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电池包用 5083 铝合金断裂失效研究
    辛梓涵,杨国樑,胡济民*,郑崇嵩,刘佳文,李璐瑶
    2024, 49(19): 1-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01
    摘要 ( )   PDF(1453KB) ( )  
    随着汽车安全法规的逐渐严苛、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的不断深入,电池包安全成为 新能源车型安全的核心。文章以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侧护板的 5083 铝合金为研究对 象,通过铝合金静态拉伸、动态拉伸、静态缺口拉伸、中心孔拉伸、剪切、拉剪等试验获得 了铝合金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采用自研软件建立和标定了材料应变硬化曲线和修 正莫尔-库仑(MMC)断裂损伤模型参数,并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和动态穿孔验证了 MMC 失效 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得到的失效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 5083 铝合金断裂失效行 为,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发展问题剖析 及应对策略
    伍文昌
    2024, 49(19): 8-12,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02
    摘要 ( )   PDF(516KB) ( )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潮随之而至,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可 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文章探讨了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诸多挑 战。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首先,完善电池回收法规, 加强行业监管;其次,建立动力电池生产国家标准体系;此外,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产业联 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最后,利用财税政策等激励措施,推动企业积极建立电 池回收网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常见问题 及应对策略
    易亚飞,王楠,丁鑫健,杨丰翼,张宇
    2024, 49(19): 13-16,3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03
    摘要 ( )   PDF(722KB) ( )  
    氢燃料电池汽车(FCVs)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因对环境友好和具 备高能量效率特性备受瞩目,然而,其在低温环境下运行面临显著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不 仅影响车辆性能,而且可能限制其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文章旨在探讨 FCVs 在低温环境 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通过对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以及低温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研究,揭示了低温环境下启动困难、氢气储存安全性降低、发动机寿命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并从材料、燃料电池技术、整车、运营层面提出了可能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障碍物运动轨迹预测方法
    韩晓惠,闫力博,陈彩霞
    2024, 49(19): 17-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04
    摘要 ( )   PDF(2024KB) ( )  
    为提高智驾领域障碍物绕行的能力,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障碍物运动轨迹预测的方法。 该方法融合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传感器对障碍物的历史运动轨迹进行观测,输出带有时间 戳的障碍物位姿和障碍物速度,即从时间、空间和速度三个维度描述障碍物。基于历史观测 数据,简单循环神经网络结合最大似然估计实时预测障碍物的运动轨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预瞄时间的斯坦利控制算法
    赵琦,许畅,姬晨禹,杨锋,刘栋,刘亮
    2024, 49(19): 22-2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05
    摘要 ( )   PDF(3229KB) ( )  
    斯坦利算法以前轮中心为误差基准,缺乏人类前视驾驶特性,导致方向频繁修正。同 时,当前自动驾驶仿真方法与平台在拟真度上的局限,难以有效验证算法改进的实际效果。 文章提出了一种最优预瞄理论与斯坦利控制算法相结合的“预瞄-斯坦利”控制算法,首先基 于 Carla 仿真平台,创建了虚拟组合导航模块和车辆控制器局域网(CAN)通信模块;然后, 建立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在环的仿真平台,并将“预瞄-斯坦利”算法部署在自动驾驶域控制 器中进行了在环测试;最后进行了真实物理场景下的实车测试验证。结果可知,一方面通过 对比硬件在环仿真和实车测试结果中的“斯坦利-实车”与“预瞄-斯坦利-实车”横向误差, 表明了“预瞄-斯坦利”算法整体误差小于斯坦利算法;另一方面对比“预瞄-斯坦利-仿真” 与“预瞄-斯坦利-实车”横向误差,验证了所创建的硬件在环系统的准确性和拟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越野车型 EPS 台架抗冲击分析
    罗俊,余金霞,韩睿,周长辉
    2024, 49(19): 29-3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06
