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一种纯电动汽车自动驻坡功能设计与研究
    邓建明
    2024, 49(10): 1-5,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01
    摘要 ( )   PDF(454KB) ( )  
    文章研究了一种利用线控电子液压制动(EHB)系统实现纯电动汽车自动驻坡功能的 方法,该方法利用纯电动汽车现有的坡度传感器和 EHB 电控刹车助力系统实现自动驻坡功 能,相比一般商用电动车利用驱动电机堵转的方法,避免了驱动电机疲劳耐久失效的风险, 无需电子驻车制动(EPB)硬件实现了将近 1 h 左右的自动驻坡功能,降低了系统成本和复杂 度。文章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表分析了该方法在不同的坡度和路况下自动驻坡功能的保持静止 状态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在驾驶员踩下油门踏板时自动驻坡功能的响应速度和动力性能, 展示了该方法的性能优势和效果。该技术有助于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并为纯电动汽车 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电驱系统的油量和效率关系研究
    袁仲谋
    2024, 49(10): 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02
    摘要 ( )   PDF(1252KB) ( )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电驱动系统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驱动电机的转速越 来越高。为研究电驱动系统高速化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文章深入探究了高速运行状态下润滑 油量与电驱系统效率之间的关系。以一款 120 kW 电驱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 Masta-Nano FlowedX 软件进行不同扭矩、不同转速下的效率仿真分析,随后,通过台架实验对仿真结果 进行验证,探究了润滑油量、转速与电驱系统运行效率之间的关联性,并确认了理论分析与 实际应用的一致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际工况的优化策略,对电驱动系统优化设计具有 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方法论参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驱动电机并联流道的冷却性能研究
    陈 晖
    2024, 49(10): 10-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03
    摘要 ( )   PDF(2744KB) ( )  
    冷却流道的设计对电机冷却性能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并联流道的冷却性能,文章以 135 kW 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方法分析了并联流道数 量对电机冷却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并联式流道和串联式流道冷却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周 向并联型流道数量对电机壳体温度场和速度场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流道数量的减少,壳体内 壁最高温度下降,流道平均流速和速度均匀性系数提升,流道进出口压力升高,但变化幅度 很小。周向并联型流道相比周向 Z 串联型流道,其电机壳体内壁温升更高,但温度分布均匀, 平均流速平缓,速度均匀性系数更高,进出口压力差更低,降低了近 5 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快速效率 MAP 图的外转子永磁同步 电机优化设计
    刁星鹏
    2024, 49(10): 16-2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04
    摘要 ( )   PDF(1037KB) ( )  
    电动汽车复杂的运行工况要求驱动电机转速-转矩范围和高效率区范围宽,而电机效率 MAP 图是评估驱动电机是否满足上述要求最直观的工具。但是,电机效率 MAP 图通常需要 台架测试来获取,费时费力,无法满足电动汽车敏捷开发过程中进行快速验证和优化迭代的 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轮毂电机中使用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通过等效磁路法计 算电机电磁参数值,再结合电机控制方法对电机全转速-转矩区间损耗进行计算,最后在 MATLAB 中编程实现电机效率 MAP 图的快速计算。基于此方法,结合遗传算法,可以实现 电机结构参数的快速优化设计,进而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挡减速箱拖曳力矩影响因素分析
    姚泌君
    2024, 49(10): 23-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05
    摘要 ( )   PDF(803KB) ( )  
    为探究多因素对两挡减速箱拖曳力矩的影响程度,文章以某电驱动两挡减速箱及油品 为研究对象,以逐一控制单因素的研究方法探究其对整体拖曳力矩的影响。具体是通过试验 对于油量、油温及结构阻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其对拖曳力矩的影响关系。试验表明, 低转速主要是系统结构零件的摩擦阻力矩;高转速主要是受油量多少的影响,即搅油阻力的 影响;且温度对搅油阻力影响较大,保证适合的油温,能够较大幅度减小拖曳力矩。文章为 优化阻力矩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升压模块对混合动力电驱各系统的设计影响
    谭立波
    2024, 49(10): 27-3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06
    摘要 ( )   PDF(1977KB) ( )  
    随着用户对混合动力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动力性和低油耗追求越来越高,搭载升压 模块,即双向直流转直流(DC/DC)变换器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一种技术方案。文章主要针对 升压模块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后,其中电机、电控、速比匹配、策略优化四个维度的设计变 化,并分析在混合电驱动力系统中的设计逻辑以及阐述了增加升压模块之后各子系统应用中 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为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升压模块提高动力性和油耗提出一些设计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PT 驱动的新能源车故障诊断与解决 方案生成研究
