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
ISSN 1671-7988  CN 61-1394/TH
创刊:1976年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研究综述
    马浩然
    2023, 48(8): 1-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01
    摘要 ( )   PDF(3142KB) (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在冬季和夏季的续航里程和热安全 问题,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内容包括冬季座舱制热、夏季座 舱制冷、电池冷却加热、电机散热和功率电子部件散热。文章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空调的常见 方案以及电池、电机热管理的方案,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研 究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常规助力与主动转向的车辆横向控制研究
    王贵林
    2023, 48(8): 10-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02
    摘要 ( )   PDF(925KB) ( )  
    文章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探讨了新能源汽车自动 驾驶系统中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实现途径。首先,针对某品牌电动乘用车 EPS 建立 了模型,制定了基于上层直线助力控制和下层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常规助力控 制模式;然后,建立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和车路误差模型,制定基于线性二次调节器(LQR) 的控制策略,根据车辆状态通过角度将 LKA 与 EPS 进行交互,实现车辆的主动前轮转向控 制。最后,利用 MATLAB/Simulink 与 CarSim 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仿真结果显 示,制定的控制策略能够精确地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常规助力和 LKA 主动转向的功能,可极大 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用双层微通道散热器热性能的优化研究
    张永栋
    2023, 48(8): 17-2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03
    摘要 ( )   PDF(798KB) ( )  
    随着纯电动汽车芯片性能的快速提高,散热不足已成为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当热流 密度超过 100 W/cm 2,传统空气冷却技术就无法满足散热需求。双层微通道散热器因为具有较 大的传热面积与体积比,被认为是改善散热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论文针对纯电动汽车芯片 散热技术问题,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双层微通道散热器开展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有 更好的整体散热性能,与原始尺寸的两种双层微通道散热器相比,热阻分别降低 4.23%、 9.4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自适应 PI 控制仿真分析
    李嘉轩
    2023, 48(8): 22-2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04
    摘要 ( )   PDF(886KB) ( )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鲁棒性,文章使用一种自适 应比例积分(PI)矢量控制策略对传统矢量控制进行改进。文章根据一款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相关参数建立了电机模型和传统矢量控制仿真模型;设计了基于 BP 神经网 络的自适应 PI 控制器,对传统矢量控制模型进行了改进;最后对两种控制系统转矩突变的工 况进行了仿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矢量控制策略相比,设计的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 自适应 PI 矢量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强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满足了车用 电机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威布尔分布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可靠性分析
    王道成
    2023, 48(8): 27-3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05
    摘要 ( )   PDF(745KB) ( )  
    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故障时间数据可靠性分析水平,提出了基于威布尔 分布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文章在小样本量完全故障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可靠性分析流程,并 对其中的经验分布函数计算模型、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模型和灰色模型 GM(1,1)进行相应的介 绍和理论推导,最后对某型号驱动电机试验故障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灰色模型 GM(1,1)的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该批次型号的驱动电机平均 寿命为 1 185.005 7 h。文章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相关可靠性分析结果可 进一步支撑驱动电机维修保养等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定置工况下的纯电动汽车子系统噪声振动控制方法
    段德虎