    摘要 ( )   PDF(5204KB) ( )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在越野车型上更容易受到来自凹凸不平的地面磕碰冲击,因 此,整车要求 EPS 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可承受较大冲击而不损坏, 如何快速验证 ECU 的抗冲击设计有效性成为行业内的难题。文章结合车辆在越野耐久验证工 况下,从逆向设计视角制定了一套有效的越野工况验证方案,通过采集路谱数据经处理后输 入到振动台架,快速验证 EPS 抗冲击性能,可用于快速识别潜在的 ECU 被冲击失效风险点。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意义清晰,具有提高验证有效性、节约试验时间的工程应用价值,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后续模拟试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G 通信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研究
    杨玉好
    2024, 49(19): 34-3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07
    摘要 ( )   PDF(873KB) ( )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作为其重要分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和生活品质。文章首先聚焦于 5G 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分析了 5G 通信技术基础,包括 5G 技 术特点、技术标准、频谱分析以及 5G 网络架构和部署策略等;接着,探讨了 5G 车联网技术 基础和其在智能交通管理、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最后分析了其带来的性能提升和业 务创新。通过深入研究 5G 通信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有望推动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 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服务生态的架构规划 与发展建议
    倪宝琛儿 1,徐健涵 2,陈锦雯 1,何秋瑶 1,林予歆 1
    2024, 49(19): 40-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08
    摘要 ( )   PDF(813KB) ( )  
    良好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服务生态不仅可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也可以为车载服务研发行业提供更多发展动力与变现机遇,最终能够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车 载服务产品。文章基于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服务不断发展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其市场基础与发 展问题,并提出构建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服务商业生态的解决方式,包括建立车载服务商业生 态理念、采用 K-means++聚类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画像作为其主要应用技术、维持 市场秩序、构建商业模式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激光雷达的前车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于亚涛,陈学文
    2024, 49(19): 46-4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09
    摘要 ( )   PDF(730KB) ( )  
    环境感知技术是无人驾驶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基于摄像头对场景进行采集时, 图像缺乏深度信息和空间结构信息。首先,文章对用于前车识别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类型及基 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前车识别方法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次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查找并 阅读了大量文献,对国内外的主流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最后,阐述了用于前车识别方法研究 的激光雷达固态化的发展趋势,整理了用于前车识别的方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 建议。研究结果对国内进一步研究基于激光雷达的前车识别方法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商用车复合式前空悬钢板弹簧设计优化
    周文 1,余冬 1,尹中保 1,李骏 1,肖飞*1,王佳涵 2
    2024, 49(19): 50-5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0
    摘要 ( )   PDF(1306KB) ( )  
    为了解决复合式前空悬钢板弹簧可靠性验证过程中出现的断裂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 对原方案进行优化:第一,提高材料极限应力,采用代号为 LQSP1300 的材料,屈服强度由 原来的 1 100 MPa 提升到 1 300 MPa。第二,局部结构优化,第二片后段加长 20 mm,改善钢 板弹簧第一片板簧作用时应力集中。第三,优化钢板弹簧弧高,在标定高度下,钢板弹簧反 向承载,使其在上跳过程中工作应力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提高疲劳寿命。第四,钢板弹 簧喷丸工艺优化,上下表面均进行喷丸处理,形成残余应力层,使钢板弹簧在上下跳动变形 的过程中均可以抵消一部分应力,提高疲劳寿命。通过四个方面的优化,新方案台架疲劳试 验次数提升 45.4%,同时通过了 12 000 km 道路可靠性试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SGA2 算法在十字防波板结构参数 优化中的应用
    戚晨溪 1,2,李强 2
    2024, 49(19): 54-60,7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1
    摘要 ( )   PDF(4920KB) ( )  
