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冷却方式优化研究
    刘厚淋 1,张 岩*2,何联格 2
    2024, 49(14): 1-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01
    摘要 ( )   PDF(4361KB) ( )  
    为保证纯电动汽车在夏季高温情况下,热管理系统可以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高效稳定 工作,文章针对某款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进行了不同的冷却方式研究。在实时道路工况的基础 上,采集实时数据,包括环境温度、车速、电池与电机的温度等,通过一维模型进行仿真分 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空调出风口、电池与电机三个位置最大误差分别为 5.1%、 3.5%与 4.6%。之后对冷却方式进行了优化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主动式冷却方式较被动式冷 却方式可以将电池、电机与电控温度的冷却提升至少 10%以上,对热管理系统的实际研发工 作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动力电池回收系统研究
    张永勤
    2024, 49(14): 9-12,12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02
    摘要 ( )   PDF(694KB) (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问题备受关注,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 做好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刻不容缓。文章以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系统中,是否利用技 术创新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构建电池生产商和回收商演化博弈模型,得出在动力电池梯次利 用阶段,政府部门应给予第三方回收企业技术创新补贴,将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动力电池闭环 回收市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程式电动汽车振动噪声匹配策略研究
    张红军 1,石向南 1,陈景昌 2,3
    2024, 49(14): 13-1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03
    摘要 ( )   PDF(1442KB) ( )  
    相对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型,受增程器控制策略的影响,增程式电动汽车噪声、振 动及声振粗糙度(NVH)问题更为复杂。不合理的匹配控制逻辑,极易造成加速噪声大、轰 鸣等问题,且后期更改成本大、周期长。文章对增程器系统理论模型进行简化,将增程器系 统视为一个整体激励源。通过监测整车状态,增程器系统对外输出不同有效转矩和曲轴转速 下车内关键点振动噪声的表现,规避 NVH 表现较差策略点,进而在项目前期实现整车状态下 车内关键点振动噪声的匹配优化,大量减少后期悬置、传动、进排气等系统的变更匹配,节 约成本、缩短项目开发周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电动汽车充电优先级的协调充电策略
    罗玉玲,杜 婉,董天悦
    2024, 49(14): 19-2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04
    摘要 ( )   PDF(985KB) ( )  
    针对车主充电行为的随机性给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带来挑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充 电优先级的协调充电算法。该算法根据时间监测机制形成电动汽车充电优先级序列,并通过 整合电网基础负荷数据和电动汽车功率需求得到电网容量裕度参数;然后根据电网容量裕度 和充电优先级,完成电动汽车充电进程的优化,并得到协调优化下的充电功率。仿真结果表 明,所提协调算法能在满足电网功率要求的基础上,保证车主的功率需求,同时抑制电网负 荷升高,这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及智能电网规划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纯电 SUV 车型低频路噪问题分析及优化
    高发华,彭 超,赵 堃,刘 峰
    2024, 49(14): 25-28,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05
    摘要 ( )   PDF(1934KB) ( )  
    为优化某纯电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的若干低频路噪问题,文章依据路噪产生的 机理,通过路噪传递路径分析,并结合整车模态分布,对该车型激励源、传递路径和响应进 行了详细排查分析优化,并有效抑制了整车低频路噪。文章对整车前后排的不同频率噪声进 行识别,分别为前排 30 Hz 附近耳压感、前排 200 Hz 附近空腔声和后排 75 Hz 附近敲鼓声, 通过路噪源头控制、路径隔振提升及响应优化将整车低频路噪控制到较好水平,主观评价良 好。文章所识别的低频路噪问题是整车路噪开发过程中较典型的问题点,分析优化思路对整 车路噪问题分析排查及试验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料电池车供氢系统轻量化设计
    许 彪,李 明,杨建强,夏 浩,周鹏鹏
    2024, 49(14): 29-3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06
    摘要 ( )   PDF(3551KB) ( )  
    为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可靠,避免因气瓶支架断裂出现的安全隐患,要求车载储氢系 统框架的强度较高,不仅要符合国标要求,还需保证车辆在碰撞过程中氢气不泄漏。文章以 某燃料电池牵引车储氢系统框架为原型,采用镁合金代替钢质材料,分析镁合金是否能满足 储氢系统框架强度的要求,同时实现整车轻量化目标,增大客户收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功率工况下氢燃料汽车排气噪声的优化研究
    覃 铭,谯万成,刘 钢,王士英
    2024, 49(14): 35-3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07
    摘要 ( )   PDF(1222KB) ( )  