    罗 锋
    2024, 49(10): 33-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07
    摘要 ( )   PDF(812KB) ( )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逐年提高,其故障率也呈上升趋势,为了确保新能源汽 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文章旨在探索一种故障信息快速准确诊断和解决的方法。采用基于生成 式预训练 Transformer 模型(GPT)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通过充分利用其强大的语言模型, 实现了从故障信息到解决方案的端到端自动化处理流程。实验过程中,构建了两个丰富的语 料库,分别从用户自然语言描述和科技论文中提取相关信息,以充分支持模型的训练和测试 需求。基于 GPT 的预训练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微调操作,以提升其适应性和性能水平。为了 客观全面地评估模型的生成效果,采用 BLEU 和 ROUGE 两种评估指标。同时,对生成的解 决方案进行了主观和详细地分析,以展示模型的优势和实际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所提 出的模型在生成解决方案时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语义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相较于对比模 型具有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前馈加反馈的车辆自动防雾控制策略
    于述亮
    2024, 49(10): 39-4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08
    摘要 ( )   PDF(1096KB) ( )  
    新能源汽车自动防雾对于驾驶安全性及能耗有重要影响。文章研究一种前馈加反馈的 自动防雾控制策略,实现全场景预防起雾,兼顾空调系统节能与安全舒适体验。基于车辆起 雾原理与除雾原理,在原有计算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判断起雾风险基础上,增加阳光、隧道 识别、挡风玻璃换热、下雨、乘客舱人数、冷启动等前馈因素,计算起雾风险,确保全场景 无起雾。通过搭建 Simulink 模型并生成代码写入软件,经过标定与试验,可以实现空调制热 工况,当起雾风险低,用较少比例外循环;起雾风险高,则增加外循环比例;起雾风险进一 步增加,空调箱出风模式从吹脚变为吹脚吹窗,并且系统从制热模式切换为除湿制热模式。 从而最大程度兼顾了系统节能、乘客舱舒适性以及驾驶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充放电能量损耗研究
    陈 昊
    2024, 49(10): 44-47,7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09
    摘要 ( )   PDF(1169KB) (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能效和性能,文章通过动力电 池内部电阻模型和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模型的建立,研究了不同荷电状态下混合动力汽车不同 充放电倍率对电池损耗、负载能量和动力电池总体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动力电池在低放电 倍率下具有更高的效率,随着充电倍率增加动力电池充电电流增加,充电损耗增大、效率降 低;动力电池荷电状态的增长,动力电池充电功率和充电功率均增加;动力电池满充对电池 健康和能量损耗不利,但动力电池的满充具有最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仿真结果为实现不同荷 电状态下动力电池高效健康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电液复合转向系统传感器安全机制设计
    张宝义
    2024, 49(10): 48-5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0
    摘要 ( )   PDF(2618KB) ( )  
    随着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对转向系统的主动转向功能的安全性愈加重视,电 液复合转向系统是现阶段解决中重型商用车转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理想方案。文章提出了一 种高安全性的双电机电液复合转向系统电气冗余架构,并从功能安全角度出发对最为关键的 传感器安全机制进行设计,分别对转矩信号进行冗余校验和失效模式在线监控,对两个转角 采集模块解析出转向盘以及电机位置传感器折算的绝对转角值进行正确性校验和多重容错判 断,最后进行了硬件在环台架(HIL)测试,验证了所设计传感器安全机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驾驶半挂车辆转向齿隙补偿控制研究
    张志达
    2024, 49(10): 54-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1
    摘要 ( )   PDF(1306KB) ( )  
    为了保障自动驾驶半挂车辆轨迹跟踪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一种考虑转向系统齿隙补偿 的控制方法。建立基于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线性 二次型调节器(LQR)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建立考虑左右两侧差异的转向系统齿隙模型,并 设计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齿隙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利用辨识得到的参数建立转向齿隙逆模 型,补偿轨迹跟踪控制器的输出。采用实车数据和仿真数据分别验证了齿隙模型参数辨识方 法,基于 TruckSim-Simulink 联合仿真平台验证了齿隙补偿控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辨识方 法可以快速识别出转向系统模型左右两侧的转向传动比和齿隙,考虑齿隙补偿的轨迹跟踪控 制精度和稳定性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AMT 车辆低附着路面起步控制研究
    李 轩
    2024, 49(10): 62-6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2
    摘要 ( )   PDF(979KB) ( )  
