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高速电机系统测试台架设计与应用
    胡镱镡 1,陈章磊 1,雍哲 1,蒋科军 1*,顾俊贤 2
    2025, 50(19): 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01
    摘要 ( )   PDF(1681KB) ( )  
    因传统电机测试台架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高速电机的测速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新能 源电驱动系统测试台架,其包含电力测功机、电池模拟器、冷却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以及上位机控制系统等关键组件,用永磁同步电机替代了传统测试台架使用的三相异步交流 电机作为测功机,采用了高精度的奇石乐转速转矩传感器,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台架测试系统。 该系统能够全面、精确地检测新能源汽车高速电机的能效、动力性能、热稳定性和散热性能 等关键指标,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机构优化与性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邹佩佩 1,任佳伟 2
    2025, 50(19): 7-1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02
    摘要 ( )   PDF(1174KB) ( )  
    能量管理策略的设计在燃料电池汽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部件的使用寿命和 车辆的燃料经济性能。文章针对某燃料电池公交车,以保证车辆动力性和维持荷电状态(SOC) 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降低燃料消耗成本为优化目标,在统计实车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需求 功率马尔可夫模型,提出了一种随机动态规划的能量管理策略,获得了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 之间的功率分配控制规则。仿真结果表明,随机动态规划策略能使 SOC 维持在约束的范围内, 且百公里等效氢耗比原车策略降低 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电机噪声的主动声品质控制方法
    赵训,崔怀峰*,崔淮,方信
    2025, 50(19): 14-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03
    摘要 ( )   PDF(1007KB) ( )  
    针对电动汽车电机噪声的心理声学烦恼度(PA)优化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 主动噪声控制(ANC)与主动声品质控制(ASQC)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以烦恼度为控制目 标,以电机主导阶次谐波噪声分量为输入信号,通过构建 PA 检测器提取噪声的心理声学特征, 并结合带有动态步长调节机制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对烦恼度因子进行迭代优化。仿真与实车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车内电机噪声烦恼度,最大降幅达 95.4%,显著提升了 纯电动汽车的声品质与乘坐舒适性,为整车声学性能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2 m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设计与仿真分析
    汪海涛,王雨,刘宵男
    2025, 50(19): 21-25,8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04
    摘要 ( )   PDF(1301KB) ( )  
    针对上下学高峰交通拥堵、接送学生车辆过多的现实问题,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提供高 效便捷的通学新方案,文章开展 12 m 纯电动通学客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围绕整车 动力性、经济性等核心性能要求,以动力电池为核心动力源,完成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关 键部件的参数匹配计算,确定最优参数组合,进而构建高能效的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总成及配 套控制策略。依据 AVL_Cruise 软件仿真规范,搭建该 12 m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与操控系统 的仿真模型,对动力系统总成的动力性、经济性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实车性能设计 参数展开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动力系统参数匹配方案能够充分满足车辆实际运行 的性能需求,为缓解通学交通压力、优化通学出行模式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电驱桥能量分配策略研究
    张明
    2025, 50(19): 26-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05
    摘要 ( )   PDF(988KB) ( )  
    在电动汽车领域,单挡与多挡双电机电驱桥架构对提升车辆性能有一定潜力,但能耗 优化问题突出。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电机效率实时估计与动态扭矩分配策略。 电机运行易受传感器测量、内部电磁等噪声干扰,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作为高效状态 估计算法,能融合含噪测量数据,精准提取电机运行状态信息。通过构建电机效率-转速-扭矩 的扩展卡尔曼滤波观测模型,可在线精确估算双电机效率特性。结合动态规划算法,以系统 效率最优为目标分配双电机扭矩。实车道路试验显示,该策略相较于等比例分配策略,电耗 节能达 3.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CNN-LSTM 融合模型的动力电池 健康状态精准评价研究
    柯胜蓝,李丹*,吕亚帆
    2025, 50(19): 31-3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06
