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大扭矩商用车 EPS 系统回正补偿策略研究
    蔡学长
    2024, 49(6): 1-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01
    摘要 ( )   PDF(1492KB) ( )  
    车辆回正控制是决定转向系统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新能源大扭矩商用车存在回 正不足或回正超调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MPGA)优化的模糊比例-积分- 微分(PID)控制算法,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动力学模型、方向盘转角估计模型 与回正补偿控制策略,根据估计的方向盘转角确定电机的期望输出扭矩,以此确定电机电枢 电压,从而实现回正补偿。利用 MPGA 优秀的全局寻优性能,对模糊 PID 控制器参数进行优 化。经 Simulink 仿真试验证明,提出的基于 MPGA 优化的模糊 PID 控制算法,相较于 PID 控制与模糊 PID 控制,回正性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市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 测度研究 ——基于可持续平衡计分卡的视角
    谭德香
    2024, 49(6): 8-1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02
    摘要 ( )   PDF(849KB) ( )  
    为准确把握国内市场已打响自主品牌旗帜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基本格局,培育企业竞 争位势,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可持续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对平衡计分卡进行改进, 从财务、管理及社会三个维度建立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自 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存在综合竞争力落 差较大、企业主体生存能力不足、企业资源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改革新能源汽 车企业顶层设计、提升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独立能力等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车预充继电器故障失效分析
    董玉军
    2024, 49(6): 15-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03
    摘要 ( )   PDF(5244KB) ( )  
    新能源电动车的预充系统对车辆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预充系统的可靠性并 提出切实可靠的控制措施,文章深入地分析了预充系统功能失效的原因。通过系统排查方法, 发现了预充继电器的触片表面电阻异常增高是导致预充故障的直接原因。进一步对预充继电 器进行吸合测试、计算机断层扫描(CT)、拆解后显微镜检测、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 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部分零件存在游离单质磷和可挥发的硅氧烷,在高压工作过程中发 生了材料迁移,硅和磷元素迁移至继电器触片表面,导致接触电阻异常增高,最终引发了预 充功能失效。文章的应用结论是在设计和批量生产阶段,需要对 BMS 系统零件的红磷和硅氧 烷含量进行控制,以保证预充系统的可靠性。该研究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车空调内外循环风门模糊控制研究
    于述亮
    2024, 49(6): 21-2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04
    摘要 ( )   PDF(1631KB) ( )  
    电动车空调内外循环风门控制对乘客舱防雾、空气清新度、空调能耗等多个方面有重 要影响,但是内外循环风门控制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文章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将起雾 风险、CO2 浓度、空调负荷作为输入,将内外循环风门开度作为输出,采用高斯型函数,利 用 MATLAB Simulink 软件建立模糊控制器,并基于 Simscape 软件搭建汽车空调仿真模型。 经过仿真验证,内外循环风门模糊控制方法可以在乘客舱防雾、空气清新度、空调能耗等多 方面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相比固定比例外循环控制,模糊控制综合评分最高,综合性能表 现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纯电动车底盘展具的新型连接支撑 结构研究
    曾昭国
    2024, 49(6): 28-3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05
    摘要 ( )   PDF(2317KB) ( )  
    文章旨在介绍一种创新的纯电动车底盘展具的连接支撑结构,以解决采用传统制造方 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高底盘展具的展示效果和成本效益。采用商品车完整车身下部总成连 接的方式存在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和展示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 一种基于钢管连接支撑结构的新型设计方案,通过选取合适强度的钢管材料、设计钢管长度 和折弯角度,实现底盘前后桥和下部的支撑连接,最终实现底盘展具的制作和展示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评价
    张春梅
    2024, 49(6): 34-3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06
