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控制研究
    赵曰贺,鹿鹏程,张端军,马超
    2024, 49(23): 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01
    摘要 ( )   PDF(736KB) ( )  
    为提高车辆的横摆稳定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动驱动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横摆 稳定性控制策略。首先,以某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使用 Simulink 建立了车辆动 力学模型,并与 CarSim 车辆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然后,以车辆横摆角速度偏差及 车辆质心侧偏角偏差为输入,以附加横摆力矩为输出,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上层控制),考虑 轮胎附着力限制及轮胎附着力利用率,设计了驱动转矩分配控制器(下层控制);最后,选取 典型工况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车辆横摆稳定性策略可将车辆横摆角速度 偏差降低 40%以上,车辆质心侧偏角偏差降低 80%以上,从而使车辆的转向运动趋向于中性 转向,有效提高车辆的横摆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纯电动乘用车追尾防碰撞研究
    陈丽静
    2024, 49(23): 6-10,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02
    摘要 ( )   PDF(790KB) ( )  
    针对老年驾驶人反应速度慢、老年乘用车加速度相对较小的特点,通过增加预警时间、 设置预警、舒适制动、紧急制动等情形,建立老年纯电动乘用车追尾防碰撞模型。借助 MATLAB 仿真,可知潮湿路面下的紧急制动距离大于干燥路面下的制动距离,且随着后车速 度的增加,差值越大;随着前后两车速度差的增加,上下坡的紧急制动距离差值越大,在潮 湿路面上更为明显;当速度差一定时,随着后车速度的增加,弯道上的预警制动距离差值越 明显,需对弯道预警进行单独设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酸基低共熔溶剂浸出废旧 LiFePO4动力电池 正极材料金属离子的研究
    袁彰 1,金建交*1,吴良芹 1,张晨韵 2
    2024, 49(23): 1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03
    摘要 ( )   PDF(743KB) ( )  
    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 前景。文章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为对象,研究了氯化胆碱(ChCl)、乳酸(LA)和 H2O 制备的低共熔溶剂对其金属离子的浸出效果。探索了 ChCl/LA 摩尔比、固液比、浸出温 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正极材料中锂和铁的浸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浸出因子为 ChCl/LA 摩尔比 1:3、固液比 1:100、浸出温度 140 ℃、浸出时间 8 h 的条件下,锂和铁的浸出率分别 可达 92.98%和 94.5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参数对燃料电池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陈意,赵庆尧,李强
    2024, 49(23): 16-23,6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04
    摘要 ( )   PDF(1931KB) ( )  
    随着氢能行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以及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熟,具有零排放 特性的氢燃料电池被誉为未来新能源的最佳解决方案。为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基于实测数据验证的燃料电池系统模型,开展了环境湿度、温度与压力等环境参数对系统性 能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低环境湿度将导致高电流密度下燃料电池的内阻增大,使得 系统输出功率降低,电流密度为 2 A/cm 2 下的环境湿度 20 %RH 与 100 %RH 电堆输出功率相 差约 8 kW;环境温度通过改变进气密度影响电堆进气压力、流量和空压机功耗,电流密度为 1.6 A/cm 2 下的环境温度为-20 ℃和 30 ℃时,空压机功耗相差 3.9 kW,在低电流密度阶段,低 环境温度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高电流密度阶段则降低系统效率;环境压力下降,致使电堆 进气流量和压力下降,进而导致电堆电压和输出性能下降,甚至可能在高海拔大功率需求情 况下无法正常运行。文章为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实际应用场景提供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以满 足日趋严格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环境适应性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拖滞扭矩控制功能介绍与应用
    龚文
    2024, 49(23): 24-27,3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05
    摘要 ( )   PDF(1560KB) ( )  
    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TCS)是在车辆加速过程中进行车辆驱动轮的滑移率控制,主 要通过发动机或电机降扭和轮端制动来控制驱动轮打滑,以达到车身稳定作用。文章介绍了 另一种驱动轮滑移率控制功能(车辆拖滞扭矩控制)的工作原理、系统架构、信号交互要求 以及实际应用举例。车辆拖滞扭矩控制(DTC)功能有别于 TCS 功能,是在低附着路面和非 加速情况下实现车辆稳定性控制,属于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增值功能之一。根据 DTC 功能 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了车辆在制动和非制动两种场景下 DTC 功能激活时车辆实际表现,结 果表明具备 DTC 功能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避免驱动轮抱死导致的前轴失去转向或后轴 甩尾问题,有利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给驾驶员带来更加优越的驾驶安全体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限元法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 振动分析