    摘要 ( )   PDF(2003KB) ( )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依赖精准的电池健康状态(SOH)评价,但现有方法存在依赖单一 特征、忽略时序动态变化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的卷积 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融合模型,通过工业 CT 影像提取电芯内部三维结 构特征,结合 CNN-LSTM 融合模型同步建模空间特征与时序退化规律,实现 SOH 的精准预 测。实验表明,该方法的均方误差(MSE)为 0.033,较传统内阻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 法,平均绝对误差(MAE)低超 30%(从 0.038 降至 0.026),且在不同 SOH 区间(40%~100%) 的预测误差率均低于 4.2%。该研究为梯次利用电池筛选提供了高精度工具,并推动新能源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 MATLAB 的智能小车路径识别 及其算法优化
    潘俊霖,邱健斌*,许瑞
    2025, 50(19): 37-4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07
    摘要 ( )   PDF(1119KB) ( )  
    针对智能小车在复杂道路环境中存在的感知图像处理精度不足与路径识别抗干扰能力 较差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融合大津法、八邻域边界追踪算法及中值滤波的多级优化方法, 并通过 MATLAB 仿真验证方案有效性。所提方法通过三级处理机制实现系统性改进:采用动 态阈值调整的原始大津法提升复杂光照下的图像分割精度,利用八邻域边界追踪算法对路径 轮廓特征进行提取,结合中值滤波实现路径拓扑优化和噪声抑制,提升系统整体的抗干扰能 力。实验表明,该方法使路径坐标标准差降低约 50%,在提升图像处理精度的同时也显著强 化了路径识别的鲁棒性,进而提高了智能小车的循迹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DeepSeek 的车辆 EDR 数据解析 ——以一起智能汽车事故为例
    徐浩 1,谭正平 1,2,3*,赵博闻 1,文岩松 1,王茜 1
    2025, 50(19): 43-4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08
    摘要 ( )   PDF(2011KB) ( )  
    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且交通事故频发,使得事故分析成为保障交通安全的重 要环节,其中事件数据记录(EDR)系统的数据解析更是至关重要。为缓解传统人工分析时 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以肇事车的部分 EDR 表格数据为样本,基于 DeepSeek 模型,采 用“主任务-子任务-微任务”的提示方式,结合气囊状态、车辆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对事 故过程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对通过速度、加速度变化点、驾驶员操作和车辆各系统数据, 明确行驶状态变化因素。结果显示,车辆从初始约 60 km/h 加速至 180 km/h 后发生碰撞,依 次碰撞时速分别为 171、122、71 km/h。事故前自适应巡航(ACC)激活,驾驶员全程误踩加 速踏板,事故中几乎未制动。该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了 DeepSeek 技术在 EDR 数据解析中 的可行性,可为后续更具体分析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 CORDIC 算法实现 FOC 控制的硬件 加速器设计
    张操 1,关忠旭 2,包呼日查 2,李林男 2,石刚 2
    2025, 50(19): 50-5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09
    摘要 ( )   PDF(3454KB) ( )  
    Cortex-M 架构围绕低功耗、实时控制的概念而设计,其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非常轻量级 的软件层来紧密耦合地控制 I/O 和外围设备。然而这种架构对于处理大量数据的任务并不理 想,由于电机控制算法的复杂性增加,对本地数据分析的计算性能要求也在增长,这对 Cortex-M 架构的微控制单元(MCU)带来了一些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设计出一款新 型硬件加速器,利用 CORDIC 算法的简单高效性实现高精度的三角函数运算,并用硬件化模 块实现磁场定向控制(FOC)的整个控制流程,完成一次 FOC 运算过程的最大延时为 264.5 ns。 这大幅减少了信号处理算法的运行时间和能量消耗,新加速器模块将为用户提供更精确、更 复杂的运行算法,同时保持能源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故障类型研究
    罗峰,张洁,叶尔达那·包拉提别克
    2025, 50(19): 58-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0
    摘要 ( )   PDF(2188KB) ( )  
    近年来,液化天然气(LNG)重型卡车发展较为迅速。LNG 气瓶作为 LNG 重型卡车 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对车辆运行效率影响较大。文章通过研究 LNG 气瓶实际使用中的故障 案例,分析常见的真空失效、安全阀及增压阀功能失效等故障,确定不同的失效模式产生的 原因,并从结构设计、工艺提升等方面制定了改进措施,以避免故障的产生,提高 LNG 气瓶 使用的可靠性,进而提升车辆运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特征识别的汽车仪表板建模方法研究
    童少尉 1,马祥磊 1,王辉 2*,邱星辉 2
    2025, 50(19): 62-6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1
    摘要 ( )   PDF(2035KB) ( )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仪表板设计面临效率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文章提出一种基 于 YOLOv8 算法的汽车仪表板特征识别与快速建模方法,旨在结合历史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在 仪表板设计初期进行快速原型设计,缩短整体设计周期,提升设计效率。首先,针对现有设 计流程的复杂性,通过造型面与断面生成技术构建仪表板基面;其次,利用 YOLOv8 算法高 效识别仪表板骨架的关键特征,在保证高准确率的同时显著提升识别速度;最后,基于识别 结果调用匹配的特征模块,并将其与基面模型集成,快速生成符合设计需求的仪表板原型。 实验结果表明,训练的特征识别模型准确率和召回率可达到 0.75 和 0.74,mAP@0.5 和 mAP@0.5:0.95 稳定在 0.82 和 0.6 附近。基于识别模型进行仪表板的快速原型设计不仅能提升 设计效率,同时确保了设计的准确性与创新性,为汽车仪表板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挠性软管技术在排气系统中的应用
    王文娟,徐文亮
    2025, 50(19): 68-71,10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2
    摘要 ( )   PDF(2905KB) ( )  
