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某型纯电动汽车前纵梁结构优化分析
    杨振波
    2022, 47(17): 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01
    摘要 ( )   PDF(1235KB) ( )  
    文章以某型纯电动汽车前纵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试验场道路测试中失效问题的关键 因素,开展其悬置安装点处三分力传感器路谱采集和伪损伤对比,进行了结构强度仿真。采 用拓扑优化技术对原结构进行优化,使其满足性能要求,并设计和实施了台架耐久试验,验 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工况在电动汽车续航测试中的应用
    刘 鹏
    2022, 47(17): 7-1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02
    摘要 ( )   PDF(1611KB) ( )  
    我国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测试标准一直沿用欧洲新欧洲驾驶循环工况,且在常温条件下 进行,与中国实际道路情况、环境温度存在一定偏差,这也是实际续驶里程和公告续驶里程 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使测试结果与车辆实际里程更为接近,将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作为 测试工况曲线,开展了 5 款市场主流电动汽车的续航测试,考虑到我国国土跨越多个纬度、 北方地区四季温差明显等因素,还研究了电动汽车在高、低温情况下续航能力的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对于电动车而言,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与新欧洲驾驶循环工况测试结果相差不大, 但是环境温度会明显影响电动车的续航、电耗以及表显里程准确度等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本体推理和 BN 的无人驾驶行为决策
    常嘉伟
    2022, 47(17): 14-1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03
    摘要 ( )   PDF(1053KB) ( )  
    相较于高速与高架路段,无人驾驶行为决策系统在城区路段要面对更为复杂和多变的 交通道路环境。文章提出一种将本体知识推理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道 路环境本体模型加以逻辑推理,迁移为 BN 的结构参数,并根据历史驾驶案例和专家经验构 建完整的贝叶斯网络。最后通过 BN 判断当前场景的最佳驾驶模式。本方法能使车辆较好地 判断当前最优驾驶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舒适性考虑的 AEB 仿真测试
    刘国庆
    2022, 47(17): 20-2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04
    摘要 ( )   PDF(784KB) ( )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够辅助驾驶员避免车辆纵向 碰撞。为进一步对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进行优化,基于 Honda 算法建立了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 和驾乘者舒适性条件的优化模型,并与原有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能 够在有效实现碰撞避免的基础上,与前车保持更加合适的距离,在部分工况下的初始制动时 刻更晚,对驾驶员的干扰更小,基本满足驾乘者的舒适性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YOLOv5 网络的轮胎面缺陷检测分析
    王鹏辉
    2022, 47(17): 25-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05
    摘要 ( )   PDF(6927KB) ( )  
    当前时有发生因轮胎面缺陷导致汽车在行驶中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轮胎面缺陷智能 检测对避免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深度学习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目标检测领 域,文章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YOLOv5 提出一种轮胎面缺陷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建立具有 4 种轮胎面缺陷特征的数据集,然后通过 YOLOv5 网络训练数据集,最后用训练好的网络模 型在测试集上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检测轮胎面缺陷任务中,YOLOv5 网络模型的平均检 测精度(mAP)达到 65.4%,检测速度可达到 38FPS,相较于 YOLOv4 网络模型与 Faster-RCNN 网络模型分别提高约 4.1%与 31.6%。对进一步研究更有效的轮胎面缺陷智能检测方法提供了 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汽车泊车轨迹规划应用
    高 涛
    2022, 47(17): 31-3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06
    摘要 ( )   PDF(891KB) ( )  
    路径规划是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轨迹规划是智能汽车实现自动泊车的前提。 基于 Hybrid A*算法对智能汽车的泊车轨迹规划展开研究,通过启发函数优化解决智能汽车泊 车时反复倒车或变更行驶方向的问题,通过碰撞检测策略改进,解决泊车中车辆安全距离保 持的问题。通过 MATLAB 软件仿真,算法可实现在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和停车场寻径停车 等环境下的轨迹规划,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用户场景的 IVI 系统实车可用性评价方法
    张 丞
    2022, 47(17): 36-3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07
    摘要 ( )   PDF(843KB) ( )  
    以用户场景为核心的实车道路试验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可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部分评价相对于传统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功能性能测试,更加主观,因此,难度也更高。 可用性评价包括评价场景和评价维度两部分。搭建评价场景可以高度还原用户的使用实况, 更直接更全面地让评价者感知各项功能的可用性;评价维度则是指导评价者在可用性评价过 程中应当重点考核的角度,引导评价者感知系统可用性的优与劣。通过评价场景和评价维度 的结合,并应用于实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评价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评价者的感知及评价 能力,弥补专家评价法中对于评价经验的要求过高的短板,有效提升测试及评价的效率,从 整车验证角度反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人机交互设计,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商品竞争力提 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系统与控制技术
