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超,张华,罗伟明,等.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研究[J].华东电力,
2009,37(010):1683-1686.
[2] 朱贤文,肖勇,田阳,等.电动汽车直流充电互操作性测试方法研究
[J].电测与仪表,2020,57(04):27-34.
[3] 陆濛洲,罗印升,宋伟.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 现[J].电子科学技术,2017,04(04):101-107.
[4] 李旭玲,董晨,马彦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协议测试的研究[J].
电气应用,2015,034(020):90-92.
[5] 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交流充 电桩技术条件:NB/T 33002-2010[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6] 温文满.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测量不确定度研究[J].科学与信
息化,2020(011):116-117.
[7] 高赐威,张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J].电网技术,2011,
35(2):127-131.
[8] 李惠玲,白晓民.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J].电力系
统自动化,2011,35(17):38-43.
[9] 赵争鸣,刘方,陈凯楠.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综述[J].电工技 术学报,2016,31(020):30-40.
[10] 陈琛,黄学良,谭林林,等.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时的电磁环境及安全 评估[J].电工技术学报,2015,30(019):61-67.
[11] 高大威,王硕,杨福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汽车 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5(004):314-327.
[12] 高赐威,吴茜.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13,37
(004):891-898. |