    康婷婷 1,李延涛 2,高娟 1
    2024, 49(23): 28-3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06
    摘要 ( )   PDF(797KB) ( )  
    文章基于某电动汽车电池包开发项目,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电池包设计合理性进行仿 真和分析。首先筛选电池包关键参数,建立了电池包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提取电池包重 要模态,进行了电池包模态仿真分析,开展随机振动和定频振动仿真,获得了各关键结构件 的 RMS 应力值和 Von Mises 应力值。同时开展了振动试验来验证电池系统可靠性,并通过仿 真结果和振动数据的对比,说明了仿真方法的合理性和电池包结构设计的可靠性,能够为后 续电池包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设计及成组技术优化
    何莹 1,单宝龙 2
    2024, 49(23): 32-3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07
    摘要 ( )   PDF(1260KB) ( )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设计及技术优化策略是提高电动汽车性能、安全性及寿命的重要手 段。文章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关键组件及结构特征、电池材料创新、动力电池模组 设计制造工艺、热管理及能量管理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动力电池系统结构设计 及成组技术优化的方案及发展方向,以此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 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汽车 ADAS 电磁抗扰度测试方法研究
    盛凯 1,万磊 1,蔡伟鑫 1,王文夏 1,贾晋*1,2
    2024, 49(23): 37-4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08
    摘要 ( )   PDF(5783KB) ( )  
    为验证车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可靠性,并考虑到目 前缺乏符合 ISO 11451-2 的测试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整车在环的 ADAS 电磁辐射抗扰 度的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针对车辆 ADAS 功能的电磁辐射抗扰度测试开发了测试平台,并 基于小孔成像原理和雷达模拟器完成对摄像头、雷达传感器的校准以及传感器场景融合的验 证,实现了车辆的车道偏离警告(LDW)、包含多目标的自适应巡航控制(ACC)以及盲区 监测(BSD)等工况在半电波暗室内的成功激活。最后对 ACC 功能进行电磁辐射抗扰实验, 当场强至 98 V/m 时,车辆 ACC 功能退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平台对 ADAS 的电磁辐射抗扰度测试是可行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功能安全测试技术研究
    陈超英,沈鸿平,童国炜,骆健恒,韦胜钰,徐华伟,周循道
    2024, 49(23): 44-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09
    摘要 ( )   PDF(902KB) ( )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系统必须具备功能安全技术保障,但符合功 能安全要求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测试技术的研究较少。文章以功能安全标准《道路车辆 功能 安全》(GB/T 34590)(ISO 26262)为指导,以自动车道保持系统为例,选取 2 个功能开展危 害分析与风险评估,为避免整车危害制定安全目标,再由安全目标导出功能安全要求并将安 全要求分配到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为验证安全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编制故障注入测试用例, 采用硬件在环测试技术,模拟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信号报文 E2E 校验错误、信号有效 值无效等故障,验证功能安全机制的有效性,为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功能安全开发及测试验 证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YOLOv8 和 SVDD 重识别的交通 信号灯检测方法
    余杨,何刘
    2024, 49(23): 49-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0
    摘要 ( )   PDF(1786KB) ( )  
    为提升交通信号灯的检测精度和识别准确率,文章提出基于 YOLOv8 的 SVDD-YOLOv8 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整合全局注意力机制(GAM)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分 类模块,强化特征捕捉并二次确认目标,同时引入 EIoU 损失函数提高定位精度。对 SVDD 别出的异常区域进行再训练,提升模型性能。实验显示,该方法较 YOLOv8 在检测精度和 mAP@0.5 上分别提升 7.75%和 8.99%,证明了该方法在提高交通信号灯检测精度和抗干扰能 力上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路面影子计算车速方法优化与误差分析
    丁星兵,王迪,黄磊,何仲华
    2024, 49(23): 55-6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1
    摘要 ( )   PDF(3266KB) ( )  
    在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领域,通过影子计算车速法是一种基于车辆特征点在路面形 成的影子移动距离及对应的时间来计算车速的非常规方法,该方法的准确性受光源类型、位 置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文章基于对影子计算车速法进行研究,分析使用自然光源和人 造光源形成的影子来计算车速,其对车速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误差成因。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创造性地提出减少误差的具体策略和三种新颖、独特的使用方法, 旨在减少车速计算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车行驶阻力系数插值计算方法研究