    小型消防车的水箱质量和尺寸相对整车的占比均较大,导致在行驶过程中水箱内介质 的晃动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影响显著。为探究消防水箱内部十字防波板的结构参数对车辆的 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借助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十字防波板结构参数对液体 晃动时水箱的载荷转移量及晃动力的影响;然后建立十字防波板结构参数与水箱的载荷转移 量及晃动力之间的多目标代理模型,基于 NSGA2 遗传算法与 COWA 算子决策出一组最优方 案;最后对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并通过仿真比较不同方案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十字防波板设计方案使水箱的载荷转移量与晃动力下降了 29.17 % 与 10.90 %,相较于未设置防波板方案与初始防波板方案,在双移线工况下的侧倾角评分分别 提高 19.12 %和 10.09 %,横摆角速度评分分别提高 5.69 %和 1.65 %。该研究为小型消防车的 水箱十字型防波板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主动空气悬架的整车仿真分析及优化
    徐峰,荣兵*
    2024, 49(19): 61-6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2
    摘要 ( )   PDF(1797KB) ( )  
    为研究空气弹簧在半主动悬架中的突出优势以及空气弹簧的优化策略,文章基于某成 熟车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首先建立天棚阻尼控制策略的阻尼控制算法,再搭建相应的空气 弹簧模型;其次,根据空气弹簧的特性进行不同载荷状态下的空气弹簧基准刚度设计,并结 合悬架隔振性能和悬架冲击性能对空气弹簧刚度进行优化;最后,通过与基础被动悬架车型 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半载和满载状态下,悬架隔振性能 在鹅卵石路面提升分别约 19.78%和 28.92%,在比利时路面提升分别约 15.12%和 21.52%,悬 架冲击性能提升分别约 54.55%和 60%。该研究方法与空气弹簧的工程开发和应用较为贴合, 可有效降低空气弹簧的开发周期及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压惯容器的仿真分析
    陈欣
    2024, 49(19): 68-7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3
    摘要 ( )   PDF(1300KB) ( )  
    液压惯容器性能优良,可靠性高,可较好地应用于汽车悬架系统。文章针对液压惯容 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研究,利用 AMESim 建立了液压惯容器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知在频 率较低时,液压惯容器的摩擦力和阻尼力起主要作用,而惯容器的惯性力起次要作用。但随 着频率不断增大,阻尼力和惯性力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摩擦力影响越来越小;当频率较大时, 摩擦对液压惯容器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液压惯容器的台架试验台上进行了液力式惯 容器的力学性能试验,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液压惯容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 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油车尿素-SCR 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李驰宇 1,孙强 1,朱一西*1,王志春 2
    2024, 49(19): 72-7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4
    摘要 ( )   PDF(1246KB) ( )  
    为提高柴油车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工作性能,文章使用计算流体力学 (CFD)方法对某型柴油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排气温度工况下 该尿素-SCR 系统的内部流动及载体前端入口平面上 NH3 分布的均匀性、速度均匀性等参数。 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排气温度的升高,SCR 载体前端平面的 NH3 均匀性有明显提升,速度均 匀性也略有增加。此外,根据文章计算结果可知,排气温度越高,喷入尿素-SCR 系统的尿素 溶液蒸发和热解的速率越快,进入催化器的尿素明显减少。文章数值模拟结果可为后续该型 柴油机尿素-SCR 后处理系统的改进优化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款车型后风窗安全气囊子系统开发与研究
    丁文泉,魏晓菲,滕永泉
    2024, 49(19): 77-8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5
    摘要 ( )   PDF(1997KB) ( )  
    汽车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法规和各汽车安全评价机构也对车辆安全提出 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乘员保护,目前行业内通用的评价指标侧重于衡量第一排以及二排 乘客保护。部分车企为凸显全方位乘员保护,针对 6 座、7 座车型特有的三排乘员开发了后 风窗气囊。文章基于某款车型后风窗安全气囊子系统的开发,制订子系统评价基准,梳理出 后风窗气囊布置、与内饰件(背门饰板、顶棚、座椅)匹配、气囊点爆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 决对策,为后续后风窗气帘大规模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轻型商用车变速器壳体强度优化设计
    杜天义 1,童启明 2,雷江泉 1,袁建建 1
    2024, 49(19): 81-84,9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6
    摘要 ( )   PDF(4023KB) ( )  
    某轻型商用车在整车结构耐久试验过程中出现变速器壳体上的悬置安装点开裂故障, 通过断口、金相、化学成分、设计校核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壳体断裂的根本原因为壳 体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足,在极端工况下可能导致壳体开裂。经过实测悬置安装点载荷谱, 更新了壳体强度有限元分析(FEA)模型的受力边界。壳体结构优化后的 FEA 分析结果显示, 悬置安装点的应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满足最新的应力接受标准,变速器顺利通过整车结构 耐久试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六相电驱重构型车载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沈彦池,徐勇,仇义
    2024, 49(19): 85-88,10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7
