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基于 PPRR 理论的燃料电池汽车应急 管理体系研究
    李凯,李玮,王佳,姚占辉
    2024, 49(21): 1-4,1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01
    摘要 ( )   PDF(392KB) ( )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推动了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燃 料电池汽车安全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国燃料电池汽车在安全应用领域仍缺乏实 践经验,在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缺少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和顶层设计。为保障全 国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运营,通过从燃料电池汽车潜在风险点和安全保障机制分析入手,运用 PPRR 危机管理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标准要求和地方实践经验,从危机 的预防、准备、反应、恢复四个环节,对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出相关建议。文章围绕燃料电 池汽车安全应用需求,对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全面的风险分析和政策建议,为相关管理 部门做好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纯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分层控制策略研究
    彭思颍 1,汪选要 1,2
    2024, 49(21): 5-1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02
    摘要 ( )   PDF(1065KB) ( )  
    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当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率与制动稳定 性不易协调,因此文章提出一种新的电液复合制动分层控制策略。基于 Cruise 软件在满足性 能指标前提下,搭建了用于前轮驱动的纯电动汽车模型,并且对其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 了验证;为了权衡制动稳定性和能量回收率,提出了一种分层控制架构,旨在实现电机和液 压制动协调分配,通过 AVL-Cruise、CarSim 和 MATLAB/Simulink 软件联合仿真对控制策略 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层控制策略有效兼顾了制动稳定性和能量回收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高寒环境可靠性行驶试验研究
    何俊南,张广秀,李广友,吴昊,李伟
    2024, 49(21): 13-17,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03
    摘要 ( )   PDF(651KB) ( )  
    针对行业内新能源汽车高寒环境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不完善、不统一的现状,文章开 发了新的试验方法,对试验环境、试验车辆、试验工况、驾驶操作、检查与记录等做出了明 确的要求,同时提供了故障发现、判断和处理的相关途径或措施。通过选取 6 辆新能源汽车, 在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开展试验测试,进行了故障的统计和分析。从试验结果可知,所开 发的试验方法行之有效,能够有效激发车辆故障,同时发现了一些新型故障,需要引起整车 企业重视,希望该研究可以给整车企业提供相关试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分数阶锂电池模型的 FOMIAUKF 算法 SOC 估计
    韩剑秋,邢丽坤,任恒起,李小龙,王保德
    2024, 49(21): 18-2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04
    摘要 ( )   PDF(1251KB) ( )  
    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估算锂电池荷电状态(SOC)精度不高,以及对不同温度适 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分数阶多新息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FOMIAUKF)算法估计锂电 池 SOC。首先,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在动态应力测试工况下辨识电路模型参数,然后在美国 联邦城市运行工况下对 FOMIAUKF、FOUKF、MIUKF 算法进行 SOC 估计对比实验。最终结 果表明,FOMIAUKF 算法在 0、25、45 ℃温度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估计 SOC 的平均绝对 误差分别为 1.66%、0.27%、0.2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1.72%、0.41%、0.39%,在三种算法 中最低,对锂电池 SOC 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顾客认知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影响 因素研究
    刘美琴,范英
    2024, 49(21): 25-2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05
    摘要 ( )   PDF(711KB) ( )  
    为提高新能源汽车顾客认知度,推动产业发展。从顾客认知视角,首先建立包含感知 易用等 8 个潜变量的模型并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因子分析验证影响因素设计的合理性,最后 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验证了初始假设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 用、感知娱乐、服务质量、品牌口碑、营销策略正向影响消费意愿,其中,营销策略影响程 度最大,其影响因子为 0.417;感知成本、感知风险反向影响消费意愿,其中,感知风险影响 程度较大,其影响因子为 0.9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方程式赛车的电池箱分析优化
    于洋
    2024, 49(21): 30-3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06
    摘要 ( )   PDF(1598KB) ( )  
    作为电动方程式赛车的核心动力来源,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证电池在多种 路况、工况下稳定运转,电池箱的设计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方案不仅仅要考虑强度因素, 还不能忽视其轻量化、可靠性等性能,针对上述论述,采用 CATIA 软件对方程式赛车的动力 电池箱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设计、装配,在确保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 ANSYS 软件对其 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包括确定材料属性,正确对模型进行网格化以及确定载 荷和约束施加等。结合 ANSYS 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所搭建的电池箱三维模型进行静态应力分 析,通过仿真结果得到模型的应力及变形云图,判定电池箱在后续工作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变 形的位置,为之后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成本分析
