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负载识别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高仕伟,刘立东*,龚建军
    2025, 50(6): 1-10,2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01
    摘要 ( )   PDF(2093KB) ( )  
    为解决目前混合动力商用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中未考虑整车质量变化的问题,文章以 某混合动力牵引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负载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建立车辆纵向动力 学模型,分析质量参数对能量管理策略的影响,在 MATLAB/Simulink 中建立牵引车模型,利 用卡尔曼滤波对整车质量进行在线估计,将整车质量和等效燃油消耗最小控制策略相结合, 建立负载优化控制策略模型,利用仿真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能够准确地识 别到不同载荷下的整车总质量,提出的策略能更好地维持电池电量平衡、提高电机的工作效 率,进一步发挥等效燃油消耗最小控制策略的性能,大约节油 1.1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回收利用现状及策略
    李旭 1,吴风波 2
    2025, 50(6): 1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02
    摘要 ( )   PDF(491KB) ( )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动力电池 回收的必要性和行业现状,探讨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策略,并提出尽快建立动力电池 产业统一标准、加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监管以及建立动力电池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议。可有 效促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助力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VL-Cruise 的增程式电动拖拉机传动 系统匹配与优化
    陈梦醒,姚艳萍*,杨召淞,邢哲浩,周利东
    2025, 50(6): 16-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03
    摘要 ( )   PDF(2603KB) ( )  
    为了解决拖拉机传动系统的匹配与优化问题,首先根据拖拉机的整车设计要求,对拖 拉机的电机、电池、增程器、变速箱等参数进行了匹配;然后基于 AVL-Cruise 建立了整车模 型,并建立了循环工况、续航里程、最大爬坡度等仿真任务;最后在保证满足拖拉机动力性 的情况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变速箱传动比,提高其经济性。结果表明,拖拉机在犁耕和运 输作业工况下能耗均有所下降,经济性分别提高了 2.6%和 8.4%,犁耕和运输作业工况下的纯 电续航时间均有所上升,经济性分别提高了 4.2%和 4.6%,且优化后犁耕作业工况下电机 MAP 图中的工作点相较于优化前工作在更高的效率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郝玉莲
    2025, 50(6): 22-2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04
    摘要 ( )   PDF(3548KB) ( )  
    针对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应用需求,文章研究了一种高效、 低成本且可靠的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分析电机控制器的技术要求,设计了基于高压 薄膜电容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隔离电源及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的模块化硬 件架构。该设计采用模块化方法,不仅确保了系统的高效能,还有效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整 体可靠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额定功率下的效率达到 98.05%,电机效率 为 94.93%;在最大功率下,控制器效率达到 95.13%,超越设计峰值功率。与传统控制器相比, 新型控制器在体积上减少了 40%,成本降低了 15%,功率输出提升了 4.8%。研究结果表明, 该控制器设计方案能够较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电机控制系统在高效能、低成本和高可靠性 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型混动商用车动力系统匹配及碳排放分析
    李远,徐龙,李鸿博,毛赛龙
    2025, 50(6): 28-3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05
    摘要 ( )   PDF(1030KB) ( )  
    在“双碳”背景下,为研究重型混动商用车的碳排放,文章对某混动商用车进行动力 参数选型匹配,并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对比中国重型商用车测试循环工况(C-WTVC)和中 国货车行驶工况(CHTC-HT)的差异发现,CHTC-HT 工况的最高加速度较高,且低速段占 比较大,加速度增加和低速行驶时间延长会导致油耗增大,给企业研发新一代重型混动商用 车带来挑战。因此,在仿真工况设置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CHTC-HT 工况的百公里油耗比 C-WTVC 工况高 3.8%,碳排放因子相比 C-WTVC 高约 3.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商用车制动力协调策略研究