    段红艳
    2022, 47(17): 40-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08
    摘要 ( )   PDF(662KB) ( )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电气化技术逐渐提高,其底盘电控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底盘线控 技术属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操作稳定性等,对智能网联汽 车的发展至关重要。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研 发的重点方向。文章结合实际研究,探讨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四个子系统(线控转向 系统、线控驱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线控悬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全矢量 单独车轮控制和智能网联汽车线控底盘集成控制架构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目前常用的 控制技术。文章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容错控制方法,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 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控制方式提供优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某重型卡车驾驶室悬置异响分析与改进
    刘 警
    2022, 47(17): 46-5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09
    摘要 ( )   PDF(2918KB) ( )  
    驾驶室悬置系统对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作用。为解决某重型卡车驾驶 室悬置售前及售后的异响问题,基于 20 余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通过运用质量工具,采用 线下、线上及路试验证,售后跟踪等措施,找出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针对不同问题制定改 进措施,并进行验证。实践证明措施有效,此方法可供相关人员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合材料应用于节能车车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黄泳铧
    2022, 47(17): 51-5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0
    摘要 ( )   PDF(2843KB) ( )  
    对电动节能车的车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其目的主要围绕轻量化实现节能环保。按照 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比赛规则建立车架模型,并进行轻量化处理,采用 ANSYS Composite Prep/Post 复合材料专用模块对材料为铝蜂窝板的车架进行研究,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车架底 板的位移和应力分布;采用 Altair Inspire 得到整体车架在不同工况下行驶的情况;通过以上 结果对车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文章所介绍的复合材料铝蜂窝板在节能车上的应用,为复合 材料在此方面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高速公路运管的车路协同云控平台 架构设计
    李 岩
    2022, 47(17): 56-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1
    摘要 ( )   PDF(1568KB) ( )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中国从自身国情及优势出发,明确了车路协同的技术发展 路径。文章相较于既有云控平台的设计,明确了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为服务对象,通过 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梳理,推导云控平台功能架构及技术架构,细化各类数据资源项,明确建 议行驶速度阈值,并对应匝道汇入场景,列出关键控制数据项及设备协同控制方法,为提升 道路管控能力,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用车悬架侧倾角刚度的计算与匹配
    王 琦
    2022, 47(17): 62-6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2
    摘要 ( )   PDF(2166KB) ( )  
    文章分析研究商用汽车悬架侧倾角刚度的理论计算与设计匹配方法。详细介绍确定商 用车各类型悬架侧倾中心的方法,分析侧倾力矩的构成与侧倾角刚度的计算方法;讨论侧倾 角刚度与平顺性、操稳性的关系,并重点分析前后悬架侧倾刚度分配对转向不足的影响,提 出商用车前后轴侧倾角刚度分配比例的建议。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商用汽车悬架的优化设计, 提升车辆行驶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机械式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工作原理探析
    李冲天
    2022, 47(17): 68-7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3
    摘要 ( )   PDF(2218KB) ( )  
    针对汽车爆胎的危险性与真实爆胎事故的不可重复性,文章通过建立爆胎附加横摆力 矩模型,结合轮胎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内部组成结构、爆胎道路事故及相关试验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爆胎后车辆附加横摆力矩会大幅增加,影响车辆操稳性,但是这种增量并没有相 应大幅体现在转向盘上。驾驶员和具有机械式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车辆作为一个控制回路, 在爆胎发生时,对驾驶员要求不高地控制了车辆,实现了爆胎时的应急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型新能源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