    张玉明,沙洲
    2024, 49(23): 61-6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2
    摘要 ( )   PDF(992KB) ( )  
    行驶阻力系数是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发动机匹配和油耗排放试验的关键输入,贯 穿汽车开发的整个过程。为了在实车滑行试验前获得准确的行驶阻力系数,文章通过分析整 车滑行运动时的运动模型,建立行驶阻力系数与轮胎滚动阻力、传动系阻力和空气阻力之间 的关系,再结合基础量产车型已有的试验数据,提出了一种依据变速箱类型建立行驶阻力系 族,插值计算新开发车型行驶阻力系数的方法,满足了实车滑行前整车开发对行驶阻力系数 的需求。实车量产后,在试验场进行实车滑行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越野车关门声品质优化及验证
    赵玉建,田国红
    2024, 49(23): 66-7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3
    摘要 ( )   PDF(2656KB) ( )  
    越野车因功能与其他品类车型不同,而导致关门声品质有差异。文章以越野车关门声 品质为出发点,介绍了两种评价方法,对某越野车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对小波图进行 分析,针对评价中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改善密封条、在动刚度薄弱处增加丁基胶片、优化门锁 设计等整改方案并进行验证。经过试验验证对比后发现,声品质有了明显改善,为日后解决 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思路,在工程和商业应用上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挂车线缆支架降本方案
    周志超 1,陈德发 2,胡雷 3,魏子峰 1,马宝龙 1
    2024, 49(23): 71-74,9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4
    摘要 ( )   PDF(3797KB) ( )  
    通过对国内主流重卡主机厂现有挂车线缆支架进行对标分析,发现我司某挂车线缆支 架在结构和生产工艺上相较于其他主机厂都过于复杂。参考其他主机厂的挂车线缆支架设计 思路,对现有挂车线缆支架进行结构优化。与此同时考虑支架供应商现有的生产条件,最大 程度地沿用原先材料和设备,简化生产工艺,从而实现减重降本。对优化后的支架进行计算 机辅助工程(CAE)仿真校核,使得优化后支架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对支架优化后的线缆走 向及安装间隙进行校核,确保不对周边零件造成影响并且不影响现有的生产工序。经校核, 优化后的支架方案能够实现减重和降本,并满足现有线缆支架的实际生产和安装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产微控制器在汽车天窗手势识别中的应用
    耿展 1,江昊*2,方博一 3,丁鹏飞 3,马岩枢 3
    2024, 49(23): 75-7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5
    摘要 ( )   PDF(1588KB) ( )  
    相比传统的按键控制,通过手势控制汽车电动天窗、电动遮阳帘开闭,可以增强汽车 驾驶的交互性能,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因此,文章提出了采用反射型红外光耦感知,微型 控制器进行信号识别的方案,设计并制作了相应的电动天窗和遮阳帘手势识别模块,该模块 利用 BF7112A 微型控制器,实时采集四路光电二极管的通断信号,根据这些信号的变化过程, 识别手势的动作方向,从而控制天窗和遮阳帘相应动作。通过实验显示,该模块对手势动作 的单次识别准确度达到 90%以上,达到了实际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轿车鲨鱼鳍位置研究及流场分析
    杜骏,高志彬*,李冬琦,潘钰洋,叶飞晓
    2024, 49(23): 79-8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6
    摘要 ( )   PDF(3229KB) ( )  
    汽车鲨鱼鳍是车辆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其安装位置会影响车辆流场和阻力。针对某轿 车车型,通过数值仿真技术探讨鲨鱼鳍对车身周围流场、整车气动阻力和升力的影响,使用 SolidWorks 建立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模拟车辆外部流场并计算阻力 和升力。在原模型的基础上,添加鲨鱼鳍,并进行流场模拟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 的位置安装鲨鱼鳍能减小整车气动阻力和升力,并有效缩小汽车尾部涡流区域。因此,建议 在不影响后窗视线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证投影面积少量增加或不变,以至于提升整车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穹顶玻璃开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
    董忠辉
    2024, 49(23): 84-8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7
    摘要 ( )   PDF(1156KB) ( )  
    为探究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参数来降低穹顶玻璃的边缘张应力,从而减少裂片风 险,文章研究采集了六款量产车型顶玻璃的应力数据,发现无镀银和无黑边印刷的玻璃呈现 较小的张应力。据此,优化了退火时间、黑边宽度和镀膜工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措施 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延长退火时间能够减缓玻璃降温速度、减小黑边宽度有助于降低 温差、采用盖板镀膜而非激光除膜可以减少应力集中,这些措施均有效降低了边缘应力,提 高了玻璃的整体安全性。研究对提升电动汽车穹顶玻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 汽车行业穹顶玻璃在材料应用和工艺优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的 ISO 7637-2 评价方法解决驻车 空调浪涌问题的研究
    张飞 1,2,陆建松 1,2,逯新彪 1,2,闫红波 1,2,高保华 1,2
    2024, 49(23): 88-9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8
