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数据驱动荷电状态估计
    刘建峰
    2025, 50(7): 1-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01
    摘要 ( )   PDF(1001KB) ( )  
    由于电池工作环境条件不断变化,估计荷电状态(SOC)面临一定挑战。准确的 SOC 估计不仅能有效防止电池过充和过放电,还能提供精确的续航预测,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文章采用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锂离子电池 SOC 估计方法。 首先,采用带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FFRLS)对电池模型的特征参数进行动态跟踪;其 次,将 EKF 算法结果作为训练数据输入至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最后,凭借 XGBoost 机器学习和预测的能力,结合 EKF 算法,实现电池 SOC 的高精度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文 章采用的组合算法在收敛性和精确度方面优于 EKF 和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此外,通过在不同 工况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 SOC 的精准估计,能够提供准确、稳定的 SOC 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MESim 的增程式电动轻卡能耗 仿真与优化
    高少俊 1,颜溯 1,高靖原 2,肖文龙 1
    2025, 50(7): 8-1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02
    摘要 ( )   PDF(1323KB) ( )  
    为了实现增程式汽车的电平衡及最佳能耗,需要对发动机启停与功率分配策略进行标 定与校核,但标定需要依赖于实车,无法满足前期设计阶段系统选型及能耗状态评估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通过 AMESim 物理模型与策略模型联合仿真的方法,实现了整车的 能耗预测及能量管理策略的虚拟标定与优化,满足了基于能耗目标的系统选型与控制策略开 发要求。文章以增程式电动轻卡为研究对象,以满足纯电续航及电平衡最佳油耗为目标,引 入了电量等级划分策略,通过基于电量等级的差异化能量控制策略设计,实现纯电续航、大 负荷动力性需求、电量维持能力等不同场景的能量管理需求,通过策略优化及实车验证,达 成了中国工况纯电续航大于 120 km 的目标,实现了按最佳经济线运行并达成电平衡的最佳油 耗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芯材料对霍尔电流传感器热效应的影响
    胡玄,洪任重,朱胜平,董文斌,郑华雄
    2025, 50(7): 15-1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03
    摘要 ( )   PDF(1142KB) ( )  
    磁芯损耗是磁芯发热最重要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对磁芯损耗的模型和机理进行研究, 文章首先概述了磁芯材料对霍尔电流传感器发热的影响,阐述了霍尔效应、霍尔电流传感器 的工作原理以及磁芯的损耗理论。其次基于含不同材料磁芯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仿真结果与温 升实验数据,发现非晶合金/纳米晶合金磁芯的温升效应显著低于硅钢磁芯,且越薄的磁芯叠 片厚度对磁芯和传感器的发热具有越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霍尔电 流传感器的磁芯选型与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 SOA 架构的智能座舱设计
    顾成东 1,李勇滔 1*,李含雁 2,张亚飞 3,郭威 1
    2025, 50(7): 19-2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04
    摘要 ( )   PDF(1337KB) ( )  
    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座舱系统的功能要求日益增加,传统架构下的紧耦 合设计难以满足高效扩展和资源优化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架构设计方法。文章提出 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智能座舱设计方案,实现高度模块化和灵活可扩展的车 载系统,其采用原子化服务设计,结合 SOA 架构,通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其在电子 控制单元(ECU)资源利用率方面的改进效果。实验结果表明,SOA 架构显著降低了导航和 媒体播放模块的 ECU 资源占用率,整体优化幅度达到 48.28%。因此,SOA 架构能够有效提 升智能座舱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灵活性,确保了智能座舱在复杂功能需求下的高效运 行,满足了智能化、互联化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贝塞尔曲线的重型商用车多车编队 局部轨迹规划
    冯凯,刘超,毛生发,薄涛,贾锦超
    2025, 50(7): 26-29,3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05
    摘要 ( )   PDF(1046KB) ( )  
    文章基于贝塞尔曲线的局部轨迹规划方法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重型 商用车编队行驶车辆场景下的局部路径规划,利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在数学上的平滑性和可调 整性。文章通过调整贝塞尔曲线的两个控制点,规划出平滑可行的跟车轨迹,实现了对车辆 行驶路径形状的准确控制,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路径规划策略。再将位置判断算法和轨迹 规划算法相结合,通过实车测试验证了该方法能够生成平滑且连续的局部跟随轨迹,有效提 升了编队车辆跟随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筛选体系和实证研究 ——以 S 市 P 地区为例
    车一平,薛凯*,刘思呈
    2025, 50(7): 30-3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06