    针对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车辆低附着路面起步行驶驱动轮打滑问题,以装备了 6 挡 AMT 的轻卡车型为研究对象,根据 AMT 系统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轮速判断车辆 低附着路面起步驱动轮打滑情况,对低附着路面车辆起步进行动力学分析,提出 AMT 车辆低 附着路面起步控制策略,设计相应控制软件,在低附着路面进行实车测试验证。试验结果表 明,该研究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 AMT 车辆低附着路面起步的要求,有效避免驱动轮打滑,提 高车辆操纵稳定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新能源货车货厢轻量化设计
    秦静静
    2024, 49(10): 66-7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3
    摘要 ( )   PDF(2299KB) ( )  
    新能源车减重 100 kg,续航里程将提升 10%~11%,同时降低 20%的电池成本和日常 损耗成本,因此对于汽车的减重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新能源厢式货车货厢为研究对象, 利用 CATIA 进行货厢模型设计,并将所建数模进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得出强度 和模态等性能。从减少货厢顶盖骨加强筋和改变材料的角度来进行优化,通过 ANSYS 分析 得出材料优化方案的减重比率为 36%,结构优化方案的减重比率为 11%,结构表明最优轻量 化方案为材料轻量化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ADAMS 的轻型客车单斜臂后悬架 分析及优化
    胡 斌
    2024, 49(10): 71-7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4
    摘要 ( )   PDF(1340KB) ( )  
    文章主要研究单斜臂悬架的三角臂布置硬点对车辆跳动前束、跳动外倾的影响。首先, 以某单斜臂悬架为研究对象,运用 ADAMS/Car 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找出 存在的问题。接着,采用 ADAMS/Insight 对主要硬点坐标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到影响前束角、 外倾角变化的关键因素,并依据关键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优化设计,使得跳动前束、外倾的 性能提升。最后,总结单斜臂悬架的布置要点和优化思路,为单斜臂的硬点设计提供了参考 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变速箱轴承支架螺栓滑移分析及优化验证
    李锦伟
    2024, 49(10): 75-7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5
    摘要 ( )   PDF(2143KB) ( )  
    针对某型号自动变速器(CVT)路试中出现的啸叫问题,通过噪声 Colormap 图和接触 斑点试验找到引发啸叫问题的原因为轴承支架处的螺栓滑移量过大,导致小齿轮轴系偏斜引 起的。利用有限元对壳体与轴承支架间的螺栓连接滑移量和位置进行预测,原方案中螺栓最 大滑移量为 0.39 mm,远超设计目标值。为此,在结构上提出无缝销并增加接合面粗糙度的 方案来减小螺栓滑移量,优化后的结果表明,螺栓滑移量降低至 0.09 mm,防滑性能提升约 76.9%,经进一步的下线检测(EOL)试验和路试验证,啸叫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卡车架用固定螺栓失效分析及方案优化
    李 鹏
    2024, 49(10): 80-8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6
    摘要 ( )   PDF(3987KB) ( )  
    螺栓连接的失效问题为汽车行业当前所关注的重点课题。文章基于某重型越野车在试 验过程中出现的螺栓断裂问题,首先按照汽车标准件手册选用紧固件,其次对断裂螺栓进行 宏观观察,找到断裂起源区,然后对断裂螺栓进行了理化分析及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 析。通过深入分析找到了失效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失效的方法措施,为解决固定螺栓断裂提 供一个可行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失谐涡轮叶片模态特性分析
    曹体军
    2024, 49(10): 84-8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7
    摘要 ( )   PDF(2047KB) ( )  
    针对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叶片由于失谐产生的振动问题,建立涡轮叶片子结构模型并进 行模态分析,绘制 Campbell 图,并对不同标准差失谐叶片进行固有频率和振型测量。结果表 明,当叶片发生失谐时,周期性被破坏,一个或几个叶片振动异常,表现出振动局部化现象。 因此,在设计时应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涡轮叶片损坏,防止涡轮增压器发生故障。叶片随机失 谐及叶盘结构共振特性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叶片振动特性的关键,而研究这一环节可以保证运 行稳定以及提升性能,对叶片失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头枕对某款座椅鞭打损伤的影响分析
    张爱法
    2024, 49(10): 88-91,11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8
    摘要 ( )   PDF(1937KB) ( )  
    佩戴软头枕会改变座椅在追尾事故中的保护效果,但是目前针对佩戴软头枕时的鞭打 性能研究几乎没有。为探索软头枕在追尾事故中的作用,设计并完成了佩戴软头枕和未佩戴 软头枕两种工况下的鞭打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座椅佩戴软头枕会使假人头部较早的接触座 椅,支撑并缓冲假人的头部运动,减缓假人头部向后甩动的剧烈程度;并使假人各部位的损 伤减小,颈部伤害峰值明显降低;同时,具有提高座椅鞭打得分的作用。研究成果作为追尾 事故的一种预研数据积累,将服务于后续新版鞭打规程的制修订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玻璃三维扫描与检具检测两种方法的 一致性分析
    张龙岗
    2024, 49(10): 92-9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19
    摘要 ( )   PDF(2322KB) ( )  