    2023, 48(8): 32-3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06
    摘要 ( )   PDF(1218KB) ( )  
    为了调教定置工况下的纯电动汽车子系统工作时的噪声及振动,通过测试数据及主观 评价矩阵,提出系统性控制车内子系统噪声和振动的方法。首先设定合理的鼓风机子系统目 标值,标定出符合目标噪声的鼓风机子系统转速,然后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电子风扇和压 缩机扫频测试,确定随转速变化的振动、噪声曲线,锤击转向系统、压缩机本体模态分布, 综合测试数据输出客观避频矩阵,其次依据客观避频矩阵结合声音的掩蔽效应,对子系统进 行矩阵式主观评价得到矩阵结果,最后以车内温度差为联系变量,结合空调性能需求输出子 系统转速控制表。此方法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出发,综合性控制了子系统对车内噪声的影响, 同时避免客观物理结构的影响,可适用于不同车型,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和参考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货运车辆路径优化研究
    温欣琪
    2023, 48(8): 39-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07
    摘要 ( )   PDF(1392KB) ( )  
    无人驾驶技术日渐成熟,将无人驾驶技术和具有广泛优势的电动汽车结合运用于物流 配送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电动汽车电池和充电技术发展尚不完善,使得无人驾驶 电动物流车的标定续驶里程普遍不高,实际续驶里程小于标定续驶里程。因此,研究其路径 优化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论文首先提出了无人驾驶电动物流车路径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运用 LINGO 软件进行小规模算例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对传统的节约里程法算 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用于求解本文的数学模型,运用 MATLAB 软件求解验证模型的小规模 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最后用改进的算法求解了一个大规模算例。实验结果表明,提 出的带有电量约束的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证明了具有电量约束的改进的 节约里程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线性二次最优算法的电动汽车 AMT 换挡力控制
    谷志鹏
    2023, 48(8): 46-5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08
    摘要 ( )   PDF(1096KB) ( )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两挡自动变速器(AMT)的换挡平顺性,针对一款电动汽车无离合 器两挡 AMT 进行详细的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最优控制算法 确定同步阶段的最优换挡力,进行换挡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换挡时间增幅不大的前 提下,变速器输出轴转速波动峰值较未优化时降低了 48.4%,基于 LQR 的换挡力最优控制能 够有效降低换挡冲击,改善换挡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汽车
    基于变指数趋近律的线控转向滑模控制
    付 旭
    2023, 48(8): 53-58.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09
    摘要 ( )   PDF(1162KB) ( )  
    为了提高线控转向车辆在高速工况下角传动比非线性响应的准确性,分析线控转向的 功能指标,推导可变传动比的计算过程,讨论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固定侧向加速度增益、 车速、方向盘输入对前轮转角映射结果的影响,建立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的可变传动比策略, 针对理想传动比在车辆稳定性控制层面上的不足,采用前轮补偿角的方法进行最终前轮转角 的决策。在验证过程中,搭建线控转向整车数学模型,选取典型转向输入工况,结合动力学 仿真软件对总体系统设计进行联合仿真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证明,设计后的传动比策略 可以实现方向盘指标需求,降低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有效减轻驾驶员的操作负荷,基 于改进滑模控制的主动转向策略相比饱和函数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超调量降低了 9%,提高 汽车行驶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载定位系统的应用及关键技术
    蔡之骏
    2023, 48(8): 59-6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0
    摘要 ( )   PDF(934KB) ( )  
    随着车联网及自动驾驶相关应用的推广与普及,车载定位系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文 章立足于车载定位系统的原理与架构,着重介绍了车载高精定位关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 括传统卫星定位、差分定位、关系导航及组合导航及其组合方案,并在最后对车载定位系统 的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为满足自动驾驶相关场景带来的需求和挑战,车载定位系统已在原 有的单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的基础上,逐步加入差分定位、惯导系统及对前两 者进行融合的组合导航,在不断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车载定位的抗干扰能 力及带遮蔽环境下的动态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MPC 的自动泊车系统轨迹跟踪控制分析
    李世豪
    2023, 48(8): 65-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1
    摘要 ( )   PDF(1102KB) ( )  