    摘要 ( )   PDF(836KB) ( )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ICV)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根据行业趋势和地方特 色,筛选出适合区域重点发展的 ICV 细分领域成为地方政府的重点任务。文章聚焦 ICV 38 个细分领域,借鉴多个产业筛选经典方法理论,构建了一套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 ICV 筛选体 系,针对 S 市 P 地区 ICV 产业进行了筛选,最终为当地政府筛选出 15 个适合其发展的细分 产业,助力 S 市 P 地区 ICV 产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合注意力机制的细粒度车辆 分类识别研究
    尚亚博,贾得顺
    2025, 50(7): 35-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07
    摘要 ( )   PDF(3046KB) ( )  
    针对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中存在的两大挑战:一是区分性特征极其细微,难以准确捕 捉;二是难以有效定位图像中感兴趣的关键区域。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机制的细粒 度车辆分类识别模型,通过充分整合局部细节信息与全局上下文信息,显著提升了对细粒度 车辆类别的辨识能力。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注意力机制模型在斯坦福汽车(Stanford Cars)和网络汽车(Web-Cars)公开车辆数据集上分类准确度分别达到 94.2%和 88.0%,相较 于其他网络模型,该模型展现出更高的分类准确率和更强的泛化能力,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卷 积神经网络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驾驶分心检测方法综述
    崔同川,王晓庆,李永,李育隆,孙伟程
    2025, 50(7): 41-45,5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08
    摘要 ( )   PDF(778KB) ( )  
    随着车辆自动化和信息娱乐系统的发展,与驾驶分心相关的事故比例上升,因此,驾 驶分心已经成为重要且日益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了探究驾驶分心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文章 将驾驶分心检测方法总结为单类参数方法和多类参数融合方法,并进一步细分为侵入式检测 法、半侵入式检测法、非侵入式检测法,梳理了国内外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驾驶分 心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劣,预测了驾驶分心检测的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单类参数 方法的侵入式检测法的识别准确率高,对驾驶员侵入性大,更适用于模拟驾驶环境;半侵入 式检测法对驾驶员有一定侵入,影响较小、准确率较高,但具有事后性;多类参数融合方法 的侵入式检测法对驾驶员侵入性大,半侵入式检测识别准确率高、侵入性小,但具有事后性。 未来可能重点使用多类参数融合方法的半侵入式检测法识别分心,侧重复合分心识别研究, 开展精准识别分心类型的研究,建立不同分心程度的识别模型,确定识别指标的重要度,完 善识别模型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基于静态感知质量视角的新能源车分缝设计研究
    孙大鹏 1,黄千千 2
    2025, 50(7): 46-5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09
    摘要 ( )   PDF(5153KB) ( )  
    在竞争极度内卷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快速崛起。为了 在车型快速迭代的市场中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静态视觉感知质量,文章以某国产新能源车 外观造型为例,对影响车身外观静态感知质量的相关特征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分析影响车身 视觉质量感受的分缝和结构。通过分析对比竞品设计方案,利用 CATIA 软件进行断面分析和 标注,归纳典型断面方案,从“感知间隙、感知面差、外观美学”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进而总结相关设计经验和准则,提高车身造型的静态感知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NSYS Workbench 的铸铝飞轮壳 有限元分析
    李龙超 1,王会 2,葛锐 1*,辛雪军 1
    2025, 50(7): 53-5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0
    摘要 ( )   PDF(3205KB) ( )  
    飞轮壳是连接发动机与变速箱的重要零部件,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 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和发动机寿命。文章基于 ANSYS Workbench 在工程设计阶段对新开发的动 力系统铸铝飞轮壳进行模态分析、极限工况下的静强度分析以及日常服务工况下的疲劳分析, 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后期验证,可有效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降低研发费用,为飞轮壳 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Mecanum 轮的 AGV 全方位移动 平台运动仿真研究
    宁胜花 1,何基业 1,唐香蕉 2
    2025, 50(7): 59-6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1
    摘要 ( )   PDF(1945KB) ( )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自动导引车(AGV)全方位移动平台的设计与性能优 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旨在通过 SolidWorks 和 RecurDyn 软件分析 Mecanum 轮式 AGV 的 运动学特性及全方位运动能力。首先,利用 SolidWorks 软件建立了 AGV 全方位移动平台的 三维模型,基于该模型开展了正运动学分析;然后,深入分析 AGV 全方位移动平台实现全方 位运动的必要条件,明确其运动学特性和设计要求;最后,借助 RecurDyn 软件建立 AGV 全 方位移动平台的虚拟样机,对其横向运动、纵向运动、斜向运动及旋转运动进行全面的仿真 分析。仿真结果表明,Mecanum 轮式 AGV 全方位移动平台能够成功实现全方位运动,不仅 验证了 SolidWorks 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为 Mecanum 轮式 AGV 全方位移动平台的运 动控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为其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皮卡钢板弹簧断裂原因分析及优化
