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马正伟.新工科背景下汽车类专业人才实践培养模
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2,8(28):157-160.
[ 2 ] 袁永超,刘金霞.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类创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南方农机,2024,55(21):
195-198.
[ 3 ]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
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
[2024-12-24].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
15-05/13/content_9740.htm.
[ 4 ]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
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2021-10-12)[2024-
12-2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
/12/content_5642037.htm.
[ 5 ] 周健豪,赵万忠,王春燕.基于学赛互融、产教互通的
卓越人才培养探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辆工程
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4):10-14,42.
[ 6 ] 江颖,潘海生.职业本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着眼点
和关键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8):27-33.
[ 7 ] 王怀宇,杨楠,张炼.专创融合:生成逻辑、内涵辨析与
实践维度[J].教育科学探索,2023,41(3):27-33.
[ 8 ] 朱晓红,董理.“专创融合”理论研究综述[J].漯河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43-46.
[ 9 ] 朱晓妹,李燕娥,张靖风,等.基于建构主义的专业教
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
大学学报,2017,24(5):87-96.
[10] 边云岗.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
探索:以电子商务原理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
究与实践,2023,6(15):130-133.
[11] 张虹.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
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报,2020,39(3):5-7.
[12] 刘文杰.从“背离”到“融合”: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
育的困境及其消解[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5):
185-191.
[13] 柴艺,李德震,张玥,等.社会需求导向的创新型复合汽
车人才培养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4,49(23):132-
136.
[14] 宋伟,邵信儒,郭志欣,等.“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与
评价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7):6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