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基于 RBF 滑模控制的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 转向稳定性研究
    闫文志,智晋宁,靳峰
    2024, 49(20): 1-8,1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01
    摘要 ( )   PDF(1214KB) ( )  
    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四轮转矩独立可控,驱动电机响应较快、传动链短,但在转弯时 由于车轮纵向力和侧向力之间的耦合关系,使车辆容易发生侧滑风险。因此,为提高分布式 驱动电动车辆的转向稳定性,文章提出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改进的滑模控制策 略。整车采用分层控制结构,上层采用滑模控制器对横摆力矩进行控制,为避免“抖振”问 题,引入 RBF 神经网络对传统滑模控制算法中的滑模增益进行优化改进;下层驱动力分配层 根据轮胎垂向载荷的动态转移特性对四轮转矩进行合理分配,使其满足整车驱动力和附加横 摆力矩需求,最后在 CarSim 和 MATLAB/Simulink 中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滑模 控制器在高速工况可以减小汽车前轮转角,转弯时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分别可降低 0.1 rad/s 和 0.01 rad,低速工况下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分别可降低 0.12 rad/s 和 0.013 rad, 有效地改善车辆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装配本质安全策略探讨
    王清源
    2024, 49(20): 9-1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02
    摘要 ( )   PDF(2482KB) ( )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兴起,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电池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电池包装配过程中的风险程度远高于装车后的状态,如何确保电池包装配生产过程中的本质 安全是各个汽车厂商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文章以笔者所在公司的全球事故统计系统统计的 近 5 年电池装配事故为样本,对主要的动力电池装配事故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电池包 装配过程发生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基于两例典型的事故案例,从装配过程工艺以及产品(电 池包)本身进行探讨并提出设计改进,从而尽可能实现生产过程中作业、设备以及产品的本 质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光伏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路径
    刘忠平
    2024, 49(20): 14-1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03
    摘要 ( )   PDF(547KB) ( )  
    光伏能源是以光伏效应为原理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兴能源,它具有无污 染、无噪声、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碳达峰碳中 和”战略背景下,研究将光伏能源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对提高新能源 汽车续航能力、解决能源问题、保护环境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商用车雨刮不工作故障诊断与分析
    卢自让,卢敖,张航
    2024, 49(20): 19-23,5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04
    摘要 ( )   PDF(3978KB) ( )  
    为探究新能源商用车雨刮不工作的故障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文章采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雨刮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车故障案例, 识别出可能导致雨刮失效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电路故障、电机损坏是主要原因,为解决 这一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故障诊断流程和预防措施。研究成果对新能源商用车雨刮装置的 维护和故障排除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新能源商用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并基于诊断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维修建议和总结,为维修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 持和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醇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俊博,刘勇
    2024, 49(20): 24-2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05
    摘要 ( )   PDF(605KB) ( )  
    甲醇汽车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汽车,具有低碳环保、资源丰富等优势。为了更好地了解 和推广甲醇汽车,文章从甲醇燃料的产品特性、甲醇汽车的政策标准以及甲醇汽车的实际应 用等方面介绍甲醇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对目前发展甲醇汽车的优势进行分析,阐述发展中 面临的困难以及不足,从五个方面提出促进甲醇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后续甲醇汽车 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PKI系统在重型商用车远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李维晋,张犇,梁媛,范超鹏,王宏宝
    2024, 49(20): 28-3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06