    摘要 ( )   PDF(1663KB) ( )  
    驻车空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车用电器,因其高能效、长续航、舒适性而广泛应 用在重卡前后装领域。随着卡车司机对驻车空调的使用场景深入,行车使用及燃油发电机加 装越来越普遍,由此引发的浪涌失效越来越多。文章基于普遍采用的浪涌失效评价标准 ISO 7637-2 进行失效研究,通过对实验方法的改进及电路设计的的优化解决抗浪涌失效问题, 建立了新的评价方法,明确了浪涌可靠性设计应在不同系统下采用差异化的电路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双风扇及不同宽高比散热器换热特性研究
    曾志新,于洋磊*,冯博,阮先轸
    2024, 49(23): 92-9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19
    摘要 ( )   PDF(3131KB) ( )  
    为研究风扇和散热器总成的换热特性,文章基于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单双风扇及 不同宽高比散热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获得了不同因素对换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 2~5 m/s 的风速工况内,对于所研究的风 扇和散热器总成结构,匹配单风扇的相同尺寸散热器的换热量略高于双风扇,换热性能更好。 而且随风速增大,换热量增幅呈减缓趋势,单双风扇的换热量之间的差值先增大后减小。随 宽高比增大,换热量增大,空气侧速度均匀性降低,当散热器芯体宽度增加到一定值时,速 度均匀性呈回升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基于 Workbench 的汽车轮毂强度分析与 疲劳寿命预测
    江雪峰
    2024, 49(23): 97-10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0
    摘要 ( )   PDF(1427KB) ( )  
    汽车轮毂作为汽车行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文章采用《乘用车车轮弯曲和径向疲劳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5534—2021)结合仿真 模拟对某车型的轮毂 18×10J 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将动态的载荷进行分解转 化为静态载荷,采用多个载荷序列来模拟轮毂疲劳弯曲试验的一个循环周期,经求得轮毂的 最低疲劳寿命 1.78×106 次远大于铝合金材料强化系数为 1.6 的最低循环次数。虽发现轮辐螺 母座处出现应力集中区域,导致该区域寿命较短,但符合当前的设计要求,在往后的轮毂优 化中可进行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空作业车的臂架系统动力学分析
    刘默 1,沈文举 2
    2024, 49(23): 101-10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1
    摘要 ( )   PDF(1204KB) ( )  
    在高空作业车的实际应用中,臂架系统经常受到多种振动和冲击的影响,严重影响施 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甚至危害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文章聚焦于高空作业车臂架系统,旨 在为其设计、优化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 DGS25Y 型伸缩臂式高空作业车为研究对象, 其臂架系统处于微振动状态、阻尼小的状态时,运用理论分析简化的二分之一模型,与 MATLAB 仿真研究结合的方法,探究臂架刚度对高空作业车臂架振动幅值的影响,揭示影响 臂架头部振动的规律,为高空作业车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同平台架构的钢铝和全铝车身性能 对比研究
    王琛,谢锋,杨万庆,陈东,路正乾
    2024, 49(23): 105-10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2
    摘要 ( )   PDF(1850KB) ( )  
    车身轻量化是车身设计和开发的重点课题。文章基于现有电动车钢铝混合车身平台, 在保持车身下车体架构不变的前提下,将上车体原来的钢制材料通过等效刚度和灵敏度分析 方法替换成铝制材料,并对车身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车身 关键性能(弯扭刚度、弯扭模特、碰撞性能)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全铝车身结构相比上钢下 铝车身结构,重量降低 20%,轻量化系数提高 18%。为后续车身铝合金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大 量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研究支撑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成型工艺优化及验证
    于振环 1,张娜 2,田亮 1,陈文博 1,赵建城 1
    2024, 49(23): 110-11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3
    摘要 ( )   PDF(1891KB) ( )  
    碳纤维产品在汽车改装个性化定制领域的需求迅速增长,但其对手工层压技术的研究 相对缺乏。研究提出了一种汽车饰件手工碳纤维层压成型的方法,给出了碳纤维饰件优化后 参数工艺表和外观质量的评价维度。对底胶粘度与时间的关系、面胶气泡的形成、不均匀压 力分布以及避免材料浪费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底胶与碳布 粘贴的最佳静置时间 60 s、面胶固化温度 60 ℃且保温时间 10 min 为最佳;饰件特征面处面 胶涂抹量是平面处的 2 倍,用薄膜缠绕方法能确保压力均匀,碳布边长大于饰件 2 cm 为最佳 裁剪尺寸,面漆烘干温度为 60 ℃且保温时间 20 min 为最佳。研究为汽车定制行业改进手工 碳纤维层压技术提供了贡献,其应用潜力可扩展至其他需要高性能复合材料解决方案的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侧围后轮罩焊装电控系统研究
    王珊珊
    2024, 49(23): 115-1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4
    摘要 ( )   PDF(2532KB) ( )  
