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茂美,孔晓林,牛雅丽,等.缸内直喷汽油机与高压
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对比[J].汽车实用技术,
2022,47(20):192-198.
[ 2 ] 李家琛,葛蕴珊,王浩浩,等.缸内直喷汽油车颗粒物
化学组分特征[J].环境科学,2022,43(12):5464-5469.
[ 3 ] 晁岳栋,王志望,胡轲,等.超稀薄燃烧汽油机试验及
测试循环研究[C]//2021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
集(3).北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1:13-16.
[ 4 ] 朱登豪,邓俊,李理光.稀薄燃烧结合高能点火对高压
缩比汽油机小负荷工况燃油经济性的影响[J].燃烧
科学与技术,2021,27(4):394-404.
[ 5 ] 徐凯,冯增铭,杨金兴,等.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多连杆
机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J].机械传动,2022,46(12):
161-168.
[ 6 ] 吴家杰.基于米勒循环的压缩比可变控制策略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22.
[ 7 ] 焦贺彬,李富强.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动态响
应与速度自动化控制[J].制造业自动化,2021,43(5):
63-66,143.
[ 8 ] 邹鹏.一种新型全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正向开发及
其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0.
[ 9 ] 张文杰,姚翠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节能控制器设
计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2(18):63-65.
[10] 吴铭良.汽车发动机生产制造的节能实践[J].节能与
环保,2022(7):39-41.
[11] 吕良.面向节能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建模与优
化控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