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等效氢耗最小控制策略研究
    余川 1,杜常清 1,2,胡艺凤 1,张家铭 1
    2025, 50(5): 1-7,5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01
    摘要 ( )   PDF(790KB) ( )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FCHEV)的能量管理策略(EMS)对提升系统能效、保障系 统健康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等效消 耗最小策略(ECMS)用于计算最优等效因子,并与动态规划(DP)进行对比,表明 ECMS 在大幅缩小计算时间的基础上得到了与 DP 相似的优化结果。进一步结合再生制动策略,利 用 MATLAB 在几种典型循环工况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 值分别提高了 7.48%、4.64%、5.4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DDPG 优化方法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等效燃油消耗最小控制策略
    徐晓东,韦文祥*,甘紫东
    2025, 50(5): 8-1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02
    摘要 ( )   PDF(1483KB) ( )  
    为提高混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确定 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对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ECMS)的等效因子和电池荷电状态 (SOC)进行优化。将深度学习的感知能力与强化学习的决策能力相结合,解决了对混合动 力汽车的能量管理优化问题。在 MATLAB/Simulink 中搭建整车仿真模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新欧洲驾驶循环特定工况,在满足车辆正常行驶动力需求下,基于 DDPG 算法优化的等 效油耗极小值算法燃油消耗明显低于双深度 Q 网络(DDQN)和传统的 ECMS,同时维持电 池 SOC 的平衡,保证了多目标平衡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助力转向失效分析研究
    李双锋,马国俊,毛锋
    2025, 50(5): 14-1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03
    摘要 ( )   PDF(1236KB) ( )  
    文章主要针对电动汽车出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失效故障,进行了电子故障失 效原因的排查。通过对电子控制单元(ECU)电路板各元器件进行芯片测试、功能确认、交 换试验和开发验证等一系列测试验证后,最终确定造成转向助力失效的原因为芯片内部电应 力失效。通过此次故障的分析,总结出了一套芯片故障导致电动助力转向的失效排查流程, 以及遇到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文中所展示的芯片故障测试方案及参数的选择,为此类故障 提供了可靠的验证方案参考,同时针对导致芯片电应力失效的静电管控测试提供了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纯电动汽车用户云端大数据的工况 构建及整车能耗分析
    程静 1,伍魏明 1,郑叶明 2,窦炜 1,刘臻 2
    2025, 50(5): 19-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04
    摘要 ( )   PDF(2162KB) ( )  
    为准确反映车辆真实能耗,对纯电动汽车用户真实道路驾驶工况曲线的构建方法进行 了研究。通过已脱敏的整车云端大数据获取短行程片段,基于短行程片段进行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多组纯电动汽车用户真实道路驾驶工况曲线,使用 AVL Cruise 软件搭建整车能耗仿真模型进行工况曲线的能耗仿真,最后实车进行整车转毂测试获取曲线 能耗。研究结果表明,构建不同地区、月份、车型的用户真实道路驾驶工况曲线没有明显的 能耗差异;与中国轻型车辆测试工况、世界轻型汽车测试工况曲线相比,构建的工况曲线更 能反映用户真实的驾驶能耗;用户工况曲线能耗比中国轻型车辆测试工况曲线高 8.8%,可以 用于指导整车能耗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合制动控制研究
    吴迪,赵飞
    2025, 50(5): 27-3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05
    摘要 ( )   PDF(1128KB) ( )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四轮电机制动力矩和摩擦制动力矩可独立控制的特点,提出 一种综合考虑横摆稳定性与制动能量回收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分层控制结构, 上层控制器包括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纵向速度跟踪控制器和基于模型预测控制 的横摆力矩控制器。下层控制以轮胎利用率为优化目标,通过二次规划方法完成四轮制动力 矩分配,以制动强度、电池荷电状态(SOC)值、车速为影响因子求解电机制动力占比系数, 从而获得电机制动力矩以及摩擦制动力矩。最后,基于 MATLAB/Simulink 和 CarSim 搭建联 合仿真模型,在转弯制动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保证车 辆制动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线控悬架旁通阀式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及验证
    吴志强 1,2,赵永强*1,马勇 1,杨澳 1
    2025, 50(5): 35-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06
    摘要 ( )   PDF(966KB) ( )  
    线控悬架中减振器作为关键执行器,直接影响车辆运动性能及乘坐舒适性。磁流变 (MR)减振器响应速度快且能耗低,但可调阻尼比难以精确控制。为了提高磁流变减振器的 性能和控制精度,文章针对旁通阀式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一种双盘式磁流变阀,设计最优磁 路,并利用 ANSYS 对其进行磁场分析,分析电流大小、阻尼间隙和线圈匝数对整体压降性 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阀的压降性能随电流增大而增加,随阻尼间隙增大而减小, 随线圈匝数增大而增加;其中,阻尼间隙的影响最为显著,在电流为 2 A,阻尼间隙为 1 mm, 线圈匝数为 200 的条件下,压降性能可达到 5.2 MP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节能车车架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权建毅 1,宋勇 1,解印琦 1,杨曜华 1,党立伟 2,白晶晶 2
    2025, 50(5): 41-4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07
    摘要 ( )   PDF(4739KB) ( )  