    摘要 ( )   PDF(791KB) (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是新能源汽车中的热门车型之一,为评估插电式混合动 力汽车环境效益,文章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选取丰田雷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 对象,梳理其材料流和能量流清单数据,基于 GaBi 软件搭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全 生命周期材料资源消耗、化石能源消耗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原材料 获取阶段的材料资源消耗占比最高,其中锂电池及主减速器所消耗的材料资源量最大,主要 原因是在锂电池中使用了锂和较其他车身部件更多的铜等金属资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 运行使用阶段的化石能源消耗占比最高,经过公称燃料与实测燃料对比可知,运行使用阶段 燃料与电能的大量消耗是运行使用阶段化石能源消耗占比最高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用增湿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胜雷
    2024, 49(6): 38-4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07
    摘要 ( )   PDF(1291KB) ( )  
    增湿器作为燃料电池辅助系统(BOP)中空气供应系统的核心部件,为燃料电池发动 机输送具有稳定流量和湿度的空气,起着维持湿度平衡、保护膜电极组件、提高燃料电池性 能等作用,对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性能提升至关重要。文章对增湿器的发展现状进 行了综述和分析,对比了现阶段市场上主流增湿器的性能和参数,并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对 增湿器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不同驾驶习惯的自动泊车系统控制 策略测试方法研究
    张胜强
    2024, 49(6): 43-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08
    摘要 ( )   PDF(1368KB) ( )  
    自动泊车系统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的提高,将推动自动泊车技术发展。文章对自动车系 统进行了测试方案设计、关键测试场景选取、驾驶习惯分析,分析了自动泊车系统在不同场 景及工况下的表现。通过功能分析、场景测试、信号采集和数据分析,为自动泊车功能的研 发设计提出了方案。测试结果显示,无论针对平行车位或是垂直车位,基于副驾驶侧的自动 泊入有效性优于主驾驶侧的自动泊入,但在耗时与效率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性能参数有待 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车辆避障路径规划与跟踪
    李格锋
    2024, 49(6): 49-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09
    摘要 ( )   PDF(1291KB) ( )  
    针对智能车辆避障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避障路径规划设计 方法,首先在传统斥力势场函数中引入车辆速度信息,并设计了车道中心线、道路边界势场, 以及路径避障规划控制器;然后针对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问题,建立了三自由度车辆动力 学模型,分别采用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和反向传播-比例-积分-微分(BP-PID)控制算法设 计横、纵向跟踪控制器,对车辆的横向位置和纵向速度进行跟踪;最后基于 CarSim/Simulink 联合仿真平台,在双移线工况和直线工况下,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 改进的人工势场法可获得安全可靠的避障路径,所设计的横纵向跟踪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 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流处理的重型柴油车排放预警监控系统设计
    孙 涛
    2024, 49(6): 55-6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0
    摘要 ( )   PDF(945KB) ( )  
    为了能够实时监控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水平,快速筛查出排放超标的车辆。利用以 Flink 计算引擎为核心的 Apache 开源大数据框架,根据重型车排放车载终端发回的数据计算 出车辆污染物排放水平。开发完成后,该预警监控系统会根据计算结果向车辆用户、售后部 门、研发部门推送排放超标车辆信息,同时根据需求部门的要求,统计超标车辆的运行工况、 配置信息、故障码信息等,实现快速定位排放超标原因,有效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转角补偿的滑模驾驶员车道保持 控制方法探究
    李 潇
    2024, 49(6): 61-6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1
    摘要 ( )   PDF(1239KB) ( )  
    针对智能车辆车道保持过程出现的转向不足或者转向过度而无法有效跟踪目标轨迹的 情况,文章在滑模变结构控制基础上设计了汽车横向预瞄驾驶员模型,并引入前轮转角补偿 控制建立车道保持模型,该模型能够及时修正和优化转角,确保车辆在转弯过程中保持稳定 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车道保持控制方法能够在车速较高的情况下实现车道保持功能, 并能在连续弯道情况下实时修正并补偿前轮转角。高速下预瞄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分别降低 38.4%和 37.6%,具有良好的路径跟踪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 3DCS 的前大灯区域装配偏差建模及优化
    陆雨薇
    2024, 49(6): 67-7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2
    摘要 ( )   PDF(1465KB) ( )  
    汽车前大灯区域是体现汽车整体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大灯组件的装配质量直接影 响到整体的性能以及外观质量。然而,前大灯区域的设计与调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特别是 在与周围零件的匹配方面,这直接影响整车感官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利用公差分 析软件 3DCS 对前大灯组件进行了三维公差仿真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结果,能够识别到装配 关键要素,进而优化产品结构和公差,改进装配工艺。实践表明,对超差率较大的零部件公 差及定位方式进行修改后,装配质量显著上升。因此,该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前期的设计开发 工作,提高设计稳定性,在装配方案设计初期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式切换的互联空气悬架性能研究