    罗瑞田
    2022, 47(17): 73-8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4
    摘要 ( )   PDF(2268KB) ( )  
    为探究外源激励和参数激励对新能源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齿 轮动力学原理,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递误差以及齿轮侧隙等因素,建立二级减速 器齿轮系统的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运用势能法计算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采用切片法计 算齿轮副的静态传递误差。运用龙格库塔法对模型求解,获得时间历程图、FFT 频谱图、相 图以及庞加莱图。对齿轮动力学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扭矩波动的增加,相对位移 FFT 幅值逐渐增大,激励频率逐渐成为相对位移波动的主要贡献源;平均啮合刚度以及扭矩波动 对齿轮动力学响应影响较大。随着齿轮平均啮合刚度的增加,齿轮相对位移波动减小,系统 运动从混动运动变为概周期运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器视觉的试验间入口检测识别
    熊兴旺
    2022, 47(17): 81-8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5
    摘要 ( )   PDF(1466KB) ( )  
    针对试验园区内叉车运送货物进试验间场景,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试验间入口检 测识别方法,利用边缘检测和 Hough 直线检测算法,结合检测目标特点进行筛选优化,实现 了园区内试验间入口检测识别功能,对于开发智能叉车辅助系统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轮定位后桥前束优化
    刘佳琳
    2022, 47(17): 85-8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6
    摘要 ( )   PDF(4293KB) ( )  
    四轮定位是确保车辆具有良好行驶性能的重要参数,对其有效地进行检测和调整,对 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针对四轮定位中后轮前束参数进行分析, 文中后轮前束参数会先在供应商处调整好,之后在工厂整车下线时再对其参数进行检测。由 于发现工厂后轮前束调整率高,导致生产人员工作量大增。因此,利用 6 Sigma 方法,从供 应商到整车离线的过程进行排查和分析,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六个步骤逐步 找出引起问题的几个过程参数,并对其进行改善和控制,最终达到降低后轮前束调整率的目 的,并且可减少日后由于相似原因造成效率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液晶组合仪表中控的整包程序刷新方式
    李雪梅
    2022, 47(17): 90-9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7
    摘要 ( )   PDF(902KB) ( )  
    随着液晶仪表在汽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不同版本的仪表软件在车辆上的刷新较难。 基于此,文章就汽车液晶组合仪表通过中控实现整包程序刷新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阐述,希 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从而用于解决汽车组合仪表软件不断刷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导轨滑块的隔膜泵改进技术
    王 君
    2022, 47(17): 95-9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8
    摘要 ( )   PDF(1651KB) ( )  
    隔膜泵作为空气源热泵的核心动力元件,其流量、耗能和外形体积均对空气源热泵整 机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隔膜泵结构均为柱塞泵,这种传统结构虽然运行平稳, 加工工艺简单,但是存在耗能高、外形体积过大的缺点,已无法满足用户对空气源热泵的高 指标要求。针对隔膜泵存在的现状问题,通过数学理论分析和三维建模等研究方法,将直线 导轨应用在泵的结构中,取代传统的弹簧凸轮结构和连杆结构,经过计算分析,新结构隔膜 泵在工作中能够节省 2%的功率,有助于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同时新结构也降低了 隔膜泵的外形尺寸,使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占地面积得到相应的减少,这样也使其应用更为广 泛,有更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LC 控制的工业机器人组装系统分析
    杨婧文
    2022, 47(17): 100-10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19
    摘要 ( )   PDF(1701KB) ( )  
    基于西门子 S7-1200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汇博 HR20-1700-C10 机器人组装一套电 机模型,针对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的组装系统的硬、软件进行设计与分析。组装系统主 要由运输流水线、装配流水线、工业机器人和组装工件四部分组成,文章还介绍了机器人和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选型,并完成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程序的编写及在线模拟调试,通过合 理的程序设计和人机界面,可以实现精确控制流水线组装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型 A 汽车燃油表控制策略和失效模式分析
    贺赵霞
    2022, 47(17): 105-10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0
    摘要 ( )   PDF(1885KB) ( )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燃油逐渐消耗,油面下降。油箱内的液位传感器将当前的电阻 值通过线束传输到燃油泵控制单元,燃油泵控制单元将经过内部滤波处理计算出剩余油量, 同时发动机控制单元将发动机当前燃油的消耗值传递给燃油泵控制单元,燃油泵控制单元根 据这两组值进行综合计算后得出一个剩余油量值,把剩余油量值传递给组合仪表进行显示, 驾驶者通过组合仪表燃油表指示及时了解当前剩余油量信息。汽车燃油表油量显示失效引起 的问题,对驾驶员和乘客带来很大安全隐患。文章从故障车型 A 的燃油显示系统入手,研究 了燃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位传感器与燃油表显示数值之间的数据传输原理,阐明了车 型 A 燃油表显示值与液位传感器输出电阻之间的标定值,对影响燃油表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进 行分析汇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基于 ESP 的模糊 PID 和 PID 控制策略对比