    文章针对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电动节能车车架开展了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实现赛车性 能的提升和轻量化目标。基于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大赛要求,利用 CATIA V5 专业软件设计 了初代边梁式节能赛车车架模型;通过 ANSYS Workbench 软件有限元分析在满载状态下,车 架在弯曲、扭转、加速、转弯及制动工况下的应力分布云图和位移分布云图,将得到的图形 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校核其刚度及强度要求;并基于第 100 次拓扑优化迭代结果对原车 架结构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版节能赛车车架模型,实现降重 21.4%,为车架的设计优化提供 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型电动车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分析
    刘建军 1,2,徐子涛*3,王佳斌 1,2,李倩 1,2,李守奎 1,2,孙德娟 1,李必杰 1
    2025, 50(5): 47-5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08
    摘要 ( )   PDF(3154KB) ( )  
    驱动电机受制于空间限制,其电磁场、温度场、机械场等物理场交叉耦合,是一个难 点问题。文章以微型电动车用无刷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电机参数,建构基于 MOTOR-CAD 的数字化模型,并对其电磁场、机械场、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驱 动电机的磁密在 1.6 T 至 1.9 T 之间,定子齿部磁密较大为 1.760 T;定子绕组、轭部、齿部的 最高温度为 69.9、68.3、65.3 ℃,最高温度主要集中在绕组上;转子铁芯应力最大值为 7.742 MPa,转子铁芯位移最大值为 0.787 4 μm。设计驱动电机完全能够满足工作需求,且具 有良好的冷却性能,研究结论可以对微型电动车的驱动系统提供相关的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电驱重载车辆动力单元冷却系统设计改进
    刘宇航,李洪彪,梁爽,孙志红
    2025, 50(5): 54-57,6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09
    摘要 ( )   PDF(1127KB) ( )  
    随着车辆电动化的发展,重载车辆的研发也在向高机动、电驱方向发展。文章针对某 电驱重载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动力单元过温报警问题,首先针对车辆全部跑车数据进行 分析,研究了动力单元常用工况和各散热器的设计裕度情况。其次对发动机水散和电机及控 制器水散分别提出了增加 10%和降低 10%散热功率的修正设计目标。最后通过试验与仿真相 结合的方法,对发动机水散和电机及控制器水散的高度进行了重新设计。重新设计后的发动 机水散高度增加至原尺寸的 1.12 倍,电机及控制器水散高度减小至原尺寸的 0.94 倍,改进后 的散热器满足设计要求并使用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低成本制动踏板感觉优化方案分析
    李晓东 1,宋杰 1,孙宁 1,麻广旻 1,王柏成 2,李春良 2,许雨亭 3
    2025, 50(5): 58-6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0
    摘要 ( )   PDF(1317KB) ( )  
    制动踏板感觉是整车制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舒适性。目前制动 踏板感评价体系已相对成熟,但是对于踏板感觉问题的优化主要侧重于更改基础制动系统的 结构设计,虽然能够优化制动踏板感觉,但是这也意味着零件成本的上涨和新的匹配开发费 用。为了实现踏板感快速优化及减少研发变更投入成本,文章对制动踏板感觉的影响因素进 行分析,针对常见的制动力不足的问题,从制动盘、摩擦片工艺优化方向提升制动力,从而 提供一种低成本踏板感觉优化方案,并针对优化前后的摩擦系数和制动力进行了试验验证, 证明了所提低成本方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手柄凸轮式转向管柱设计与试验研究
    王江兰,尉剑婷
    2025, 50(5): 64-6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1
    摘要 ( )   PDF(2216KB) ( )  
    转向管柱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离 不开转向管柱,转向管柱的成本是其核心竞争力,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环境,需对 转向管柱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从而降低成本。文章结合转向管柱的结构特点,进行手柄凸轮 式转向管柱设计,对管柱的固有频率和静态溃缩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仿真,并制作手工样件 进行试验验证。通过仿真以及试验研究表明,手柄凸轮式转向管柱固有频率以及静态溃缩性 能可以满足管柱试验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TEMA 6D 的远端乘员保护头部 偏移量计算
    赵微,孟令旭,王旭,刘培伟
    2025, 50(5): 68-71,7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2
    摘要 ( )   PDF(2901KB) ( )  
    在车辆侧面碰撞事故中,提高远端乘员的保护能力至关重要。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C-NCAP)2024 版引入了侧面远端乘员保护虚拟评价项目,其中头部偏移量是关键考察项, 对车辆侧面碰撞虚拟测评的精度至关重要。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像的假人头部 位移量分析方法。通过三坐标测量仪定义坐标系并获取假人头部点模型,利用 TEMA 6D 软 件追踪关键标记点的运动,获取假人头部在碰撞过程中的动态数据。这些数据应用于实际车 辆侧面碰撞远端乘员保护评价,为车辆安全性能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具有实际应用 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一体化 NVH 仿真研究
    史同杰 1,2,牛文博 1,2,李彬 1,2,汤乐超 1,2,蔡辉 1,2
    2025, 50(5): 72-7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3
    摘要 ( )   PDF(1811KB) ( )  
    电驱动系统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产生集成化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问题。 为适应电驱一体化开发趋势,文章进行了电驱动系统一体化 NVH 仿真方法研究,能够实现电 机与减速器一体化建模,同时考虑电机激励与齿轮啮合激励的振动与噪声仿真计算。以及开 展仿真精度的提升研究工作,通过轴系柔性化、根据实际台架安装状态调整悬置刚度和输出 惯量、拟合瑞利阻尼曲线等措施,使电驱动系统阶次噪声仿真精度达到±3 dB(A)以内。该方 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电驱开发前期 NVH 方案的预测精度,和开发后期试验阶段 NVH 问题的 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修正系数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油耗评价的影响