    摘要 ( )   PDF(2035KB) ( )  
    近年来太阳能电动汽车凭借其较长的续航里程,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 拓展太阳能电动汽车车载光伏板的应用及降低太阳能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提出一种六相电 驱重构型车载光伏并网逆变器,该逆变器可以将车载光伏板的能量传送到电网中,且不需要 额外的电力电子器件。文章分析了不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ASPMSM)零电磁转矩所具备 的条件,通过复用电动汽车电驱系统中的逆变器、电机定子绕组、电流传感器等器件,提出 了一种零电磁转矩的六相电驱重构型车载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拓扑及其控制策略,同时,利 用搭建的 660 W 的样机平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减少使用成本 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燃油箱结构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
    李慧慧 1,桑岳昌 2,董浩 3
    2024, 49(19): 89-9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8
    摘要 ( )   PDF(2165KB) ( )  
    燃油箱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在日常行驶过程中承受着来自道路颠簸反馈的各种振动 载荷冲击,不仅影响到燃油箱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而且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在对某汽车 燃油箱进行三维建模以及有限元静态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其结构的振动特性仿真分析。 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对燃油箱结构的优化设计,通过对其挡油板的合理设计,有效提升燃油 箱的抗振特性,降低了燃油对燃油箱的冲击,从而有效提升燃油箱的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自适应高阶滑模的转向控制器设计
    杨书姣 1,段敏 1,曹景胜 2
    2024, 49(19): 94-10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19
    摘要 ( )   PDF(1629KB) ( )  
    针对车辆转向下的操作稳定性和侧倾稳定性不足等问题,研究前轮主动转向的非线性 滑膜控制,对汽车行驶稳定性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方法结合 T-S 模糊建模方法,考虑轮胎侧偏角非线性变化,构建模型参数观测器实时获取轮胎动态参数。 通过 CarSim 和 MATLAB/Simulink 联合仿真,选取双移线和正弦停滞两种典型工况对质心侧 偏角、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等性能指标的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 表明,该方法能够改善线控转向系统对转角的动态响应性能;与传统滑模控制策略相比,该 策略的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最大值分别降低了 22.63%和 5.4%,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 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阶段轻量化的商用车冷却模块优化设计
    矫玉菲 1,陈同同 2
    2024, 49(19): 101-10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0
    摘要 ( )   PDF(2896KB) ( )  
    为解决新能源车冷却模块装配难、成本高、产品下级零部件种类多、框架附件重量占 比大等难题,实现汽车轻量化设计的目标,以某公司新能源车冷却模块为研究对象,运用多 目标分阶段优化法设计一种集成式轻量化冷却模块。结合道路试验及仿真分析计算,通过对 散热器附件进行结构优化、材料优化、功能集成,减少装配流程的同时降低了冷却模块的重 量。经验证,目标结构集成式轻量化冷却模块满足整车使用要求,该设计方法对实现汽车低 成本轻量化设计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 FMB 匹配技术在白车身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刘锋,梁燚杰,奚中轩,黄凤亮,李智深
    2024, 49(19): 108-111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1
    摘要 ( )   PDF(2742KB) ( )  
    文章旨在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空间的白车身骨架尺寸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光学扫描仪 获取数据再进行虚拟空间(PolyWorks)内的拼接,并使用与实物内间隙精测样架(FMB)相 同的评价方式对零件尺寸进行快速判定,从而替代传统意义上白车身 FMB 的物理验证方式。 该方法不仅提高了白车身尺寸的评价效率,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创新 性地提出了数据封样管理的零件全生命周期监控方案。虚拟 FMB 匹配技术不仅在白车身制造 中可以广泛应用,也对未来车身虚拟尺寸评价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集成优化平台对电驱桥的轻量化设计
    刘琪,王轩,刘涛,陈瑞,耿豪刚,吴江
    2024, 49(19): 112-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2
    摘要 ( )   PDF(1381KB) (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某车桥公司在某款电动卡车的驱动桥壳设计开发时,积极 应用了电驱动桥在集成优化平台下的性能优化技术,通过集成优化平台的试验设计-近似建模 -优化设计的组合优化策略,在该款电驱桥壳产品的设计中,基于相同的非线性结构仿真分析 验证模型,通过优化策略中的两种优化技术应用组合迭代应用,在满足电驱桥壳强度、刚性 的前提下,以重量最小为约束条件,最终实现了对电驱桥壳减重 15.2 kg 的轻量化效果,达到 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从套色浅谈低过喷油漆打印和涂装技术发展
    张国赟,何旭,田邱霞,苏晓彤,杨海毅
    2024, 49(19): 116-1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3