    随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机动车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而随着车辆数量的 增加,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于驾驶能力不成熟的乘用车驾驶员而言,更 易因泊车不当而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自动泊车应运而生,成为了亟需开发的技术。文章主 要研究自动泊车系统轨迹跟踪的控制算法,采用垂直泊车环境,根据已规划出的可行路径, 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进行路径跟踪,通过在代价函数中增加控制量增量,以求实 现轨迹跟踪过程的精确与平稳。为验证控制效果,搭建了 Carsim-Simulink 联合仿真平台,结 果表明 MPC 控制算法可以实现泊车时良好的轨迹跟踪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研究
    高原城市交通低碳化路径研究 ——以拉萨市为例
    王静潇
    2023, 48(8): 70-7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2
    摘要 ( )   PDF(1086KB) ( )  
    近几年,西藏自治区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工作中不断加大力度。文章 在系统研究目前通用的城市低碳交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着力研究拉萨市交通低碳化路径, 利用实证研究法及 Kaya 模型,合理地计算拉萨市交通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拉萨市的交通 运输业碳排放总量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递增,且交通碳排放中货运交通占比最大,逐年递增。 在此基础上,文章与拉萨市地理优势、环境优势相结合,科学地设计拉萨市交通低碳化路径 和框架,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加速改变公民的出行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调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力学特性与疲劳分析
    李剑英
    2023, 48(8): 76-84.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3
    摘要 ( )   PDF(8646KB) ( )  
    以某车型自调式膜片弹簧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 膜片弹簧、力感应弹簧、离合器盖和压盘进行静力学、模态、瞬态动力学和疲劳分析。通过 静力学分析说明其设计是安全的;通过模态分析获得其固有频率及振型,为避免共振提供理 论指导;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得各构件的动力学特性,表明其工作特性达预期要求;通过 疲劳分析获得其最大应力值与最大应力点位置,为离合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优化方向。文章的 研究结果可为自调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前纵梁结构耐撞性分析及多目标优化设计
    汪 婷
    2023, 48(8): 85-9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4
    摘要 ( )   PDF(2738KB) ( )  
    为提高汽车前纵梁结构的耐撞性和轻量化水平,文章对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基于 动态落锤冲击试验,建立并验证了前纵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建模方法的可靠性。结合 试验设计、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R)和非支配排序遗传 算法Ⅱ(NSGA-Ⅱ),以减轻前纵梁质量和增加其比吸能为优化目标,对前纵梁的结构进行确 定性优化和可靠性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纵梁结构耐撞性和轻量化水平都有了提升, 同时也保证了设计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纯电动工程机械变速器振动噪声分析
    王福军
    2023, 48(8): 91-9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5
    摘要 ( )   PDF(1554KB) ( )  
    针对某纯电动工程机械变速器开发项目,在 MASTA 中建立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统动力 学模型,对因变速器齿轮传递误差而引起的振动噪声进行研究,利用全有限元网格技术探究 了变速器壳体、轴及齿轮轮辐的柔性化对传递误差的影响,并通过微观修形,减小齿轮传递 误差,改善了齿面接触状态,降低了变速器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合理轮齿微观修 形参数, 可明显减小变速器振动响应,改善变速器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 为设计初期控制变速器振动响应提供依据,为后期整车异响提供解决思路,具有较强的工程 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气发动机双级后处理催化效率分析
    袁志宏
    2023, 48(8): 97-10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6
    摘要 ( )   PDF(1168KB) ( )  
    国六天然气发动机采用三元催化转化器,三元催化转化器中存在氧化和还原反应,可 以提高后处理的耐久性能。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下活性剂的活性和废气污染物的反应效率存 在较大差异,论文概述了重型燃气车排放污染物的特征,并针对提高污染物转化效率的后处 理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采用三元催化器的燃气车型后处理有单级和双级两种技术方案,通 过对后处理布置方案以及增压器后排气温度、催化剂活性、排气污染物转化效率分析,确定 燃气车采用双级后处理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后处理催化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随机森林和优化 GRU 算法的 柴油机 NOx 预测