    为解决氢燃料汽车在电堆高功率负载工况下的排气噪音问题,通过声学测试与流场仿 真交互分析,优化了消声器系统的声学性能。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消声器内部流场湍动能仿真 分析,并交互使用声学测试方法进行消声器传递损失试验验证,研究发现原状态消声器在中 频段表现一般,在低高频段性能较差。通过建立消声器流场仿真模型,优化其内部结构,包 括变径多孔风管、消声内衬和减震垫等。流体仿真计算结果显示,新消声器结构流体域湍动 能明显降低,改善了消声器内部湍流现象。消声器声学测试结果显示,新状态消声器在 500~ 12 500 Hz 频段传递损失明显提高,呈现更佳的消声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堆高功率负载 全频工况下,通过流场仿真与声学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优化消声器结构,提升全频 段的消声性能,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控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王 杰,乔 慧,王 鑫,帅顺鑫,唐 都
    2024, 49(14): 40-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08
    摘要 ( )   PDF(2383KB) ( )  
    文章探讨了半主动悬架常见的控制方式,建立了汽车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的数学模 型,并根据数学模型分别建立了被动悬架、天棚阻尼控制开关式半主动悬架和最优控制半主 动悬架的 ADAMS 与 MATLAB 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对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 载荷的综合分析表明,相比于被动悬架,天棚阻尼控制开关式半主动悬架和最优控制半主动 悬架显著提高了汽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电机控制的主动式油气分离器的应用研究
    王 欢,吴文豪*,孙科苗,周建良,周鸯銮
    2024, 49(14): 46-5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09
    摘要 ( )   PDF(1061KB) ( )  
    为突破被动式油气分离器的局限性,提高 1 μm 以下的小直径油滴分离效率,文章设计 了一种基于电机控制的主动式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集成了永磁同步电机电控技术,实 现了油气分离器的启停控制、自我诊断、过压过载保护等功能。该主动式油气分离器通过电 机驱动分离叶轮高速旋转,并在离心力作用和分离棉辅助下,实现气液两相分离的目的。试 验研究表明,主动式油气分离器比被动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更加优秀;在油气分离器的 转速为 12 000 r/min 和进气量为 100 L/min 的工况下,主动式油气分离器的最高分离效率达到 了 99.1%,机油携带量仅有 0.149 8 g/h;同时通过试验指出了被动式油气分离器对小直径油滴 的分离效果存在明显不足,并验证了主动式油气分离器对直径为 0.5 μm 至 0.6 μm 的油滴的分 离效率达到了 85.7%,其在对小直径油滴的分离性能上大幅领先于被动式油气分离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折衷规划法的客车车架多目标优化研究
    姜立标 1,2,莫晓昊 2,颜琳崧 2
    2024, 49(14): 51-56,9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0
    摘要 ( )   PDF(2213KB) ( )  
    为减小某型长途客车质量并优化其静态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目标和刚度目 标的长途客车车架轻量化方法,建立了长途客车车架有限元模型。根据长途客车运行中常见 的 2 类工况,设置了 7 种静态满载工况,并对其进行了强度和刚度的有限元分析。同时,根 据计算结果云图和装配关系将车架杆件划分为 25 组设计变量,采用折衷规划法来综合多个工 况的刚度目标,并通过相对值转换将刚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结合成最小目标函数,以车架最大 应力为约束条件,对长途客车车架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结果表明,车架减重 97 kg, 幅度为 6.2%,最大应力平均减少了 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侧向加载工况驱动桥轮毂轴管有限元 建模及分析
    闫振华 1,于吉龙 2,杜 飞 1,郭晓哲 1
    2024, 49(14): 57-6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1
    摘要 ( )   PDF(2285KB) ( )  
    为预测侧向加载工况驱动桥轮毂轴管的应力分布,针对轮毂轴管进行了受力分析,建 立了力学模型,并综合几何和力学分析,确定了轴承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接触载荷;将该载 荷以线载荷的形式施加到轴承内圈滚道上,建立了轮毂轴管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获得 了轮毂轴管的应力分布,并基于定性、定量方法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所给出的 轮毂轴管有限元建模方法较简化方法,获得的应力分布更为合理,较大的应力位于结构刚度 变化大的区域,即螺纹根部、轴承安装轴颈圆角、轮毂轴管根部圆角,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 轮毂轴管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仿真驱动设计的汽车底盘零部件开发
    杨 权,陈 磊,陈志洋,胡 礼,龚直均,陈正康
    2024, 49(14): 63-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2
    摘要 ( )   PDF(3182KB) ( )  
    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底盘零部件开发,单一的仿真正在向系统化的仿真转变,构 建系统化的仿真体系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根据驱动级级别的汽车底盘零部件企业提 出了仿真驱动设计流程和实施步骤,并以实际项目为例,按仿真驱动设计流程开发产品,结 果表明按仿真驱动设计流程开发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产品性能指标,还具有更低的成本。仿 真驱动设计流程是公司正向设计实现产品开发的核心流程,是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SC 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优化设计与分析
    黄宇杭,周 靖*