    莫森泉,付雁宾
    2025, 50(5): 78-8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4
    摘要 ( )   PDF(929KB) (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进行能耗经济性评价时,由于试验过程中车辆充电式电量储存系 统的电能变化量会影响燃油的消耗,因而将试验标准引入了修正试验程序,以修正后的结果 来评价其燃油经济性。为研究修正系数的差异性及其对油耗结果评价的影响,对某一车型进 行燃油消耗量修正系数试验并使用获得的修正系数对实测油耗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燃 油消耗量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但不同车辆得到的修正系数存在较大差异, 直接使用可能会使油耗的符合性评价结论完全相反,可指导车辆生产企业在车型油耗公告时 选择修正系数及制定油耗申报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喷漆保险杠聚丙烯 PCR 材料性能研究
    付雪梅 1,王志白 1,韦啸 1,赖礼汇 1,雷亮 2,戴昌发 2
    2025, 50(5): 82-8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5
    摘要 ( )   PDF(2884KB) ( )  
    后消费者回收(PCR)材料在汽车保险杠等关键部件上的应用受限于其力学性能不足、 油漆附着力差、易起泡等问题,文章研究不同再生料聚丙烯(PP)性能的对比研究,筛选出 性能优良的再生料 PP,并应用于 PP+三元乙丙橡胶(EPDM)-TD20 规格材料中,探讨其力 学、喷漆及水煮起泡性能。结果表明,再生料的例学性能较新料略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和红外谱图显示,所有试样主要成分均为 PP 树脂。水煮起泡实验表明,新料 PP1>再生料 PP2> 再生料 PP3=再生料 PP4;在 PP+EPDM-TD20 规格体系内,相较于再生料 PP3,再生料 PP2 的力学、耐水煮起泡性能更优,表明再生料 PP2 表层与油漆之间的表面界面结合力和对油漆 中有机小分子的吸附能力较强,在高温水煮条件下不出现小分子脱附,避免因为界面层被剥 离出现起泡和起皱等缺陷。当再生料 PP2 含量为 30%,聚烯烃弹性体(POE)含量为 20%时, 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喷漆性能最优,百格附着力测试和水煮起泡测试均合格,满足保险杠材料 性能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MEA 在整车产线改造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赵璇
    2025, 50(5): 88-9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6
    摘要 ( )   PDF(1072KB) ( )  
    产线改造作为主机厂投入新车型和车型改款升级的重要手段,其潜在的各项风险对工 厂的正常运营带来极大的挑战。为合理控制整车产线改造项目过程中的变化点,文章以某一 整车项目产能提升生产线改造为例,结合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工具和风险管理要 素全面分析了其潜在风险,并建立起 FMEA 打分矩阵评审了各风险项的严重度、频度和探测 度,确定了各风险项的控制优先级,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风险应对措施。现场实践表 明,FMEA 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整车产线改造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了项目实施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门包边扣合分析及解决方案
    朱永辉,张玉成,王博,樊博,杨伟
    2025, 50(5): 93-9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7
    摘要 ( )   PDF(1248KB) ( )  
    随着车身工艺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同步工程分析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从手工扣合到 机器人自动扣合,工艺水平的提升对工艺可制造性的要求越来越精细,从而消除自动化提升 带来的车门包边扣合干涉问题。首先从内板上件角度、内板过程数据模拟以及断面安全距离 检查确认三个步骤对车门内外板扣合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然后确认内外板数据是否满足机 器人自动扣合的要求,最后针对不满足干涉区域,提出更改内板法兰边、更改外板型面角度、 减短外板翻边高度,以及工程技术规避四项方案解决干涉问题,消除后期现场生产所带来的 扣合干涉、包边质量等生产制造问题,确保项目平稳快速实施。结果可知,通过该模块分析 可助力焊装同步工程分析达成,提升车门设计制造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维修
    2018 款吉利帝豪 EV450 驱动电机位置 传感器故障诊断分析
    赖彬
    2025, 50(5): 97-100,12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8
    摘要 ( )   PDF(1091KB) ( )  
    随着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与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显著增 长,伴随而来的是新能源汽车故障率的相应上升。文章针对 2018 款吉利帝豪 EV450 轿车在 启动及加速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故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成功排除。故障表现为车辆上电正常, 但加速时无法正常运行,随后系统故障指示灯点亮并下电。通过读取并分析整车控制器和驱 动电机控制器的故障码,结合驱动电机位置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确定了故障源于余弦 信号电路搭铁异常。维修团队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逐步排查了旋转变压器、正弦/余弦信号 电路及励磁信号电路,最终定位并更换了损坏的驱动电机位置传感器。故障解决后,车辆恢 复正常运行,验证了诊断思路与排除步骤的有效性。研究不仅解决了具体故障,还提供了电 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宝贵经验,对电动汽车维修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城哈弗 M6 自动空调制冷系统原理与检修
    李宁
    2025, 50(5): 101-106,13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19
    摘要 ( )   PDF(2078KB) ( )  