    目前行业内主要使用检具对汽车玻璃的尺寸进行检测。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三维扫描的方法来检测玻璃型面也逐渐被应用。这两种方法的测量数据存在一定差异,难以放在一起直接比较,而且这种数据差异也会引起质量分析上的争议。文章以某侧窗玻璃为实验对象,对三维扫描和检具检测这两种方法进行从测量原理到数据上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这两种检测方法在吻合度评价上对玻璃型面尺寸质量判定结论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微卡高速抖动分析与控制
    殷金祥
    2024, 49(10): 96-9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0
    摘要 ( )   PDF(1171KB) ( )  
    针对电动微卡高速抖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高速抖动问题产生的机理及传递路径进行 了阐述。同时就电动微卡高速抖动问题,从激励源到传递路径及响应点进行了排查分析,明 确了产生抖动问题的原因是轮胎一阶不平衡激励引起前簧簧下系统振动,并与车架产生共振, 进而引起驾驶室产生强迫振动。针对问题原因提出了控制轮胎的动平衡及端跳、径跳,减少 激励源振动,以及通过提高轮胎刚度,提升簧下偏频的解决方案。从实际测试结果上看,效 果明显,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低温环境下挡位开关性能提升探究
    赵 林
    2024, 49(10): 99-10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1
    摘要 ( )   PDF(1301KB) ( )  
    挡位开关是变速器上重要的电器元件之一,其输出信号指示变速箱是否挂入相应挡位, 避免在挡启动发动机使车辆前冲的一种安全保护装置,挡位开关的工作可靠性直接影响驾驶 员的驾驶体验,文章针对重卡变速箱用挡位开关在高低温环境下工作不可靠的问题,通过提 升开关内部工程塑料件耐高温等级、优化橡胶件高低温性能和调整开关内部结构,使挡位开 关满足变速箱复杂环境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orldSID 50th假人手臂动态冲击特性的 试验研究
    邱宇航
    2024, 49(10): 103-10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2
    摘要 ( )   PDF(2393KB) ( )  
    为了探究 WorldSID 50th 假人手臂的动态冲击特性,基于假人手臂在整车碰撞试验中的 动态冲击响应曲线,搭建了假人手臂部件的动态冲击试验装置,并进行了多次的动态冲击试 验,得到了手臂关节调整力值及手臂皮肤邵氏硬度值对手臂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 表明,在同样的冲击条件下,手臂关节调整力值与手臂沿 y 轴旋转的最大角度值拟合后呈负 相关线性关系,与手臂沿 y 轴旋转的肩部力 Fz 峰值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假人手臂皮肤硬度 值与手臂沿 x 轴弯曲的肩部力 Fy 峰值拟合后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与手臂沿 x 轴弯曲的最大 角度值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材料
    基于 3 mm 厚碳钢薄板激光切割工艺的 试验研究
    秦 涛
    2024, 49(10): 108-11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3
    摘要 ( )   PDF(1917KB) ( )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激光切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加工方法,在薄板切割领域得 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主要研究了 3 mm 厚碳钢薄板的激光切割工艺,通过试验的方法分析了 切割速度、辅助气体气压和焦点位置等工艺参数对切割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切 割速度和辅助气体气压可以提高切割质量和效率,而焦点位置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改善切割断 面的质量。这些发现对于指导实际生产,提高薄板激光切割的工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厂内物流上线方式分析及应用
    高建伟
    2024, 49(10): 112-11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4
    摘要 ( )   PDF(1540KB) ( )  
    个性化的需求使得汽车生产过程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如何将每辆车所需的上 千种零部件采用适宜的方式高效、准确、低成本的组织配送上线,是每个汽车企业的研究重 点。文章分析了不同物料配送上线方式的适用情景,在新工厂建设时,结合物料属性的差异 采用了不一样的配送方式,并根据流水线的自身特点对看板拉动和时段配送方式提出了一定 的改进优化。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措施在应对流水线变化时表现得更为高效,也更符合精益 物流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贯穿式尾灯高度影响因素分析
    周 鹏
    2024, 49(10): 116-11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5
    摘要 ( )   PDF(1557KB) ( )  
    汽车贯穿式尾灯设计已成为汽车主流设计之一,尾灯高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车灯造型、 尾灯支架结构及尾灯支架的连接工艺,进而影响可制造性及制造成本。文章在介绍汽车贯穿 式尾灯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贯穿式尾灯高度的相关因素,讨论了钣金造型设计、尾灯发光 区域设计、尾门钣金结构设计、尾门钣金连接工艺等方面对贯穿式尾灯高度的影响,并分析 其对整车成本的影响情况,为汽车贯穿式尾灯造型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装备信息化建设浅析
    魏志奇
    2024, 49(10): 120-125,18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6
    摘要 ( )   PDF(2016KB) ( )  