    汽车零部件中的挠性软管是吸收发动机振动的重要部件,行业内结构多样,性能及价 格差异较大,且不同结构在商用车、乘用车、矿山车辆等非道路运输车辆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文章主要介绍当前整车行业内排气金属挠性软管的主流结构类型,简要分析多种不同方案的 使用特性及其适用范围,明确不同结构挠性软管的适配场景各有侧重,为各类车辆排气系统 的零部件设计提供实用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大数据可视化的重型卡车开发问题 管控效率提升
    彭思淇,张攀,李成林,刘豪,曹帅
    2025, 50(19): 72-7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3
    摘要 ( )   PDF(1089KB) ( )  
    重型卡车产品开发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过程中问题管控效率直接影响项目开发 周期。传统的问题管理和开发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和线下操作,难以实现信息化协同管控,且 缺乏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导致效率低下和决策科学性不足。文章提出一种采用信息化手段, 用于对重型卡车开发过程中问题的反馈、分解与关闭进行全流程管理,并将开发问题关闭情 况与项目进展进行关联。基于大数据可视化的模式,对开发问题进行按类别统计、筛选、预 警及拖期,将复杂的数据集以直观的图形或图像形式展现出来,简化数据分析的过程,提升 开发问题管控效率,为研发组织决策及项目开发效率及阀门评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基于扭矩与摩擦系数测试的工装螺栓 复用性分析
    王浩阳,王苏谦,董巍巍
    2025, 50(19): 78-80,13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4
    摘要 ( )   PDF(3422KB) ( )  
    某汽车生产线发动机装配工位使用的工装螺栓,仅使用一次便丢弃,造成大量成本浪 费。为验证该工位螺栓重复使用的可行性,分别取全新螺栓及反复拧紧 3 次、5 次、10 次的 螺栓分组进行摩擦系数测试和扭矩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螺栓的端面摩擦系数和螺纹副摩擦 系数以及总摩擦系数会随着其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上升,重复使用 3 次时仍在标准范围内,重 复使用 5 次时即超出标准要求,最终确定该工位螺栓最多可以重复使用 3 次,有效降低了生 产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用车工作液自动加注系统的应用实践
    赵贺宇,屠常凯,张花花,张煊,燕林海
    2025, 50(19): 81-8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5
    摘要 ( )   PDF(4150KB) ( )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客户定制化需求的不断增强,产品生产周期不断压缩,汽 车制造工艺复杂度不断提升,加之汽车零件种类众多,复杂的工艺对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 流作业提出了更大挑战。文章从工作液加注方式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角度,详细阐述商 用车制造过程中工作液自动加注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实施步骤,并且从商用车生产 的实际案例分析,突出反映自动加注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注精度和节约人工成本等 方面的显著效果。通过人工加注与自动加注系统的对比,工作液的加注误差控制可以在±2% 以内,加注时间可减少 38%以上,加注精度可达到 98%以上,整车故障率降低 70%。自动加 注系统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商用车制造过程中工作液加注的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智能化转 型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车身自动装配中自攻螺钉的拧紧失效 及原因分析
    邹尚博,郭东栋,刘少印,何林玥,姜宗睿,孔德群
    2025, 50(19): 87-9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6
    摘要 ( )   PDF(3702KB) ( )  
    自攻螺钉是一种不需要预先攻内螺纹的紧固件,在自攻螺钉拧入时通过自挤压形成螺 纹。文章针对生产过程中,自攻螺钉自动拧紧中频繁拧紧不到位、卡死、溢扣等失效问题, 结合实际生产拧紧设备及过程、螺钉的尺寸及螺牙缺陷分析。通过优化了拧紧枪的结构、拧 紧程序,一定程度上降低拧紧缺陷率;通过对螺钉加工方式以及螺牙的涂层成分进行分析, 确定了拧紧失效的根本原因,并对螺钉螺纹加工工艺改进。经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充分验证, 变更后的程序及改进后螺钉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并且几乎完全消除了拧紧过程的 工艺缺陷,提高了车身质量和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阻点焊强度预测模型优化技术分析
    赖志永 1,林妍敏 2,万小梦 1,王煜奎 3,黄倚轩 4
    2025, 50(19): 92-9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7
    摘要 ( )   PDF(1068KB) ( )  
    在汽车车身焊接过程中,电阻点焊的质量主要通过控制焊点能承受的拉剪力控制。但 是检测焊点能承受的拉剪力需要进行破坏性实验,不仅效率低、成本高,且产品件上的焊点 是无法进行此类破坏性的检验,只能用试片进行样本抽检或者通过超声波进行人工抽检。为 能实现实时在线监测焊点质量,文章设计了多种点焊强度的预测模型,对比各模型在调整拟 合优度(R 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等性能指标上的预测效果,最终选择了遗传算 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的 R 2、MAPE 分别达到了 0.992 8、2.292%,效果良好, 有助于汽车车身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产教融合视域下《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 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开发与实践
    黄锋 1,张华 2,沈夏威 1,范天赐 1,赵若愚 1,徐帅兵 1
    2025, 50(19): 97-10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8