    许妍妍 1,樊宇 2,刘卓 1,夏付芝 1
    2025, 50(6): 34-40,5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06
    摘要 ( )   PDF(1563KB) ( )  
    新能源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电机制动系统与机械制动系统组成的复 合制动系统输出的制动力矩与需求制动力矩存在较大误差。以后轴驱动的新能源商用车为研 究对象,建立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的前馈-反馈控制器和滑移率控制器,以机械制动力 矩补偿电机制动力矩,通过模糊控制器输出制动力调整系数对制动力矩分配策略实现修正作 用;通过 Simulink 仿真验证,在不影响制动安全性和能量回收率的情况下,实现整车制动响 应速率、制动平稳性等方面性能的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改进 DeepLabv3+的车辆和车道线 检测方法
    陈方舟,朱宸,赵晓雨,马陈坚松,提艳
    2025, 50(6): 41-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07
    摘要 ( )   PDF(2376KB) ( )  
    针对现有研究较少采用同一网络实现车辆和车道线的同时检测,且实时性较差的问题, 文章对传统的 DeepLabv3+网络进行轻量化改进,用 MobileNet v2 网络替换原有的 Xception 主干网络,进一步将 MobileNet v2 网络的五次下采样改成四次,并调整学习率等参数;构建 同时包含车辆和车道线的图像数据集,将 Xception、MobileNet v2 和文章提出的改进方法在 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法的平均像素准确率(mPA)和平均交 并比(mIoU)分别为 86.78%和 77.66%,与原 Xception 主干网络相比基本相同;模型体积为 22.44 m 3,减小了 89.3%,帧率(FPS)提高了 72.43%,该方法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大幅提 升了检测速度。因此,该研究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过程中的车辆和车道线检测提供了建 议,为汽车行驶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 LSTM 的车辆轨迹预测模型
    田浩 1,李鹏伟 2,赵建有 1
    2025, 50(6): 46-5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08
    摘要 ( )   PDF(1151KB) ( )  
    道路车辆行为的准确预测对于提升道路安全、优化交通流量以及实现自动驾驶具有重 要意义。文章提出的车辆轨迹预测模型使用长短时记忆(LSTM)编码器和解码器,为了进一 步提高预测精度,在模型中引入 3D 卷积,以更好地捕捉不同车辆间动态变化的交互影响,建 立了 3D-LSTM 模型。与 CS-LSTM 模型相比,在模型输入上增加了速度和加速度。该模型能 够综合考虑目标车辆历史状态以及周围车辆动态信息,实现对轨迹的准确预测。文章使用 NGSIM 数据集来对模型进行评估,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与 CS-LSTM 模型相比,1 到 5 s 分别降低了 26%、15.5%、12.6%、11.4%和 10.2%,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显著提高轨 迹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几何曲线和改进混合 A *的平行泊车 路径规划
    贾海峰,施文征
    2025, 50(6): 52-5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09
    摘要 ( )   PDF(2248KB) ( )  
    在泊车场景复杂的情况下,现有的平行泊车算法存在环境适用范围小、计算时间长、 失败率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几何曲线和改进混合 A *的自动泊车路 径规划算法。首先,根据阿克曼的转向理论建立了汽车的运动学模型;其次,设计了几何曲 线法来对简单的平行泊车场景进行路径规划;然后,设计了一种改进混合 A *来提高复杂平行 场景泊车的规划成功率;最后,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并实车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几 何曲线和改进混合 A *的自动泊车路径规划算法能够有效地扩大泊车环境适用范围,增强计算 能力,提高平行泊车规划成功率,并在泊车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人机共驾控制策略
    高雄,王兴鸿
    2025, 50(6): 60-64,7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0
    摘要 ( )   PDF(1105KB) ( )  
    针对驾驶人和自动化系统共驾控制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非合作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首先基于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车辆横向控制进行建模;其次建立了人机共驾控制模型,依据 轨迹跟踪和转向输入提出了驾驶人和自动化系统的代价函数;再次利用博弈论的原理将驾驶 人和自动化系统描述为一种非合作博弈状况,求解了人机转向输入的纳什均衡解;最后通过 Simiulink/CarSim 联合仿真实验验证了代价函数中不同权重矩阵对人机控制的影响。研究表 明,主要影响车辆轨迹的权重矩阵为横向偏差权重矩阵和转向输入权重矩阵,而转向输入增 量权重矩阵影响的是转向输入的收敛速度,因此,在人机共驾策略中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权重 矩阵的大小使车辆在行驶中的稳定安全且高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驾驶场景中 YOLO 目标检测算法的 应用研究