    良好的工艺装备是产品质量的保障,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方 式,掌握工艺装备全生命周期的状态,提升工装使用者、所有者和设计者之间的协同,能有 效提升工艺装备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文章对工艺装备信息化建设基础要求进行了归纳分析, 将工装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核心内容明确化,介绍了基于 UG 平台的数据系统和基于产品数 据管理(PDM)系统平台的搭建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PloyWorks 的车身零件测量及 匹配状态模拟
    王淇奥
    2024, 49(10): 126-1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7
    摘要 ( )   PDF(3506KB) ( )  
    主机厂需要提高对零件尺寸、焊装工艺的控制能力,以降低生产的成本。文章利用关 节臂式三坐标测量仪,结合 PolyWorks 分析软件进行零件尺寸测量和虚拟匹配分析。掌握了 匹配零件的单件尺寸偏差情况,将几个零件的点云按照设计匹配后,计算了搭接面的间隙、 干涉情况。结合现场实际焊接工艺和定位情况找到了变形发生原因,为下一步的零件改善及 夹具调整提供基础,从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车身生产线螺栓连接及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刘云州
    2024, 49(10): 131-136,1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8
    摘要 ( )   PDF(2418KB) ( )  
    螺栓连接是白车身门盖装配过程中最常见的连接工艺,螺栓强度的可靠性是汽车安全 的重要保障之一。文章介绍了适用于汽车及其组件的米制 ISO 螺栓的连接装配方法以及大众 集团内采用的安装-拧紧方法,重点介绍了某先进整车制造厂螺栓拧紧的技术要求、常用的拧 紧工具,以及各类型螺栓的差异化拧紧方法。阐述了螺栓螺母的拧紧检测技术规范,拧紧数 据的存储系统保存方法和数据存储的具体要求,确保拧紧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及 其后续可能的质量可追溯性。对系统熟悉掌握车身螺栓拧紧控制方案,以及现场质量人员优 化拧紧工艺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图像处理的汽车用棒材轧制氧化黑带 宽度智能测量模型
    祝夫文
    2024, 49(10): 137-1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29
    摘要 ( )   PDF(1199KB) ( )  
    耳子缺陷是棒材轧制的常见缺陷种类,且不易消除,为实现耳子缺陷的的智能化预判 并指导消除,文章通过观察发现,在轧制过程中,棒材与空气接触的部分会被空气氧化,形 成一个黑色条状表面,而该黑带宽度越窄,越容易产生耳子。但是该黑带宽度的自动测量, 目前几乎没有相关研究。实际生产中,对于哈夫面宽度的测量主要依靠人工目测,主观随机 性较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相机快速抓取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识别,可以对哈夫面 氧化黑带宽度进行智能测量,能够为相关后续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也对进一步指 导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用改性再生聚丙烯材料性能研究
    刁 帅
    2024, 49(10): 141-14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30
    摘要 ( )   PDF(1219KB) ( )  
    为验证再生聚丙烯材料应用于汽车再生零部件的可行性,文章对比分析了不同滑石粉 含量的改性原生、再生聚丙烯材料的密度、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冲击性能、热变形温度、 维卡软化温度之间的数据差异。结果表明,与原生聚丙烯相比,再生聚丙烯的强度增加,韧 性降低,材料抵抗热变形的性能无较大改变。滑石粉含量的增加提高了材料的密度,并使其 强度增加,韧性降低,提高了材料抵抗热变形的能力。为再生聚丙烯的在汽车中的应用及改 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基于“VR+5G”的在线实训课程建设分析 ——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
    曲雅婷
    2024, 49(10): 145-15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31
    摘要 ( )   PDF(959KB) ( )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职业院校均非常重视各类实训课程的建设。 然而,当前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文章 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中存在的“三高三难”问题为基础,借助“虚拟现实(VR) +5G”技术来促进汽车类实训课程的教学走向智能化和信息化,具体围绕虚拟实训课程教学 方式创新、操作演示技巧以及线上线下实训课程融合发展等,旨在突破固有教学模式,解构 并重构实训课程体系,以期不断推动汽车专业的实训教学,提升信息化人才培养新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中的应用
    郭安邦
    2024, 49(10): 151-15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32
    摘要 ( )   PDF(942KB) ( )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 有显著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环节还 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了解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构建 “双师”结构,优化教师队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重视课前准备,提高课堂 效率;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后期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验证 了该教学模式在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希望在后期的教学开展中,能够 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1+X 证书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 建设探析
    闫超杰
    2024, 49(10): 155-15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33
    摘要 ( )   PDF(1258KB) ( )  
