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涡旋压缩机驱动轴承的力学特性分析
    袁梦丽 1,羊 玢*1,李安楠 1,高 峰 1,葛梦琪 1,雒朋康 2
    2024, 49(18): 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01
    摘要 ( )   PDF(1581KB) ( )  
    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电动涡旋压缩机在运行中受到气体力的干扰所引发的轴承磨损问题, 详细阐述了气体力对传动系统平衡状态的干扰,并剖析了振动对驱动轴承和整机性能所造成 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涡旋压缩机转子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三维建模软件 CATIA 和多 体动力学分析软件 ADAMS 分别建立了转子系统的三维机构模型和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特 定转速下的仿真分析,重点研究了驱动轴承受力情况,并通过设计研究,对相关部件进行参 数优化。研究结果显示,驱动轴承的受力呈现明显的大幅度周期性变化,特别是在 x 和 y 方 向上的受力较大,造成系统的二次不平衡。通过优化减小了可驱动轴承的受力,从而减小了 轴承的摩擦磨损,提高了其使用寿命,改善了涡旋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系统的振动和 噪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纯电动汽车电池快换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孙 骏,毕伟胜*,陈 璇,李智明,赵 岩
    2024, 49(18): 7-1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02
    摘要 ( )   PDF(5083KB) ( )  
    针对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的问题,研发了一个可快速、方便进行电池包更换的机械 式电池快换机构。文章运用 ANSYS Workbench 软件,建立了该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针对紧 急制动、转向和颠簸路面等工况进行了静态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静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 各部件在三种路况下的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屈服强度,满足强度设计要求。模态分析的结果 表明,三种外部激励所产生的频率与机构固有频率发生偏离,因此在行车时不会产生共振现 象。研究结果为电池快换机构的设计以及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毂电机螺旋通道流动沸腾散热的应用与分析
    王春亮,连晋毅,穆鑫茂,刘越茂,耿迪生
    2024, 49(18): 15-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03
    摘要 ( )   PDF(1322KB) ( )  
    为应对分布驱动式纯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的温升问题,文章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螺旋通道 流动沸腾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并运用 Fluent 软件对其散热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选取 10 kW 的永磁同步轮毂电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轮毂电机在峰值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对冷却液为 R134a 的螺旋通道流动沸腾散热与水冷散热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以流速和沸点为变量,对 螺旋通道流动沸腾散热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螺旋通道流动沸腾散热效果与流速呈 正相关,与沸点呈负相关的关系,当 R134a 的沸点控制在 8 ℃时,螺旋通道流动沸腾散热效 果要优于水冷散热,并且这种优势随着流速的增加变得更加明显。因此,采用新型散热方式 对降低轮毂电机温度、提高轮毂电机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磁式馈能减振器并联传统减振器阻尼 特性研究
    崔丹丹,尹 倩,李雅荣
    2024, 49(18): 21-2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04
    摘要 ( )   PDF(914KB) ( )  
    电磁馈能减振器单纯依靠电机提供阻尼力,一方面会出现电机功率过小导致阻尼力不 足,另一方面会出现电机功率过大从而导致成本无法控制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电 磁馈能减振器与传统减振器并联的方案,采用 Simulink 建立含有馈能系统的车辆仿真模型, 通过仿真分析车辆性能的优劣来确定电机功率及并联阻尼的大小,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供最 优的阻尼力,从而确保车辆性能良好。同时还提出了改进并联传统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方法, 在改善车辆性能的同时利用电机回收更多的能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 CAN 协议的自动驾驶车辆线控系统研究
    苏海东 1,张 武 1,曹 君 2
    2024, 49(18): 28-33,4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05
    摘要 ( )   PDF(3285KB) ( )  