    方虹苏 1,常城 1,石鑫雨 2,熊润莲 1,贺门涛 1
    2025, 50(6): 65-7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1
    摘要 ( )   PDF(1799KB) ( )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迅速发展,准确高效的目标检测已成为环境感知技术中的关键研 究方向。YOLO 系列算法作为一种单阶段算法,不仅在自动驾驶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还被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文章首先总结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并回顾了 YOLO 算法 的发展历程;然后,概述了目标检测领域常用的评估指标,并讨论了 YOLOv1 至 YOLOv10 算法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 YOLO 算法在交通标志、车辆与行人、路面状态 及车道线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 YOLO 检测算法在未来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及潜在优化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16MN 电动螺旋压力机行星滚柱丝杠传动 系统设计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刘腾雨 1,赵升吨 1,2,3*,赵旭哲 4,范淑琴 1,2,3,任芋见 1,2, 刘大洲 1,王永飞 1,2,3,柏逸凡 1,黄晓鹏 5
    2025, 50(6): 75-8110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2
    摘要 ( )   PDF(1751KB) ( )  
    螺旋压力机作为锻压装备,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现有的螺旋压力机存在 润滑困难,摩擦系数高,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文章针对公称力 16MN 的齿轮式电动螺旋 压力机,提出了一种更佳节能高效的行星滚柱丝杠传动的螺旋压力机,将螺旋副原有的滑动 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根据螺旋压力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了适用于该压力机的标准式行星 滚柱丝杠副,并使用 ABAQUS 对丝杠与滚柱侧的单个螺纹牙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最后, 使用 ADAMS 对整体虚拟装配后的行星滚柱丝杠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设计的合 理性。通过理论设计,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可知,螺旋压力机用标准式行星滚柱丝 杠的结构参数设计合理,能够满足齿轮式电动螺旋压力机的工作载荷需求。该项技术将梯形 螺纹滑动螺旋副的滑动摩擦变为行星滚柱丝杠的滚动摩擦,可以有效解决润滑困难的问题, 降低摩擦系数,显著提高传统螺旋压力机的效率,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界面材料对大功率 LED 结温的优化研究
    徐胜亮 1,2,王占 2,姜叶洁 2,晏紫 2,刘彬彬 2,卢彪武 3
    2025, 50(6): 82-8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3
    摘要 ( )   PDF(1192KB) ( )  
    在造型紧凑、功能多样的汽车车灯大背景下,亮度高、发光面积小的大功率发光二极 管(LED)被广泛用于汽车前照灯,但由此也带来散热问题。散热效率会影响 LED 的结温, 从而影响 LED 的发光效率和工作寿命。热界面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热阻,提高大功率 LED 的散热效率。文章以 LED 前照灯为研究对象,提出焊锡作为热界面材料的方案,对比三种车 灯常用的热界面材料对大功率 LED 结温的影响。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焊锡热界面材料的 导热能力优于其他三种热界面材料,对于四种热界面材料,LED 的通电功率和结温都呈现线 性正相关。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率、厚度、截面面积对 LED 结温的影响, 可用于指导热界面材料的选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非线性耦合隔振器性能分析及关键参数设计
    朱慧慧,梁文宏*,黄晓英
    2025, 50(6): 88-9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4
    摘要 ( )   PDF(1504KB) ( )  
    针对摄像设备车载拍摄时振动不稳定问题,设计了一种钢丝绳隔振器和气动阻尼器并 联的耦合隔振系统,提出了正弦、余弦、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五种不同变孔径的非线性气动 阻尼器方案。在建立的 4 组钢丝绳和 4 组气动阻尼器并联耦合的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 车载自由振动和激励振动工况仿真,得到了车载耦合隔振系统在振动频率为 0.5~30 Hz,振 动加速度为 0.5~2g 之间的隔振效果,最终选用位移变化方式下的关键参数,不仅拓宽了隔 振系统的隔振频带,还提高了隔振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非道路发动机冷却系统 CFD 分析