    郭智刚
    2023, 48(8): 101-10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7
    摘要 ( )   PDF(1319KB) ( )  
    以尿素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降低柴油车 NOx 排放的主要途径, 而实现 NOx 的精准预测是实现对 SCR 精准控制的前提,文章提出使用随机森林结合门控循 环单元(GRU)的方法对 NOx 进行预测。针对 NOx 生成因素的复杂性,使用随机森林进行 特征选取,选取对结果影响大的特征,并构建基于优化门控单元的 NOx 的预测模型。实验结 果显示,在瞬态与稳态工况下使用随机森林结合 GRU 的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分别为 66.419×10-6 与 63.423×10-6,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以及良好的泛化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内发动机噪声主动降噪辨识方法及 DSP 实现
    张程鹏
    2023, 48(8): 107-11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8
    摘要 ( )   PDF(1820KB) ( )  
    车内主动降噪技术在低频噪声控制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利用车内扬声器发出抵消声 波实现降噪。论文采用扫频的方法进行主动降噪的次级路径建模,并在某四缸发动机车型上 实现了控制器与原车线路匹配,采用原车音响搭建车内发动机主动降噪系统。采用 MATLAB 搭建仿真模型验证自适应陷波算法,推导了用于车内次级路径建模的扫频公式及辨识结果。 再从工程角度介绍控制器与整车接口的匹配方法。最后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进行 实车效果验证,在锁定二挡的加速工况下发动机二、四、六阶噪声降低,30~300 Hz 的声压 级 Overall(OA)值最大降低 4 d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HyperMesh 的某乘用车门外板 抗凹分析及优化
    马佳佳
    2023, 48(8): 113-11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19
    摘要 ( )   PDF(1314KB) ( )  
    车门外板的抗凹性能是车身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抗凹性能不足会降低产品的品 质形象,影响客户的主观感受。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文章采用 HyperMesh 对车门外板抗凹 性能进行模拟,通过改变外板加强板结构和增加补强胶片对不合格压点进行优化,并针对优 化方案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为车门外板结构优化提供可 靠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仪表板横梁设计及模态分析
    高伟伟
    2023, 48(8): 117-12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0
    摘要 ( )   PDF(1516KB) ( )  
    文章介绍了在汽车仪表板横梁设计开发过程中,材料选择、横梁主副管梁及其他安装 支架等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针对车辆在路试时常出现的异响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仪表 板横梁的模态,避让发动机怠速工况的固有频率与仪表板横梁模态频率相近产生共振异响, 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分析某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模态,并结合公司内部相关标 准,得出设计的横梁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后续因异响问题产生横梁的修模费用,旨在为后续 同类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MPDB 工况的整车兼容性指标优化
    邢志远
    2023, 48(8): 121-12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1
    摘要 ( )   PDF(4160KB) ( )  
    在 2021 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正面 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试 验(MPDB)取代了原有的正面 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ODB),并首次提出了整车碰 撞兼容性指标考核要求。为了确保整车碰撞兼容性指标在详细设计阶段满足要求,需要对整 车进行碰撞兼容性优化分析。文章首先对某款中型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进行有限元碰 撞仿真建模与 MPDB 工况分析,提出碰撞兼容性优化方案,最终进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车辆前端与壁障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进行车身刚度匹配, 可大幅度降低整车兼容性罚分,同时也为后续新车型设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能量守恒的尾门自动落锁分析
    张 伟
    2023, 48(8): 126-13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2
    摘要 ( )   PDF(1116KB) ( )  
    为研究汽车尾门如何实现自动落锁,文章首先分析实现尾门自动落锁的影响因素,然 后对各个因素建立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在尾门关闭过程中产生或消耗的能量,最 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获得尾门自动落锁所需要的能量,并根据计算结构判断尾门是 否可以实现自动落锁。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在前期设计时通过调整各种参数来满足汽车尾 门自动落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信车供电系统可靠性设计
    杨 洋