    摘要 ( )   PDF(1241KB) ( )  
    鉴于当前汽车所处发展阶段,积极开展外观设计创新已成为整车厂的共识,套色作为 外观设计创新的方案之一,已被广泛采用,但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套色需求给整车制造带来了 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简单介绍了两种行业广泛采用的套色技术——贴膜改色技术和常 规套色技术,同时介绍了一种新的套色技术——低过喷油漆打印技术,除对低过喷油漆打印 技术的开发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外,还对该技术对未来整车涂装技术发展存在的潜在影响进行 思考。结果可知,目前贴膜改色在膜材料耐候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常规套色在易制造性和 经济性方面存在很大痛点,而低过喷油漆打印技术可以兼备易制造性和材料耐候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下箱体生产工艺分析
    刘武锋
    2024, 49(19): 122-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4
    摘要 ( )   PDF(1452KB) ( )  
    电池包下箱体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它可以为电池组提供保护并为电池包整体结 构提供支撑,也会影响整车侧面碰撞性能、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文章通过对钢冲压、高强 钢辊压、钢铝混合、铝合金挤压和铝合金压铸等主流生产工艺形式电池包下箱体的优缺点分 析,说明目前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发展趋势,汇总得到电池包下箱体设计开发应用推荐指数表, 有助于项目开发时快速选择合理的电池包下箱体生产工艺,提高电池包下箱体的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市场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述车身磕碰划伤预防与改善
    杨建康,李继飞,胡克勇,严伟
    2024, 49(19): 127-1301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5
    摘要 ( )   PDF(1385KB) ( )  
    基于某样车试制过程中出现的磕碰划伤问题,文章从生产车间现场工艺、工艺装备、 供应商管理、物流转运等方面对如何降低车身在装配过程中产生磕碰划伤的原因进行工艺验 证分析。通过优化生产现场环境、推进标准化作业、更新产线工装设备、提升作业人员培训 等,有效防止车辆磕碰划伤现象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返工返修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且为后期车辆在装配及转运过程中实现无磕碰划伤的目标提供了改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丁成林 1,石玲 1,杜逊 2,张风丽 2,刘汇 3
    2024, 49(19): 131-13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6
    摘要 ( )   PDF(1158KB) (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作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授专业知识的 重任,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逐渐认识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文章深入探讨了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思政的理论 基础,寻找思政教学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点,并尝试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创新教学 模式,如引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使思政元素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生动具体,从而 更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这些创新路径的提出,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 了有力的支持,也为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卢振生,王迎辉*,白曦龙,张岩,程淼
    2024, 49(19): 135-1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7
    摘要 ( )   PDF(2382KB) ( )  
    为突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特色,文章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中汽车构造的模 式进行改革,以绥化学院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编排,实施虚拟现实(VR) 技术、案例教学和课程思政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利用,对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 新与改革。同时,对不同教学模式所得教学成果进行分析与对照,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方法 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汽车构造课程理论与实验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课程目标达 成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实施路径研究 ——以三亚学院为例
    孙文福
    2024, 49(19): 142-14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8
    摘要 ( )   PDF(1019KB) ( )  