    李龙超 1,王会 2,葛锐 1*,辛雪军 1
    2025, 50(6): 94-9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5
    摘要 ( )   PDF(3670KB) ( )  
    发动机燃烧室温度一般可达 1 000~2 000℃,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保障发动机在不同环 境运行中都能保证温度平衡,一般控制在(85±2)℃。不适当的冷却不仅会出现过热、充气 系数下降、燃烧异常以及动力性、经济性的全面恶化,也会出现机油、燃油稀释和摩擦损失 加剧等问题。文章主要结合非道路设备开发过程存在的冷却系统匹配问题,开展流体动力学 (CFD)仿真分析,并通过台架验证测试对存在问题进行设计优化,最终保证了冷却系统在 非道路设备的成功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用电动真空泵活塞阀座脱落故障 分析及优化
    邵振鹏
    2025, 50(6): 99-10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6
    摘要 ( )   PDF(1876KB) ( )  
    某型号电动真空泵在做寿命试验的过程中,遇到了活塞阀座脱落的故障。采用失效树 分析法对活塞阀座脱落的潜在原因进行分析:阀座试验前的尺寸复核、阀座及阀座孔的 X 光 检测、阀座尺寸公差带的分析计算、泵在低温下启动时阀座内外的压差监测试验、阀座及阀 座孔在泵的降温过程中的温差监测试验、阀座及阀座孔的受力分布及变形仿真计算等。通过 对这些原因逐一分析排除,最终确定了阀座脱落是由于阀座孔不均匀变形引起的。针对这一 原因,对阀座进行了优化改进,并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对改进后的产品进行了验证,从根本 上解决了阀座脱落的故障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LS-DYNA 的仪表板螺栓预紧力衰减研究
    刘保公 1,黄本韬 1,刘星驿 2,钟愉承 2
    2025, 50(6): 104-10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7
    摘要 ( )   PDF(1740KB) ( )  
    为了对车辆仪表板螺栓在振动作用下的预紧力衰减问题开展研究,文章通过前处理软 件建立圆柱网格,导出后修改节点坐标,实现螺纹网格的建模。基于该网格建立了基于 LS-DYNA 的仪表板螺栓预紧力衰减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仪表板螺栓预紧力衰减台架实验验证 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加速度冲击振动会使仪表板螺栓预紧力产生较为显著的 预紧力衰减,修改节点的螺栓网格建模方法适用于螺栓预紧力衰减仿真,有限元模型仿真结 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3DCS 的汽车外饰件的匹配优化方法分析
    郭允明,沈荣
    2025, 50(6): 109-11111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8
    摘要 ( )   PDF(1329KB) ( )  
    随着人们对汽车外观感受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汽车外观装饰件之间的间隙、面差 控制也越来越严格。文章针对装配过程复杂涉及零件多的匹配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偏 差控制软件(3DCS)的匹配优化控制方法,首先使用 3DCS 计算尺寸链环节中的每个偏差贡 献度,进而找出贡献率大的影响因素,之后根据实际现场制造数据进行优化调整,最终保证 外饰件之间的间隙、面差匹配。该研究对汽车外观装饰件之间的间隙面差匹配质量提升具有 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纯电动牵引车车架拓扑结构的轻量化 设计及验证
    樊晓冬 1,董芸霞 2*
    2025, 50(6): 112-11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19
    摘要 ( )   PDF(2327KB) ( )  
    为了能够满足纯电动牵引车的整车布置要求,首先利用拓扑优化方法对车架结构进行 设计,并采用成熟结构匹配完成,对全新车架进行了有限元强度、刚度及模态的性能仿真; 然后利用尺寸优化方法,结合灵敏度分析结果完成了车架的轻量化设计;最后对满足设计要 求的车架样件进行了扭转刚度试验,完成了仿真与试验数据的对标。研究结果验证了仿真模 型的准确性,最终的车架质量较初步方案降低了 5.7%,为企业新车型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能量守恒的路面障碍物垂向激励侧翻研究
    顾治平 1,2,罗建华 1,2,朱晓光 1,2,张晓峰 1,2
    2025, 50(6): 119-12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0
    摘要 ( )   PDF(2271KB) ( )  
    为解决宽体车遇路面障碍物垂向激励引发侧翻工况极限值评估的难题,文章首次提出 修正瞬态侧向加速度评价指标和基于能量守恒的建模方法,并通过车辆纵向和垂向运动建模 耦合求解。通过 Simulink 仿真得到了在不同车速、不同障碍物高度组合输入下的修正瞬态侧 向加速度谱,并试验验证了有限条件下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吻合度较高,从而验证了文章建模 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型商用车在线动态称重算法研究
    申晓康,李孟阳,王智贤,刘佳麟,杨杰
    2025, 50(6): 124-1281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1