    2023, 48(8): 131-13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3
    摘要 ( )   PDF(1445KB) ( )  
    通信车供电系统是通信车辆在正常和极端环境下安全有效运行、成功完成各种通联任 务、保证车辆生命力的关键。如何对通信车供电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可靠性设计,使通信车 在稳定实现各项任务通联功能的同时,又能保证车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车辆 供电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和技术难点。论文基于通信车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 了供电系统及其各单元的可靠性模型,采用专家评分法对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合理分配,使供 电系统各单元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更符合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实际要求。同时根据供电系统的 可靠性模型,进行了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识别了供电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了相应的可靠 性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元器件质量控制、裕度设计和耐环境设计),以减少通信车供电系统 的故障发生率,消除系统的潜在故障隐患,提高了通信车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试验
    单向离合器扭转刚度计算与验证试验
    蒋翠翠
    2023, 48(8): 137-14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4
    摘要 ( )   PDF(1329KB) ( )  
    为了改善传统生产制造中,完全靠试验验证导致的周期长和成本高的缺陷,通过搭建 动力学传动试验台架,布置扭矩传感器采集单向离合器输入轴前、后端转角脉冲信号的相位 差,计算出其扭转刚度,同时建立动力学传动仿真模型,计算外环、滚柱和内星轮的刚度。 对比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文中描述的单向离合器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对应的结果与实验值 的数量级相符,验证了单向离合器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可以达到工程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轮胎非线性特性的分段线性化处理
    张文静
    2023, 48(8): 141-14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5
    摘要 ( )   PDF(1359KB) ( )  
    在四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中,难以直接利用线性控制理论来处理轮胎非线性 模型。针对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根据轮胎的侧偏特性建立轮胎分段线性化模型,利用 MATLAB 软件将分段线性后轮胎模型的侧偏特性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轮胎侧偏特性进 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分段线性化轮胎模型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侧偏特性曲线变化 趋势一致,进而表明该模型可以通过线性处理简便得到轮胎侧偏刚度从而运用到四轮转向汽 车操纵稳定性研究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背门约束模态对某车型加速轰鸣的影响分析
    李 峰
    2023, 48(8): 146-15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6
    摘要 ( )   PDF(2752KB) ( )  
    某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车型工装样车在光滑沥青路面上行驶时,3 挡全油门加 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在 2 700 r/min 时驾驶员内耳主观评价轰鸣严重,试验测试结果显示该工 况下声压响应曲线存在峰值,且二阶响应为主导。整车加速仿真分析在 2 730 r/min 存在对应 峰值,通过传递路径及模态贡献量分析确定后背门中部拍合模态与车身声腔二阶模态耦合是 引起加速轰鸣的主要原因。对后背门模态进行改进,使其与声腔模态避频,后背门模态为单 体模态和实车安装状态,首先对单体约束模态进行改进,寻找优化方案,然后在整车状态进 行验证,确定出有效合理方案,最后经实车测试该轰鸣峰值降低 3~4 dB,满足既定的目标线 要求,主观评价可接受。运用后背门子系统约束模态优化解决整车加速轰鸣的思路,对类似 的实车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吸音海绵轮胎使用补胎剂后对其空腔 噪声的影响分析
    莫龙根
    2023, 48(8): 152-15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7
    摘要 ( )   PDF(2407KB) ( )  
    随着电动汽车的崛起,吸音海绵轮胎和补胎剂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对于吸音海绵 轮胎和补胎剂的兼容性,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对补胎剂修补过的扎钉轮胎 的气密性进行监测,发现轮胎无漏气现象,说明吸音海绵轮胎的运用不影响补胎剂的补胎效 果。另外,设计四个方案的试验组,利用对比方法,检测不同方案轮胎的空腔噪声分贝值。 发现使用补胎剂的轮胎的空腔噪声值没有明显恶化,说明补胎剂的使用不影响吸音海绵优化 空腔噪声的功能。综上所得,吸音海绵轮胎与补胎剂的兼容性良好,两者互不影响彼此的功 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电动车急加速跑偏轮胎影响分析
    王永卫
    2023, 48(8): 158-16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8
    摘要 ( )   PDF(2094KB) ( )  