    李爱武
    2025, 50(7): 65-6810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2
    摘要 ( )   PDF(3153KB) ( )  
    某皮卡钢板弹簧在整车耐久验证过程中出现断裂失效,通过断口理化分析发现,高的 设计应力是出现断裂的原因。文章在 ANSYS 软件中搭建该钢板弹簧的仿真模型,以进一步 分析其设计应力。分析结果显示,设计应力超过所用材料的许用应力,需要优化该钢板弹簧 的材料。随后对常用的弹簧材料进行讨论,重新选型钢板弹簧材料,并成功通过整车耐久验 证,对皮卡钢板弹簧的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野车辆进沙抖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魏喜乐,李明敏
    2025, 50(7): 69-7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3
    摘要 ( )   PDF(1462KB) ( )  
    沙漠越野是越野用户的重要使用场景之一,沙漠场景使用影响到车辆沙尘关联的性能 表现,其中越野风扇进沙导致整车抖动是常见的问题之一。文章针对车辆抖动的主客观数据 进行描述分析。从整车沙尘流场、抖动传递路径、风扇本体防沙、风扇动不平衡敏感度、风 扇本体排沙等五个方向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实验论证各影响因子的影响度,并结合可行性给 出了风扇进沙抖动的解决方案。该研究思路为后续冷却风扇的研发改进、整车沙场的设计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用车底盘和上装整改技术应用
    张婷婷,朱仰智,马莹,常宏涛,刘寿尧,陈孝朋,马志哲
    2025, 50(7): 73-7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4
    摘要 ( )   PDF(1961KB) ( )  
    当前汽车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集舒适性、安全性、功能性于一体的的综合 产品。汽车底盘和上装是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复杂系统,产品质量、性能及配置直接影响消 费者感受,面对汽车的不满意部分,在用车过程中消费者根据主观需求常常对整车进行改装, 因而底盘和上装整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述了底盘和上装整改技术的重要性、整 改原则和注意事项,并以车架的改装、副车架技术要求、副车架纵梁与底盘车架纵梁的连接 为例,阐述了底盘和上装整改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为汽车改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用车燃油箱支架随机振动疲劳强度分析
    周啟涛,徐颖韬
    2025, 50(7): 77-8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5
    摘要 ( )   PDF(2649KB) ( )  
    为了保证油箱支架的疲劳强度和可靠性,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结构进行了随机振 动分析。首先基于实测加速度载荷谱,对标了仿真模型与实际燃油系统的模态和阻尼比,提 高燃油箱总成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通过频率响应分析得到单位加速度下的传递函数, 最后对燃油箱支架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缺陷件的仿真分析结果和结构 失效现象吻合,且对比分析了缺陷件与非缺陷件的疲劳损伤和寿命,可知非缺陷支架可以不 用进一步优化,降低了制造成本及重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车辆怠速规则与不规则抖动问题分析
    何睦,李允,赵凤君
    2025, 50(7): 82-8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6
    摘要 ( )   PDF(1468KB) ( )  
    文章主要研究车辆怠速工况下座椅抖动的问题,识别怠速规则抖动与不规则抖动的时 频特征,分析两类抖动产生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不规则抖动问题,明确发动机燃烧 稳定性对不规则抖动影响较大,发动机燃烧扭矩大小对抖动影响较小,试验验证不同点火提 前角和不同碳罐工作频率下怠速抖动变化趋势。通过某 A 款车不规则抖动问题案例,提出发 动机燃烧稳定性和燃烧参数的控制建议。针对怠速规则抖动问题,确定发动机与变速器的拍 振是规则抖动主要激励,分析拍振产生的机理,指出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对规则抖动有较大影 响。通过某 B 款车规则抖动问题案例,提出总成刚体模态与发动机轴频避频的设计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喷漆生产涂层性能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应用
    宋伟伟
    2025, 50(7): 87-9110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7
    摘要 ( )   PDF(2484KB) ( )  
    在汽车生产制造中,涂装对其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能至关重要,多道工艺的涂层组成 汽车表面重要的防护体系,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为了评估喷漆生产涂层的质量,公司从样 品制备、试验项目、检测方法和抽样规划等方面制定了科学的试验方案,通过盐雾和涂层机 械性能两类试验监控各工艺过程的涂层质量,在生产质量控制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总结 了北京奔驰汽车喷漆涂层在实验室中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实践,以期为汽车行业喷漆生产涂层 质量检测评价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水性阻尼涂料在某驾驶室噪声控制中的应用
    樊晓冬 1,董芸霞 2*,尉潇健 2,员江涛 2
    2025, 50(7): 92-9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8
    摘要 ( )   PDF(1752KB) ( )  
    为实现某驾驶室耳旁声压级目标,在其驾驶室内部应用水性阻尼涂料(LASD)以实现 噪声控制。通过模态分析,利用模态综合应变能法识别出初版喷涂区域,对驾驶室(未喷涂 方案)进行了噪声传递函数(NTF)和面板贡献量分析,识别出对噪声响应较高的钣金,并 形成优化后喷涂方案。对比未喷涂方案、喷涂区域优化前、优化后三种方案,发现优化后方 案在 X 向激励-25 Hz 的声压级较未喷涂方案降低了 2.7 dB,Y 向激励-66 Hz 的声压级降低了 2 dB,Z 向激励-23 Hz 的声压级降低了 1.2 dB,优化前后声压级差异较小。说明 LASD 的应 用可显著降低驾驶室噪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叉车 3T 桥壳质量提升研究