    摘要 ( )   PDF(1694KB) ( )  
    重型商用车的重量估计对治理超载、车辆横纵向控制以及车辆动力经济性分析具有重 要意义。文章提出了一种无需增加加速度及坡度传感器的车辆在线动态称重算法。利用从控 制器局域网(CAN)总线采集到的数据识别车辆状态及道路工况,应用方差分析、箱线图分 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结合车辆动力学理论,开发基于有效行程的整车质量估计算法。仿真结 果表明,该算法在综合工况下的平均误差为 4.52%,具有计算精度高、鲁棒性强、适用场景 广的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DAMS 客车转向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
    徐婧雨,段术林,宋会
    2025, 50(6): 129-13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2
    摘要 ( )   PDF(1487KB) ( )  
    以某型客车前轴转向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客车前轴转向系统的三维数模,利 用 ADAMS 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到该型客车前轴转向轮在 向左或向右转向时的转角变化曲线。然后根据阿克曼理论进行转角对比分析,同时分析转向 轮的纯滚动率。最后对该型客车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优解,有效减小了仿真转 角和理论转角之间的差值,同时保证转向轮在小转角范围的纯滚动率,为设计匹配车桥提供 建议,有效提升车型转向系统的转向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一种差速器齿轮齿侧间隙的测量方法
    姚利锋,康海军,郭宇斌,赵春强*,田健
    2025, 50(6): 133-1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3
    摘要 ( )   PDF(1417KB) ( )  
    差速器是汽车构造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其内部齿轮之间的轴向和角向齿侧间隙是 保证汽车行驶可靠性的关键。为低成本的快速、准确实现不同类型差速器齿轮之间齿侧间隙 的测量,文章基于现有的一种差速器齿轮之间的齿侧间隙测量方法及测量辅具,研究了其测 量辅具的实际使用状况与测量系统分析结果,得出测量方法的改进策略,并设计了一种新的 测量辅具。经测试验证,新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辅具具有操作便捷、测量结果可靠稳定、产品 可兼容性强等优点,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数智工艺的防错方案研讨
    王浩,张玉成,郑耀凯,叶小军
    2025, 50(6): 139-1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4
    摘要 ( )   PDF(2900KB) ( )  
    随着新能源汽车定制化程度提高,多配置、多颜色混线生产带来了更为严重的错装问 题。为保证整车装配一致性,规避因错装导致的市场质量问题及客户抱怨,文章提供了基于 数智工艺的总装防错方案。重点探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防错方案制定的工作方法,以实 现错装风险的分级管控,并对高风险项目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监测。错装风险分级管控实现 错装管控的经济性。数智化监测手段排除了人为漏判造成的错装流出,从而提升错装风险管 控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面向汽车产业新需求的力学课程建设探究
    郝琪,吴胜军,尹长城,朱水文
    2025, 50(6): 145-1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5
    摘要 ( )   PDF(1229KB) ( )  
    立足新时代汽车产业迭代过程中对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方法的需求,文章以教学 内容与产业融合为立足点,以产业工程案例贯通和数字仿真计算能力提升为两线,构建力学 课程体系。同时梳理课程间的纽带,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以期联合数字化教学平 台赋能,增强教学辅助手段,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工科人才的力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背景下机车应急处置与智慧驾驶 课程的构建
    银铭,刘芳璇,柴贵兰,王晓琴
    2025, 50(6): 149-15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6
    摘要 ( )   PDF(1099KB) ( )  
    在新的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让学生 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思想道德品质也要不断提升。机车应急处置与智慧驾驶是铁道机车专 业学生在已经学习完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视野拓展课程。尽管智慧驾驶尚未 在铁路开行,但许多城市地铁已开行完全无人驾驶线路,而且智慧驾驶控制技术在汽车、无 人机等载运工具中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实际应用,所以学习上述内容,拓宽视野是非常有 必要的。根据普通铁路当前的条件,结合地铁司机在无人驾驶线路不同场景的工作方式,以 及智慧驾驶在交通应用中的前沿科学技术,本课程设置了智慧驾驶与应急处置两大模块,分 别构建了“理论+实践+思考未来”和“实际场景+虚拟过程”两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并且在两 大模块的各知识点中融入了不同的思政元素。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掌握相应的 岗位技能,为职业变革做好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积极承担责任,成为 专业能力过硬,思想道德积极向上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高计划”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 建设研究