    伴随着自动控制理念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线控技术在汽车领域开 始应用。文章旨在探索智能汽车底盘和线控技术的应用,通过对试验车辆的硬件系统进行创 新改装,包括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等关键部件的优化,同时集成特定传感器,通过 CANTest 软件解析信号帧数据变化规律,从而验证经硬件改造后试验车可以具备控制器局域网(CAN) 通信功能。本研究能够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实质性支持,对现有车辆进行线控改造及 通讯控制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远程诊断的信息安全设计与研究
    王 娜,刘 旭,胡琪雯,罗 浩,林慧雯
    2024, 49(18): 34-37,4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06
    摘要 ( )   PDF(859KB) ( )  
    智能汽车普遍采用远程诊断技术获取汽车运行状态信息,高效解决汽车故障。为了防 止黑客利用远程诊断系统中安全漏洞,进行非授权操作,威胁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基 于通用的远程诊断系统架构进行信息安全设计与研究。通过详细的安全威胁和风险分析,对 信息安全防护方案和关键技术(如身份认证、安全存储等)进行详细研究,并采取了有效实 施方案,通过再次核验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验证,可以大幅度提高远程诊断系统的防护能力, 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动力汽车智能巡航系统驾乘舒适性研究
    钟培文,周丹凤*
    2024, 49(18): 38-4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07
    摘要 ( )   PDF(1138KB) ( )  
    文章针对辅助驾驶自适应巡航功能纵向控制车辆减速时车辆行驶顿挫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上层控制器增加负扭矩请求判断逻辑来优化驾驶舒适性。车辆在跟车过程中纵向控制车 辆减速时前后方向的直线运动平顺性得到提升,从而达到主观驾驶感受平稳舒适,为后续车 型开发辅助驾驶自适应巡航功能调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车辆辅助驾驶功能以及性能 的优化和完善,智能驾驶的舒适性感知问题将会得到改善,智能驾驶技术将得到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分层优化策略的柴油机连杆优化设计
    平思亮 1,王 兴 1,白 羽 2
    2024, 49(18): 43-4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08
    摘要 ( )   PDF(1673KB) ( )  
    由于柴油机连杆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受力复杂,因此连杆优化一直面临着单目标、多约 束、多参数的优化问题,导致计算复杂、不易收敛。文中基于有限元法和结构优化理论,建 立了某柴油机连杆的仿真模型,分别采用分层优化方法和直接优化方法对该连杆进行了优化 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直接优化方法,分层优化方法每层目标函数收敛性较好, 计算效率提高 48%,优化后连杆减重 11.74%,最大应力下降 13.6%、最大变形降低 9%。研 究为发动机连杆设计及优化提出了新的思路,可为复杂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非线性仿生悬架的越野车辆平顺性研究
    戎超仁,宋 勇,李占龙,钱江宁,胡西安
    2024, 49(18): 50-5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09
    摘要 ( )   PDF(2389KB) ( )  
    针对越野车辆采用传统线性悬架越野行驶时平顺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双 菱形仿袋鼠腿悬架(下称仿生悬架)的车辆平顺性改善方案,研究了仿生悬架布置方案、弹 簧刚度比、车身偏频比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仿生悬架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刚度 特性,随着弹簧刚度比的增大,其非线性刚度特性增强。2)相较于其他布置方案,前后轴均 采用仿生悬架的整车平顺性最优。3)路面较差时,仿生悬架刚度比越大,整车平顺性越好; 随着前后轴仿生悬架静挠度比的减小,车身垂向振动与俯仰振动均降低。上述结果表明,采 用非线性仿生悬架的越野车辆表现出良好的平顺性,验证了所提仿生悬架研究思路的正确性 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教学专用汽车中控门锁控制器的开发设计
    姜 化,张春召,周沛丽,钟 原
    2024, 49(18): 56-601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0
    摘要 ( )   PDF(1148KB) ( )  
    为了解决现有汽车防盗与中控门锁教学实训台架易烧坏元件、维修困难等问题,文章 开发设计了一种新的教学专用汽车中控门锁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控制通电时间、增加短路 保护及报警指示电路,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通过逐步改进电路设计,科学论证技 术难点,并实现了自动触发、短路保护及报警指示功能。该设计成本低、功能强大且易于维 护,对提高教学效果和降低教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款车型的前保横梁设计研究
    鹿 涛,宋永乐,佟 林
    2024, 49(18): 61-6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1
    摘要 ( )   PDF(1932KB) ( )  
    当代社会大家对于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关于汽车的安全碰撞性能,也成为顾客购车 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前保横梁为涉及整车安全的部件,在设计时要确保低速碰撞时,能充分 吸收碰撞能量,保证前端各电器元件及主要零部件的功能正常。因此,文章总结低速碰撞的 要求及特点,归纳前保横梁的设计关键要素。结合某车型开发案例,对前保横梁进行轻量化 及安全的优化设计,也为后续车型的前保横梁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EasyDL 图像识别和 SLAM 定位的增强 现实车书研究