    2024, 49(14): 70-7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3
    摘要 ( )   PDF(2249KB) ( )  
    良好的气动性能可以提高赛车的制动效能,是赛车高速、安全行驶的前提。文章主要 对前定风翼、后定风翼的造型进行优化设计与分析,并运用累加法和控制变量法对大学生方 程式系列赛事(FSC)整车进行流体仿真分析。研究通过采用变截面和增加展弦长等优化方 式能否有效增加下压力和减少阻力。首先在 Profili 翼型库中选取合适的翼型,然后在 Fluent 中设定模型计算域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从而对赛车实际运行工况进行模拟。依据空气动力学 理念,为赛车设计一套空气动力学套件,并进一步对套件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进而提出了 一套本赛车的最佳气动性能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主动转向-制动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汤海浪
    2024, 49(14): 75-7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4
    摘要 ( )   PDF(1074KB) ( )  
    针对汽车主动转向-制动联合工况,以提高汽车稳定性为目标研究了汽车主动前轮转向 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协同控制策略,设计了模糊控制转向控制器与比例-积分-微分(PID)制 动控制器的协调策略,建立了二自由度转向模型和制动模型。结合 Simulink 和 Adams/Car 中 的车辆模型对控制策略进行了测试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主动转向-制动联合工况下,该 协同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车辆制动距离,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接热泵的出风温度裂隙和优化研究
    徐 磊,范 浩,谢 诚,苏 昊,苏建云
    2024, 49(14): 79-8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5
    摘要 ( )   PDF(1402KB) ( )  
    采用直接热泵技术可以提升电动汽车的电能利用效能和综合热管理水平。但在春秋季 等需要采暖、除湿的工况下,由于直接热泵的蒸发器和内置冷凝器的热量耦合在理论上可能 会出现出风温度不连续的问题,即“出风温度裂隙”。文章研究了一种典型的直接热泵系统, 在焓差实验室测试了 10~30 ℃春秋季工况下出风温度的上下边界,确认了出风温度裂隙的存 在。通过分析环境温度、压缩机性能、前端进风风量、空调箱进风温度等因素,提出了一系 列优化对策,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为解决直接热泵的出风温度裂隙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某皮卡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孟浩伟 1,杨年炯*1,肖 旺 2
    2024, 49(14): 85-8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6
    摘要 ( )   PDF(2945KB) ( )  
    白车身模态研究是整车研发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是车辆噪声与振动研究中的关键 环节。为了确保车身在设计要求下的模态性能,文章基于有限元和试验模态分析理论,以计 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前十阶模态,并 进行了白车身模态试验验证。将试验测得的试验模态与计算模态进行对比,分析其各阶模态 频率和振型,并对其提出了改进建议。文章运用仿真手段对白车身进行分析,可以缩短开发 周期,降低成本,对白车的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驾驶车辆 AEB 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刘世江,曹景胜,纪苏宁,沙俊良
    2024, 49(14): 90-9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7
    摘要 ( )   PDF(1690KB) ( )  
    随着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迅猛发展,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是智能导航的一个关 键部分,已成为减少道路意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并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一种不可避免的 趋势。同时,AEB 系统的工作效能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文章首先对 AEB 系统工 作原理进行分析;其次对碰撞时间模型(TTC)、Mazda 模型、Honda 模型三种模型进行理论 分析;最后通过实车测试来分析在各工况下的制动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干扰扰驾驶员正常 驾驶前提下,这三种模型中,TTC 模型的纵向避撞性能最优;三种模型在车辆上能较好的形 成对比,而模型也没有出现对车辆任何的排斥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汽车碳纤维饰品湿碳手工成型工艺关键 参数分析
    张 娜 1,于振环*2,耿溪朗 2,许成斌 2
    2024, 49(14): 95-9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8
    摘要 ( )   PDF(1855KB) ( )  
    汽车湿碳手工成型工艺生产效率低,因此,文章对树脂胶固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两个关 键参数进行了探讨,应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分析树脂胶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揭示了 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碳纤维树脂胶,并通过四组不同实验 设置,确定了最佳的关键参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化温度设置为 80 ℃时,固化时间需 4~ 5 min,但产品表面气泡尺寸和密度较大;而将温度降至 70 ℃,固化时间增至 5~6 min 时, 气泡尺寸和密度有所减小;在 60 ℃时,固化时间为 8~10 min,产品表面气泡尺寸和密度进 一步减小;若温度降至 40 ℃,固化时间需 22~25 min,此时产品表面气泡尺寸和密度最小。 综合考虑成本和质量因素,研究推荐的最佳参数值为固化温度 60 ℃,保温时间 9 min,对提 高汽车湿碳饰件的生产效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装厂整车小批量试生产中静态扭矩管理的研究