    随着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以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控制与网 络技术的融入,自动空调系统已大量应用在一些中高档乘用车上,其控制原理与传统手动空 调相比有较大变化。文章以长城哈弗 M6 为例,介绍自动空调制冷系统组成、基本制冷原理 和控制电路原理,结合自动空调系统典型故障案例,从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分析、故障诊断、 原理假设、原理验证、故障排除、总结反思等方面进行论证。通过典型故障案例验证自动空 调制冷系统控制原理,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建立诊断思路,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师生及维修 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汽车技术迭代下“五维一体”人才培养 模式探索与实践
    吴家福,徐玉梁,蒋泽标,李疆,陈启鹏,胡涛
    2025, 50(5): 107-11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0
    摘要 ( )   PDF(1154KB) ( )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特别是油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变,汽车服务工程本科 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基于“五维一体”的教育理念,即教学、学习、研究、 实践、评价五个方面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讨了在当前汽车技术迭代背景下, 如何有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人才。实践证明,该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 学生能力提高,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工程专业信息融合课程案例库建设探讨
    周嗣理,朱洪波,沈进中
    2025, 50(5): 111-11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1
    摘要 ( )   PDF(1078KB) ( )  
    文章以安徽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信息融合课程为例,探讨其案例库体系 构建方法与更新机制,为学生深入学习信息融合技术提供控制科学前沿热点领域“3 类知识 点”和“20 个案例”的教学资源。文章分析了信息融合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围绕智能 网联汽车智能感知与路径规划需求,探讨该课程案例库建设的目标、范围及案例库体系构建, 并阐明案例库更新机制和未来的推广案例库计划。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与教学实践结果表明, 构建信息融合课程案例库在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有重 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期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 S 学院的调查分析
    殷菊
    2025, 50(5): 115-1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2
    摘要 ( )   PDF(905KB) ( )  
    为了研究新时期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通过问卷调查、查阅 教案、听课的方式对 S 职业学院汽车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 发现,汽车类专业课教师在对待课程思政的态度上以及实践课程思政的能力上存在一定问题, 并从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整合与专业课匹配的课程思政元素资 源、拓展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几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 能力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思考
    赵晓龙,马铖,李建新,王峰,鲁亚云,巴寅亮
    2025, 50(5): 121-12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3
    摘要 ( )   PDF(1526KB) ( )  
    在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已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 产业。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思考和挖掘如何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来满足新型产业发展的需 求。文章通过深度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课程实施、师资培养、 基地建设等四个维度进行思考,探究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思路与方案,力求能够培养出适 应产业发展、满足专业群岗位能力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育人模式研究
    魏婕,游专
    2025, 50(5): 126-13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4
    摘要 ( )   PDF(1380KB) ( )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临专业人才紧缺现状, 特别是缺少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积极弥补区域产业发展 中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解决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新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 不及时和岗课对接不紧密的问题,同时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针对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 当前存在的分布零散、目标不够清晰,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现状,构建“思政浸润、劳动 赋能、产教融合”三驱动协同育人模式,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重构专业课 程体系、思政体系和劳动体系,经实施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具有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项目化课程教学 改革实践
    陈勇 1,曾献勇 1,李西德 1,钟洪 2,林源 2