    摘要 ( )   PDF(937KB) ( )  
    随着重型商用车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发展,车辆远程控制、无线数据传输等功能越 来越普及,但同时也存在着车辆被恶意操控、远程窃取等安全问题。为降低重型商用车远程 控制功能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文章深入研究了公钥基础设施(PKI)系统在重型商用车远程 控制中的应用,制定了一套数字证书颁发、控制指令下发和执行结果上传流程,利用 PKI 系 统的安全性、不可否认性等特点,保障了车载网联设备与云服务平台在通信过程中数据的机 密性、真实性及完整性,对提升重型商用车远程控制等功能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驾驶安全需求的汽车智能座舱系统技术 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究
    耿展 1,肖飞云 2,马岩枢*2
    2024, 49(20): 33-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07
    摘要 ( )   PDF(4192KB) ( )  
    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汽车座舱已从仅可实现车辆最基本功能 的传统形式逐渐演变为汽车性能拓展和满足乘客物质精神需求的智能化休闲娱乐工作场地。 目前,汽车座舱技术已在智能驾驶、影音娱乐、智能座椅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如何 提高车辆驾驶和各功能控制的安全性仍缺乏深入研究和技术突破。文章通过对比多种汽车智 能座舱关键软硬件组成和交互技术,阐述现有座舱系统技术实现方式及发展现状,列举各技 术特点并结合工作原理进行安全性分析,在人机交互领域提出改进措施,预测基于驾驶安全 需求的汽车智能座舱系统发展趋势,对提升车辆安全性和智能座舱可靠性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汽车列车在对开路面上的制动失稳机理研究
    衡威威,张志勇*,姜镇飞
    2024, 49(20): 39-45,8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08
    摘要 ( )   PDF(1800KB) ( )  
    为研究半挂汽车列车在彩色沥青对开路面上的制动失稳机理,提高半挂汽车列车行车 安全性。文章测试分析了对开路面附着系数特性,建立了 5 自由度半挂汽车列车模型,仿真 分析了半挂汽车列车在对开路面上的制动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附着系数测试结果显示,干 燥条件下,沥青路面比彩色路面和对开路面分别高 19%和 9%;潮湿条件下,彩色路面比沥青 路面和对开路面高 1.4%。仿真结果显示,半挂汽车列车最大铰接角 ψm 和最大横摆角速度差 ωm 与制动力和车速成正相关,其峰值与载荷成负相关;ψm 和 ωm 对制动力的敏感性高于车速; 对开路面会导致车辆横摆角速度差和折叠角提前发生“突变”,进而增加车辆横向失稳的风险。 文章对探究分离路面附着系数特性及提高半挂汽车列车行车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旋钮式电子换挡器结构设计与手感优化
    王笑生 1,林颖 2,潘贻静 2
    2024, 49(20): 46-5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09
    摘要 ( )   PDF(2869KB) ( )  
    目前国产电子换挡器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技术竞争力偏弱。为此,以某新能源车型 旋钮式电子换挡器的研发为例,讲解了其工作原理与主体结构方案,以及旋钮操作力矩和操 作手感的设计优化过程。在开展操作力矩设计时,因摩擦力矩难以准确估算,提出模糊理论 设计+多型号弹簧实物验证的方法,实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有效缩减了电子换挡器的开发难 度与周期;最后从手感方案选型、降低摩擦力矩、冲击震感等多方面总结了换挡旋钮的操作 手感优化方法,为同类产品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高压蓄能液压助力制动系统在商用车上的应用
    周长辉,刘小云,余金霞
    2024, 49(20): 53-5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0
    摘要 ( )   PDF(1258KB) ( )  
    为了摆脱车辆对真空源及真空度、气压等的限制,文章提出一种采用高压蓄能液压助 力制动系统代替传统真空助力器;然后通过采用高压蓄能液压助力制动系统在某商用轻卡车 辆进行制动选型的理论计算校核,替代原车真空助力器进行实车改制、调试匹配;最后进行 制动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制动性能及踏板感上均优于真空助力器,支持 4.5 t 以上大吨位载重,通过该方案的理论分析与实车改制测试,结果符合预期,具备一定的工程 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轻型国 VI CNG 客车动力优化匹配
    张传良
    2024, 49(20): 58-6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1
    摘要 ( )   PDF(2186KB) ( )  
    天然气汽车虽然具有良好的排放性和经济性,但也存在动力不足的缺陷,影响整车市 场推广和应用。为了能解决压缩天然气(CNG)客车动力性不足的问题,在不改变原发动机 结构的基础上,首先,通过调整发动机喷气压力和点火提前角,尽可能减少发动机功率和扭 矩损失;然后,将该发动机搭载在轻客某车型上,通过合理设计布置燃气系统;最后,利用 整车模拟软件 AVL Cruise,建立动力性仿真模型,匹配最优的变速箱和后桥速比组合。经过 实际道路测试验证,CNG 整车动力可达到同类汽油机车型的 90%以上,能够满足用户实际使 用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 YOLOv5s 的车载行人定位感知方法
    戚俊杰 1,王洋 2,许可飞 2
    2024, 49(20): 63-6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2
    摘要 ( )   PDF(1884KB) ( )  
    针对目前车载双目视觉系统获取行人定位方法精度不高和难以实现跟踪定位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 YOLOv5s 的行人定位跟踪方法。研究在基于双目视觉的 YOLOv5 目标 检测网络中设计目标定位跟踪功能;在模型主干网络中设计基于 Transformer 的自适应融合注 意力机制以提高目标特征表示能力;修改特征融合模块的网络结构以提高融合精度。将改进 的 YOLOv5s 模型命名为 YOLOv5sBCT,相较于基准模型 YOLOv5s 在训练结果的精确率上提 升约 4.20%,在 mAP@0.5:0.95 中提升约 2.91%,在实际测量的距离误差率降低约 6.19%。因 此,文章针对车载行人定位感知方法能够为车载智能系统提供一种有效提升行人跟踪定位精 度的方法,以提升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推动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后视镜设计及模态分析