    文章研究油改电动车轮胎对急加速跑偏的影响,分析电动车在燃油车基础上的更改, 确定电动车电机输出扭矩大、响应快、在 0~80 km/h 急加速过程中产生加速跑偏。为解决此 问题,更换不同品牌轮胎验证跑偏情况,其中某种轮胎不跑偏,通过六分力测试仪测试两种 品牌轮胎急加速下轮胎轮荷和驱动力关系,统计轮胎跑偏情况,分析轮胎附着性能的稳定性 对加速跑偏有影响。确定轮胎附着系数和轮胎直线行驶稳定性对急加速跑偏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振动时域分析的齿轮故障特征提取
    马洪涛
    2023, 48(8): 162-16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29
    摘要 ( )   PDF(1265KB) ( )  
    螺旋锥齿轮是驱动桥传动链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汽车传动系统的末端核心部件。在 驱动桥型式试验中,齿轮疲劳试验占主导地位。前期,由于缺乏故障诊断设备,齿轮疲劳试 验大多是在完全丧失传动能力后停止,相应的,螺旋锥齿轮的轮齿严重损毁,导致无法确定 疲劳源与疲劳原因。因此,难以制定有效的设计优化方案,导致设计验证工作的反复,以及 开发周期和成本的爬升。文章将机械故障诊断原理引入驱动桥齿轮疲劳试验,结合螺旋锥齿 轮的啮合原理以及桥壳的传递函数特性,自主开发了适用于驱动桥的齿轮故障在线诊断系统。 该系统采用自相关和时域同步平均处理算法,成功实现齿轮故障冲击信号的提取与识别,通 过早期预警与主动停机,极大地为齿轮疲劳原因分析提供便利,提升了驱动桥开发效率。另 外,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驱动桥故障诊断系统可为无人驾驶提供坚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艺装备
    VRB 技术在轻量化车身上的应用
    刘江波
    2023, 48(8): 166-169.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0
    摘要 ( )   PDF(1826KB) ( )  
    轻量化是当今汽车工业面临的一大课题,如何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又能保证碰撞性能 是各大主机厂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了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同时又能保证碰撞性能这一目 标,文章基于某款中高端新能源车型,通过在 B 柱应用变厚度轧制板(VRB)技术代替原始 的 B 柱加强板拼焊方案,同时结合碰撞仿真分析技术,最终实现该款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在满 足碰撞性能的同时,降重 10%的轻量化效果,方案应用对于行业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身外观面涂不良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李春艳
    2023, 48(8): 170-17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1
    摘要 ( )   PDF(1613KB) ( )  
    在新车型试制过程中,前后外板面涂不良,主要表现为橘皮缺陷。为在车型量产前解 决该橘皮缺陷,通过面涂关键参数及其他工序过程参数排查,判断橘皮缺陷主要影响因素为 钢板外观、涂料及涂装工艺。经过优化及验证,钢板粗糙度由 1.264 μm 降低到 0.8~1.0 μm、 清漆为由 1 K 变为 2 K、清漆喷涂流量提高 10%~15%及链速降低 6.4%后,前后门外板面涂 橘皮缺陷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双胎轻卡驱动桥的轻量化设计和有限元分析
    陈冠旭
    2023, 48(8): 174-17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2
    摘要 ( )   PDF(1861KB) ( )  
    汽车轻量化设计是在确保整车性能的基础上,对汽车整备质量进行最小化的设计。驱 动桥的强度及刚度对整车的安全可靠有直接影响,卡车在承载质量以及使用寿命上更高的要 求。论文在保证轻卡的强度和安全性能前提下,基于 ABAQUS 软件对整体后桥的疲劳耐久性 做出分析论证。最终定型的 85 mm×85 mm×6 mm 方管整体冲焊式桥壳、上下半体材料均采用 高强度钢 QSTE460TM。在各工况条件下,都满足强度及刚度要求,分析结果表明,桥壳的轻 量化设计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维修
    大众迈腾 B8 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案例分析
    郭 顺
    2023, 48(8): 178-182.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3
    摘要 ( )   PDF(1238KB) ( )  
    文章以迈腾 B8 发动机为例,介绍了发动机无法起动、起动机不运转的故障案例,按照 发动机起动控制原理罗列出相对应的故障点,并结合故障案例说明起动控制系统不同故障的 排除方法及诊断思路。在故障诊断中,诊断思路主要包括描述故障现象及特征,根据现象及 相关故障码分析可能原因,通过数据的测量及结果分析,进一步确认故障点及机理分析。在 整个故障诊断过程中,严谨的诊断思路尤为重要,这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其 掌握系统的控制逻辑。通过故障分析建立严谨的汽车故障诊断思路,为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在 汽车故障诊断中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迈腾 B8L 发动机怠速抖动的故障分析
    刘 丹
    2023, 48(8): 183-18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4
    摘要 ( )   PDF(1756KB) ( )  
    通过对迈腾 B8L 轿车怠速抖动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发动机系统控制逻辑,利用 汽车专用设备辅助测试,最终完成了发动机怠速抖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涉及发动机点 火系统、进气系统及燃油喷射系统,全面且具有代表性。分析诊断过程,展示了发动机系统 故障诊断的基本思路及其控制逻辑,对职业院校师生和维修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 故障诊断思路及故障机理的分析对发动机其他方面的故障维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教育
    教学用重型商用车气压制动系统模拟实训 台架的设计与开发实践
    裴佳志
    2023, 48(8): 187-191.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5