    张蕾
    2025, 50(7): 97-10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19
    摘要 ( )   PDF(2479KB) ( )  
    基于某叉车 3T 桥壳出现的废品率较高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废品原因为缩 孔,从碳当量、浇注温度、初析石墨、球化线镁、稀土含量几个维度对缩孔缺陷进行验证, 最终确认初析石墨过多为导致出现缩孔缺陷的主要诱导因素,对改进方案进行固化,制定熔 浇改进措施、造型改进措施、泥芯改进措施、设备改进措施等,改进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废品 率、节约成本、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和提升零件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PLM 系统的三维装配工艺动画设计 及发布技术分析
    孙大同,陈兵,黎亮,范锐强,刘燕
    2025, 50(7): 102-10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0
    摘要 ( )   PDF(2140KB) ( )  
    装配是汽车生产制造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纸质装配工艺文件过度依赖员工经验, 三维工艺文件不能实现数据的快速变更。文章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进行二 次开发,集成三维动画设计软件,搭建了三维工艺动画设计及发布平台。该平台打通了研发 PLM 系统到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OM),在 PLM 内通过集成工具将数据快速导入到动画设 计软件,实现数据的快速变更传递,同时将三维工艺进行线上传递下发到现场。三维工艺动 画最终在现场的 MOM 屏实现与车型的同步展示,及在移动平板上检索、查看。文章实现了 PLM、动画设计软件、现场 MOM 系统的数据传递闭环处理,对未来汽车三维工艺的应用有 较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样包试制全过程质量 控制方法研究
    王颖
    2025, 50(7): 107-11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1
    摘要 ( )   PDF(3317KB) ( )  
    动力电池试制工作通常具有多项目同步开发、工艺复杂多变及工作类型多样的特点。 文章根据电动车试制工作多年经验总结,形成了涉及样件、工艺、流程、人员、工具、工装 等因素的适合动力电池样包试制过程质量控制方法,详细说明了样件检测、样件清洁度保障、 样件装配验证、样件改制控制、拧紧工艺、涂胶工艺、压装工艺、间隙检查、密封检查、过 程质量控制、工装工艺质量控制,完善了动力电池样包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 了试制实物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数驱动设计方法在工业梯型设备 标准化中的应用
    李颉,刘杰,王新峰,窦怀素,王一哲
    2025, 50(7): 113-11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2
    摘要 ( )   PDF(1397KB) ( )  
    针对工业车间内的设备直梯、斜梯在非标设计中存在多个标准条款不一致、图纸修改 工作量大、图纸复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以强制国标为基础,参考推荐标准、国际标准进 行结构标准化,并分梯型构建参数驱动模型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统一设计风格,保证了设备 结构正确性,进而提高了设计效率和修改便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料流转信息电子签收工艺流程分析
    徐会娟,侯明明*,王国荣,马莹莹,路建超,欧路
    2025, 50(7): 118-1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3
    摘要 ( )   PDF(1126KB) ( )  
    文章探讨了当前企业在物料流转信息管理中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针对线束研制、生产 及销售企业,其原材料种类繁多,传统的手工标记和签收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效、准确的数据 管理需求。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电子签收方式,可应用于原材料采购入库、出库,产成品 完工入库及销售出库等环节。该方案可以显著提升数据管理的精准性、实时性和高效性,有 效解决企业物料流转困境,实现数据交互驱动生产力,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工作室模式下汽车专业学生“双创”能力 培养路径探索
    高小林,汝春波*,易星
    2025, 50(7): 122-1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4
    摘要 ( )   PDF(1202KB) ( )  
    创新工作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对汽车专业 “双创”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创新工作室的内涵以及创新 工作室模式对“双创”教育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室模式汽车学生“双创”能力培养 路径,工作室管理上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并构建符合高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的“进阶式”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在江西某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专业 创新工作室进行了实践探索,经过实践检验,在该模式下采用“进阶式”培养路径可以有效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类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 研究与实践 ——以汽车营销课程为例
    黄锋
    2025, 50(7): 127-13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5
    摘要 ( )   PDF(1901KB) ( )  