    江梁
    2024, 49(21): 35-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07
    摘要 ( )   PDF(833KB) ( )  
    随着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 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到 41%。文章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当前发展情况 进行分析,给出全生命周期场景下的简化成本分析模型。同时,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配 置不同电池容量场景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差异分析,分析电池容量成本变化、不同充电 模式和油价变化等日常不同使用情况下插电式混动汽车成本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给出插电 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生命周期场景中最优经济的购置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扭矩动态调节方法
    张伟平,游道亮,胡松华,范子豪
    2024, 49(21): 39-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08
    摘要 ( )   PDF(1305KB) (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根据驾驶模式调整车辆扭矩 动态响应特性的方法,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驾驶场景时,不能为车辆提供良好的驾驶性能和保 证行驶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扭矩动态调节方法。该方法首 先识别驾驶模式,再结合车辆实时状态智能识别出驾驶场景。基于识别结果,文章采用了一 个多维度扭矩动态调节模块,对扭矩响应性能进行实时优化调整。通过 Matlab/Simulink 构建 了软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多变的驾驶需求, 提升车辆安全性、动态性能和驾驶体验。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扭矩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可 靠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融合系统关键技术探
    杨时川,王志强,胡晓晓*
    2024, 49(21): 45-5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09
    摘要 ( )   PDF(1817KB) (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交通出行方式的不断革新,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 种日益重要的交通选择。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融合了众多先进技术的智能化 平台。在这一转变中,信息融合系统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正逐渐凸显其重要 地位。文章在综合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全栈式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融合 系统关键技术、基于泛在网络的智能车联技术、车路云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架构三个方面对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概述并总结,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SOA 架构的汽车热管理控制系统设计
    姚帆,方庆龙
    2024, 49(21): 53-5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0
    摘要 ( )   PDF(1093KB) ( )  
    当前汽车热管理控制系统大多数为传统嵌入式控制器集成驱动的开发方式,该方式典 型的特征是需要按照行业标准 AutoSar 架构要求将应用层软件和底层驱动软件集成在一起, 软件版本迭代的过程会造成应用层和底软件需要绑定在一起才能完成整体软件升级更新。文 章基于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设计了一种可灵活调用及组合应用层功能的热管理控制 系统,阐述了一种先进的面向服务化的热管理控制软件开发原理,重点介绍了基于 SOA 架构 下如何进行更为有效地将软硬件进行解耦合设计方案,将应用层软件和底层驱动软件进行分 离,并结合奇瑞实际项目开发验证了 SOA 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模拟疲劳驾驶检测的实验教学平台硬件 设计与实现
    郑鹏
    2024, 49(21): 58-6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1
    摘要 ( )   PDF(5097KB) ( )  
    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确保公共交通安全运营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近期,我国发生的 多起公交事故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驾驶员异常行为是导致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 之一。为应对这一挑战,文章基于自主开发的智能监控平台,融合深度学习、视频分析等技 术,专门针对公交车场景下的驾驶员异常行为展开分析。将 Intel? Movidius TM MyriadTM 2 模 块集成至公交车样车,搭建起一套视频处理和驾驶员异常行为分析的核心计算单元,借助高 性能的图像识别算法,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评估驾驶员的操作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即 可触发预警机制。通过及时发现和纠正驾驶员的不当行为,可以用于公交公司日常培训,为 驾驶员驾驶态势感知研究平台提供研究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路口态势感知对应急车辆优先通行的 系统设计
    陈润禾,王辛岩*
    2024, 49(21): 63-68,1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2
    摘要 ( )   PDF(1808KB) (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交通饱和现象引起道路堵塞情况日益增多,阻碍应急车辆通 行。为提高应急车辆通行效率,以拉萨市为案例地,在 YOLOX 算法和 DeepSORT 算法的基 础上,对现有的信号控制系统进行辅助优化,构建车辆统计监测系统架构。再以预计到达时 间(ETA)算法计算并预估到达时间,实现应急车辆与交通信号灯智能联网联控。最终建立 多目标交通信号配时数学模型,通过降低应急车辆行驶路径上的道路饱和度,从而使应急车 辆能够快速行驶。实例表明在交通流量高峰时段,使用系统后可以使应急车辆平均延误降低 41.28%。该系统为城市的交通流量优化、治理水平提高提供新思路,为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发 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PSD 的牵引车 APU 支架随机振动 疲劳分析