    摘要 ( )   PDF(1186KB) ( )  
    随着我国商用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商用车维修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职业院校 亟需培养大量相关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现有的实训设备短缺已经成为该领域人 才培养重要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文章设计了一套重型商用车气压制动系统实训台架,该台 架具有仿真度高、实用性强、制作成本低等特点,符合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使用需求。同时, 基于该实训台架,提出一系列的开发利用策略,推动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从而提高汽修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 ——以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郝 琪
    2023, 48(8): 192-195.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6
    摘要 ( )   PDF(1226KB) ( )  
    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在对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带来技术融合和产业创新的时代要 求的同时,为专业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扩展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深度 和广度。针对研究生学习特点,文章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凝练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课程的思 政要素,形成思政与知识点无缝对接。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始终,提高研 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法规·管理
    质量工资方案在某公司的运行经验
    阴艳娥
    2023, 48(8): 196-200.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7
    摘要 ( )   PDF(1183KB) ( )  
    论文针对某公司的实物质量,通过有效的质量管控,将质量指标逐层分解落实,并与 单位、个人工资有效结合,形成质量工资,每月通过公司办公自动化平台进行公示,使人人 关注质量,以此来提升实物质量。此外,结合方案运行实例和试运行以来的数据对比,展示 了质量工资方案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的积极效果,同时也为公司提升实物质量提供了一种可 行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为同类公司实物质量提升提供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汽车产品研发数据的管控策略探讨
    常永斌
    2023, 48(8): 201-206.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8
    摘要 ( )   PDF(1212KB) ( )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高效低成本地研发出高质量的产品,成为企业生存的 关键。汽车产品研发数据是根据企业研发、供应、销售和售后服务的需要,在产品研发过程 中产生的各种零部件状态、物料清单、技术文件、设计变更等数据,是整车技术参数、零部 件状态满足设计目标的实物体现。汽车产品研发数据管理方式决定产品生产链的上下游活动 能否有序进行,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论文通过分析产品数据管控的目的与作用,充分考虑产 品数据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避免产品数据信息之间缺少互补,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以至于出 现信息孤岛问题。重点阐述了企业务必搭载着数据管理的平台,形成产品研发数据的分类管 控策略,探索科学合理的管控方法,有效提高企业研发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新时代总装车间的规划与展望
    吴 洁
    2023, 48(8): 207-213.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39
    摘要 ( )   PDF(1334KB) ( )  
    文章通过研究对比国内外主流整车厂总装车间规划方案,研究总装车间如何应对新时 代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引入对总装车间规划带来的巨大挑战。探讨了应对这些挑 战的主要规划变革方向,如自动导向车在装配主线上的大规模应用提高总装车间工艺柔性; 追求无地坑、厂房无机运承载要求的生产线形式提高总装车间后续改造柔性;采用强制流水 线加岛式装配工位的混合生产模式提高总装车间混线生产柔性。通过这些规划方案,降低后 续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引入的改造投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军用车辆高效保障构想
    李 军
    2023, 48(8): 214-217.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8.040
    摘要 ( )   PDF(1280KB) (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武器信息化的提升,国防装备从上个世纪独立的机械武器陆 续发展为现在以及未来将要实现的智能化武器系统,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已成为战争防御和攻 击的有效工具,装备终身可靠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但同时复杂化的装备维护和部队的保障能 力将严重制约装备持续高效使用。文章分析了未来装备的特点及作战模式,构想了军用车辆 装备高效保障方法,从提高基层保障大队的维修能力、提升保障部门的保障效率、拓展保障 维护的支持通道等多方面考虑,实现管理、技术、资源全面提升以支持装备的高效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