    摘要 ( )   PDF(1975KB) ( )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下,工作手册式教材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关键着力点。在 产教融合“五金”建设与新“双高计划”背景下,文章针对《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教材 展开研究。通过剖析现有专业教材知识更新滞后、体例设计不合理、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 进而详述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实施过程:组建含院校、企业专家的多元编写团队;依岗位需 求确定内容,按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编排;设计“教、学、做”一体化体例,融入思政元素; 配套微课等数字化资源。教材出版应用后,获师生好评,教师“易教”,学生“易学”,还助 力教学竞赛获奖、证书通过率及就业率提升,为同类教材开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OBE 理念与数智赋能的汽车设计 课程重构探究
    陈肖媛,刘超,邢英
    2025, 50(19): 103-10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19
    摘要 ( )   PDF(1355KB) ( )  
    为响应国家战略对复合型车辆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 实施课程内容重构。文章聚焦传统教学体系痛点,通过构建“理论-产业-创新”三维知识模块 与数智化资源库,重塑课程内容架构;创新设计“双链三阶四进”教学模式,采用知识图谱 构建学习框架,实施“线上笔记驱动+线下项目驱动”混合策略,并建立课程思政与工程实践 深度融合机制。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专业素养-思政育人-数智赋能”三维协同育人路径,其理 论价值在于构建了智能时代工程教育的新型范式,实践价值体现为形成可推广的知行合一培 养方案,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机电协同”背景下车辆专业实验思政 实践探索
    李德震 1,柴艺 2,李明 1,陈晨 1,张玥 1
    2025, 50(19): 109-112,1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20
    摘要 ( )   PDF(1083KB) ( )  
    为了培养素质全面的汽车人才,在“光机电协同”的特色教学背景下,文章以车辆工 程的实验教学为载体,进行了思政实践探索。依托学院的专业优势,通过整合环境和硬件, 使四类实验室分别承担了覆盖本科教育全阶段的德育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位一体” 的创新型车辆实验平台。从能力和软件的角度出发,应用“多阶递进”的思政教学模式对课 程特色化整合,并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将德育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盟-产群”创新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侯朋朋
    2025, 50(19): 113-11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21
    摘要 ( )   PDF(1044KB) ( )  
    针对新能源汽车专业面临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庞杂、“双师型”教师培养不足以及 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等问题,山东交通技师学院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构建了“校盟-产 群”创新共同体。通过校企合作新模式优化教师考核机制,推动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同 时通过工龄前置等方式增强企业对优秀毕业生的吸引力。研究团队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 化的课程体系,开发了理虚实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并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行业调 研与实践专家访谈,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的课程内容。实践表明, 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强了校企合作的黏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 量。在课程建设方面,成功构建了涵盖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核心内容的课程体 系,开发了配套的校本教材、工作页、试题库、维修实操视频和动画等教学资源,形成了基 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虚实一体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平台,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 兴趣,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岗位需求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张翠青
    2025, 50(19): 118-12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22
    摘要 ( )   PDF(4435KB) ( )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匹配不上岗位能力需求、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兴趣、教 学评价方式不全面等问题,致使毕业生无法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文章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核心课程车身电气系统原理与诊断为例,基于“三难”问题,形成“校企协同、岗课融通” 教学范式。具体从制定“懂理善创、能诊会修”教学目标,构建“育匠心、铸匠术”课程思 政体系,实施“校企双元、虚练实修”教学策略和构建“三主体四方式三维度”评价体系四 方面实施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BE 理念下混合式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构建与应用 ——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
    吴玲
    2025, 50(19): 123-12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23
    摘要 ( )   PDF(1282KB) ( )  