    2025, 50(5): 132-13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5
    摘要 ( )   PDF(2467KB) (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操作能力,使其具备新能源汽车常规检查、保养、部件更换等专业技能。然而,传统教学存 在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技能不足。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理实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基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岗位典型工作 流程,对接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将课程内容项目化,构建“三环六步四场”教学策略,激 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取得良好教学成效,可为类似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BOPPPS 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周蝶,代龙江,杨义群
    2025, 50(5): 137-14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6
    摘要 ( )   PDF(1191KB) ( )  
    文章深入探讨了基于 BOPPPS 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 践应用与成效,对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对 BOPPPS 模型和混 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利用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将两者进行结合,设计了基于 BOPPPS 模 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任务三“汽车配气机构”为例进行教学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 BOPPPS 模型的混合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还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且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法规·管理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预测研究
    邢英,胡雪芳,刘子萌
    2025, 50(5): 142-14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7
    摘要 ( )   PDF(2380KB) ( )  
    为了准确预测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等级,提高内部行车安全,通过分析某海底隧道 2013 至 2018 年间发生的 1 653 起交通事故样本,得到了驾驶人、道路、环境、管理和车辆五 方面的风险因素,构造出贝叶斯网络,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预测方 法。此方法利用该海底隧道 2013 至 2018 年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参数学习,建立起贝叶斯预测 模型,得出该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处于重大风险状态的概率为 3%,处于较大风险状态的概 率为 4%,处于一般风险状态的概率为 14%,处于低风险状态的概率为 79%,结合实例验证了 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敏感性分析针对影响显著的因素提出防范措施,降低海底隧道交通事 故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生产企业准入规则解析
    王丽华 1,王昉颢 1,亢一晨 2
    2025, 50(5): 148-15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8
    摘要 ( )   PDF(1095KB) ( )  
    国家对国内车辆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道路车辆产品实行准入许可管理,并制定了相关 政策及其具体的准入许可法规。为了明确车辆生产企业准入规则,文章对车辆生产企业准入 许可从宏观政策,到具体的各项准入许可法规进行了剖析,并且对车辆生产企业从设计开发, 到销售服务全流程中各点的能力建设进行了详细说明,明确国家对车辆生产企业的要求,从 而避免盲目地投资建立车辆生产企业,并且提高车辆生产企业的准入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车速预测模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朱凯家,王浩然
    2025, 50(5): 153-157,16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29
    摘要 ( )   PDF(1138KB) ( )  
    车速预测可以实现对潜在危险的有效预警,优化交通效率的同时降低油耗,提高驾驶 员及乘车人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文章以车速预测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和资料分 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对比分析了传统与最新车速预测模型的优劣差异,为后续车速预测模 型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多信息耦合车速预测模型已成为未来研发趋势,在为自动驾驶 和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更加精准、可靠和实时的速度信息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王样杰
    2025, 50(5): 158-16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5.030
    摘要 ( )   PDF(1243KB) ( )  
    文章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出发,讨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瓶 颈待突破、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质量和安全待提高、产业链不健全等关键问题。分析并提 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包括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中国新 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质量控制与行业管理;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供 应链的构建与管理等,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