    为探索如何利用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的优势开展混合式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文章 以汽车营销课程为例,发挥产教融合优势,将汽车营销技能项目化和任务化,采用教、学、 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汽车销售顾问八大销售流程为教学主线,以汽车营销中客户关系管理 为教学辅线,通过课前探究、课中实施、课后拓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有 机统一,探索校企共建在线精品课程的路径。文章通过课程在线上和线下课堂教学时的应用 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起到课程示范引领作用,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应用效果、 特色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建设的经验,以期为职业院校汽车类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 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5P”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以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课程为例
    李亚文,谭逸萍
    2025, 50(7): 133-13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6
    摘要 ( )   PDF(2158KB) ( )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契合度 不高、技能训练策略单一、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以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防护与应急 处理课程为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将学习过程对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工作 流程创新“5P”教学模式,整合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思政元素并搭建思政矩阵,设计四种进阶 训练方法,构建“四化一体”评价机制等策略,有效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促使学生技 能水平螺旋式提升。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将所学技能得以应用,脚踏实地服务社会,教学效 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OBE 理念新能源汽车类专业课程 思政实践路径
    王洪涛 1,刘佩 2,李华 1,雷琼红 1,代柯 1
    2025, 50(7): 138-14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7
    摘要 ( )   PDF(1178KB) ( )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技能人 才的重要法宝。文章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新能源汽车类 专业具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分析当前专业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专业教师实现课程思政的“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优化课程思 政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的“四步法”实践模式,并以新能源汽车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了新能源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和措 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工作过程的永磁同步电机拆装课程 微观教学设计
    昌雨 1,申荣卫 1,黄金娇 1,昌文俊 2,黎国 3
    2025, 50(7): 143-14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8
    摘要 ( )   PDF(1723KB) ( )  
    目前,在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实际授课中存在“三高三难”的现状,达不到预期 的教学目标。文章探索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六步宏观教学方法为依据,采 用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法等丰富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并 以永磁同步电机拆装课程为例进行课堂实践,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出,学生对理虚实一体化教 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复杂原理知识的难度,增加了 实训的安全系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李松
    2025, 50(7): 147-15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7.029
    摘要 ( )   PDF(1073KB) ( )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而专业课程是课程 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文章以高校汽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汽车发动机原理为切入点,阐述了 课程基本概况,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构建了“六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即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和创新 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和制定课程思政建 设激励机制,最后总结了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果,以期为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 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