    刘顶平,邓超,李军正,张志鹏
    2024, 49(21): 69-7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3
    摘要 ( )   PDF(1474KB) ( )  
    为解决某牵引车空气处理单元(APU)支架在道路试验中发生开裂的问题,首先建立 了 APU 支架台架试验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模态频率响应分析和振动试验功率谱密度,对 APU 支架进行随机振动疲劳分析,并且与台架试验对标。基于对标成功的模型,对支架进行 改进并再次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架在后续台架试验中再未出现裂纹,说明基于功率 谱密度(PSD)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开门防溜防撞智能告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郑轲
    2024, 49(21): 73-7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4
    摘要 ( )   PDF(1378KB) ( )  
    溜车和开门撞是常见的因个人操作不当造成的非必要交通事故,为了提高驾驶的安全 性,减少此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文章提出一种车辆防溜和防开门撞的智能告警系统。该系统 以 STM32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惯导传感器判断车辆状态,并在停车后打开车门的瞬间, 语音播报系统提示驾驶员拉起手刹,同时探测车辆驾驶侧后方是否有人车接近。再结合语音 播报系统和灯光告警系统,共同实现车辆防溜和开门防撞的智能告警功能。通过测试,系统 具有 100%的检测率,同时语音警示系统播报及时,可显著降低溜车和开门撞这种人为因素造 成的非必要交通事故风险,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复合材料加强件的车身接头轻量化 设计研究
    陈缓,赵永宏,徐希宇,游洁
    2024, 49(21): 77-8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5
    摘要 ( )   PDF(2557KB) ( )  
    接头设计对乘用车车身扭转刚度性能影响较大,接头轻量化设计是车身结构设计的难 点之一,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材料加强件的车身接头轻量化设计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对 白车身扭转刚度敏感的 C 柱上接头、地板轮罩接头、D 柱上接头、D 柱下接头使用复合材料 加强件的效果对比,得出在地板轮罩接头位置使用复合材料加强件的性价比是最优的。然后, 对该处复合材料加强件接头从 X 向、Y 向尺寸和胶的不同排布三个维度进行优化,找到在性 能相当条件下的接头轻量化最优方案。将该方法应用在某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车身接 头设计中,在保证车身性能满足要求相当条件下,接头使用复合材料加强件方案相对原钣金 方案减重 16.7%。同时文章提出的方法也适用车身其他空腔结构,可提升车身刚度和轻量化 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路谱载荷的副车架疲劳损伤分析与优化
    杨权,马小芹,陈志洋,胡礼
    2024, 49(21): 83-8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6
    摘要 ( )   PDF(4210KB) ( )  
    副车架是车身与悬架之间重要的结构部件,承担着输送轮胎和车身之间的作用力和扭 矩,所以副车架自身的疲劳寿命和强度、刚度等直接影响了整车的安全与稳定,对副车架的 疲劳寿命分析和研究是开发副车架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路谱载荷的副车架疲劳损伤分析, 首先介绍了路谱载荷的采集和损伤分析理论及分析流程,利用 Nastran 求解器和 nCode 分析 模块开展疲劳损伤分析,之后重点讲述了副车架疲劳损伤如何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方 法及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法有效,对副车架的结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效率最优的混动汽车功率分流控制方法
    殷良艳,Russell Lemon,张宁一,李修蓬,郑勇
    2024, 49(21): 88-96,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7
    摘要 ( )   PDF(3232KB) ( )  
    为了提高混动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一种效率分析方法,通过确定车辆在不同工况 点的发动机燃油消耗和电池荷电状态的关系,将电池功率折算成等效里程,以每一工况点的 综合里程最长为目标,来计算系统在不同模式下不同工况点的最优效率,并寻优得出各模式 下的最优效率图谱以及对应的扭矩分配或功率分流图谱,应用于实车控制策略,缩减标定开 发周期。试验表明,电池荷电状态在预定范围内保持平衡,发动机运行工作点分布于高效区 域内,能有效提高混动控制的实时性和整车燃油经济性,减少系统能量损失。该方法可以离 线计算,不依赖于工程经验,为整车标定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大大缩减标定开发周期,降低 成本,且应用于整车策略中实时性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车振动故障诊断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
    崔启明 1,张贵辉 2,康功 1,郭如军 1,陈志勇 3
    2024, 49(21): 97-10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8
    摘要 ( )   PDF(1730KB) ( )  
    动力总成工作激励是汽车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与之相关的振动噪声问题常常表 现为低频性和轰鸣性。针对某开发车型出现的低频振动与轰鸣问题开展故障诊断与改进工作, 首先通过整车振动测试与分析,确定动力总成系统由于模态分布不合理而引发共振是故障问 题的根源。采用遗传算法,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匹配,根据发动机工作激励频率,对动 力总成刚体模态实现了避频设计,有效解决了共振问题。最后对悬置系统进行了解耦率、静 平衡和极限工况校核,以及整车振动测试,验证了动力总成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重型商用车后处理系统热源影响研究
    张金全,姚远征,张博,张乐乐,樊冰琪
    2024, 49(21): 102-10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19
    摘要 ( )   PDF(2221KB) ( )  