    王剑,郭春红
    2024, 49(20): 69-7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3
    摘要 ( )   PDF(1472KB) ( )  
    汽车后视镜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为规范汽车后视镜设计,为后续后视 镜设计提供相应参考,文章分别从后视镜材料选择、表面处理工艺、镜体布置角度、视野要 求以及后视镜内部零部件间隙要求等方面介绍后视镜的设计要求。同时,文章概括了后视镜 还需满足相应物理实验以验证其设计的稳健性。另外,针对后视镜抖动的常见失效模式,利 用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 HyperMesh 和 ABAQUS 对其进行模态分析,通过计算得出后视镜 的垂向模态频率为 45.6 Hz,远大于汽车发动机的振动频率,可判断此后视镜不会发生共振异 响,此后视镜的设计满足本公司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等效声辐射功率和形貌优化的 变速箱噪声控制
    殷金菊,文新海,张磊
    2024, 49(20): 73-7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4
    摘要 ( )   PDF(1497KB) ( )  
    针对变速箱 3 挡啸叫问题,文章首先对变速箱进行了等效声辐射功率计算分析,结合 模态分析精准定位找出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薄弱区域;然后对其进行形貌优化以提高其刚 度,从而得到优化结构设计;最后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的设计显著降低了等效声辐射 功率,从而有效降低了变速箱噪声。该分析方法可以为变速箱壳体优化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 有助于降低变速箱的噪声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用车座椅乘坐舒适性设计及评价方法探究
    陈维维,夏攀,朱冲
    2024, 49(20): 77-8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5
    摘要 ( )   PDF(1770KB) ( )  
    商用车座椅乘坐舒适性一直是座椅设计师和用户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座椅乘坐舒适性 出发,介绍了座椅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坐垫和靠背关键尺寸、泡棉性能参数的定义、操作 空间的校核提升座椅乘坐舒适性,并对首轮试制样椅进行静态和动态舒适性评价,根据评价 结果分析是否需要对座椅关键尺寸和泡棉性能参数进行修订。最后指出设计和试验相辅相成, 提高了座椅舒适性开发效率,避免了后期开发工作的反复更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4 版 C-NCAP 中 SAB 的设计研究
    高中扩,谢玉颖,钱勇
    2024, 49(20): 81-8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6
    摘要 ( )   PDF(2011KB) ( )  
    座椅侧气囊(SAB)可有效减缓侧面碰撞时乘员胸腹部受到挫伤的程度,2024 版中国 新车评价规程(C-NCAP)对于 SAB 开发要求更为严格。文章围绕 2024 版 C-NCAP 的变化点、 规则性能提升要求等,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气袋袋型、折叠方式对 SAB 性能的影响, 对优化后 SAB 进行零部件、系统的仿真对标,确认更改 SAB 设计可以有效改善系统仿真模 型中假人抬手臂姿态、降低假人伤害指标,最终通过实车验证保护效果的改善,这对后续项 目 SAB 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轻客后悬架击穿车身失效分析及优化
    龚冠诚
    2024, 49(20): 85-8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7
    摘要 ( )   PDF(1604KB) ( )  
    文章针对某轻型客车车身击穿问题,采用鱼骨图法追溯故障源,结合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仿真技术深入剖析失效机制,分析揭示车身纵梁因悬架上跳行程过小,无法有效缓 冲后桥冲击而失效。据此,文章提出增加加强板方案,兼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实施优化 后,车身强度提升至设计要求,样件在实车耐久试验中表现良好,未再出现击穿。文章融合 鱼骨图与 CAE 仿真,精准定位问题,高效优化车身结构,成功解决击穿隐患,验证了方法的 有效性与方案的实用可信性,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中重型商用车管线束规范化布置方法
    杨忠缘
    2024, 49(20): 89-9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8
    摘要 ( )   PDF(4006KB) ( )  
    规范化的管线束布置可以降低磨损和失效风险,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文章分析了中 重型商用车管线束布置规范化的必要性,探讨了规范化布置方法和解决方案,该方法基于管 线束布置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考虑了车辆结构、功能模块和布线需求等因素。经过实际应用 和调试,规范化布置方法在提高管线束布置效率、降低故障率和提升整车性能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效,车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有效提升。该方法可帮助商用车辆制造企业提升管线 束布置规范化水平,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变速箱同步器齿毂粉末冶金成形模具设计
    徐永刚 1,2,李强 1,3,郑海超 1,3,李振 1,3,周鑫 1,3,刘斌 1,2
    2024, 49(20): 93-9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19
    摘要 ( )   PDF(2687KB) ( )  