    冯艳红
    2022, 47(17): 109-11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1
    摘要 ( )   PDF(1210KB) ( )  
    ESP 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技术。文章通过 MATLAB/Simulink 建立汽车二自由度模型, 将模糊 PID 以及 PID 和 ESP 结合起来,对得到的附加横摆力矩进行差动控制。通过 CarSim 和 Simulink 搭建联合仿真模型,分别以角阶跃信号以及正弦信号作为转向盘输入,通过观察 汽车的横摆角速度来判断汽车的稳定性。对比发现,模糊 PID 在改善车辆稳定性方面优于 PID, 为 ESP 的研究给予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超越离合器变形分析
    段祥宇
    2022, 47(17): 113-1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2
    摘要 ( )   PDF(1426KB) ( )  
    超越离合器作为动力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的变形会对整个机械传 动系统的变形与传动回差有较大影响,因此,对其进行仿真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利用有 限元软件 ABAQUS,模拟超越离合器在拨叉为主动件时的顺、逆时针两种工况,得到超越离 合器的应力云图。结果表明,零件强度满足要求,基于 ABAQUS 的模拟计算可为超越离合器 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动力专用混联变速器系统效率仿真 与优化分析
    梁颖华
    2022, 47(17): 117-12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3
    摘要 ( )   PDF(1211KB) ( )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与传统变速箱不同,包含了机械传动部件、电机、电机控制器 等多个部件,较难进行各模式的效率仿真。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效率仿真的方法,即通 过 KISSsoft 计算机械传动部件的效率,再通过单体台架测试离合器拖曳、机械泵的损耗、电 机和电机控制器的损耗,综合计算机电耦合系统各个模式的效率。然后通过机电耦合系统总 成的台架测试,以验证仿真的有效性。通过效率仿真和总成的台架测试,分析各个部件的损 耗占系统总损耗的比重,找到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效率的方法,并制 定有效措施,以提升系统效率。文章提出了一个适合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的效率仿真方法 和一些效率改善措施,对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车型横向稳定杆台架疲劳仿真分析方法
    于东娜
    2022, 47(17): 126-12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4
    摘要 ( )   PDF(1204KB) ( )  
    对某车型横向稳定杆进行了基于台架试验疲劳的仿真计算与测试对比研究分析,结合 多学科工程辅助软件功能,其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优化后的稳定杆疲劳耐久 寿命满足目标要求。总结出了一套具有较高精度的稳定杆疲劳耐久台架试验仿真分析流程, 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辋结构对制动盘散热性能的影响分析
    翟辉辉 1,李慧云 2,周海超*2
    2022, 47(17): 130-13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5
    摘要 ( )   PDF(2386KB) ( )  
    汽车轮辋结构直接影响着车轮区域的气流运动,进而会对车轮制动盘散热特性产生影 响。为探讨轮辋结构对制动盘散热性能的影响,文章以窄轮辋、宽轮辋和全封闭轮辋三种轮 辋结构为对象,从而实现对轮辋开口面积的改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了不同轮辋结构 对车轮区域流场和制动盘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辋开口面积的大小和制动盘的散热 效率成正相关,增加轮辋开口面积会增强车轮区域的气流运动,相应的制动盘散热效果呈现 增大趋势。研究结果为车轮设计和制动盘散热优化改进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装备
    浅论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清洁度工艺控制
    任 翔
    2022, 47(17): 136-1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6
    摘要 ( )   PDF(1271KB) ( )  
    目前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一般采用液压系统,而液压系统的核心零件是电磁阀,电磁 阀对于清洁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满足清洁度要求,可能会导致电磁阀出现卡滞,进而造 成液压系统功能失效。因此,液压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系统本身清洁度息息相关。而通过 一些工艺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清洁度。在零件制造过程中采用外观检查以及 对零件上线清洗的方式,并定期检测零件的清洁度指标。严格控制装配过程,防止二次污染。 在测试阶段,通过改进循环油过滤系统以提高润滑油本身的清洁度等级。通过这些工艺控制 方法,以保证液压系统的清洁度控制。论文阐述了在整个过程中对清洁度的工艺控制方法, 从入厂检测标准、清洗过程、检测标准、装配注意事项到最终测试过程的控制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桥差主环装配线动素分析及作业平衡
    冯 乐
    2022, 47(17): 141-1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7
    摘要 ( )   PDF(1183KB) ( )  
    随着全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重型汽车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与之配套汽车 中后桥总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公司现有装配线虽然针对市场对产能和产品多样化需求尽管 做出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存在问题。文章针对装配线现状,从操作者的空间舒适度及安全 性等方面出发,运用人因工程、物流优化等方法改善装配线。同时,运用动作分析四项原则 对装配线差主环线工位的每项作业装配动作归纳分析,建立作业标准。经过改善,装配线平 衡率从 82.3%提高到 96.9%,装配日实际产量由 536 根增加到优化后的 650 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成 ECRS 法与 MTM 法在汽车制造厂的应用