    文章针对某国六重型柴油商用车在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再生工况下的周边热场进 行研究,提出热源周边系统合理的布置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整车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对 DPF 再生全过程和不同距离下的温度场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分析;其 次,试验验证了 DPF 主动再生四个阶段、稳态再生工况下不同距离温度场及周边件的表面温 度;最后,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 DPF 稳态驻车再生期间,内部 气流温度可达到 600 ℃以上,排气接管处最高温度为 235 ℃,温度场随着距离的增大呈非线 性下降趋势,表现出距离热源越近、温度下降越快,距离热源越远、温度下降减缓的热衰减 规律,周边零部件与热源距离大于 200 mm 以上可降低至 80 ℃以下,能够有效防止后处理系 统产生的热害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型国六柴油车 IUPR 道路验证及改善 措施研究
    杨玉林,秦海玉,刘阳,杜慧娟,陈志鹏
    2024, 49(21): 108-11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0
    摘要 ( )   PDF(1547KB) ( )  
    轻型车国六 b 排放法规要求车辆的在用监测频率(IUPR)不得低于 0.336,为满足这 一严格要求,整车制造商在车辆量产前需要对 IUPR 率进行摸底,以了解车辆在不同使用环 境下 IUPR 的变化规律。文章提出了一种涵盖性广泛的 IUPR 道路验证方法,旨在使验证结果 更加贴近在用车实际运行情况。此外,还对验证过程中发现的监测频率偏低的问题进行了深 入分析,并在开发阶段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以保证车辆投入市场运行后的在用监测频率 满足法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用车燃油蒸发系统泄漏检测研究
    张圆圆,华晨
    2024, 49(21): 112-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1
    摘要 ( )   PDF(1058KB) ( )  
    通过对某市 2 000 台汽油机动车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进行抽查,深入了解该市汽油机 动车蒸发排放现状。在抽查过程中,主要进行了油箱盖测试、进油口压力测试、蒸发污染物 排放测试。首先,针对油箱盖压力检测率较低问题,建议增置相关设备以提高检测率;其次, 针对进油口压力检测中的无法夹管问题,需优化检测流程或更新检测设备;然后,还需要重 点关注特殊使用场景,如加油后车辆蒸发排放情况;最后,为推动相关检测的标准化,建议 推动行业及地方标准以规范车辆油箱盖压力检测、进油口压力检测的工作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动机台架测试线束结构优化设计与应用
    朱耀文 1,傅强 2,王海军 1,李爽 1,王辉 1,孔刚 1
    2024, 49(21): 116-1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2
    摘要 ( )   PDF(3971KB) ( )  
    发动机出厂测试是验证其性能与可靠性的关键环节,面对种类繁多的接插件及其组装 需求,其测试线束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文章针对当前测试线束连接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了一种“主线+功能辅助线束”的组合线束架构,通过对现有电控系 统针脚功能定义的梳理、接插件的整合链接,进行了线束连接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减少了 零件种类,实现了通用性和互换性;借助于高辨识度的线束编码管理,确保了线束路径清晰, 简化了装配工人的识别过程,降低了误操作风险。测试结果过表明,该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 发动机台架测试中接插件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升了信号传输稳定性,为发动机测试领域 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同时有利于减少升级维护成本,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与 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维修
    秦 EV 轿车无钥匙启动失效故障诊断与排除
    王征
    2024, 49(21): 122-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3
    摘要 ( )   PDF(1814KB) (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升高,售后维修的压力随之增大。文章以比亚迪秦 EV 为例,阐述了无钥匙进入系统和无钥匙启动的工作原理,引入秦 EV 无钥匙启动系统组合故 障案例,在诊断过程中,从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分析、维修资料查阅、诊断测试、故障机理 五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组合故障的排除过程。结果表明,该诊断思路能够快速排除故障,提 高效率,可为职业院校师生和售后维修从业人员在维修教学过程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变速器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杜彦君
    2024, 49(21): 127-1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4
    摘要 ( )   PDF(2582KB) ( )  
    汽车变速器是车辆动力传输的关键部件,其正常运行对于汽车的性能和驾驶安全至关 重要。然而,由于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操作不当以及设计制造缺陷等原因,变速器常常会出 现各种故障。文章介绍了汽车变速器中应用广泛的手动变速器和综合式变速器这两种变速器, 从各自的结构特点、优缺点及常见故障现象展开论述,分析了故障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 故障排除方法,以保证变速器性能,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为汽车维修技 术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轨道交通通信线上线下一体化混合式教学 设计与实践
    孙慧玉,顾新艳,罗绍新,郑堃,梁苑
    2024, 49(21): 131-13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5
    摘要 ( )   PDF(1164KB) (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线上线下一体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高校课程创新发展的新视点。文章旨在对轨道交通通信课程的现状和 存在问题进行学情分析,探索“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线上”多维度多阶段混合 式教学模式,构建新型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实现知识“准备-提升-巩固”的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线上线下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可以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切实可行的混合式教学 设计和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海外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