    针对某变速箱同步器齿毂的结构特点,以及粉末冶金模具设计中成形速度和成形速率 相等原理设计同步器齿毂成形模具。采用变模数设计法设计成形阴模,对定位孔用成形芯棒 设计方案,将设计的模具图建立模具组立图,分析设计模具方案可行性。通过模具装机实验, 验证成形模具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试生产的齿毂经过整形烧结等工艺均符合汽车公司在 尺寸、精度及功能等方面要求,成功实现了降本增效和同步器齿毂成形模具的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多车型通用白车身涂胶覆膜装置的设计 改善与应用
    方晓南,温云,邓方,江传玉
    2024, 49(20): 98-10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0
    摘要 ( )   PDF(1415KB) ( )  
    随着汽车制造趋向于用户定制化、车型数量不断增加,适应性强的涂胶覆膜装置改善 则变得至关重要,需综合考虑现场工艺需求和工装的柔性可调,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确保产品的质量。文章介绍了一种多车型通用的柔性涂胶覆膜装置的设计,能方便现场 员工操作并提高不同车型白车身的涂胶效率和质量。该装置主要包括带有隐藏螺纹的可调节 辊轮机构和可调角度的按压手柄,可适应不同尺寸胶径的作业,确保车身密封性以及噪声、 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特别是在新车型试制阶段的小批量混线生产中,提供了一种创新 的可快速调整的便携式的解决方案,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涂胶的一致性。对比现有的手动 工装,能显著减少所需的工装辅具的数量,还减少了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 设计及实践
    张俊娜
    2024, 49(20): 102-10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1
    摘要 ( )   PDF(1018KB) ( )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尚未形成有效育人合力,文章针对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思政育人 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对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架构、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评价进行设计。同时, 提出了“一中心、双主线、三平台、四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 外”的思政育人新路径,深化教法改革,着力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培养复合型、 创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期为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工程经济与管理概论教学模式研究
    曾荣 1,李素华 1,曾凡琮 1,郭柱 2
    2024, 49(20): 107-11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2
    摘要 ( )   PDF(1151KB) ( )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工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混合式教学和 项目式教学的研究,重设汽车工程经济与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信息及人工智 能技术,建立在线课程、开发教学资源、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以工程实际问题 作为教学项目,开展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学生参与程度,发展大学生创新思维。 该模式以混合式教学为形式、以项目式教学为关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 习的思维方式。结果表明,该模式较科学有效,执行简易,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项目 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 力和创新能力,顺应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转课堂在汽车维修工程课程实验中的 教学实践
    刘振博,林慕义,霍为炜
    2024, 49(20): 112-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3
    摘要 ( )   PDF(1078KB) ( )  
    为了在“加快信息时代教育变革”中探寻一条符合新工科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自 身特点的道路。文章从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着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 学方法,以汽车维修工程课程的实验为落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 要学习的实验知识点,也为进一步开展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方程式赛车实践促汽车理论课程学习的 教学模式探讨
    李振,康正阳,缪小冬,刘锐,徐坤
    2024, 49(20): 116-11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4
    摘要 ( )   PDF(1312KB) ( )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贯彻国家关于人才发展的重大战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 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项目为依托,以汽车理论教学为切入点, 探讨了如何深度融合实践与理论教学。首先介绍了方程式赛车项目的背景和意义,突出了其 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性。随后,详细分析了如何将汽车理 论知识与方程式赛车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竞赛实践三个方面的教学模 式。最后,总结了该模式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培养实 践型人才方面的潜力和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CDIO 理念的汽车电子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研究
    郝志宽 1,王国栋 1,张清蓉 1,李小鑫 1,杨浩 2