    李 华
    2022, 47(17): 146-15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8
    摘要 ( )   PDF(1341KB) (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降低成本显得尤 为重要。编成效率是评价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用科 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编成效率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首先以动作经济性原则为指导,并 借助 MTM 法对各工位的工时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工时结果形成线体平衡墙;再次,针对 平衡墙中的瓶颈工位,运用 ECRS 法制定解决措施,对各工位工作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优化, 消除瓶颈,平衡工序。最后,对优化效果进行固化,形成闭环管理。文章为降低制造成本、 提升编成效率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并为其他制造型企业提升效率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车身数字化工艺开发的多机器人避障算法
    曾 贺
    2022, 47(17): 151-15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29
    摘要 ( )   PDF(1480KB) ( )  
    在汽车行业制造流程快速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制造工艺自动开 发技术获得学术与产业界的广泛重视。针对车身制造过程多机器人工位中自动化工艺路径规 划问题,提出基于智能化算法的多机器人系统避障与协调规划算法。针对现有机械臂在复杂 多障碍物环境中局部路径规划时间长的问题,提出改进的 APF-RRT* 的机器人避障方法,缩 短算法的迭代次数以及路径的总长度,实现局部路径的优化,提高局部避障算法的搜索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视觉技术集成的车辆防错系统开发及应用
    靳智豪
    2022, 47(17): 157-1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0
    摘要 ( )   PDF(2161KB) ( )  
    随着消费者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精神生活也随之提升。汽车制造企业为迎合消费者 多元化的需求,在整车配置、功能、娱乐设施设计上也随之多元化、个性化。而在汽车装配 车间,当前质量的主要控制措施还是采用人员检查的方法,多元化、个性化配置对人员的整 体技能要求较高。为了降低人员在质量检查中的错检、漏检风险,文章提出的视觉检查系统, 能够解决这种风险。视觉检查系统是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控技术控制视觉镜头,在生产 线对实体进行取证,在后台数据库进行比对,然后识别错装、漏装及其它质量问题,通过实 时显示及报警的方式,提醒维修人员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同时,该系统具备深度学习功能, 能够横向扩展数据库等功能。结果表明,视觉检查系统的研究和推广,能够降低生产线人员 投入,同时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在制造业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身底板落位变形虚拟评估分析及结构优化
    郝良伟
    2022, 47(17): 162-16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1
    摘要 ( )   PDF(1469KB) ( )  
    在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针对各生产阶段进行前期虚拟评估可以提前识别风险,缩短 整体项目开发周期,减少产品开发成本。文章将有限元仿真技术应用于白车身总成搬运过程, 围绕落位变形这一风险点进行预测和分析,发现底板定位孔附近存在的变形风险,根据分析 结果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并进行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产品设计优化及连接工艺改 进可以有效降低落位过程零件应力,避免产生永久落位变形缺陷,保证整车强度与底板定位 精度,减少后期修模调试成本。文章表明,通过在产品早期设计阶段对制造质量风险进行识 别,指导产品设计,避免质量风险流到实物造车阶段,对于提升车身智能制造水平,降低制 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00 MPa 级大梁钢辊压成形开裂分析
    李智慧
    2022, 47(17): 166-17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2
    摘要 ( )   PDF(2341KB) ( )  
    为探究 700 MPa 级大梁钢在某商用车主机厂辊压开裂原因,采用材料微观组织观察、 断口扫描、力学性能测试、低倍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导致 U 型梁在分条、 辊压成型过程中产生边部炸裂或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强度过大,另外材料板厚中心位置 的珠光体偏析、氮化物夹杂加剧了材料开裂的趋势。通过控制材料强度,减少氮化物夹杂, 控制铸坯中心偏析带,可有效避免该材料在辊压过程中产生开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门漏水问题的分析及控制
    殷寒寒
    2022, 47(17): 171-17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3
    摘要 ( )   PDF(1408KB) ( )  
    车门密封系统是整车密封的关键,一旦出现车门漏水问题,会给客户和汽车厂家带来 极其严重的影响。文章介绍某重型车车门系统漏水故障,详细说明车门漏水的各种原因及整 改措施。分析车门漏水过程,车门进水的路线,车门密封系统失效原因。确定车门密封系统 不仅与密封条结构有关,还与侧围钣金件的配合有关。车门与侧围钣金间隙控制,直接影响 到密封条的压缩面积和压缩负荷的变化。通过案例分析为后期设计车门密封系统提供有力参 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李凤芹
    2022, 47(17): 175-17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4
    摘要 ( )   PDF(1192KB) ( )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 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文章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汽车保险与理赔为例,分章节深入挖掘思 政元素,研究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有效的方法,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专业课程的教 学过程中育人于无声,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入职业方向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纵横分类探析