    王 莹
    2024, 49(6): 72-7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3
    摘要 ( )   PDF(1463KB) ( )  
    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空气悬架性能,设计了一种互联模式切换策略,该策略首先建立互 联空气悬架整车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平顺性和操稳性性能指标函数设计综合评价指标,利 用不同连通模式下综合指标的变化规律,设计互联模式切换控制策略;最后进行数值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明显地改善互联空气悬架性能,提高乘车舒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 YOLO_v3 算法的车辆轮胎紧固件 检测方法优化
    张宝玉
    2024, 49(6): 78-8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4
    摘要 ( )   PDF(1627KB) ( )  
    轮胎拆装是汽修行业修补轮胎必要步骤之一,由于重型货车轮胎过重导致工人腰椎受 到严重损伤。现将 EfficientNet-B4 轻量型网络结构算法替换 YOLO_v3 算法的主干部分 (DarkNet-53),从而实现各类车型轮胎紧固件的识别。替换后的网络参数大量减少,紧固件 样本训练速度加快。YOLO_v3 使用二分类交叉熵损失函数对正负样本分类并计算损失,现使 用 Focal loss 分类损失函数替换二分类交叉熵损失函数,从而提出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模型 (YOLO_v3-Nut)。实验结果表明,YOLO_v3-Nut 模型在训练与识别速度特性上都更优于 YOLO_v3 模型,且文中的模型结构比 YOLO_v3 模型储存空间减少了 43.01%,算法平均准确 率(MAP)为 93.2%,同时检测速度为 36 fps,足够完成各类车型轮胎紧固件的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车型空调“嗡嗡”声诊断与优化
    邓 欣
    2024, 49(6): 84-8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5
    摘要 ( )   PDF(2099KB) ( )  
    伴随着整车上动力系统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路噪和风噪的不断改善,空 调系统 NVH 问题越来越凸显,受到业内关注和研究。文章主要通过对某车型开空调蠕行工况 下,车内出现的明显“嗡嗡”声进行诊断分析,明确了空调系统“嗡嗡”声的产生与传递机 理,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可工程化管路隔振垫和管路延长等优化方案,有效降低了空调“嗡 嗡”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设计
    李乙洪
    2024, 49(6): 88-9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6
    摘要 ( )   PDF(1859KB) ( )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在汽车无意识偏离时能发出预警并纠正偏离,具有重要的 安全作用和研究意义。设计了一种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要包括车道偏离预警模块和车道居 中控制模块,通过摄像头采集数据并做了图像处理,根据左右车道线和车辆位置状态判断车 辆是否偏离车道。若车辆发生偏离且驾驶员未主动控制车辆,则偏离预警发出声光报警,控 制模块对车辆速度及方向进行调节,车辆向车道中心靠近,并沿着车道中心行驶。用实验小 车对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车道偏离预警和车道居中控制,具 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混合动力变速箱壳体密封面仿真分析及优化
    郭世鲁
    2024, 49(6): 94-9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7
    摘要 ( )   PDF(4046KB) ( )  
    针对某混动变速箱台架试验耐久反馈的两处靠近螺栓密封面处渗油现象,两种恶劣工 况下对此处螺栓结合面进行非线性接触有限元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合面处的面压、张开量, 判定了理论密封面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改变箱体结合面的加工工艺和涂胶工艺改善密封性, 经过专项加载试验进行漏油试验验证,漏油现象消失。本次问题解决证明了变速箱密封面漏 油仿真和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为壳体密封设计和解决措施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累计损伤理论的汽车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郭 舜
    2024, 49(6): 98-10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8
    摘要 ( )   PDF(1847KB) ( )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累计损伤理论的汽车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仿真分析方法。首先通 过 MASTA 建立整车传动系统的分析模型,以台架试验的加载扭矩作为输入载荷,获取差速 器壳体的瞬态工况受力情况。之后在差速器壳体的有限元模型上进行静力学分析,获取旋转 一周时的应力历程。最后在 FEMFAT 中进行瞬态疲劳寿命分析,获取了差速器壳体的累计损 伤和疲劳寿命。通过差速器疲劳寿命台架试验,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应 用在差速器壳体的设计开发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空调管路随机振动强度分析及其改进
    杨思源