    董贇瑜
    2024, 49(18): 65-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2
    摘要 ( )   PDF(6829KB) ( )  
    目前汽车使用说明书存在文字内容繁琐、检索困难、专业性强、不易理解、使用频率 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 EasyDL 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再通过 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将识别后的图标信息实时定位在图标侧。该方法可用于对全 车字符、几何、零件进行精准识别,并在交互设备上以空间三维方式映射出识别到的内容。 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所述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识别效率高、显示直观、易于 理解等特点,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卫车旋转喷杆喷嘴射流技术分析
    刘 洋,程小建,樊超杰
    2024, 49(18): 70-7415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3
    摘要 ( )   PDF(2097KB) ( )  
    深度保洁车是近年来市场较受欢迎的一种道路保洁环卫车,其核心部件是旋转喷杆喷 嘴。文章对深度保洁车的旋转喷杆喷嘴进行分析,相比传统洗扫车的直线喷杆喷嘴,旋转喷 杆喷嘴能够有效消除梳子印,有着更好的清洗效果。不足之处是作业车速较慢,因为旋转喷 杆转速与车速存在对应关系,当转速低于车速对应的临界值地面就会出现螺旋线,影响清洗 效果。同时对比主动旋转与自旋转的清洗效果,以及对旋转双喷杆喷嘴和旋转三喷杆喷嘴的 运动分析,为设计深度保洁车旋转喷杆喷嘴提供更好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基于三维流动的弯管模型的建立及流场分析
    孟 杰 1,郭嘉璇 2,马孝昌 2,韩斌慧 3
    2024, 49(18): 75-8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4
    摘要 ( )   PDF(4176KB) ( )  
    排气歧管是发动机的必要零部件之一,对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对排气歧 管的弯曲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弯管内气体流动的理论模型,利用 FLUENT 软件对弯管内气 体流动状况进行了仿真,然后对两种弯曲管道(90°-56°管和 90°-90°管)中的气体进行 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90°-90°管道内的气体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流线分布更为均匀, 流动分离面积和涡流相对较小,速度均匀系数更接近于 1,对柴油机进气的影响较小,柴油 机的动力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Workbench 货车驱动桥壳多工况受力分析
    吕兴栋,郑明辉
    2024, 49(18): 82-8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5
    摘要 ( )   PDF(1442KB) ( )  
    驱动桥是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和承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某型货车驱动桥壳为 研究对象,运用 UG 建立三维模型,针对货车行驶过程中的最大垂向力工况、最大牵引力工 况、最大制动力工况及最大侧向力工况进行仿真受力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驱动桥壳的受力 状况。运用 Workbench 对四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添加材料属性、进行网格划分、施加 合理的边界条件,分别得到相应工况下的最大等效应力及最大变形量。通过对四种工况分析 与对比得出,最大制动力工况及最大侧向力工况下应力较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两种工况 的受力;侧向力工况下变形最大,驱动桥壳容易发生应力破坏的位置为半轴套筒及弹簧固定 座与桥壳本体连接位置,应对这两位置进行合理布置,研究结果为驱动桥壳的设计提供了参 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联网大数据在汽车可靠性试验领域应用探索
    卢海波,陈成峰,陈春燕
    2024, 49(18): 87-9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6
    摘要 ( )   PDF(1332KB) ( )  
    车辆可靠性试验是汽车开发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其试验规范的合理性对车辆的成本与 耐久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具备车联网功能的汽车大规模推广,使得获取准确的大样本实 际用户数据成为可能。而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挖掘能力上的优异表现,为其在车辆可靠性试验 规范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文章介绍了运用车联网大数据在车辆可靠性试验规范开 发领域的五种应用探索:用户行为特性分析、车辆部件操作次数统计、用户道路类型比例预 测、用户驾驶风格识别、用户工况制定,涵盖了整车道路和台架可靠性试验,为其试验规范 的合理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制动分析及试验检测
    刘 杏,王昉颢
    2024, 49(18): 92-9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7
    摘要 ( )   PDF(1588KB) ( )  