    文章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路径,系统推进产教融合总体规划。瞄 准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对标企业高价值岗位能力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 应用型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吉利产业生态圈,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以产品思维、数字 技术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推动教育教学转型,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形成 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教融合标志性成果,打造产教融合高校典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 改革与实践
    李锐伟
    2024, 49(19): 147-15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29
    摘要 ( )   PDF(1118KB) ( )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电子控制技术领域,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 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文章致力于通过引入现代教学方法改革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 程,包括将最新技术趋势融入课程内容、采用项目导向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结果表明,这些改革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能力,能更好地满足新 工科背景下汽车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最后,文章对未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持续改革 和发展提出了建议,旨在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工程教育与技术发展的 融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布鲁姆理论的混合动力结构与检修课程 设计与实践
    李蓉,张银涛*
    2024, 49(19): 151-1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30
    摘要 ( )   PDF(1147KB) ( )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混合动力车型在汽车市场中占据的比重日益增大,因此在混合 动力的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对学生实际维修技能的培养,这对增加竞争力十分重要。文章基于 布鲁姆教育理念的指导,探讨了在混合动力结构与检修这门课程中,采用“课前巧思维-课 中强启智-课后勤探索”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较好地实 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螺旋上升,并为其他类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 ——以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为例
    杨立成,龙秀天,陈剑伟,刘忠平
    2024, 49(19): 155-15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31
    摘要 ( )   PDF(1220KB) ( )  
    “课证融通”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内容衔接与对应,实现课堂教学与 职业资格培训考证融通,实现“课堂教学即职业资格培训,教学考核即职业技能鉴定”。“课 证融通”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改革教学培养模式,文章通过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 技术课程与维修电工培训有机融合,研究分析维修电工考证对应职业技能标准内容对新能源 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进行改革,让新能源汽 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维修电工考证的培训内容,完成“课证融通”提高学 生获证率;让更多的学生取得维修电工证书,同时,提高学生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更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法规·管理
    企业一致性证书系统开发策略与模块功能分析
    刘金梁
    2024, 49(19): 159-16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32
    摘要 ( )   PDF(1209KB) ( )  
    车辆一致性证书是汽车制造行业中的核心法定文件之一。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在推进自 身数字化战略的过程中,往往选择自主研发车辆一致性证书管理系统,并深度整合至企业的 研发流程、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文章旨在探讨此类系统开发的具体策略,主要论述了一致性 证书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共享、证书要素分类、证书要素的编码方式、业务模块与功能,以 及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要点,从而为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业务效率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澳大利亚汽车产品准入制度
    刘勇,谭万里
    2024, 49(19): 164-16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9.033
    摘要 ( )   PDF(1194KB) ( )  
    由于近年来国内汽车企业陆续加强海外市场布局,因此研究国外汽车产品准入制度成 为汽车出口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汽车准入管理的基本情况,对《道路 机动车辆标准法案(2018)》中关于澳大利亚道路车辆型式认证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含 了型式认证申请、试验、审查、批准、发布等环节。同时重点介绍了澳大利亚汽车设计规则 (ADR)的编制规则、发展历程及其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ECE)的协调关系。 通过以上研究,有助于国内汽车企业了解澳大利亚汽车产品准入制度,便于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