的存在导致路感反馈力矩执行出现偏差。文章首先对线控 转向系统内存在的摩擦力进行分析;考虑到常用的库仑摩擦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使用 LuGre 进行摩擦补偿;提出了模型参数辨识的方法,并通过硬件在环实验辨识了线控转向台架的模 型参数,为下一步的路感力矩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声音传递特性的异响解决方法研究
    吴雪辉,刘一荻,梁和平,李建
    2025, 50(3): 91-9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7
    摘要 ( )   PDF(2077KB) ( )  
    为解决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或转向时产生的间断性车身异响问题,文章对声音传播特性 进行研究,利用各振动传感器起振时间的先后顺序,能够快速有效地定位异响声源位置,从 而解决异响问题。文章提出的利用声音传播时间差快速定位异响根源的方法,对于解决车身 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改进,特别是不可拆卸或者更换替代的车身振动噪声问题 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浅谈汽车涂装辅助工装通用化设计与应用
    裴鹏兵,程晓雪,田海洋,毕静,赵冰
    2025, 50(3): 95-9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8
    摘要 ( )   PDF(1384KB) ( )  
    汽车涂装辅助工装在车身涂装工艺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辅助车身实现涂装工艺 要求的同时还便于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文章较为详细、全面地对车身涂装辅助工装的类型、 作用、开发数量核算、日常维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某新能源汽车公司涂装辅助 工装的实际应用,介绍了车身涂装辅助工装通用化的设计和应用案例。该研究为新能源汽车 涂装辅助工装通用化开发提供了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坐标变换在钣金件激光切割中的应用
    王冬波,苟朝阳,妙佳豪,张秀伟
    2025, 50(3): 100-102,1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19
    摘要 ( )   PDF(1948KB) ( )  
    钣金件在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过程中要进行加工坐标系的建立,而某些钣金件特征复杂, 在激光头回零时,钣金件与激光头干涉,加工坐标系建立困难。文章通过采集激光头旋转一 定角度对应特征点的坐标,利用坐标变换的方式,间接地计算出激光头回零时对应的坐标值, 解决激光头与工件干涉问题,为激光切割坐标系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点焊设备自动化率提升及其装置研究
    梁波,郝江,刘杰,张成庆
    2025, 50(3): 103-10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0
    摘要 ( )   PDF(1466KB) ( )  
    由于汽车企业中焊装生产用的人工电阻点焊作业及其设备还将会长期存在,如何实现 相应设备的智能制造升级、提高自动化率,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 一种快速简洁,且能低成本实现人工点焊设备升级,提高设备自动化及作业质量水平的开发 应用方案。该方案通过在工装夹具上增加具有产品差异识别的传感器与信号发送器,以实现 目标产品型号自动识别与发送。对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安装,可基本覆盖所有产品差异,自动 识别范围广泛,识别可靠性高。通过在焊接设备上增加信号接收与信号处理器,可实现信号 无线接收及焊接信号的比对、分析,进而完成焊接程序的自动选择。经过以上装置的增加, 可实现产线快速升级,提高产线自动化水平及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身焊装柔性化生产技术及应用
    徐文康
    2025, 50(3): 108-11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1
    摘要 ( )   PDF(2623KB) ( )  
    随着车身焊装生产线投入车型增多,配置定制化以及车型的快速更新迭代。为了缩短 生产线改造周期,快速响应生产,必须推行生产线的柔性化,文章从工位作业流程的角度, 分别从装配、定位、检测、加工、输送、质检等环节入手,介绍了车身焊装柔性化生产技术 及应用,为车身焊装生产线的生产品质全面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外观精致化开发提升实践与研究
    隆桥,郑耀凯,景华斌,张健
    2025, 50(3): 114-1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2
    摘要 ( )   PDF(3670KB) ( )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静态精致感,细节做工要求越来 越高。文章通过多个项目实践摸索,提炼总结了整车精致化开发流程,提出了精致化六大评 价维度及其应用阶段等,并重点对精细化设计提升、色彩、材质和纹理(CMF)&触感提升、 制造品质提升等方法做了详细介绍。该研究内容可为从事汽车感知评价和提升的工程技术人 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装车间玻璃涂胶的应用与研究
    尹李亮
    2025, 50(3): 121-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3
    摘要 ( )   PDF(2917KB) ( )  
    随着玻璃涂胶工艺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对玻璃涂胶工艺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探讨。文章 首先介绍了传统和现代不同的涂胶工艺方法,对比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其次对玻璃涂胶 常见的各种材料特性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然后从车辆安全性、密封性、外观质量、乘坐舒适 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及分析;最后针对目前总装车间玻璃涂胶过程中存在涂胶均匀性不 高、黏接强度不稳定、耐候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涂胶工艺、改进涂胶材料和加强质量 控制等改进方法。分析得出,从玻璃涂胶工艺的精度需求、产量需求、材料特性需求、应用 效果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玻璃涂胶工艺方法,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与密封性、 耐候性与抗老化性,以及外观质量与乘坐舒适度等,为总装车间玻璃涂胶工作提供了理论参 考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成本精益化车身改制的方法研究
    王颖
    2025, 50(3): 127-13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4
    摘要 ( )   PDF(2227KB) ( )  