    2024, 49(20): 120-12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5
    摘要 ( )   PDF(1086KB) ( )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发展,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自动化已成为汽车技术革新 的四大核心趋势。在此背景下,汽车电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成为支撑汽车技术发展的关键 技术点。文章深入剖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汽车电子卓越工程师过程中遭遇的难题 与挑战,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难题的策略。以重庆移通学院在汽车电子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 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创新理念的汽车电子卓越工程师培 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基于 CDIO 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对学 生的就业率和专业满意度均有显著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法规·管理
    基于改进重置成本法的纯电动汽车二手车 价值评估研究
    明建平,欧阳荣华
    2024, 49(20): 124-12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6
    摘要 ( )   PDF(1386KB) ( )  
    由于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在主要结构和价值占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燃 油汽车二手车价格评估方法并不完全适用纯电动汽车二手车。文章对比现行市价法和重置成 本法的特点,选取重置成本法作为评估方法。根据纯电动二手车实际技术状况对评估模型进 行修正,并根据标称续航里程等 7 个因素调整综合系数。以实际案例验证了评估法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对纯电动二手车价值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行业技术开发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
    胡愿
    2024, 49(20): 129-13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7
    摘要 ( )   PDF(1113KB) ( )  
    现如今,汽车行业进入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车企整车开发的方向不再只是简单的集成 商,而是希望把握和定义系统,并聚焦核心技术实现增值。针对车企技术开发的变化,文章 阐述了整车开发流程、技术开发流程的定义与差异。技术开发流程根据开发内容及成果输出 不同分为技术创新流程和技术平台流程,文章探讨了两者的开发特点,并介绍了纯电平台、 动力电池、智能驾驶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方式上的要点,旨在为车企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提供参 考,提升车企自主可控力和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产业链协同视角下西安市汽车产业高质量 发展路径分析
    李海鸽,穆乾坤,李鹏伟
    2024, 49(20): 135-1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8
    摘要 ( )   PDF(1031KB) ( )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正面临全球技术变革和竞争加剧的挑战。文 章从产业链协同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西安市汽车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 议。研究发现,尽管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需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上下游企业 协同,优化政策支持,并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以提升整体竞争力。研究成果为政府 和企业提供了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后制动卡钳设计规范要求
    李宁,张丽丽,王新华,许冲慧,张铭洁,李文中,李振兴
    2024, 49(20): 142-14515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29
    摘要 ( )   PDF(1706KB) ( )  
    文章简要介绍后制动卡钳设计规范要求,在满足法规要求下,优化后制动卡钳设计的 过程。通过将整车性能参数与后制动卡钳设计的结合,制定后制动卡钳设计策略,在设计后 制动卡钳过程中,通过试验测试得出关键技术参数和材料。最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分析得出,在 16 MPa 液压下,制动卡钳静强度为 280.6 MPa,刚度为 0.254 mm;通过对 R127.8 支架 CAE 分析得出,在 10 MPa 液压下,静强度及刚度情况为静刚度 302.9 MPa,刚度 0.298 mm, 研究为汽车行业后制动卡钳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传感器及高精地图的智能前照灯 未来展望
    甄隽葳 1,翟伟良 1,时东盛 2
    2024, 49(20): 146-15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0.030
    摘要 ( )   PDF(2706KB) ( )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与自动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多传感器现状、高精地 图发展以及智能前照灯现状,探讨了这三大领域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与前景,融合技术可提升 夜间行车安全和自动驾驶精度,合理预测传感器技术和高精地图技术在前照灯领域的发展趋 势,并讨论了智能前照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此研究可为智能前照灯发展应用提供有效参 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