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助威,李小高,刘钟馨,等.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
现状及发展趋势[J].材料导报,2022,36(14):74-81.
[ 2 ] 俞博文.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研究现状及展望[J].
塑料工业,2021,49(9):6-10,90.
[ 3 ] 张立新,李建,李瑞懿,等.车用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
统研究综述[J].工程热物理学报,2022,43(6):1444-
1459.
[ 4 ] AHLUWALIA R K,WANG X H.Fuel Cell Systems for
Transportation:Status and Trend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7,177(1):167-176.
[ 5 ] 王明锐,张宇,张新丰,等.一种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
统及其控制方法:CN111613815B[P].2021-09-10.
[ 6 ] 王伟,曲辅凡,梁荣亮.现代燃料电池汽车 NEXO 技术
分析[J].汽车零部件,2020(7):90-93.
[ 7 ] 李勇,邓佳,韦庆省,等.一种燃料电池供氢系统及其
应用的燃料电池系统:CN210224185U[P].2020-03-
31.
[ 8 ] 宋显珠,郑明月,肖劲松,等.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发
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20,34(S2):1001-
1005,1016.
[ 9 ] 康启平,张国强,张志芸,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t
基催化剂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9,43(4):713-715.
[10] 张智明,胡淞,李昆朋,等.PEMFC 密封胶接触压力的
均匀性研究及改善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8,45(10):30-37.
[11] 侯明,衣宝廉.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J].科技导报,
2016,34(6):52-61.
[12] 崔明月,朱小平,薛科,等.氢燃料电池车储氢技术及其
发展现状[J].汽车实用技术,2022,47(10):173-178.
[13] 徐丽,马光,盛鹏,等.储氢技术综述及在氢储能中的应
用展望[J].智能电网,2016,4(2):166-171.
[14] 陈明和,胡正云,贾晓龙,等.Ⅳ型车载储氢气瓶关键技
术研究进展[J].压力容器, 2020,37(11):39-50.
[15] 张志宇,王峰,赵耀中,等.基于低温技术的汽车储氢系
统研究综述[J].低温与特气,2020,38(3):1-8.
[16] 陈轶嵩,丁振森,王文君,等.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同制氢
方案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及情景模拟研究[J].中国公
路学报,2019,32(5):172-180.
[17] 陈轶嵩,兰利波,郝卓,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生
命周期评价及关键参数对比[J].环境科学,2022,43
(8):4402-4412.
[18] 刘应都,郭红霞,欧阳晓平.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及未来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4):162-171.
[19] WAN Y,XU S C,Ni H S.Air Compressors for Fuel Cell
Vehicles: Ansystematic Review [J].S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lternative Power Trains,2020,4(1):115-
122.
[20] 周拓,白书战,孙金辉,等.车用燃料电池专用空压机的
现状分析[J].压缩机技术,2021(1):39-44.
[21] LIN R H, XI X N, WANG P N, et al. Review on Hydrogen Fuel Cell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Metho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9,44(11):5488-5498.
[22] 赵天宇,陈东,霍为炜,等.氢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系
统模糊控制仿真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2022,36(3):36-40.
[23] 中国氢能联盟.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R].北京:中国氢能联盟,2019.
[24] 王贺武,欧阳明高,李建秋,等.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
术路线选择与实践进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2,13(2):211-224.
[25] 张戈,杨燕红,刘峰.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
现状及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32(12):21-30.
[26] 郝旭辉,刘继烈,王永军.氢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动力
的革命——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J].汽车技术,
2018(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