    利用现有车型完成增程式电动车身改制,不仅可以节省开发成本,还可以加快新产品 升级换代。文章基于公司某款增程式电动车车身,介绍了车身改制平台搭建,说明了车身精 益化改制 X 向加长,Y 向加宽,Z 向加高的尺寸调整改制方法,从切割位置选择及划线、切割 前固定及平移、轴距加长拼接工艺、车身加宽拼接工艺、车身加高工装制作、车身加高拼接 工艺,详细阐述了方法特点。经车身检查和评审,车身精度误差值均小于 2 mm,验证了方法 的有效性。该方法保证了新车型车身结构的实现,还控制了改制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为 后续改制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组份聚氨酯发泡材料在汽车车身的工艺应用
    程晓雪,张亚磊*,田海洋,刘冉,毕静,龙代勇
    2025, 50(3): 133-1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5
    摘要 ( )   PDF(2326KB) ( )  
    文章重点分析了空腔阻隔技术在提升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性能中的应用, 对比了预制发泡模块与双组份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场景。通过对双组份聚氨酯发泡 材料的工艺调试、混合比、压力、温度控制以及注射重量的详细讨论,展示了该材料在实际 生产中的优化和应用。双组份聚氨酯发泡材料在加速和匀速状态下均能显著降低车内噪声, 提升 NVH 性能。最后,文章总结了空腔发泡工艺相较于传统方法在多个方面的优势,对比了 空腔发泡在几个方面相较预制发泡模块存在的优势,并展望了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前 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钳工工艺和车辆制造工艺融合推进的 本科实践教学
    郑永杰,刘春东,杨亚楠
    2025, 50(3): 139-1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6
    摘要 ( )   PDF(1804KB) ( )  
    随着新工科时代的到来,地方高校需致力于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以培养具备创 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工程师。文章基于工程创客教育理念,提出了实践课程的“交叉融 合,五动协同”育人策略,以小车模型作为教学载体,将钳工工艺与车辆制造工艺学课程紧 密结合,设计了一套“五动”教学流程,融合“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实践证明,该 教学模式不仅满足了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更体现了“三跨、三合、六实践”的工 程创客教学改革精神,对地方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OPPPS 有效教学模型在丰田 TEAM-GP 课程中的应用
    刘备
    2025, 50(3): 145-14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7
    摘要 ( )   PDF(1117KB) ( )  
    该研究主要探讨 BOPPPS 有效教学模型在丰田 TEAM-GP 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的效果。 首先对 BOPPPS 模型和丰田 TEAM-GP 课程进行了解析,随后依托 BOPPPS 有效教学模型开 展了 TEAM-GP 课程的教学设计,最后通过实践验证了 BOPPPS 有效教学模型在丰田 TEAMGP 课程中的合理性。文章采用了实验研究法,旨在全面评估模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成 效,结果表明,BOPPPS 有效教学模型能显著提升课程参与度、学习动机以及知识掌握程度。 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有效使用 BOPPPS 教学模型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三阶段、五进程”的汽车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探索
    方玉娟
    2025, 50(3): 150-15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8
    摘要 ( )   PDF(1547KB) ( )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文章探讨了“三阶段、五进程”的汽车设计课程教 学改革。以能力需求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三 个教学阶段的设计。课前导学,教师基于工程案例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跟 踪学习情况,筑牢学生学习的基础;课中研学,开展“导、析、练、展、括”五进程教学, 完成工程案例的设计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课后拓学,总结所学,通过资料 阅读、完成拓展任务等使所学知识得到拓展提升。同时结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丰富 教学资源,拓展教师、学生教学与学习的途径,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构建多元的课程考核 体系,注重学生平时产出的考查。通过改革,促进了学生汽车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培养 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法规·管理
    汽车智能工厂总体规划研究
    徐文琪,范锐强,杨桃李,宋应德
    2025, 50(3): 156-16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29
    摘要 ( )   PDF(1254KB) ( )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提高产品竞 争力,智能工厂建设正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推广。目前由于智能工厂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缺乏成熟的研究和应用导致总体规划体系还不完善,为解决汽车智能工厂规划设计不系统、 不标准等问题,文章结合生产实际对乘用车智能工厂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方法进行提炼并阐述, 包括建设流程、基本功能、总体设计要求、设计模型等,着重论述了汽车行业智能工厂的自 动化设计、信息化设计、数字化设计、网络化设计要点等。为推动汽车制造业的数字化、网 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智能产品提供可行方案,为智能工厂总体规划提供了系 统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车开发阶段过程变更管理方法研究
    宋应德,徐文琪,范锐强,杨桃李,陈诚
    2025, 50(3): 161-16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3.030
    摘要 ( )   PDF(1061KB) ( )  
    汽车产品在开发阶段涉及大量的工艺变更,目前的变更流程不管变更大小,统一需要 先评估后批准,再执行的方式,流程较为单一、审批繁琐,不仅效率低下,也造成了大量的 资源浪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因此,文章将现有各车企过程变更流程进行提炼、 归纳为变更需求、变更申请、变更评审、变更验证、变更实施五个阶段,并提出一种适用于 汽车开发阶段的过程变更管控优化策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保障产品质量,为整车 开发阶段过程变更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