    车辆制动装置作为车辆主动安全中最重要的部件系统,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中车内、 外人员及财产的安全,具体体现在车辆制动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方面。为明确影响车辆制动 的各种因素,以便明晰提高车辆制动性能的方法,文章通过车辆制动的效能、恒定性和稳定 性三个评价指标分析车辆制动性能,以及对各种路面下制动试验测试数据的对比研究,阐述 制动性能提升关键点及电子控制系统在车辆制动中的应用,提升车辆制动性能,从而降低道 路行驶的安全事故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门盖冲压外板翻边高度测量计算方法研究
    朱晓波,曾 忞
    2024, 49(18): 97-10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8
    摘要 ( )   PDF(1169KB) ( )  
    门盖的冲压外板翻边高度直接影响着门盖总成包边后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在生产 中,必须精确测量翻边高度,以确保产品质量。文章总结了目前采用的手工测量、按切边测 量和按距离测量三种翻边高度测量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工艺重新定义了翻边高度, 并建立了新的数学计算方法。通过利用 ATOS Scanbox 光学测量设备,实现了该方法并得到准 确的翻边高度测量和计算结果。同时通过对 ATOS 测量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该方法计 算过程的自动化。新的翻边高度计算方法不但实现翻边高度的准确测量,且相较于手工测量, 在新车型项目期间可节约人工工时 200 h,提升了质量优化的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车型钢板弹簧纵向受力工况分析
    万海桥
    2024, 49(18): 102-10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19
    摘要 ( )   PDF(1163KB) ( )  
    在商用车悬架中,钢板弹簧是应用最广泛的弹性元件,在日常设计中,开发人员往往 更关注垂直载荷对钢板弹簧的影响,而忽视了极限工况中纵向冲击对钢板弹簧的影响。文章 通过实例,分析车辆在受到纵向加速度时钢板弹簧的纵向受力,并计算其强度,以及钢板弹 簧在纵向扭曲工况下的设计注意事项。在日常设计中,针对钢板弹簧在垂直工况的设计应力 在 400~500 MPa,但纵扭工况下,从结果可以看出,前簧的应力达到了 510.2 MPa,比垂直 工况下的应力还大,因此,其纵向受力所产生的应力不应被忽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非公路宽体矿车驱动桥桥壳开裂故障分析 及应用研究
    刘 琪,罗沭东,朱 康,周博阳,付浩翔,郭起源
    2024, 49(18): 106-10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0
    摘要 ( )   PDF(1617KB) ( )  
    某非公路宽体矿用车在内蒙古煤矿刚使用一年,就出现多例驱动桥桥壳开裂和漏油故 障,且故障形式、时间高度统一。为解决桥壳开裂故障问题,根据跟车调研实际工况,并应 用仿真分析软件,结合矿区使用工况特征,建立真实的分析验证模型,对故障驱动桥桥壳进 行故障复现分析,确定驱动桥桥壳开裂及漏油的根本原因。据此为驱动桥桥壳的开裂及漏油 提出改进建议及优化方案,使得改进后的桥壳再投入该矿区进行验证。使用两年后,再未出 现桥壳开裂漏油故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轻卡前保险杠开裂问题原因分析及优化
    王中昊,刘红梅,许兆运,宋旭建
    2024, 49(18): 110-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1
    摘要 ( )   PDF(1924KB) ( )  
    针对某轻卡前保险杠在耐久试验中出现的开裂问题,文章从结构模态、强度以及振动 疲劳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基于频域振动疲劳的基本原理及振动疲劳载荷定义方法,建立扭 振疲劳仿真分析模型并识别失效原因,结果显示风险区域与实车一致。同时,针对风险位置 完成结构优化并通过实车验证,说明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解决轻卡底盘悬挂结构件类似问 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耦合辊轮转速对超薄壁环件滚压成形壁厚影响
    吴新洲 1,史明智 2,吴庆捷*2,赵刚要 2,吴 涛 1
    2024, 49(18): 116-1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2
    摘要 ( )   PDF(3776KB) ( )  
    文章结合仿真分析和实际的试验验证,研究了驱动以及导向辊轮在不同转速耦合时对 超薄壁环件的壁厚影响,结果表明,壁厚平均减薄率随驱动辊转速的增大而不断增大。然而 在耦合双辊时,驱动辊转速为 0.2 rad/s,耦合导向辊为 0.2 rad/s 时为最优加工参数。在中速区 间加工时,导向辊转速的提升可一定程度促使环件壁厚减薄率下降,过高或过低的导向辊转 速均会导致材料壁厚减薄率上升。该项研究揭示的辊轮转速耦合效应对于环件壁厚减薄率的 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改善金属密封圈的加工流畅性、厚度一致性,对汽车排气系统等 相关领域的密封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涂装车身流挂效果质量改进分析
    杨建康,李继飞,袁庆柱,郭平生
    2024, 49(18): 122-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3
    摘要 ( )   PDF(1598KB) ( )  
    文章基于南京恒天领锐某试制车型在涂装车间面漆过程中产生的流挂问题,结合现场 实际作业情况,从流挂产生原理、产线设备状况、工艺路线制定、员工作业手法、油漆材料 判定等方面系统分析并通过工艺验证,确定关于车身流挂的改进方案。而且该方案在实际应 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简要分析了相关影响车身油漆质量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期 望对后期油漆涂装精益制造起到指导及参考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蚌式前盖制造工艺研究
    张 琦,王立影,衣统帅
    2024, 49(18): 127-1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4
    摘要 ( )   PDF(2357KB) ( )  