    2024, 49(6): 102-10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19
    摘要 ( )   PDF(3537KB) ( )  
    针对某款乘用车路试期间空调管路焊缝附近发生断裂的问题,在预应力模态分析的基 础上对其进行了随机振动有限元分析,发现其强度薄弱部位与路试断裂部位一致,采用增大 焊缝圆角尺寸的方法对管路与接头处焊缝尺寸进行优化,再次对其进行随机振动有限元分析。 结果表明,断裂焊缝处三个振动方向的最大应力分别降低了 9.8%、29.5%、45.2%,最大应力 由 112.1 MPa 降低至 86.1 MPa,低于其材料屈服极限,满足强度要求。研究为汽车空调管路 随机振动有限元分析与焊接结构强度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动力商用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设计
    张 静
    2024, 49(6): 107-11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0
    摘要 ( )   PDF(1403KB) ( )  
    混合动力商用车制动系统是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将燃油制动系统转变为燃油、纯电 模式的混合动力制动系统的过程。文章详细阐述了混合动力制动系统的压缩空气管路,电控 空压机、电控空气干燥器、电控制动总阀及管线的匹配设计。通过匹配设计,搭载整车进行 试验验证的过程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一维/三维耦合模型的汽车空调除霜 CFD 仿真优化设计
    丁浩青
    2024, 49(6): 112-11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1
    摘要 ( )   PDF(2475KB) ( )  
    文章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方法对某微型汽车空调除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研究,通过稳态 CFD 分析结果对空调除霜风管进行结构优化,并利用一维/三维瞬态耦合仿真 对不同空调正温度系数(PTC)配置下除霜风温温升及风窗玻璃表面除霜瞬态过程进行分析 研究,为空调的流场性能优化及 PTC 性能选型提供有效参考,结果显示风道结构优化后配合 2.5 kW 功率 PTC,可以满足除霜性能要求。文章提供的除霜仿真设计方法对汽车研发中空调 系统除霜性能设计优化具有一定工程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HyperWorks 应用复合材料的轻量化 悬架限位支架设计
    赵仁洁
    2024, 49(6): 119-12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2
    摘要 ( )   PDF(2223KB) ( )  
    某轻型卡车后悬采用钢板拼焊件加橡胶缓冲块作为悬架限位装置,但金属件支架外形 笨重且高度尺寸固定,同一高度支架无法完全适配不同的悬架系统,不利于零部件状态精简 及整车轻量化要求。文章应用复合材料通过结构改进对悬架限位支架进行优化设计,基于 HyperWorks 软件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等方法论证优化后支架的可靠性,在满足强度性能的 同时实现降本降重及零部件种类精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算法的汽车总线拓扑图自动绘制设计
    郑生文
    2024, 49(6): 124-1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3
    摘要 ( )   PDF(2160KB) ( )  
    为了适应现代汽车通信系统日益复杂化的需求,消除汽车总线拓扑图因人工绘制带来 的出错隐患,提升研发效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 A*算法的汽车总线拓扑图的自动绘制设计 方案。首先,文章提炼出实际工程项目中拓扑图绘制所需要素,随后梳理拓扑图自动绘制流 程,最后使用 A*算法优化节点与网段间连线过程。基于某车实际通信系统,同传统人工绘制 比较,验证了本设计可在保证清晰、美观、准确的同时,显著提高汽车总线拓扑图的绘制效 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乘用车 ESC 性能主观评价方法研究
    郭胤良
    2024, 49(6): 131-13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4
    摘要 ( )   PDF(2085KB) ( )  
    在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迅速发展中,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减少车辆失控和提高车辆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了电子稳定系统的工 作原理,并根据《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30677- 2014)对不同型号车辆进行主观对比评价。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文章初步建立了一个主观评 价的方法对车辆 ESC 性能进行评价打分。该主观评价方法可以为行业内的主机厂、系统生厂 商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种汽车驱动轮惯量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
    倪 浩
    2024, 49(6): 137-1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5
    摘要 ( )   PDF(1256KB) ( )  
    文章基于底盘测功机设计了三种汽车驱动轮惯量的测试方法,将驱动轮的转动惯量等 效为平动惯量,同时将底盘测功机与驱动轮组成的惯量系统作为整体,采用底盘测功机模拟 惯量和加载阻力的方式测试驱动轮惯量。第一种方法为力差法,通过动量守恒的原理进行推 导,利用不同加载力下减速时间的关系,推导惯量系统的总惯量并根据已知的底盘测功机加 载惯量推导驱动轮惯量;第二种方法为多质量拟合法,通过减速过程中的力学关系的推导, 采用转毂在对同一加载阻力下不同模拟惯量下的减速时间测试,建立转毂模拟惯量、减速时 间和驱动轮惯量三者间的数学模型,模型截距即为驱动轮惯量;第三种方法为等效质量法, 该方法则是根据车辆减速过程中力学平衡方程,对驱动轮惯量进行求解。三种试验方法丰富 了驱动轮测试体系,适用于多场景下的驱动轮惯量测试。基于底盘测功机试验的研究结果表 明,等效质量法在求解驱动轮惯量时具有精度较高的优点,试验方法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基 于底盘测功机试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油硫含量对尾气颗粒物理化特征的影响分析