    实施 1+X 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深化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 1+X 证书制度的介绍,分析其带来的一些挑战和优势。参照 1+X 职业 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技能水平标准,从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组织 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为该专业继续推进 1+X 证书 制度提供经验,以促进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全育人”视域下汽车专业第二课堂育人研究 ——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邓瑞祥
    2024, 49(10): 160-16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34
    摘要 ( )   PDF(1081KB) ( )  
    第二课堂作为重要的育人载体,是拓宽育人途径、创新育人模式、落实育人成效的重 要实施方式。文章梳理了当前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现状,立足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育人 实际,探索因地制宜的第二课堂“三全育人”实践路径。探索出营造汽车文化氛围、建立劳 动教育基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技能大赛平台的第二课堂育人路径,建立文化育人、 劳动育人、协同育人、技能育人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对其他相关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 第二课堂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汽车理论课程 思政元素挖掘与实施
    李 曼
    2024, 49(10): 165-1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35
    摘要 ( )   PDF(1367KB) ( )  
    结合专业特色及课程特点,开展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汽车理论课程思政 元素挖掘与实施。利用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及线下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混合式教 学模式。同时从专业知识点和教学活动两方面切入,挖掘出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思 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目标、课堂教学活动及课程考核中,达到思政技能协同育人。实施 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汽车理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但有效地提升了 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坚定积极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严谨的职业 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为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贡觉卓玛
    2024, 49(10): 170-17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36
    摘要 ( )   PDF(1283KB) ( )  
    在 2023 年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城市交通运输业成为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为了 缓解城市交通碳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文章利用“自下而上法”测算了 2013-2022 年拉萨 市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并且选取了拉萨市的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机动车保有量、 客货运周转量等对碳排放影响程度较高的因素,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对其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货运周转量、机动车保有量、客运周转量、国民生产总值对碳排放有促 进作用,而当地旅游人数、总人口数量、公共交通客运量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由此相应提 出节能减排措施,为其他区域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提供有利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应活性控制压燃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
    郭鹏翔
    2024, 49(10): 175-18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10.037
    摘要 ( )   PDF(1194KB) ( )  
    近年来,车用内燃机燃烧化石燃料对于环境和全球能源带来巨大挑战。探究高效率、 低排放的燃烧方式对于内燃机的发展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当前研究热点, 分析低温预混燃烧对于内燃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均质充量压燃(HCCI)和预混压燃(PCCI) 的介绍,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引出了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CCI)的燃烧方式。文章对 RCCI 燃烧原理、放热过程以及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在 RCCI 燃烧中的双燃料策略与单燃 料策略对发动机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得出 RCCI 发动机能够实现更高的热效率和超 低 NOX 和颗粒物(PM)排放的结论,但同时 RCCI 仍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