    张甲瑞 1,苏航 2,耿飞 4
    2024, 49(21): 136-1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6
    摘要 ( )   PDF(1213KB) ( )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爆发式增长,全国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23 年汽车出口数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随之而来的是海外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缺口出现,与此 同时暴露出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教育标准和教学资源等匮乏的问题。文章以重庆工商职业学 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泰国留学生教学为例,分析面向海外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开发必 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适合留学生教学的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体系和虚仿课程资源 开发的新模式。结合学情进行虚实协同教学设计,解决同类院校面向海外的虚仿实训资源开 发和应用问题,助力推动全国职业教育专业标准、教学资源等海外落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力进阶式新能源汽车专业群实践教学研究
    缑辉
    2024, 49(21): 141-1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7
    摘要 ( )   PDF(952KB) ( )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智能化、电动化等多技术 路线协同并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愈加紧迫。高职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发挥着基础作 用,文章提出的“学中做、做中训、训中研、研中创”能力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能较好地 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明晰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 容、完善考核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师资队伍等,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核心技术水 平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X 证书制度下汽车底盘检测技术课证融通 教学改革研究
    苏仕见,陈保帆,周欢
    2024, 49(21): 145-14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8
    摘要 ( )   PDF(1135KB) ( )  
    1+X 证书制度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 合作、推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汽车底盘检测技术课程为例, 分析了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方案,旨 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性,满足当下汽车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能源汽车概论 课程中的应用
    张超
    2024, 49(21): 149-1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29
    摘要 ( )   PDF(1345KB) ( )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掌握前沿 技术的重要途径。目前职业教育过程中,仍有不少学校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标准不 合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以新 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为例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关键特征和主要优势,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特点和要求,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 段和准备、独学、交流、讲授、讨论与对话、总结提升六个环节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 际应用。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探索
    戴琳琳
    2024, 49(21): 155-15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30
    摘要 ( )   PDF(1132KB) ( )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是高校课程思政当前面临的重要 挑战。文章以新能源汽车概论实际课程教学为对象,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进课程的建设途径。在充分考虑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提炼了与新能源汽车关系密切的 思政要素。以基于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成果导向的逻辑,设计了一种以教师引领、学生深 入参与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准备、课中融入、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协同配合,有效提 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效果。最后结合案例, 展示了这一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重型卡车的发展趋势探讨
    王晓龙,冯世荣
    2024, 49(21): 159-16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21.031
    摘要 ( )   PDF(2197KB) ( )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重型卡车的销量也迎来了高速发展,但是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 的状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个主机厂为了生存抢占市场份额,对用户和市场的响 应越来越快,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文章通过对市场的现状阐述,分析和讨论了 目前的重型卡车的配置,介绍了由于汽车电子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整车的发展产生的巨 大影响和颠覆性变化。从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操控性等方面,提出 了重型卡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