    余航,张德安
    2025, 50(6): 154-15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7
    摘要 ( )   PDF(1048KB) ( )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校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建设,在设立多元教学场景、培育 复合型人才以及强化产教融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 论述了该校依托“双高计划”背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建设的实践工作情况以及有 益经验,以期能够为国内高校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所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兴技术范式下的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以汽车构造课程为例
    连文香,席海亮,包尔慨,展靖华
    2025, 50(6): 158-16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8
    摘要 ( )   PDF(1125KB) ( )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汽车构造类课程 教学特点提出教学方法成为课程组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汽车构造课程为例,从课程 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设计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课程资源开发技术应用能力、课内外实 践体系教师动手实践应用能力、汽车零部件建模与分析能力及考核方式改革的“五能力一改 革”方面对教师教学方法进行设计。通过交流学习、提升一体化教学方式综合能力、开展课 程考核改革研究、完善教学评价等措施,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 极性,提升教师创新能力,从而达成了课程的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了课程的建 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混合式 教学模式实践
    代龙江,周蝶,杨义群
    2025, 50(6): 163-16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29
    摘要 ( )   PDF(2019KB) ( )  
    当前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旧存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难以融入教学中, 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文章结合了行动导向理 念与混合式教学模式两者的优势,采用调查研究法分析课程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融合工作过程与教学设计流程,设计了一种教师能跨越时空界限有计划地实施、灵 活高效的教学模式,并选取汽车前风窗刮水器为例展开教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有 效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升课堂效果,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适应能力,促进教 学效果的持续改进,可为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独到见解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助手在工科专业课的教学实践
    刘淼,金光灿,李锦
    2025, 50(6): 169-17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6.030
    摘要 ( )   PDF(1081KB) ( )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正逐渐改变着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开发生成式 人工智能开发的课程助手,并将其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原理课程教学中,将为学生提供 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教学工具,同时也将为教育创 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章展示了通过扣子平台搭建的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豆包开发的课 程助手,该助手具有个性化学习指导、实时答疑解惑、丰富的教学资源、项目案例分析和学 习进度跟踪评价,并评估了这些体验在吸引学生参与和增强他们对汽车动力系统结构理解方 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