    杨维建,斯兴瑶,王文慧,卿 龙
    2024, 49(14): 99-102,1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19
    摘要 ( )   PDF(1026KB) ( )  
    总装厂小批量试生产的静态扭矩管理不同于样车试生产,小批量生产的紧固件质量会 明显优越于样车阶段,为规范总装厂新车型小批量试生产阶段静态扭矩的管理,文章提出以 总装新车型样车试装阶段积累的静态扭矩数据为基础,通过均值和标准差公式进行换算,可 以得出适用于总装新车型小批量试生产阶段的静态扭矩标准,即以总装样车试装车辆的静态 扭矩数据的均值作为总装小批量试生产阶段静态扭矩的基准值,以均值的 6 个标准差作为公 差。这种方法能快速调整整车静态扭矩标准以满足总装新车型小批量试生产扭矩监管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CMF 设计的商用车工艺发展趋势
    赵 薇
    2024, 49(14): 103-10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0
    摘要 ( )   PDF(3614KB) ( )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和消费需求的升级,迫切要求商用车行业向清洁低 碳化转变,革新技术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为做好工艺技术储备,文章基于颜色、材料、表 面处理(CMF)设计对商用车工艺发展趋势进行预研。从市场趋势、新材料及成型工艺和先 进涂装、表面装饰工艺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 CMF 设计对未来商用车设计制造的 影响和发展潜力。探讨了高端市场竞争中,通过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优化内外饰设计对提升客 户驾驶体验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和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创新思路,旨在提 升商用车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杆加工防错防混方法的分析及应用
    莫 金,王江全
    2024, 49(14): 108-111,1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1
    摘要 ( )   PDF(1942KB) ( )  
    连杆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其生产过程的品质管控是发动机质量保证的重要 前提。文章主要研究防错防混的品质保证方法在连杆加工中的应用,包含机械防呆机构、电 气防错措施、视觉检测防错防混、气密检测防错实施案例。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人为和机械因 素导致的加工漏序及机种混装问题,提高连杆加工的品质保证能力,也为汽车行业相关零部 件的生产制造过程提供防错防混思路及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涂装电泳过程中花纹缺陷产生原因及 控制方法研究
    刘 磊
    2024, 49(14): 112-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2
    摘要 ( )   PDF(1709KB) ( )  
    电泳花纹是汽车涂装生产过程中常发的质量缺陷之一。此类缺陷既影响涂膜外观质量 且影响防腐性能,对涂装车间现场生产节拍影响很大。由于电泳花纹的形态及产生原因各不 相同,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现场常见的四种电泳花纹:干湿不均花纹、碱液腐蚀性 花纹、污染性花纹、磷化腐蚀印花纹类别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进行了总结性研究,最终 消除此类缺陷,并形成现场控制经验进行有效控制,研究对其他电泳应用现场质量控制及人 员指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维修
    2019 款迈腾 B8L 轿车曲轴及凸轮轴位置 传感器的故障检测方法
    周燕燕 1,宋福明 2,孙文革 1,吴明江 1,巴寅亮 1
    2024, 49(14): 116-1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3
    摘要 ( )   PDF(2423KB) ( )  
    汽车车型不断更新迭代对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汽 车组成部件的重要部分之一,对其故障的维修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对 2019 款迈腾 B8L 轿车曲轴及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故障进行检测分析,主要通过使用 X431 电脑诊断仪读取故障 码,使用 FSA740 示波器读取波形,采用数字式万用表、发光二级管(LED)灯点亮方式检 测数据,从而准确判定、排查并锁定故障点。文章详细梳理了整个检测过程的诊断流程,为 维修行业及高职院校教学提供基础维修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磁阻原理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诊断研究
    张明星,郭丽娜,吕 凯,郝 魁
    2024, 49(14): 121-12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4
    摘要 ( )   PDF(7410KB) (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是实现汽油车燃油喷射精准控制的核心部件之一,而磁阻式节气门 位置传感器为新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盘与传感器无机械接触的信号输出方式,让其具 有寿命长、工作稳定、故障率低的显著性能优势,随着装配车型越来越多,对其检测维修方 法、案例需求也增多。文章以大众迈腾 B8L 车型为例,首先介绍了磁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的安装位置、作用,随后介绍了大众迈腾 B8L 磁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最后阐述了迈腾 B8L 磁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方 法。其中故障诊断用到了汽车解码仪、示波器、万用表等测试诊断工具,对于类似的电控系 统故障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1+X”制度下毫米波雷达教学实践探究 ——以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为例