    在工业 4.0 时代,汽车的制造模式向精益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车辆焊接工艺也变 得精密智能化,产品品质大幅提升。汽车后轮罩的焊装过程是侧围线焊装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为了实现汽车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提高焊接工艺精密性,针对其工艺特点及在车间完成焊 接操作时的控制要求,研究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的汽车侧围后轮罩焊装电控 系统。系统以西门子 S7-1500 为控制核心,采用“主站+远程站”的形式,通过以太网和 PROFINET 完成 PLC 与上位机和现场设备的信号传输,最终将系统各参数及故障信息实时显 示在人机界面(HMI)人机交互界面上。通过仿真验证,夹具、机器人、转台等设备均可按 照预设的参数进行动作,且联锁功能正常。侧围后轮罩焊装电控系统满足焊装车间汽车制造 工艺的焊接控制要求,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悬臂三坐标测量在整车测量中的应用
    吕昊,吴庆亮,张冬,孟宪升
    2024, 49(23): 121-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5
    摘要 ( )   PDF(4605KB) ( )  
    汽车组件多、工序长,在生产过程中尺寸难以控制,针对总装下线的车辆没有直接获 取车辆尺寸数据的手段,根据双悬臂三坐标测量特点,以最小成本,普适性测量为目标,在 不影响不破坏车辆及场地的情况下,加入举升系统,升级改造现有测量平台,覆盖到公司现 有量产车型测量,为保证整车测量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坐标系建立选取车身夹具与检具 统一用的定位基准,配合整车装配工艺及标准,直接获取车辆零件尺寸。经实验验证,该方 法投资成本较低,普适性较高,数据准确,适合应用于车企整车产品测量,判断车身产品尺 寸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纤增强 PP 铝塑仪表板横梁的开发
    李志虎,李秋魁,贺丽丽,王旭昕,杨振环,顾前程
    2024, 49(23): 127-13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6
    摘要 ( )   PDF(2463KB) ( )  
    目前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主要采用钢管及钣金焊接而成。为开发一款低成本的轻量化 仪表板横梁,文章提出采用长纤增强聚丙烯(PP)的铝塑混合结构,发现虽然较 PA-GF60 而 言,PP-LGF40 绝对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较低,但比强度和比模量相当。通过增加壁厚、加强 筋、结构的拓扑优和 MOLDFLOW 的工艺分析,文章开发的 PP-LGF40 铝塑仪表板横梁,不 仅性能满足要求,还减重 40%左右,为铝塑混合结构零部件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实践指导意 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社会需求导向的创新型复合汽车人才培养研究
    柴艺 1,李德震*2,张玥 2,陈晨 2
    2024, 49(23): 132-13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7
    摘要 ( )   PDF(1028KB) ( )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与革新,社会对创新型复合汽车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人 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社会对车辆工程人才的新需求出发,从创 新思维塑造和创新能力培养两个角度切入,指出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确定了创新 型复合汽车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针对性培养策略,并且结合实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最 终建设完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复合汽车人才培养体系,来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电动汽车控制技术课程 考核改革与实践
    张春花,戴海燕,李淼林
    2024, 49(23): 137-1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8
    摘要 ( )   PDF(1175KB) ( )  
    电动汽车控制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课,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是期末成 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学生存在考前突击复习,学习参与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 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文章分析了课程 学情,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目标为导向,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 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并以某教学班为试点进行实践,实 践表明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法与实践为汽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提供了 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 思政构建研究与实践
    赵文娟 1,张翠青 1,曹菁 2
    2024, 49(23): 141-1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3.029
    摘要 ( )   PDF(1162KB) ( )  
    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课程思政建 设服务于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就业质量也就必然是其重要任务。文章基 于就业导向,通过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重组教学内容、校企资源共享、丰富思政载体、 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六个方面对汽车专业课程思政进行研究与实践。通过第一 课堂和第二课堂评价效果可知,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此研究和实践也可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