    李腾腾
    2024, 49(6): 142-1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6
    摘要 ( )   PDF(1913KB) ( )  
    文章以一台排量为 4.5 L 的柴油机为试验对象,使用三种不同硫含量的柴油,探究了燃 油中硫含量对颗粒物的微观形态、纳米结构、颗粒尺寸、石墨化程度、表面化学特性,以及 化学组成等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和纳米结构, 利用拉曼光谱仪对颗粒物的石墨化程度进行表征,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颗粒物的表面 官能团,同时运用热重分析仪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颗粒物组分和元素组成的分析。基 于低倍电镜图像发现,颗粒物表现为不规则的团聚体结构,由几十甚至上百个球形或近球形 的基元颗粒团聚而成,且随着燃油硫含量的增加,基元颗粒堆叠更加明显,颗粒物微观形貌 从链状结构转变为团状。基于高倍电镜图像发现,颗粒物基元颗粒物表现为典型的核-壳结构, 且随着燃油硫含量的增加,基元颗粒外缘非晶态物质的厚度和基元颗粒粒径也随之增加。此 外,随着燃油硫含量的增加,研究发现:形态方面,基元颗粒微晶平均曲率增加,但平均长 度变短;石墨化程度方面,颗粒物石墨化程度降低;成分组成方面,有机组分及 S 元素占比 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汽车工业伺服电机轴断裂分析与改进
    焦广胜
    2024, 49(6): 149-1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7
    摘要 ( )   PDF(6710KB) ( )  
    伺服电机在服役三个月时,电机轴突然断裂。通过对电机轴进行外观检查、低倍观察、 断口分析、金相分析、化学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等试验,对其断裂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 电机轴断裂模式为疲劳断裂,轴心部硬度偏低导致强度不足,表层网状铁素体组织缺陷,以 及退刀槽倒角过小加剧应力集中是电机轴发生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热处理工艺欠佳是强度 不足的根本原因。同时针对该失效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尺寸精致工艺的开发及提升
    毛劲松
    2024, 49(6): 155-15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8
    摘要 ( )   PDF(2430KB) ( )  
    随着汽车行业的竞争加剧,围绕质量提升、成本降低、交付加速的新车型开发正在进 行优化。为了更好地提升视觉感知质量,文章对汽车尺寸精致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关 流程并明确了子车型各阶段的关注点,重点对设计阶段的精致工艺评价方法进行了说明。方 法包括:规范评价视角和评价维度,利用 CATIA 和 VRED 等软件进行数模分析和渲染分析, 并且使用穿戴设备进行了虚拟现实模拟;归纳分缝的方案,从“视觉间隙、视觉面差、外观 R 角”这 3 个维度展开说明精致感提升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轮毂周圈孔的加工工艺方法优化
    康海军
    2024, 49(6): 159-16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29
    摘要 ( )   PDF(1525KB) ( )  
    轮毂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一种关键零部件,轮毂周圈孔精度不仅要求高,而且数量多, 因此,其加工工艺方法及刀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轮毂周圈孔的加工精度及效率。文章采用工 步合并的方法对一种轮毂周圈孔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优化,且自主设计制作复合镗刀, 在保证轮毂周圈孔精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轮毂的加工效率,降低了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固耦合下渐变齿高涡旋齿的变形研究
    李安楠
    2024, 49(6): 163-16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30
    摘要 ( )   PDF(2888KB) ( )  
    为了解决由涡旋齿变形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齿形设计方案——渐 变齿高涡旋齿。通过向外环状递增齿高的方式将齿头粘连问题最小化,利用 ABAQUS 建立有 限元模型,模拟了气体压力和温度场对渐变齿高涡旋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热固耦合 作用下,涡旋齿中心的最大变形量为 13 μm。随着中心压缩腔体积的减小,涡旋齿的最大变形 量也在不断增加,为压缩机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控龙门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改造
    邓呈峰
    2024, 49(6): 169-17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31
    摘要 ( )   PDF(4713KB) ( )  
    文章通过对 TH42250 数控龙门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改造前的重载切削功能丧失和精加 工能力丧失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提高精度、强度和改善材料等方面,对箱体结构、轴、齿轮、 装配等提出了整体的改造设计方案。通过新备件的加工、装配及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运行的稳定性、温升控制、加工精度、成本控制、维护费节省等方面取得了成功。设备重 载切削功能和加工精度恢复出厂设计水平,对其他主传动系统的故障修复和齿轮箱设计研发 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基于 OBE 理念的汽车构造性能与使用 教学模式研究
    岳洪伟
    2024, 49(6): 173-17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32
    摘要 ( )   PDF(1277KB) ( )  