    郑国财,江 滔
    2024, 49(14): 126-1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5
    摘要 ( )   PDF(1748KB) ( )  
    职教二十条提出“1+X”证书制度,各职业院校各专业关注证书的融合程度,而汽车 作为合肥地区的支柱产业,更应关注 X 证书的考核内容、教学实践和企业需求的融合度。文 章以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1+X”证书为例,毫米波雷达考核内容为重点,探究学校的 教学实训环节,对接 X 证书的考核内容和企业岗位所需,明确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 升学生考证通过率,减少企业人才培养时间和成本的投入,课堂反馈效果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车用动力电池建模理论课程 改革探索
    李俊夫,胡雪丽,于全庆,王大方,张 齐
    2024, 49(14): 131-13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6
    摘要 ( )   PDF(1578KB) (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动 力电池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为提高从事动力电池研发和管理人员的理论创新和工程实 践能力,对车用动力电池建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改革目标,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工 科背景下车用动力电池建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通过不断探索科研创新与教学深度融合 的培养模式,完善教学设计,设立多方位考核机制,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数字化教学库 等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岗课赛证”融通下的智能网联汽车课程 体系建设研究
    刘 翔
    2024, 49(14): 137-140,17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7
    摘要 ( )   PDF(1057KB) ( )  
    随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急需高职院校提供大量适岗的技能型人才, 而课程体系又是支撑人才培养的中轴骨架。因此,课题在厘清“岗课赛证”逻辑下,基于高 职院校教学实际,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岗位为落脚点,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融入到教学课程 中,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参照智能网联汽车职业技能竞赛,将竞赛评分准则加入课 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中,以竞赛促进课程建设。对接“1+X”智能网联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考 试,通过考试过关率验证课程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体系的重构。初步研究 表明,“课赛证”要根据岗位变化及时调整,才能跟上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 步伐,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岗能力,反过来岗位则需要“课赛证”的夯实,才能进一步的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建设与应用 ——以汽车发动机拆装与调整为例
    张秋霞,陈佳豪,董善硕
    2024, 49(14): 141-1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8
    摘要 ( )   PDF(1209KB) ( )  
    专业课承载着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的功能,工学类专业课应注重学生工匠 精神培养,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文章首先通过分析汽车发 动机拆装与调整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引申出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然后按照教学内容分析、思 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建设了汽车发动机拆装与调整课程;最后以配气 机构拆装与调整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有效推进专 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汽车专业科教融汇的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孙 环,宋伟萍
    2024, 49(14): 146-149,16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29
    摘要 ( )   PDF(1172KB) ( )  
    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将技术、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将“科教融汇”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方向”,高 职汽车专业科教融汇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推动。文章探索汽车学院 办学优势和特色,开展基于科教融汇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明确教学与科研的 关系,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优化教学团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实现 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合理使用与配置,以此提升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型教育视域下“中-高-本”层次汽车物流 职业人才能力素质分析
    任 玲 1,2,朱先月 2