    赵汝准
    2022, 47(17): 179-18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5
    摘要 ( )   PDF(1375KB) ( )  
    针对学院专业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知识点前后不连贯、开课学期混乱、课程难以 管理问题,文章提出了融入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纵横分类方案。研究以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技 术专业为例,纵向以知识能力从基础到职业应用为分类原则,横向以职业方向课分类为原则, 组成纵横分类的网络表格,以学院 2021 级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填入到对应的网格,然后分 析不合理的课程结构进行重构。通过实践验证,此方法可以得到清晰的课程结构,对课程体 系重构、管理有较好的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结构拆装实训课程虚拟教学系统开发
    宋小艳
    2022, 47(17): 184-18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6
    摘要 ( )   PDF(1766KB) ( )  
    针对汽车结构拆装实训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设计开发了一款具有真实性的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学生通过该系统可以模拟汽车拆装实训的主要拆装项目,通过鼠标、键 盘即可完成实训课程的操作,不受设备和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真实掌握汽车的主要 结构及各个结构的安装位置,实现将理论认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BE 理念下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混合式 教学模式探索
    于再亮
    2022, 47(17): 188-19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7
    摘要 ( )   PDF(1015KB) ( )  
    为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形势,我校在一些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 OBE 教育的理念下,结合教学的经验,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制订教学目标、优化 教学方案、学生被动学习、优化考核方式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学 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初步形成,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创新思想已渗透到学习、 生活的各个方面,知识转化为行为能力得到固化。本次教学改革的经验也为其他教师的后序 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为学校今后所有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技术类专业共性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王子瑞
    2022, 47(17): 192-19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8
    摘要 ( )   PDF(1269KB) ( )  
    通过实施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我校开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职 业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实施试点工作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更加贴近用人单位需求,采取调 查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汽车技术类用人企业普遍认可的共性职业能力的描述。对学生 具备在行业领域内可持续发展的共性职业能力特点进行研究,得出培养具备更好的职业适应 性和在终身职业寿命中表现突出所具备的共性职业能力非常重要的结论。为今后以技能考核 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优化技能考核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汽车座椅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徐 浩
    2022, 47(17): 196-19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39
    摘要 ( )   PDF(1741KB) ( )  
    为了更好地满足乘客对汽车座椅的使用要求,文章讨论了汽车座椅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并指出了随着乘客对汽车功能要求的提高,汽车座椅正在往智能化、更好的舒适性和感知性、 娱乐化与座椅定制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文章对汽车座椅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汽车能耗现状及未来趋势
    陈巧荣
    2022, 47(17): 200-20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17.040
    摘要 ( )   PDF(1123KB) ( )  
    基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各国对汽车的能耗都有强制且清晰的要求,如何降低能 耗是当前各大车企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文章在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汽车发展 已有技术对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减排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整理,主要介绍当前市场上主流的五种 节能减排方式:车身轻量化、提升发动机热效率、采取发动机混动技术、开发能量回收系统 和低风阻系数。汽车降耗技术的开发需要不同车企协同合作,任何企业不能独立钻研某一技 术,需要对不同技术进行共时性探索。目前我国汽车自有品牌正在积极探索相关技术,未来 必将拉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革新和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