    实施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 性,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功效,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 人才需求为导向,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分析汽车构造性能与使用课程的教学现 状,围绕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从调整教学内容和整合课程资源、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内容、 加大平时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旨在为交通运输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构造 3D 交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马西沛
    2024, 49(6): 178-18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33
    摘要 ( )   PDF(1602KB) ( )  
    汽车构造 3D 交互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汽车构造实验操作的 教学手段,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优点,是汽车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改变了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实验设备成本高、实验操作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为进 一步提高汽车构造 3D 交互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文章在汽车构造 3D 虚拟仿真实验课 程的总体规划、教学内容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建设,以提高学生的 实践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汽车构造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将在汽 车工程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汽车构造课堂教学 改革与实践
    王艳杰
    2024, 49(6): 183-18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34
    摘要 ( )   PDF(1555KB) ( )  
    基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教育部“新工科”的要求,以满足汽车产业对人才培 养质量的要求为导向,针对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成果导向 教育(OBE)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对汽车构造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挖掘和梳理 思政要素,丰富教学资源,创新课程考核体系,注重学生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成果。突出学 生的主体性,加深学生对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 怀、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为培养能扎根基层、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明显、综合素质 高的专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124”思想与产教科城深度融合的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
    王忠文
    2024, 49(6): 188-19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35
    摘要 ( )   PDF(1299KB) ( )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城市集群化经济腾飞对全能型产业人才的要求愈加严格,深度推 进产教融合十分迫切。在产教融合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背景下,探索 124(一中心、两主体、 四融合)的产教科城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和 企业为实施主体,以“产业+教育+科技+城市集群”四维一体相融合,以智慧汽车产教融合为 案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了产教融合的创新机制、科教融通的实施方案、湾区融汇的 合作方式、校企共建的运维模式。通过人工智能(AI)助力,数字赋能,全面提升了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力电池控制测试技术课程思政教学 改革与实践
    闫亚林
    2024, 49(6): 194-19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6.036
    摘要 ( )   PDF(1699KB) ( )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匹配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一门专 业核心课程动力电池控制测试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围绕“分类培养,精 准施教”人才培养模式,以熟练、规范、准确完成动力电池控制测试及维护保养工作为导向, 根据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将动力电池控制测试技术课程内容重构,以校内外实训基地、检测车 间体验式场景等教学手段,找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将安全责任内化于心,职业 规范外化于行,结合企业实际岗位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通 过开展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其他相关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