    汽车蚌式前盖设计外观简洁新颖已成为汽车造型设计亮点。蚌式前盖包覆面大,侧面 向下可延伸至轮眉,与传统前盖相比,零件成本有所提高,同时也影响了钣金总成的制造工 艺。文章介绍汽车蚌式前盖及其造型设计优势,分析影响制造工艺的设计因素,讨论钣金造 型 A 面设计角度、前盖与翼子板分缝位置对制造工艺的影响,并探讨了产品同步工程过程中 定量分析产品设计改进的方法,为汽车蚌式前盖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用超高强钢 V 形弯曲负回弹的 数值模拟分析
    赵显蒙,孙淑伟,李长青*,刘 坤,李 慧
    2024, 49(18): 131-13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5
    摘要 ( )   PDF(1629KB) ( )  
    为研究 1 000 MPa 超高强钢在 V 形弯曲中出现的负回弹现象,提升超高强钢冷弯成形 的回弹控制精度,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弯曲及回弹过程中的变形、应力、应变进行了分 析。研究发现,弯曲过程中试样直边部分会出现先弯曲后校平的现象,直边内侧出现拉应力 是导致负回弹的根本原因。在应力卸载后,试样圆角部分的回弹引起回弹角增大,直边部分 的回弹引起回弹角减小,两者叠加使回弹角可能出现正值或负值,弯曲半径减小会使超高强 钢更易出现负回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换产在生产中的应用
    罗 严,何 鹏*,邓保锋,刘 启
    2024, 49(18): 136-1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6
    摘要 ( )   PDF(1067KB) ( )  
    随着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定制化程度提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方式逐渐取代了大批量生产方式,所以企业必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故快速换产已成为 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分析 HD 公司自动化线体换产作业过程,使用影像分析法、 头脑风暴法、ECRS 分析法等相关工业工程思想和方法对其换产过程进行优化改进并标准化, 缩短线体换产时间,最终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体现了工业工程技术应用在机械制造业的巨 大潜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项目式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以汽车动力系统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
    金建交 1,张晨韵 2
    2024, 49(18): 141-1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7
    摘要 ( )   PDF(1217KB) ( )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项目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了 有效路径。文章对项目式教学在高职汽车动力系统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在教学设计时,参考市场上多元化动力系统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将课程模块化设 计为 1 个大项目(多元汽车动力系统构造差异及程序化维修维护),贯穿所有章节知识点,在 实施完整的综合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技术水平,以实现理实深度融合,同时结合汽 车类专业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提升汽车类课程思政育人成效。通 过两个平行班的教学对比发现,采用项目式教学的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群的数字化建设研究
    姚胜华
    2024, 49(18): 146-14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8
    摘要 ( )   PDF(959KB) ( )  
    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 专业负责人需要对专业课程群进行不断建设,通过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本科专业的理论 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将科研项目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培养适 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级人才。专业课程群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团队及负责人,新 能源汽车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需要持续进行,课程群改革实践证明,数字化技术有利于培 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加强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群的数字化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底层设计课程实践探索
    曹天义,张晨韵
    2024, 49(18): 150-15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29
    摘要 ( )   PDF(1009KB) ( )  
    作为一门紧扣汽车强国竞争的新课程,智能网联汽车底层设计可以打造为培育爱国情 怀和创新意识的有利阵地。文章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线上 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双元三段融合模式,培养学习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精 心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新一代爱国“汽车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结构综合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刘振博