    该研究针对混合式课程评价存在的系统性不足、主体单一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 (OBE)理念,创新构建由教师、学生、设计者及外部专家协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机制,提 出涵盖课程目标、设计、实施与效果四个维度的混合式课程综合评价体系。以汽车保险与理 赔课程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有效样本 53 份)采集数据验证体系有效性。结果显示,课程 目标、设计、实施与效果评价值均分依次为 4.63、4.59、4.65、4.60 分,综合评价值达 4.62 分(满分 5 分),课程目标明确性、教学方法多样性、学生满意度等核心指标获超 90%高评价。 研究表明,该体系可系统反映混合式课程质量,有效提升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职业价值观 塑造效果,且能为课程优化(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赋能机械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专利保护
    郑彬
    2025, 50(19): 128-13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24
    摘要 ( )   PDF(1168KB) ( )  
    为提升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对机械人才培养的赋能策略着重于创 新实践与专利保护。文章基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及科研项目等多种方 式,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举办专利讲座提升创新能力,开设专利选修课程培养专 利创新思维,高年级学生指导模式激发创新意识,从而增强学生专利创新与成果凝练转化能 力;通过重视技术创新挖掘创新潜能,使学生在创新设计与专利申请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还 增强了风险意识与专利保护能力。构建机械工程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合实践活 动与专利创新教育,促进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为行业培养具备创新精神 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测维修与故障诊断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杨咏馨
    2025, 50(19): 133-13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25
    摘要 ( )   PDF(1221KB) ( )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测维修与故障诊断课程中存在内容更新滞后、前沿技术 覆盖不足的问题,增强课程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开展了针对性 的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分析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的局限,明确了改革的现实需求。在此 基础上,文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维度实施改革:内容方面,引入无线充电、换电技 术及系统发展趋势等模块,增强课程的时代性与工程关联度;形式方面,设计了学生分组调 研展示、无线充电原理简化实验操作与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及 实践应用能力。教学效果验证结果显示,课程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掌握能 力与职业信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研究结果对相关课程提升前沿性、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与工程素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人才需求分析
    刘剑
    2025, 50(19): 138-1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26
    摘要 ( )   PDF(1351KB) ( )  
    近年来,随着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相关产业和行业涌现出与传统燃油车不同 的技术且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人才需求愈来愈旺盛。“产业人才需求大数据平台”可通过整 合多源数据、运用智能算法,实现人才供需的精准匹配。文章利用该数据平台,按照智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划分出全国约 6 630 家智能汽车典型企业,对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典型企业 人才需求的特征、行业分布及岗位画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企业对智能与新能源产业 人才在岗位学历、专业、工作年限、经验、能力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等维度存在不同要求, 汽车行业人才结合自身特点,力争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找到自身职业岗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双高”背景下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 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璐玮,代新雷
    2025, 50(19): 145-150,10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19.027
    摘要 ( )   PDF(1345KB) ( )  
    高水平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高水平专业建设的难点在于如何立足 产业需求,依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文章采用案例 研究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立足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新能源汽车 技术专业建设,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产教融合机制平台、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五金建设提质增效、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高职新 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新范式。研究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新生态建设实践, 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教学新生态的技术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