    2024, 49(14): 150-1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30
    摘要 ( )   PDF(1301KB) ( )  
    随着技术创新的加速推进和汽车产业的持续繁荣,汽车物流行业作为连接汽车生产与 消费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汽车物流专 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旨在类型教育视域下,针对汽车物流专业 人才能力素质发展现状,对“中-高-本”三个层次职业人才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提出汽车物流 职业人才能力素质提升路径,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 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思政视域下发动机数字化控制技术教学实践
    黄 伟
    2024, 49(14): 155-15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31
    摘要 ( )   PDF(1249KB) ( )  
    深入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程是高职院校构建全新育人生态、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 键举措,也是职业教育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更高要求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增强 汽车专业学生岗位适应性角度出发,结合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汽车发动机数字化控 制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探讨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义及具体的 建设举措,为汽车类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本科汽车工程专业结构化教师队伍建设
    张丽凤,王 洁*
    2024, 49(14): 160-16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32
    摘要 ( )   PDF(986KB) ( )  
    当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效地刺激着对于高质量职业人才的需求量, 职业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具备高度专业素养和技能 人才的使命。在汽车工程这一关键领域中,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出人才的 质量与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汽车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文章以汽车工程专业教 师队伍的建设为出发点,结合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经验,提出结构化教师工程实践能 力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碳”背景下汽车动力系统原理课程改革探索
    孙秀秀,王 刚,陈 光,景国玺
    2024, 49(14): 164-16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33
    摘要 ( )   PDF(1036KB) ( )  
    随着“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内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从培养目标、毕 业要求、课程体系、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导致传统课程与新增课程知识体系 不连贯、传统课程课时减少但内容增加等问题。文章针对“双碳”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 改革,以汽车动力系统原理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等方面 提出课程改革措施,完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 新时代社会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本科院校汽车类人才国际协同育人 培养模式研究
    罗 钿,刘小斌*,李 晶
    2024, 49(14): 168-17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34
    摘要 ( )   PDF(1144KB) ( )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借助教育推广合作伙伴计划(PACE)项目和中外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合作平台,探索国际化汽车人才培养的新思路。通过与当地出口汽 车企业的合作加深产学研结合,本地本科院校在跨国高等教育、学生国际化、教育资源全球 化,以及教师国际交流四个维度探讨适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教育合作策略。特别是在跨国汽 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旨在开发适应汽车行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理念、新路径、新模 式及新方法,以促进地方高校培养汽车出口型企业所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汽车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法规·管理
    《制动摩擦材料中铜及其他元素的测定方法》 标准解读
    侯彩红
    2024, 49(14): 173-17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4.035
    摘要 ( )   PDF(1153KB) ( )  
    《制动摩擦材料中铜及其他元素的测定方法》(JC/T 2268-2023)于 2024 年 7 月 1 日正 式实施,作为测试方法标准,其明确了制动摩擦材料中铜、铅、镉、铬等重金属元素具体的 测试过程,是指导企业以及第三方机构开展测试、出具测试报告的依据。通过标准解读,有 利于制动摩擦材料行业企业、第三方机构等相关者在使用标准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技术内容, 对于推动制动摩擦材料行业转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