    2024, 49(18): 154-15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30
    摘要 ( )   PDF(1467KB) ( )  
    为了适应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让学生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分 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文章将项目教学法与汽车结构综合实验 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奔驰发动机工厂的装配工艺,将发动机装配工艺分解成多个项目任务。 此方法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动机拆装实验项目教学任务的完成,培养车辆工程专 业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为其他的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新实践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新的教 学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对专业课程改革影响研究
    孙晓军,申彩英,张丽萍,庞华廷,刘立东
    2024, 49(18): 158-1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31
    摘要 ( )   PDF(1088KB) ( )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政策导向的调整,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教育课程亦 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文章首先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导向。其次,探 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特点以及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需求,并论证了 针对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领域和改革方案,以培养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 才为目标。最后,总结了课程改革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期望培养出能 够适应这一新领域需求的工程师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立德树人的汽车构造课程典型思政 案例设计应用
    孙悦超,李 曼,邱 志,廖 聪
    2024, 49(18): 162-16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32
    摘要 ( )   PDF(1000KB) ( )  
    教师作为学生能否“成人”和可否“成才”的传道授业者,对育人育才质量起着决定 性作用。因此,根据汽车构造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内容=知识点+典型案例”相 结合的办法,把课程知识点与实际案例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并根据案例实际情况将人生观、 价值观等德育元素融入到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 的同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三全育人思想的熏陶,真正实现教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 的双重作用,在提高育人育才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综合教育能力,对课程建设和 专业发展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现状和趋势
    张 弘,武亚恒*,刘沛文,董宜平
    2024, 49(18): 166-1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33
    摘要 ( )   PDF(1084KB) ( )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智能座舱已不能满足对汽车智能化的需 求,各大主机厂已逐步开展对液晶仪表、信息娱乐、显示屏等座舱功能进行整合与升级,以 期探索更加平安、智能、舒适的出行方式。文章通过对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主要 车企装载智能座舱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智能座舱五大方面主要发展趋势,包括增强 抬头显示赋能驾驶全新视觉体验、丰富的座舱功能和信息仍需以行程安全为前提、如然空调 系统和零重力座椅将赋能座舱全新升级、人车多模态交互将赋能座舱无感体验、人工智能生 成内容(AIGC)技术将赋能座舱场景不断升级,为用户带来舒适、便捷和安全的驾乘体验, 以期对智能座舱产业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货车二类底盘运输模式分析
    邢 磊 1,亢一晨 2,王昉颢 3,张志达 3,陈 莉 3
    2024, 49(18): 170-17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8.034
    摘要 ( )   PDF(1994KB) ( )  
    大型、不可拆卸的货车二类底盘的各运输模式存在违反标准法规的现象,给道路交通 带来安全隐患。为规范运输模式,降低道路安全隐患,文章主要从二类底盘的运输现状、经 济性、安全性和法规符合性等方面分析不同运输类型的特点,进一步阐述了制定货车二类底 盘运输专用运输车标准的重要性。文章旨在为二类底盘运输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运输 效率的提升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